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张永良第十二章.ppt
- 文档编号:1222771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PPT
- 页数:103
- 大小:625KB
经济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张永良第十二章.ppt
《经济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张永良第十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张永良第十二章.ppt(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国际经济,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第二节国际金融与政策第三节国际收支均衡,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交易行为,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因此亦被称为世界贸易(WorldTrade)。
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对外贸易还涉及许多相关概念。
.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基本概念()出口与进口。
出口()是指将本国生产的商品或劳务卖给别的国家,即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或劳务输往其他国家的行为。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进口()是指本国从其他国家购入商品和服务,即从国外输入商品或劳务的行为。
()再出口与再进口。
再出口(-)是指外国商品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复出口,是出口贸易的变形。
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后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复进口。
()净出口和净进口。
就整个对外贸易或某一行业而言,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的贸易顺差即是净出口()。
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的贸易赤字即是净进口(-)。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又称为通过贸易,指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用以表明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收支情况:
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称作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
(6)有形贸易、服务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VisibleTrade),又叫有形商品贸易,是指有具体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得见的货物贸易。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服务贸易(),又称无形贸易或劳务贸易。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定义,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从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国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存在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
具体包括:
商业性服务、通信服务、建筑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和其他服务。
有形贸易要经过海关报关手续,其进出口额反映在海关统计上。
服务贸易不经过海关报关手续,通常不表现在海关统计上。
但两者的外汇收支都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无形贸易()是指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
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办理手续,其金额不反映在海关统计上,但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上。
主要包括:
和商品进出口有关的一切从属费用的收支,如运输费、保险费、商品加工费、装卸费等;和商品进出口无关的其他收支,如国际旅游费用、外交人员费用、侨民汇款、使用专利特许权的费用、国外投资汇回的股息和红利、公司或个人在国外服务的收支等。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者进行货物买卖的行为。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但只要两者之间没有发生直接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交易关系,就称为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和间接贸易实际上是一笔商品的买卖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的概念。
()贸易值与贸易量。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贸易值是指用货币金额表示的贸易规模,又可分为对外贸易值和国际贸易值。
对外贸易值()又叫对外贸易额,是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总和,即对外贸易总额。
国际贸易值()又叫国际贸易额,是指用统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
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额的合计应等于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的合计。
因此国际贸易值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而对外贸易值则是各国或地区各自的进口和出口的总和。
由于各国在统计贸易的规模时,出口值一般以离岸价()进行统计,而进口值按到岸价()统计,进口统计中包括了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故一般世界出口值小于世界进口值。
为此,在世界贸易统计中,世界贸易值为各国和地区的出口值之和。
贸易量。
用货币表示的贸易值由于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各国贸易的实际规模,也不能用于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的比较。
为了剔除价格变动对贸易值的影响,往往用一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价格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值或出口总值,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值或出口值,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单纯反映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就叫作贸易量。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也就是,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
计算的公式为: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对外贸易系数。
对外贸易系数(),是指货物与服务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又叫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系数可以分为出口系数和进口系数。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它是开放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变动的敏感性。
用公式表示为: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交换活动。
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在经济上对外联系的程度。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在内容上并无本质不同,区别在于考察的角度不同。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国际贸易是站在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贸易活动,而对外贸易只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贸易问题,因此,国际贸易不仅包括本国与外国的贸易,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而对外贸易仅指本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
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国内贸易()是指在一国(或地区)内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既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
其共同性如下所述。
()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国际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国内贸易是一国境内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范围的不同却都是商业活动,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介地位。
()商品运动方式相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交易过程大同小异,具有相同的商品流通运动的方式。
()基本职能相同,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本职能是交换媒介,融资、储存、运输、报关等其他活动都为商品交易提供服务。
这就要求在商品交易时,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贸易目的相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经营目的都是通过交换取得更多的经营利润。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主要区别如下。
()文化背景不同。
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活动会遇到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宗教和信仰等的差别,这些都会导致消费习惯的差异。
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活动必须首先克服这些障碍,否则就无法恰当地进行贸易洽谈、签约,处理贸易纠纷,进行市场调研。
而国内贸易则是在同一经济法律制度下一国内部的商品交换,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较小,在同一市场上了解各方面的资讯都易得多。
()法律、货币制度不同。
各国具有不同的法律、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国际商品交换须用外币支付且汇率经常变动,各国间度量衡、海关制度均有较大差别,这就使得国际商品交换活动较为复杂。
相比之下,国内贸易就没有这些问题,商品交换活动相对简单。
()经济政策不同。
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为本国经济发展起作用的,且很多政策也会因不同的经济形势、不同的执政者而变化,这样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开展,如:
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关税政策等。
从事国际商品交换活动必须研究这些政策,国内贸易研究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要少得多。
()交易的复杂程度不同。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各国各地区市场商业习惯不同,对国际贸易中的规则与条例理解也可能不一致,这些都需要交易双方进行沟通,求得一致,避免产生贸易纠纷;世界各国都设有海关,对于货物进出口都有许多规定,货物的进出口要履行报关手续,而且出口货物的种类、品质、规格、包装和商标也要符合相关国家的各种相关规定;跨国货物运输和保险、国际结算与汇兑也增加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
国内贸易相对就要简单得多。
()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同。
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的移动相对不自由,国际竞争不完全性相对较大,受到的管制较多,各国往往采取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对国际贸易造成了许多障碍;而国内则移动相对自由,竞争的不完全性相对较小,国内贸易障碍相对较少。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风险不同。
国际贸易的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会影响商品交易,况且市场的残酷竞争是无情的,自然而然地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下列风险使得国际贸易的风险比国内贸易大得多:
资信风险、商业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方面。
二、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净出口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生作用的。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从国内关系上看,对外贸易主要有需求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收入乘数效应。
()从国际关系上看,主要是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传递”作用。
三、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古典经济学派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
他的代表著作是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在国富论一书中以他“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观点,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学说。
斯密认为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有着重要的意义,主张在国内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这些奠定了他的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
后人将其理论称之为“绝对成本学说”。
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是: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接着,斯密将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斯密认为:
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由于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所以也叫作绝对成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
在其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他提出了以比较成本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学说。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国际贸易与政策,这一学说一方面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基础上发展来的。
李嘉图在研究斯密绝对成本学说之后,发现绝对成本学说存在一个重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基础 教学 课件 作者 张永良 第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