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217504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00.26KB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9分)
1.(6分)(2016高三上·邯郸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
“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
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如果说德加的色粉笔游走在快乐的舞台范围里,那科勒惠支的素描则借助黑白灰表现生与死的精神呼啸,《哀悼》、《抱婴儿的母亲》及《离别》等无不寄托着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
其实,灰色不过是艺术媒介里的表象,艺术的本质一如罗丹所说:
“最纯粹的杰作是这样的:
不表现什么形式,线条和颜色再也找不到,一切融化为思想和灵魂。
”
(摘编自韩天腾《灰色在艺术与设计中的灰线性解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灰色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含意可以从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进行解读。
B.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表现了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性,包含人生与艺术某些阶段的方向迷失,也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
C.为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引用罗丹的话,揭示出艺术的本质:
不表现什么形式,也找不到线条和颜色,一切融化为思想和灵魂。
D.法国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其作品中的灰色显得温润,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是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所以《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与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相契合。
B.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的出现,使得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的特点,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
C.灰色的墨韵在我国唐代传统书画中主要表现为:
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
D.《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画,其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丢勒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尊贵的灰色面前人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人会体验到谦卑。
这告诉我们:
因灰色的类别不同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B.灰色的“集彩性”具有低纯度功能,灰色的优质的视觉协调性是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的原因。
C.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幽、寒、雨、暮、愁、恨”等,其文化内涵不如赤橙黄绿等色彩深厚。
D.科勒惠支的《哀悼》、《抱婴儿的母亲》及《离别》等,借助黑白灰表现生与死的精神呼啸,无不寄托着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
2.(18分)(2019高一上·广州期末)阅读下面两部分文字,完成小题
大家孙瀛洲
当代中国文博界,被人称之为专家甚至“著名”专家好像不太难,但称得上“大”的不多,孙瀛洲先生即是这少数中的一个。
孙瀛洲1893年出生于河北冀县一个贫苦的家庭。
1900年到北京“同春永”古玩铺做学徒,后又到“聚宝斋”、“铭记古玩铺”任职。
他聪明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文物基础知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孙瀛洲先生就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至明代的永乐、宣德、咸化、弘治瓷器。
1956年,孙瀛洲受聘到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鉴定工作。
面对故宫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孙先生如鱼得水,他曾说:
“活到60多岁,没想到还能为人民做一点事,内心很乐意接受这一工作,并愿意把我几十年在文物认识上的一点经验贡献给祖国的文化事业。
”孙先生对自己在古陶瓷鉴定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先后发表了《明嘉靖青花加彩鱼藻罐》、《试谈永乐、宣德景德镇官窑瓷年款》、《元明清瓷器的鉴定》等有关瓷器研究鉴定的论文9篇,文章中归纳的鉴定经验,对古陶瓷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有一次孙先生让人们把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瓷器及一些明清的仿品放在一起,他背过身,人们打乱摆放次序,他闭上眼,转过身来,用手摸,一一准确地说出了各自的名称。
明清时期的墓葬出土瓷器很少,带纪年的更少;造型不像唐宋及更早期的瓷器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标准。
明清各个朝代的年限不长,瓷器的品种又繁杂,连续性又较强,因此明清瓷器的鉴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精确的断代是非常困难的。
孙瀛洲先生以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作为标准器,把不同朝代的瓷器所具有的不同时代特征排比出来,进行研究归纳,并将这些“鉴证”提到理论化的高度再用以指导鉴定实践,为明清瓷器的科学鉴定奠定了基础。
孙瀛洲先生是我国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明清瓷器进行排比研究的第一人,他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
孙瀛洲先生还是一位真诚待人、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身为古陶瓷界德高望重的大专家却从不摆架子,热心培养青年一代,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同行。
有时生病在家休息,还让学生到家中听讲,对年轻一代寄予莫大的期望。
孙老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文物鉴定人才,其中既有耿宝昌先生这样堪称古陶瓷鉴定“泰斗”级的专家,也不乏为数众多、各领风骚的中青年栋梁之材。
孙瀛洲的生活是朴素的,平日一身素衣,一日三餐也是极其简单,每星期只吃一次肉——二两猪头肉。
过春节,自己动手给孩子们做糖葫芦吃。
可是,为了收购绝世珍品成化斗彩三秋杯,孙瀛洲当年一掷就是40根金条。
旧北平古玩商会会长要高价收买,孙瀛洲不为所动,坚决拒绝。
孙瀛洲的子女曾说过,觉得父亲好像就因为文物才来到这个世界,全身心投入到文物当中,生活在文物当中,就像他只有文物。
据女儿回想,视古玩如命的父亲是向来不会让家里人看他的珍宝的,常常自己关门把玩甚至忘了吃饭。
私藏丰盛到不可想象,但家里的日子却非常简朴,她冬天戴的手套都是母亲用袜筒改的。
正是这种对陶瓷的热爱,使得孙瀛洲收藏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陶瓷精品,从晋唐名瓷,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到明清瓷器,无所不包,自成系列。
1950年,为抗美援朝,孙瀛洲拿出一批珍贵文物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国家;1956年以后,出于爱国热忱,孙瀛洲毅然将毕生收藏的文物精品2900余件全部捐献故宫博物院,陶瓷占2000多件,其中25件珍贵瓷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森先生说,孙瀛洲先生“从学徒到经营者,从经营者到收藏家,从收藏家到文物鉴定专家,从文物鉴定专家再成为文物捐赠大家,这是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也是由小我到大公的升华过程”。
相关链接:
①明清瓷器鉴定有四个要点,即:
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
如果满足于局部的特征相符而失于整体的条件不合,或只看外表而忽略器里,或但观釉色而不问胎质,都是片面的。
所以说造型、纹饰、款识、釉质与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全面一致的效果。
(摘自《孙瀛洲先生谈元明清瓷器鉴定》)
②孙瀛洲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宋代哥窑弦纹瓶、元代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即国之重宝。
如今,故宫馆藏数十万件古陶瓷中只有几百件是国家一级文物,这意味着孙瀛洲捐献的藏品奠定了故宫陶瓷收藏的基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孙瀛洲认为鉴定明清瓷器必须同时运用造型、纹饰等鉴定方法,不能只看外表而忽略器里,否则会导致效果不一致。
B.孙瀛洲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由于采用类型学方法,总能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大名窖瓷器以及元代至明清两代的瓷器。
C.尽管对明清瓷器进行准确的断代是非常困难的,但孙瀛洲采用独特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最终为明清瓷器的鉴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并指导实践。
D.孙瀛洲还是一位大教育家,既培养出耿宝昌这样堪称“泰斗”的古陶瓷鉴定专家,还培养了文物鉴定领域为数众多的栋梁之才。
E.孙瀛洲收藏了大批陶瓷精品,自己的生活却异常简朴,他过世后将毕生收藏的文物都捐献给了国家。
(2)孙瀛洲是如何“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的?
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3)文中说孙瀛洲喜爱文物,家人说他“好像就因为文物才来到这个世界”,请说说他是如何对待文物的。
(4)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孙瀛洲“由‘小我’到‘大公’的升华”表现在哪些方面。
3.(15分)(2018高一上·浦东月考)阅读文本,解答问题。
迷津处一片蒹葭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305篇,最爱就是这首《蒹葭》。
蒹葭二字似乎天生就是给诗歌作题目的,在纸上写,耳边听,嘴中念,心里想,都那么美,那么可思而不可言。
这两个带草头的汉字也特别像身段娇好的美人,还带着那么点山野气,露水味儿。
②《蒹葭》是那种很彻底也很孤绝的诗,“诗无达诂”或“诗不可译”之类的话仿佛是为这类诗量身定做的。
谓予不信,可试着改动或删除它一个字,你会发现,一整首诗都会喊“疼”!
这样的诗注定是一个谜,公然挑战我们的情商和智力。
古往今来,对这诗的解读早已成为一大悬案。
譬如《毛诗序》认为这诗是讥刺秦襄公“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也”。
《诗本义》的解释更有趣:
“所谓伊人者,斥襄公也,谓彼襄公如水旁之人不知所适,欲逆流而上则道远而不能达;欲顺流而下则不免困于水中,以兴襄公虽得进列诸侯而不知所为,欲慕中国之礼义,既邈不能及;退循其归,则不免为夷狄也。
”“美刺”的传统固然肇端于《诗经》,然诗歌的本义一旦被坐实,赏读的趣味便要减半。
还是朱熹老夫子聪明,他在《诗集传》里说:
“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
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闲闲一笔,不仅消解了上述诠释的权威性,也给《蒹葭》的多元解读另辟了一条蹊径。
③蒹葭,是长在水边的芦苇。
芦花色白,何况一大早还打上了一层如霜的白露?
想象里,那长满蒹葭的水边该是一处野渡吧,没有板桥,没有扁舟,当然也没有鸬鹚,隐隐约约的雾,在水一方的人,如真似幻,扑朔迷离得一塌糊涂。
那是一片亘古的迷津,在汉字里疯长了几千年的芦苇摇着头,逗引着那些“会思想的芦苇”纷纷加入这场“猜谜游戏”。
清代学者姚际恒《诗经通论》称:
“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
'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于是于'在'字上加一'宛'字,虽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
”这样读法,算是入了文学之港。
清末才子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这是一首“招隐”诗:
“盖秦处周地,不能同周礼,周之贤臣遗老,隐处水滨,不肯出仕。
诗人惜之,托为招隐,作此见志。
一为贤惜,一为世望。
”陈子展《诗经直解》称《蒹葭》是“诗人自道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之诗”,又说“诗境颇似象征主义,而含有神秘的意味”。
朱东润则肯定此诗“抒写怀人之情,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前贤的这些说法虽也有理,但仍有“戴着镣铐舞蹈”之意,不若笔者拈出“距离”与“过程”二语解释得有味。
④上文学史课,每次讲到《蒹葭》,不免要问:
“这是一首什么诗?
”学生多半以“爱情诗”对之,殊不知古人眼里,爱情的地位远不如他们所想的那么大。
不过读到一个“情”字也很了不起,应予肯定。
然如果是写爱情,那也不是两情相悦,而是单相思。
诗人和他的对象“伊人”实在离得太远,“在水一方”说的就是“距离”。
而且,两个端点之间并非一条直线,而是——水,阻挡牛郎织女的银河不也是另一种“水”么?
窃谓诗的美感一多半便是缘于这“距离”的营造。
如果“伊人”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真的还能兴起美感和追求的冲动么?
写“距离”只是第一层。
接下来的“溯回从之,道阻且长”,则是写求索过程的艰难,惟其艰难才乐此不疲。
“过程”的终点是“结果”,可一旦有了“结果”,会怎样?
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其所有的悲壮和崇高正来自于石头推到山顶又会落下来。
“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极妙,不仅渲染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意境,也附带让这“结果”永远地悬置起来,成了钱钟书所谓“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
“结果”的未知既是一种缺憾,同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无言的美丽?
⑤进而想,这难道仅仅是写爱情吗?
理想的追求又何尝不是如此?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所谓“生活在别处”,宗教所谓“彼岸世界”,这些对人生“此在”困境、“彼岸”虚无的一种哲学表述,亦可作如是观。
从这个意义上说,《蒹葭》不仅写了_____,抒了情,还言了_____。
要说“朦胧”,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朦胧诗吧。
⑥我想,中国人应该会背这首美感和哲思兼善的《蒹葭》,将这首诗刻录在大脑的硬盘里,就是出国了也不会走失,情绪低落时吟哦一遍,灰暗的天空说不准就会明亮起来。
因为这是地道的母语,也是我们民族的徽标,文化的基因和灵魂的胎记。
(1) 首段的“山野气,露水味儿”是形象的表达,其意思用两个字概括是:
________
(2) 作者认为《蒹葭》“很彻底也很孤绝”的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 第④段提到了求索过程的艰难让人乐此不疲,你能举个历史上或现实中的例子说明吗?
(4) 请你从《蒹葭》中另选一字,模拟文中划线句进行赏析。
(5)填空:
《蒹葭》不仅写了________,抒了情,还言了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②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5.(10分)(2016高二上·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净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②原:
原野。
(1)
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6高二上·襄阳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刘裕当年大举北伐的威猛气势。
③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五、选择题(共2题;共4分)
7.(2分)(2017高一下·潮州期末)下列各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罗瓦赛尔太太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
这笔骇人听闻的债务是必须清偿的。
B.那些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大做广告?
因为无论一个品牌知名度多么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C.在“两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无关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要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D.一场春雨后,山上的春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觉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8.(2分)(2017高二下·钦州港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夹缝中展开的美学大辩论,朱光潜当然只能以当时社会所要求和规定的“话语”,通过写“检讨书”对自己不惜责骂乃至丑化。
B.“库尔德自由之鹰”组织11日宣称制造了10日晚的两起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炸弹袭击。
当天,数千人走上伊斯坦布尔街头谴责恐袭行径。
C.今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诡异的光”曾引起网友热议,关于语文阅读是否该有标准答案的讨论不断,这使得很多人都关心语文科目的评阅标准。
D.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9.(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综观辛弃疾的志向、才干与功绩,①________。
可以说,他是诸葛亮、范仲淹一类时刻关心国事的政治家、军事家。
②________,才奠定了他诗词的豪放。
也正因为他志向远大,才干超群,不被重用,屡遭排挤,曲折坎坷,才决定了他词风的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这就是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的原因。
③________,使我们更痛恨那个腐败、昏庸的封建王朝,从而对辛弃疾这位爱国英雄更加敬慕。
10.(3分)(2017高二下·宜昌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人类的前途,①________。
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②________。
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
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③________;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
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9高二上·江门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
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9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3-5、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5-1、
5-2、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1、
五、选择题(共2题;共4分)
7-1、
8-1、
六、语言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一下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