鸟尔雅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下期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260236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0.72KB
鸟尔雅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下期末答案.docx
《鸟尔雅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下期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尔雅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下期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鸟尔雅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下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元840年,()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向西迁徙,一支向西迁至新疆,与当地民族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A、
回鹘
B、
突厥
C、
匈奴
D、
鲜卑
我的答案:
A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是()。
A、
都江堰
B、
芍陂
C、
漳河渠
D、
邗沟
我的答案:
D
31958年,沙俄通过()占领了清朝的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区域。
A、
《辛丑条约》
B、
《南京条约》
C、
《瑷珲条约》
D、
《北京条约》
我的答案:
C
4中国传统习惯上,花茶主要在()一带受欢迎。
A、
浙江
B、
福建
C、
安徽
D、
北京
我的答案:
D
5下列乐器中,最早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是()。
A、
笙
B、
唢呐
C、
笛子
D、
琵琶
我的答案:
D
6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地理因素
B、
交通因素
C、
制度因素
D、
产地因素
我的答案:
A
7越剧产生于()。
A、
浙江
B、
上海
C、
江苏
D、
江西
我的答案:
A
8车同轨是()开始实施的交通设施标准化的措施。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我的答案:
A
9中国在分封制时期,()的赋税制度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A、
初税亩
B、
贡赋制
C、
编户赋税
D、
租调徭役制
我的答案:
B
10中国传统习惯上,乌龙茶主要在()一带受欢迎。
A、
浙江
B、
福建
C、
安徽
D、
北京
我的答案:
B
11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军统的人选主要来自()。
A、
绍兴
B、
湖州
C、
奉化
D、
江山
我的答案:
D
12市的形成最早是出于()的需要。
A、
商品制作
B、
商品交换
C、
农业发展
D、
手工业发展
我的答案:
B
13台湾人口的分布主要受()的影响。
A、
生产方式
B、
政治
C、
军事
D、
民族
我的答案:
D
14春秋时期,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是()。
A、
仲由
B、
言子
C、
颜回
D、
曾参
我的答案:
B
15地域文化的前提是()。
A、
该区域文化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更先进
B、
该区域文化历史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历史更悠久
C、
该区域文化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更具影响力
D、
该区域的文化和周围区域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我的答案:
D
16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江西填湖广发生在()。
A、
靖康之乱后
B、
南宋末年
C、
元末明初
D、
清朝初年
我的答案:
C
17历史上,()之后吐蕃族曾大举扩张,一度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甘肃等部分地区。
()
A、
黄巢起义
B、
安史之乱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元末混战
我的答案:
B
18北宋时期的“南人北人”,其划分的主要差别是()。
A、
经济
B、
民族
C、
方言
D、
地形
我的答案:
C
19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
2千多万
B、
4千多万
C、
6千多万
D、
8千多万
我的答案:
C
20移民的特点是()。
A、
定居或以定居为目的的迁移人口
B、
移民对定居地产生归属感
C、
移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定居地文化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D
21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
A、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
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D、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我的答案:
D
22勾践手下名将范蠡后来经商,选择了山东“陶”这个地方。
《史记》为什么也称“陶为天下之中”?
()
A、
陶的市场最大
B、
陶为水运的中心
C、
陶的往来人口最多
D、
陶的富商最多
我的答案:
B
23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的影响。
A、
生产方式
B、
政治
C、
军事
D、
民族
我的答案:
B
24上海至解放初期,移民及后代占总人口近()。
A、
0.5
B、
0.6
C、
0.7
D、
0.8
我的答案:
D
25从()开始,南北人口差异出现逆转,南方人口开始多于北方。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我的答案:
B
26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之处是以()的应用为主。
A、
长江上游
B、
长江中下游
C、
黄河中下游
D、
黄河上游
我的答案:
C
27北魏从()开始实行全面的汉化运动,推行政治改革。
A、
文成帝
B、
献文帝
C、
孝文帝
D、
宣武帝
我的答案:
C
28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包括()。
A、
对家庭造成负面影响
B、
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
C、
致使民众生育意愿降低
D、
导致人口负增长
我的答案:
D
29韩国的退溪学最早来自中国的()。
A、
阳明学
B、
理学
C、
朱子学
D、
道学
我的答案:
C
30中国历史上被汉族称为“獠”的少数民族现在称为()。
A、
谣
B、
壮
C、
侗
D、
彝
我的答案:
C
31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侍卫官的人选主要来自()。
A、
绍兴
B、
湖州
C、
奉化
D、
江山
我的答案:
B
32土楼作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民居,主要居住着()。
A、
土家族人
B、
侗族人
C、
客家人
D、
壮族人
我的答案:
C
33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
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
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
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
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我的答案:
A
34在近代,()是因为修铁路而兴起建立的城市。
()
A、
阜新
B、
哈尔滨
C、
沈阳
D、
鞍山
我的答案:
B
35瑷珲——腾冲人口分布线形成于()。
A、
20世纪早期
B、
20世纪中期
C、
20世纪晚期
D、
21世纪早期
我的答案:
A
36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与发展受交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地方是()。
A、
驿站所在地
B、
水陆、水路相交的地方
C、
城市间的中点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B
37()是迁入中国后形成的新民族。
A、
维吾尔族
B、
朝鲜族
C、
藏族
D、
回族
我的答案:
D
38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
A、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
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D、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我的答案:
B
39下列少数民族中,是在当地形成发展而成,不是因迁入中国而形成的是()。
A、
朝鲜族
B、
布依族
C、
京族
D、
塔塔尔族
我的答案:
B
40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湖广填四川发生在()。
A、
靖康之乱后
B、
南宋末年
C、
元末明初
D、
清朝初年
我的答案:
D
41所谓“丰沛故人”是指中国哪位皇帝身边的政治集团?
()
A、
刘秀
B、
李世民
C、
刘邦
D、
武则天
我的答案:
C
42相对其他吴语,杭州话更偏向官话,带有北方口音。
这一现象被称为()。
A、
文化沙丘
B、
文化高地
C、
文化岛
D、
文化半岛
我的答案:
C
43()时期实施开中法,以此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我的答案:
D
44骑楼主要是()的传统民居形式。
A、
湖南
B、
四川
C、
广东
D、
浙江
我的答案:
C
45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
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
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
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
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我的答案:
D
46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这里的“诸野”可以理解为()。
A、
传统文化
B、
民间信仰
C、
方言文化
D、
地域文化
我的答案:
D
47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
A、
公元初
B、
盛唐
C、
北宋后期
D、
十七世纪初
我的答案:
C
48历史上,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朝的北迁
B、
汉末南迁
C、
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
D、
安史之乱后北人南迁
我的答案:
A
49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特点之一的民居,其特点是()。
A、
民居必须适合当地环境
B、
民居必须为平民所承受
C、
民居必须具有强烈的地方性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D
50清朝晚期,民国年间,从内地去拉萨最便利、最安全的路线是()。
A、
从成都直接过去
B、
从云南直接过去
C、
从青海直接过去
D、
借道印度、新加坡过去
我的答案:
D
二、判断题
1中国古代,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外的商业,其分布主要是依据人口、交通路线。
()我的答案:
√
2在中国古代,“孝”的本质是保持家庭和社会的延续。
()
我的答案:
√
3刘邦封儿子刘肥为齐王时,划分封地的依据是“民能言齐者皆属齐”。
()
我的答案:
√
4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
我的答案:
×
5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
()
我的答案:
√
6文化区的形成及划分往往以共同的人文或经济条件为基础。
()
我的答案:
×
7中国历史上出现人口增长的“大起”实际是假象。
()
我的答案:
√
8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
()
我的答案:
√
9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我的答案:
√
10黄土高原土壤疏松,非常适合中国早期的农业发展。
()
我的答案:
×
11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是文化要素在历史时期,其空间范围的变化和规律。
()我的答案:
√
12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界限是淮河、秦岭、太行山这条线。
()
我的答案:
×
13作为地域文化特点的饮食,是指民间的日常饮食,而非官方的、富人的、特殊场合的饮食。
()
我的答案:
√
14京剧的前身是徽州班。
()
我的答案:
√
15驰道和驿道都是中国古时道路的标准化建设。
()
我的答案:
√
16秦汉时期,中国商人地位等同“罪谪”。
()
我的答案:
√
17中国多民族共同体形成因素的外部条件是因为受到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
()我的答案:
√
1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加快、信息手段的进步,一部分地域文化将消失。
()
我的答案:
√
19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已经突破了4亿。
()
我的答案:
√
20婚丧节庆往往与精神生活、民间信仰有关,一旦形成传统就能够长期保存。
()我的答案:
√
21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我的答案:
×
22移民分为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其中生存型对历史所起的作用更大。
()我的答案:
×
23关于城市的分布,唐宋逐渐出现脱离政治军事的工商业、贸易中心。
()
我的答案:
×
24“儒商”并非历史事实,恰巧反应出中国商人尴尬的地位,是中国商业畸形发展的现象。
()
我的答案:
√
25诗人元稹、元结都是蒙古族的后人。
()
我的答案:
×
26在古代中国,商业长期被看做“末业”,因而商业总体并不发达。
()
我的答案:
√
27宋代可沿街设市,不限时间进行商品交易。
()
我的答案:
√
28移民促进了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巩固。
()
我的答案:
√
29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
我的答案:
√
30一向抵制新鲜事物的清朝政府,在电报传入中国后,曾大力推动架设电报线,推广电报。
()
我的答案:
√
31北宋时期,中国政权形成了以关陇地区人群为主的政治集团。
()
我的答案:
×
32近代以前,中国的菜品少有辣味。
()
我的答案:
√
33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
我的答案:
√
34饮食区会随移民的迁移而改变,移民能否保持原有饮食方式取决于经济条件。
()我的答案:
√
35文化盛衰的程度,大致与文化区经济基础一致,但有促进或滞后效应。
()
我的答案:
√
36城市化的过程实际就是移民的过程。
()
我的答案:
√
37秦始皇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的财政政策,盐矿、铁矿等资源都归政府所有。
()我的答案:
×
38中国的宗教信仰比民间信仰更世俗化,更具体化。
()
我的答案:
×
39州刺史是指皇帝派到一州的代表,从西汉开始有了固定的驻地。
()
我的答案:
×
40通过移民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配置问题,这是一种有效措施。
()
我的答案:
√
41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汉人北迁后当地民族的转变。
()我的答案:
√
421953年中国人口普查,大陆人口超过了6.8亿。
()
我的答案:
×
43汉武帝任命的顾命大臣中,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
我的答案:
√
44现如今,中国各地间的地域文化差异性愈加明显。
()
我的答案:
×
45文化区域的盛衰只具有相对性,不存在绝对性。
()
我的答案:
√
46中国最有特色的地方饮食的基础往往是因为贫穷。
()
我的答案:
√
47现代汉语中“商人”“商业”的来源与商朝人有关。
()
我的答案:
√
48中国历史上,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民族内迁后与汉族融合,或被汉族吸收。
()
我的答案:
×
49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社会经济、文化、社会保障和观念的进步,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
()
我的答案:
√
50中国历史上,阶层的不平衡造成社会供养比的失调,只有通过战争、战乱彻底打碎旧体系,赢得新朝廷,社会才能获得供养较合理的短暂时期。
()
我的答案: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尔雅 中国历史 地理 文化 下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