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级建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2227757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62KB
利用班级建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利用班级建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班级建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用班级建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
-----利用班级建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正悄悄地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班级建设也不例外。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力求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大的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是进行班建设的指导思想。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
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
正由于现代班级建设有着教育的特殊性,自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活动应该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人人都能够唤起内在的激情。
那么,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并在班级建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学习者的“雕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本文以自身教育经历为基础,探究语文素质的提高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的关系。
第一部分语文素养理论及现状分析
一、语文素养理论分析
“语文素养”是在新课程标准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什么是“语文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表述: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素养”指涉多方面的内容。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会,它要求学生有“语言的积累”、“语感”和“思维”作为知识基础,注重“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个性、人格等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如教育部华中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雷实教授所认为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巢宗祺先生也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表现”。
他在《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一文中对“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解释,他说:
语文素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质包括:
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理念。
”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先生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包涵了多种要素的综合体,“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也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语文素养”的提法,论者古源就认为立足言语形式才是语文课的根本,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言语交往活动(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才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
论者雷良启甚至提出用“交际能力”取代“语文素养”,他认为“交际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或“整个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
从强调加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我们还可以发现,“语文素养”强调的不仅是作为一个复合体所包含的知识、能力、思维、情感、文化等要素内容,它还突破了以往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孤立认识,强调各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的整体概念。
并且各要素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整体关联性。
它要在日常言语实践中慢慢养成,它要求立足言语形式,注重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它强调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培养,重视文化的积淀和情感的涵育。
语文课程理念正是借助“语文素养”这一名称的调整,实现了由以往的“知识观”“能力观”向今天的“素养观”的转型。
二.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简短的语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文化品位;审美情趣;高尚情操;欣赏趣味;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这其中的每一个单项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要求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提出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应重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为语文素养的提高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但根据笔者多年来初中教学经历和多项调查问卷发现,虽然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提升,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能力和道德素养等方面.
(二)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但这些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现代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制约着现代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中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古人云: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国家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希望所在。
作为“授业传道解惑”者,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也是决定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些老师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2、当今语文教学落实不到位,忽视教与学的本体。
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忽视了学生的消化与吸收能力,课堂讲授趋于形式化、过程性的讲授,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主体是学生。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语文教学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更是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的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这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口到、耳到、手到、眼到”,但有的语文老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这一教学媒介,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
3、语文教师对如何上好语文课的标准不能掌握。
在一项对师范类毕业生的调查中,能够完完整整的回答出语文素养内涵的寥寥无几,多数人只能回答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这两项基本的内容,培养目标不明确,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也很难令人满意。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手段,要努力自觉践行国家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和谐的人。
师范类高等院校要按照这个目标培养合格的未来语文教师,学校也应该给在职老师提供机会,不断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4、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其重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但大多数学校语文教学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很少的,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性。
另外采用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来获得似乎提高了的语文能力,获取高分。
但是这些方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结果并不是语文能力的提高,它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记忆能力,它就像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忘的一干二净。
另外,现有的语文教学方式大多墨守陈规,大多是老套路。
讲课过程一般为文章分段,归纳中心,总结要点,写作特色,千篇一律。
一篇篇被精心筛选出来的文章被讲解的支离破碎,当学生明白老师的这种授课模式时,也就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
5、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应试教育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的,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要求相背离的。
而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所以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6、班级建设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严重脱节,班级建设没有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忽略班级建设这块阵地。
文献中对于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的内容较多也较为系统具体,有关班级建设的文献也详尽成型,但忽视了班级建设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的有利因素,忽视了班级建设的丰富资源,对于两者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不系统,致使班级建设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严重脱节,班级建设没有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班级语文活动较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高的因素。
由于学习的压力很少有同学参加课外活动,而一些语文活动更是无人问津。
在中学期间,诸如诗歌朗诵、演讲、辩论会、小话剧等形式的语文活动本来就少,而参与的学生也少的可怜。
语文活动和语文素养的关系本来就是密不可分,实践证明,通过参与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语文素养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认为:
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努力创建的群体文化,包括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内容,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起着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部分班级建设及语文素养
班集建设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传统、一个经验、一个特色,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着深刻变化的今天,班集建设也呼唤着新的思维,渴望着新的管理智慧,我们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更新班集建设的理念,调整班集建设的思路,创新班集建设的途径,使之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教育的优势。
班级建设是师生共同努力创设的群体文化,包括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内容,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起着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班级建设的内涵及特点
(一)班级建设的内涵
1.内涵:
班集体是以教学班为基本组织形式,为了学校便于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完成育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
现代班集体建设是一个能发挥教育功能的学生主体。
现代班集体建设,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努力下,逐步形成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有着教育功能、现代意识和现代行为的规范化的学生文化心理共同体。
唐惠芬认为: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
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
班级建设是一项持久而坚巨的任务,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了班级的学习及班级各项活动能否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同时直接影响到班级能否保持高度的凝聚力等。
它是班级保持和谐团结,促进班级各项事务开展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因而要加强班级管理,把班级建设置于各项事项的首要位置。
(二)班级建设的特点
1.现代班集体建设的整体性
现代班级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而且各个内容的建设是环环相扣的,所以自然有整体性。
在班级建设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特别是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班级建设具有全面性
就是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不仅智力因素参与,分恶劣智力因素也要参与;不仅思维参与,其他感官也要参与;使每位学生身与心,知与情都动员起来参与班级建设的学习实践,而不是单纯在认知方面参与教学活动。
3.班级建设具有多元化
班级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班级建设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得的。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按照规定好的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
在一个班级文化浓郁的班级中,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班级文化能够给予学生最好的发展条件,使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因而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班级建设具有全程性
在班级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活动的时间与机会,而不是某个环节让学生主体参与,在整个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二.班级建设的意义
1.班级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班集体建设实质上是班集体素质建设,没有班集体建设的教育,不是完整的素质教育。
素质是个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既要重视个体素质的教育,也要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个体素质构成群体素质,群体素质状况又将影响个体素质的成长,提高群体素质就是将班级从一般群体的水平提高到班集体的水平。
2..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
班集体是教育的对象,但它一旦形成,便可成为教育的主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重视集体教育的作用,他指出:
“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
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有共同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和领导核心,有严格的纪律和很强的集体舆论,还有融洽的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这样的班集体必然使其成员心灵受到积极的影响和熏陶,言行产生同化和约束,紧密配合班主任和学校开展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每个班级搞好了,整个学校也上去了。
3.班级建设是学生个体心理的重要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需要,对学生而言他们也是有获得安全感、得到关爱、受人尊重、求知、求美、求乐,实现自我价值等基本心理需求。
学生在班集体内能得到尊重、关爱、自由、安全、愉悦的集体心理氛围。
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种最好的保护剂。
。
4.班级建设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个性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
个性和谐是指个人与社会、自然和自我等方面关系的和谐,它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人的个性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和交往逐步形成的。
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
班集体给学生提供的不同责任岗位和不同角色,能促进个性情感、能力、行为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班集体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个性创造力;班集体内各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唤起积极的自我价值追求,从而促进其个性和谐健康发展。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创造良好的环境。
5.班级建设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
班集体具有社会化的功能。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从“生物人”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亦即个体习得社会文化规范和适应社会环境,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
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体系,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
班集体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和教育内容,拥有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
学生进入班集体后必然要遵从和依照集体规范行事,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另外,班集体的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家庭,拥有各自不同的社会知识,经验背景,通过集体活动相互交往可以习得各种社会经验和处世能力,从而养成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品质。
6.班级建设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捷径
学生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因为平时同学之间的交往比较少,加上天生的爱动的个性,他们特别喜欢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特别珍视这种活动给班级带来的荣誉。
我们经常会感受到,一次运动会以后,学生们取得了良好的竞技成绩,班级的士气也大振,情绪也很高涨,这时,班级工作也比较的好开展。
学生不是不珍视班级的荣誉,没有哪个学生存心叫自己的班集体落后,存心给班集体抹黑,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多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的活动,比如,拔河比赛,演讲比赛,棋累比赛,足球比赛。
可以是参加学校的活动,也可以是友好班级之间自己组织活动,叫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获得乐趣,也增加对班集体的荣誉感。
只是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安排很紧的影响,我没能更多地在班级中开展各项活动,但我想活动的积极作用肯定不小。
第三部分.利用班级建设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应用
新课改以来,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班级建设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探索的一个典型就是书香班级的建设。
所谓书香班级建设,主要就是利用班级资源,形成一种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这种文化的基础便就是“环境”,包括现实环境和文化氛围。
那么,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并在班级建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学习者的“雕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作为“我”这个语文老师,感觉创设以“书香四溢”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并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适宜的,并在此想法上作了尝试。
把班集体建设与语文素养的提高整合起来,在班级建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以促进班集体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已经在实践中广泛开展出来。
一.实施班级建设与语文素养整合的一般原则
1.言传身教的原则
以用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
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去包容、接纳。
学生可以自私,学生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但是无权去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生活。
在工作中,有时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
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学生出现错误就理论上是必然的,教师去引导施教是天职,因此,不能去顶、去争、去压,而应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
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
如果说士气是军队的灵魂,那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则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
2.“班级生活化”的原则
班级生活“语文化”,就是一边搞班级建设,一边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践语文;一边进行班级教育,一边让学生进行语文用法训练,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语文素养的提高要真正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其实质就是把语文作为班级生活的一部分,把语文素养的提高伸向更为广阔的于班级建设空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
为了让语文教学枝繁叶茂,我们应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让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使之发芽、开花、结果。
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班级建设成为学生的教材。
在班级建设中则强化学习意识,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真正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本来就枯燥无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若,事倍而功半。
用班级建设与语文素养整合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们“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自由地飞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并且将语文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体验渠道变得更加复合,智能发展变得更为多元,开始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育人效果。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生活如源头活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3)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自我管理的原则
合作性原则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策略,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结构的特点,尤其是在学生爱好特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将各方面存有差异的学生尽可能地均分为几个小组,为学生创造互相合作的条件和机会,如一起值日,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安排在同一座位等,让不同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爱好特长的成员在合作互动中取长补短,促进认知、品德、人格、情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班级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合作性原则对于促进学生良好非认知品质发展,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改善班级气氛,加快班集体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对我国中小学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是增进师生情感,形成和谐关系的条件和途径。
班主任应尽可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又能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此,班级和谐管理需要遵循合作性原则。
通过师生之间、同伴之间鼓励与赞赏、合作与支持,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独特的价值,挖掘学生巨大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开放、民主、和谐的班级中积极向上,享受到生活、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而实现班级和谐、均衡。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也可以发现自身的特长,进而获得个性发展。
(4)自我教育的原则
在班级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教学生自己认识到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其效果可能要比老师自己强加给学生的效果要好。
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通过展开讨论,演讲,作文比赛等形式进行。
在学生的自我参与中,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去影响周围的同学,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平时,要善于把这样的一些活动,和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叫学生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对班级工作的深入和强化,不能满无目的地任凭学生自由发展。
形式可以多样,但精神离不开班级建设这个灵魂。
我的大多数班会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模式,由我针对班级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国家时政,设计出讨论题,让每一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
见,探讨是非得失,我从中引导和总结。
这样,同学们就不再把班会课当作“死气沉沉”的“训人”课,而是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作用,收效较好。
二.实施班级建设与语文素养整合的具体措施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现代班级建设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并在班级建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具体措施又是哪些呢?
重点以班级环境的建设、班级人际氛围的营造和活动的组织三方面为研究的突破口,具体研究内容和策略如下: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本文中班级建设主要是指班级文化建设,而班级文化建设重点包括班级环境的建设、班级人际氛围的营造和活动的组织,他们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密不可分。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对班级文化是这样来定义的,所谓班级文化是在班级同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同学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也就是班级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
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班级同学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
班级文化就是组织班级同学思想、行为的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用 班级 建设 提高 学生 语文 素养 理论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