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 文档编号:12231402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60KB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必修
3.课程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3)要求学生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4)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
4.学时与学分
学时为:
48学时,学分为:
3学分.
5.建议先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导论
计划学时:
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为什么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科学抽象法?
基本内容: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思考题:
(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计划学时:
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理解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自然经济的特征、商品经济的特征以及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基本内容:
(1)自然分工与自然经济;
(2)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
(3)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思考题:
(1)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商品
计划学时:
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商品的二重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2)理解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理解商品的价值量;
(4)能够运用价值规律解释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商品的二重属性、劳动的二重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
(3)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1)商品的二因素;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3)商品的价值量;
(4)价值规律。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试论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章货币
计划学时:
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货币的职能;
(2)掌握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3)理解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其局限性、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进步性;
(4)理解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货币的职能、起源与本质;
(2)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
基本内容:
(1)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
(3)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4)信用。
思考题:
(1)价值形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2)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
较之商业信用有何进步性?
(3)试论货币的起源、本质与职能。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计划学时:
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
(2)掌握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剩余价值的分配;
(3)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4)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剩余价值的分配;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资本主义积累和两极分化。
基本内容:
(1)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
(2)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3)剩余价值的分配;
(4)资本主义积累和两极分化。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价值增值过程是到达并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2)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计划学时:
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2)掌握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和基本形式;
(3)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2)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和基本形式;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
基本内容: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思考题: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试述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性质与作用。
(3)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计划学时:
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2)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理解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按劳分配原则。
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的本质;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思考题:
(1)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试述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计划学时:
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3)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思考题:
(1)我国为什么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试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3)试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学时:
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积极作用及其局限;
(2)理解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3)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积极作用及其局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基本内容:
(1)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思考题: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九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计划学时:
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市场供求、供求规律及供求机制;
(2)掌握市场体系、市场秩序与市场组织;
(3)理解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市场供求、供求规律及供求机制;
(2)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
基本内容:
(1)市场供求;
(2)市场价格;
(3)市场竞争;
(4)市场体系;
(5)市场秩序与市场组织。
思考题:
(1)什么是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
(2)什么是市场供给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
(3)试述价格的基本功能和价格机制。
(4)什么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
第十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计划学时:
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特征;
(2)理解产权制度及其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3)理解微观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市场供求、供求规律及供求机制;
(2)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
基本内容:
(1)市场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2)财产所有制与微观经济运行;
(3)企业制度与企业改革;
(4)企业资本的运动与经营;
(5)农户经济行为和居民经济行为。
思考题:
(1)试述微观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2)现代产权制度有哪些主要特征?
(3)试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4)试分析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关系。
第十一章对外经济开发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计划学时:
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国际分工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2)理解商品国际价值的内涵及其与国民价值的区别;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国际分工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2)商品国际价值的内涵及其与国民价值的区别;
(3)经济全球化。
基本内容:
(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2)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价格、汇率和关税;
(3)对外贸易和生产产要素流动。
思考题:
(1)试述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区别与联系。
(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第十二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计划学时:
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内涵、构成及影响因素;
(2)掌握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调控目标和调控手段;
(3)理解总供求失衡的类型、原因及其均衡的条件。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内涵、构成及影响因素;
(2)总供求失衡的类型、原因及其均衡的条件。
基本内容:
(1)社会总产出和社会总供给;
(2)社会总需求及其形成;
(3)社会总供求的非均衡成因分析及其均衡条件;
(4)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监管。
思考题:
(1)决定和影响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试述社会总供求失衡的类型、原因及其均衡条件。
(3)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计划学时:
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社会简单再生产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因素及方式;
(3)理解经济增长的周期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社会简单再生产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经济增长的含义、因素及方式。
基本内容:
(1)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4)经济增长方式;
(5)经济增长的周期性。
思考题:
(1)试论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3)试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4)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计划学时:
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经济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掌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经济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内容:
(1)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二元经济结构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4)地区经济和协调发展;
(5)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思考题:
(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为什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
考查
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平时听课、课堂讨论、作业等以及平时测验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目与推荐网站
推荐教材:
(1)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张维达、谢地、宋冬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政治经济学(第三版).逄锦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资本论》教程简编.洪远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高级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本体论.蒋学模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现代政治经济学.程恩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5)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顾海良,张雷声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6)〈资本论〉的脉络(第二版).张熏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推荐网站
(1)
(2)http:
//www.cpeer.org/(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时数
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小计
讨论
导论
1
1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2
2
第二章商品
3
3
第三章货币
4
4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
4
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
3
3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
3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
4
1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
3
3
第九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3
3
第十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3
4
1
第十一章对外经济开发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
2
第十二章社会总供求和国际宏观调控
3
3
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3
3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3
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一次讨论课
3
3
总计
42
48
6
制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经济学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