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结构层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222924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20.71KB
道路结构层施工方案.docx
《道路结构层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结构层施工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结构层施工方案
道路结构层施工方案
1、水泥稳定碎石层
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层铺筑密实度,水泥稳定碎石层应分层进行铺筑。
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1.2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放样
填料层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采用日本产Topcon全站仪恢复中边桩(每10米一桩)并在中桩及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采用水准仪测量高程后在指示桩上用白胶布标识出基层设计标高。
(2)拌和
采用拌和机集中拌和,拌和料按设计配合比所规定的用量每斗过秤,确保配料准确。
在拌和现场及施工现场定岗设专职试验员,根据现场测定的砂及碎石的天然含水量确定加水量,并在拌和过程中控制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值1%~2%,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在实际施工时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试验确定的水泥剂量多0.5%,以确保质量,并在现场随时抽检混合料样品进行滴定试验,并做到现场实验,现场出报告,以便能及时调整水泥剂量。
(3)摊铺整型及碾压
a、混合料摊铺之前,应对干燥的级配碎石层进行洒水,使其表面层湿润。
b、使用人工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整平后,立即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先用YZ—20B振动压路机静压两便,然后人工立即对局部不平整地方进行找补整平,再振动压实6便后,马上进行压实度检测,若检测压实度小于设计值,再继续进行振动压实,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压实度≥设计要求为止。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压路机碾压速度,头四遍控制在1.5~1.7km/h,以后控制在2.0~2.5km/h左右。
c、严禁压路机在已成型的基层上调头、转弯、急刹车。
d、碾压过程中如表面水蒸发得快,要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使水稳层表面保持潮湿。
e、在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加适量水泥重新拌和。
f、在碾压结束之前,根据稳定层标高,对表面进行挖高、填低、再进行碾压,使稳定层标高、横坡、纵坡、平整度满足验收规范要求。
D、接茬处理
每天完成一工作段后,末端均切成垂直断面,在当天或第二天摊铺下一段时,将前段余留的末端用人工或机械挖开并洒水及水泥,人工拌和均匀,与下一段一起碾压。
E养生与交通管制
稳定层铺筑好后,覆盖薄膜洒水养生7天,并应封闭交通。
2、沥青混凝土路面
2.1工艺流程: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2.2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2.3路基检测、复核:
沥青砼面层施工前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对基层进行检查,当基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摊铺沥青砼面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及适宜的刚度;
(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影响较大的刚柔相接部位已处理;
(4)表面平整、密实、坡拱与面层一致,高程符合要求。
2.4测量:
①技术标准:
水准点闭合差:
±12mm。
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40mm,n为测站数。
直接丈量测站允许差:
固定测桩间距离(m)允许偏差
<200m1/5000
200-500m1/10000
>500m1/20000
②建立地面测量控制系统,恢复和标定路线的中线,对丢失的桩位及时采取补测措施。
中线测量后,立即进行水准点的复核与加设,在施工范围内建立导线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并得到监理及业主单位认可,以此作为施工依据。
控制点设在不易扰动、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③施工过程中采用路中线、边线三线进行全线路控制,首先在平面上采用极坐标或交汇法来确定中线和边线的正确性,在确定其正确无误后报送监理复核。
④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摊铺带,并在摊铺带两侧布设高程控制点,采用摊铺机前挂线高程控制方式,各高程控制点间距为10m,在交叉口部位采用方格网进行高程控制。
⑤各层摊铺标高在摊铺完成后应复核每个高程控制点,逐层控制每层表面的平整度及摊铺厚度。
2.5质量标准允许偏差:
路中线标高:
±15mm
平整度:
5mm
宽度不小于设计值
厚度:
+10/-5mm
横坡度:
±0.3%且不反坡
2.6施工技术措施:
沥青砼路面的施工是公司重点控制的施工过程,我们从沥青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几大工序,严格其过程控制、检验、试验及质量监督等内容,以保证路面施工的质量。
2.7粘层油施工
(1)喷洒粘层油前首先彻底清除井周、平石边油面线以下位置的杂物。
(2)喷洒时在喷洒带两侧设置流动档板,以防沥青粘染路人及路旁构筑物。
(3)施工应在良好的气候下进行,不得在雨天或雨后未干时进行。
2.8沥青混凝土的生产
(1)材料
A、集料和填料
为保证集料质量,公司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从源头保证沥青集料的规格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集料规格的稳定,是保证级配不偏离目标值的关键。
公司在对料场的调查取样和试验的基础上,指导料场改筛和调整筛板安装角度,使各种集料规格符合规范的要求,并且在签定供货合同的同时签定质量保证合同,明确供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实施有效的约束,以保证集料规格稳定且数量充足。
此次所用的集料均由公司2013年石料合格分供方名册中的厂家提供,集料均为碱性石灰岩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指标≥4级,压碎值均≤20%。
a、粗集料采用碎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粗集料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并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公司质量技术处和设备材料处在公司质量检测中心的配合下,对进料和施工生产的过程中进行不间断的抽查和控制。
b、细集料采用石屑,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粒径规格与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c、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细而成的矿粉。
矿粉中不含有泥土等杂质。
B、沥青
a、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使用重交沥青(AH—70),要求质地均匀,无水分,当加热到170℃时不起泡。
每批运到现场的沥青都应附有制造厂证明和出厂试验报告,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试验结果与规范的标准值。
b、沥青材料是关键的生产结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公司与有关单位配合对沥青的订货和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均进行有效的控制。
C、材料的贮存
a、集料堆放在坚实、平整、具有铺面的场地上,集料堆场具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b、粗集料按粒径规格及材质类别堆放,贮存过程中保持集料洁净,防止污染。
c、细集料贮存时采取防雨措施。
d、矿粉在矿粉罐内贮存,贮存过程保持干燥,洁净,防止污染。
不使用受潮结块的矿粉。
e、沥青在专用沥青罐中贮存,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并在储罐外用标牌进行标记。
在使用期间,贮存沥青的沥青罐中的温度不高于130℃,并不低于80℃。
存放过程中采取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罐。
沥青厂采用两个500吨的贮油罐来储备生产使用的重交—70沥青,以满足生产大批量沥青混凝土的要求。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公司在该工程中将充分利用多年沥青砼路面施工的丰富经验和大量的试验数据,结合在施工中已经验证的拌和温度、拌和时间、沥青用量、摊铺温度、摊铺工艺、压实工艺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施工前将各项资料及试验数据呈报监理,待审批后再进行施工,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生产过程中根据进场材料的试验数据对施工配合比作适当调整,以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
(3)沥青混合料生产
A、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a、我公司使用三台间歇式拌和机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三台设备均具备以下功能:
电脑控制生产过程,生产时按重量分批配料,各种矿料的用量及拌和温度可自动控制。
设备还装备有保温的贮料罐及二次除尘设施。
每台设备每小时可生产沥青混合料200吨,每台班可供料1600吨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本工程的施工要求。
b、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如下:
AH-70加热温度在155℃-165℃的范围内,石料加热温度应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30℃(填料不加热),出厂温度在145℃-165℃范围内,以满足施工摊铺的温度要求。
c、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
每锅拌和时间宜为30-40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小于5S。
d、拌好的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不立即铺筑时,放入成品储料罐储存,储料罐设有加热保温系统,储料时间以符合摊铺温度要求为准,不超过72小时。
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颗料离析。
e、出厂的沥青混合料需逐车用地磅称重,并测量运料车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签发一式三份的运料单,分别交拌和站、摊铺现场及运输司机。
B、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a、沥青混合料采用大型自卸汽车运输,车箱应清扫干净。
为防止沥青与车箱板粘结,在车箱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为1:
3)混合液,车箱底部不残留余液。
b、从拌和楼向运料车上放料时,通过前后移动运料车(大于3次)的位置,以消除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c、运料车用蓬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公司要求沥青加工厂与所有参加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运输的车辆签定保证混合料温度和运输服务的有关协议,要求参运人员服从指挥,保证施工生产的有序进行。
d、沥青混合料运输能力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应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卸料。
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少于5辆。
e、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
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或遭雨水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
f、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依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5.3沥青混凝土摊铺
本工程工程量大,施工路线长,沥青砼面层采用机械摊铺、机械碾压。
主线采用ABG423沥青砼摊铺机,根据所分摊铺带组织施工。
交叉口部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小型轮式摊铺机或人工摊铺。
(1)在摊铺混合料之前,应检查确认下基层的质量,当下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不准摊铺。
在摊铺前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2)侧缘石、平缘石及其他结构物应在铺筑前完成,摊铺前应在所有接触面上均匀地刷上一层薄层热沥青结合料。
(3)根据设计要求分三层摊铺碾压。
(4)下面层、中面层采用挂线连续高程控制方式进行摊铺,表面层待底层全部施工完成后再一次全路段进行施工,摊铺时同样采用挂线进行控制高程。
(5)每天施工前或停工后再工作时,应对摊铺烫平板进行预热,以免高温混合料遇到低温烫平板底面时,将沥青混合料粘在底板上,在摊铺机前行作业时,拉裂铺层表面形成沟槽和裂度。
(6)摊铺时,运料尽快地不间断地排卸进摊铺机,并立刻进行摊铺。
(7)沥青混合料必需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摊铺速度根据拌和设备、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参考下式确定,并应符合2-6m/min的要求:
V=C·100Q/(60ρ·W·T)
式中:
V——摊铺机摊铺速度(m/min)
C——效率系数,根据供料、运输能力等配套情况确定,宜为0.6-0.8
Q——拌和设备产量(t/h)
ρ——压实成型后沥青混合料密度(t/m3)
W——摊铺宽度(m)
T——摊铺层压实后的平均厚度(cm)
(8)运输车辆对摊铺机有足够的持续供料量,如果发生暂时性断料,则摊铺机应继续保持运转。
(9)施工时尽量避免施工接缝。
(10)对外形不规则的路面(如路口),厚度不够或空间受到限制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采用人工铺筑混合料。
(11)在雨天、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结构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