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上12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218824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47.34KB
四年上12单元教案.docx
《四年上1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上12单元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上12单元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组单元分析
【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语言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通过对本单元自然景观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
《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略读课文《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教法学法】
本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理念,本单元设计主要考虑: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课文之间联系更紧密。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课文,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约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2课时。
1、观潮
【教学理念】落实阶段目标,夯实语文基础,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学习段的基础上,学习篇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
“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段落。
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积累词句。
难点:
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教法学法】
情感朗读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师:
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
(钱塘江大潮)
师:
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我国的长城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
天下奇观)
师: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
(通过解释课题,让学生可以温故知新,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用教材学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师:
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
(学生自读课文)
(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2.(出示本课生字词)各种形式认读
3.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引起学习兴趣。
师:
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
有没有见到过?
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在课前收集的一些图片。
(或课文插图)你看到什么了?
师: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有这样壮观的景象呢?
联系资料袋我们来了解了解。
(生读后再说说)
三、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师:
刚才图片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描写,在哪儿呀?
(课文3、4自然段。
)
2.师:
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
1)引导感悟下面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心情越来越来激动)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两丈有多高?
教师亲自示范朗读,读出壮观的感觉)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小组内互相对比读,读出雄伟的气势)
2)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壮观画面。
请学生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
3)齐读两个自然段。
四、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1.师: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2.师: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生:
(在练习纸上填写)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汇报自己听到的词。
3.师:
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4.师:
是啊!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5.师:
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1.师: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
师:
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师: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
这些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师:
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六、谈话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师: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从远到近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复习昨天的题解,测试学生复习程度,以便进行后续教学)
2.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2.组建合作小组
3.组内合作学习
4.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5.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突破难点,体会写法
1.学习潮来前部分,了解江面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心情。
⑴读中找:
边读边在书上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⑵指名反馈:
重点句子一: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引导学生感受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
重点句子二: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从这句中体会观潮人的急切心情。
⑶演示潮来时的图片,加深印象。
⑷小结:
潮还没来,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可见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确实是名不虚传呀!
那么,潮来时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使得人们如此焦急地等待呢?
让我们共同观望潮来时的景象吧!
2.学习潮来时部分,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⑴看观潮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群中,心情会怎样?
(兴奋、激动)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声大、浪高)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并找出三处描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描写潮来时的样子的语句。
⑶知潮声。
在学生找出后,师用大屏幕显示三处描写潮声的句子,指导学生用书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音像什么?
响声怎样?
板书: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⑷知潮形。
用上述的方法,准确地概括出潮形,并板书: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同时让学生结合潮来时不同景象的图片深入体会。
⑸明其序。
观察黑板上板书的词语,说说从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可以看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潮的。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
)
还能找出表示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吗?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⑹把潮来时的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
先让全班同学按板书自己练说,再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语。
⑺体会写法。
①作者写得特别好,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
(按一定的顺序:
远——近;抓住潮来时的特点:
声大、浪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的。
)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举例说明。
(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既有声又有形,极为恰当、生动地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刚过一排又紧接着,说明气势大、速度快,给人以不可挡之感。
又如“白色城墙”色形兼具地说明浪高,直立向前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见的浪,潮也是罕见的潮。
)
⑻激发情感(再看视频)
提示:
想象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钱塘江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
请同学们体会这种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评读。
3.学习潮来后部分,感知潮的壮观。
⑴潮来时,我们感知到它的奇特、壮观,那潮退后你又能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不同凡响?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适时点拨:
“霎时”表示时间短暂,潮头却以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
⑵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为“天下奇观”了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思路:
通过读、找、看、听、说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通过精讲、精读课文3、4自然段让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
五、总结全文,巩固练习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它呢?
2.(播放视频)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设计思路:
该活动主要是巩固学生的感受,并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运用所积累词语的能力。
)
【作业设计】
1.背诵三四段
2.完成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急切喜悦
潮来时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从远到近
潮过后余波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理念】尊重编者意图,放手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学情分析】读书不够流畅,读书兴趣不浓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法学法】自学为主,适当指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教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
师: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
2.指名读,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作业设计】
写一篇景点的导游词,装订成册并班级内交流。
【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高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壮丽
雪山冰川
景观很奇特原始森林
生物多样
【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
【教学理念】读文积累语言,品文体味情感,课堂引领写作。
【学情分析】散文没有情节,吸引学生的是作者精美的语言,细读才能入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引号含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
2.指导学生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
在旁边写上批注。
2.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桨(奖)耀、隙
3.抄写生字词语。
【作业设计】(衔接学习内容)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请同学们自读后文,期待下节课学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
1.听写写过的生字。
2.出示幻灯片,点名学生读生词。
二、学习10——14自然段
1.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师:
鸟的天堂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读读第10——14段落想想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鸟的天堂的景象。
生自由读课文
2.12—13段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鸟多、活泼可爱,)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群鸟纷飞让人的眼睛看不过来。
)
用“应接不暇”说一句话:
小明把他收集的许多卡通图片都拿出来给我看,我眼睛真是应接不暇。
4.这两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
5、师: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
师:
假如你就是这里的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
(生各抒已见)
让我们回到课文的前一部分,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就知道了。
三、学习第一部分:
(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7—8段落,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
(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的特点时问:
从哪些句子看出树大?
出示句子:
我有机会看清经的真面目……不可计数。
(从“一株”、“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你体会到什么?
)
B.当学生讲到树美时问:
从哪些句子看出?
(出示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在颤动。
”)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和“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从“新的生命在颤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③有风吹过。
)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
说出来讨论讨论。
(生可能提出:
大树为什么会卧在水面上?
)
D.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
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这个是难点,我配合柔和的音乐让学生跟读)
E.齐读。
四、带领学生再次理解课文中引号的作用,简单讲解特定称谓的意思,并结合第一课中的例子深入理解。
链接课后练习:
五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用上了双引号,有的没用?
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交流之后教师再点拨,并出示幻灯片。
五、扩展训练
(一)——学写广告语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2.学生写广告词。
3.互相交流。
六、扩展训练
(二)——设计板书
1.师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
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2.请大家根据上节课的板书为老师设计板书。
3.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收集一些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榕树←———→鸟
形状、数量、颜色———变化、声音、动作
静态———动态
(喜爱、赞美)
【教学反思】
4*火烧云
【教学理念】读文积累语言,品文学习写作。
【学情分析】激发学生兴趣,玩中学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法学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
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
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
3.齐读。
二、略读第一段。
1.第一段讲了什么?
(板书:
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
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
(板书:
变化)
1.默读第二段。
思考: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
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
(观察图片)
(2)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多、快)
(3)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指名圈出)
出示:
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____________________
茄子紫______________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
(4)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
(一会儿……一会儿……)
(5)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
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呢?
(“烧”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上 12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