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1.docx
- 文档编号:12216733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75KB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1.docx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1
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
第一节游戏的实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不同的研究者试图对游戏的本质、特点、功能等有关问题给予解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
一、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它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活动形式。
在人类社会中,从古至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有儿童的游戏。
但对游戏的研究,却是与文化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一些研究儿童教育的教育家首先注意到了游戏,并对游戏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主张,而且对后来的儿童教育及其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
(一)剩余精力说
该学说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他认为生物都有保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精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以外,还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
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
(二)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
该学说由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
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
游戏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一种天赋的本能活动。
游戏时间的长短随动物进化的程度而异,越是高级的动物,在成年后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越复杂,需要练习的时间越长,幼儿期越长,游戏的时间越长。
最初是实验性游戏,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这种感觉运动游戏逐渐发展到建造游戏和高级智能的练习。
然后是社会经验游戏,包括争斗、追逐、模仿、社会和家庭游戏等。
实验游戏的目的是发展自制能力,社会经验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际关系。
(三)游戏欲望说
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反对格罗斯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引起儿童游戏的欲望有:
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等等。
(四)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霍尔认为,儿童游戏反映了从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
游戏是祖先最早活动遗迹的再现,儿童的游戏无非是复演祖先的动作和活动,如儿童的攀爬和打秋千的游戏是人类处于动作阶段生活的复演,团体游戏是部落时期人类生活的复演等。
(五)社会情绪表现说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使他们发泄那些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通常是攻击性的危险冲动,以满足其追求快乐的愿望。
随着自我的发展,那些不被理性所接受的追求快乐的愿望就不再以直接的象征性的游戏方式表现,而被更现实的、为社会所接受的一些活动,如俏皮话、玩笑、创造性艺术活动等取代,用这些更隐蔽的方式来满足早先通过游戏得以满足的愿望。
西方流行的“游戏治疗”就是这一理论的应用,用于矫治儿童在精神上与行为中的问题。
(六)认知动力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
他从智力发展的角度,认为游戏是儿童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适应自己内部认知结构的一种方法,它在儿童智力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
游戏,特别是假想的游戏,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源。
他认为游戏发展与智力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满足个体的需要。
(七)社会性活动说
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代表,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便模仿这些活动,把它们迁移到游戏中去。
游戏的社会性实践,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以外,在行动上再造出的某种生活现象。
游戏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反映,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社会关系。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变化,首先表现在游戏之中。
三、中国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
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如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等在总结幼儿游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各种游戏理论的有益部分,形成了中国的游戏理论。
他们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婴儿进入幼儿期,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与成人的不断交往,开始产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
但是,因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能真正参加成人的活动,这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上的主要矛盾。
游戏则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活动形式,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幼儿有强烈的动机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发展各种能力。
可以说,游戏既适应了幼儿身心的发展,又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复演”,或消极适应生活的过程,也不是精力过剩或情绪发泄的表现。
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
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景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
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游戏的过程,就在于实现游戏的目的。
幼儿做游戏是他们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着成人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
幼儿拟定游戏的计划,选择实施游戏的方法,这已说明幼儿在游戏中,有意识地通过思维和想象来进行活动,使游戏的情景具有游戏主题和内容所规定的意义。
同时,幼儿在游戏中,还要遵守游戏规则,用思维和语言来组织、调节游戏活动。
因此,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但游戏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像正规的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此更容易使幼儿主动参与,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虽然游戏的内容、形式等各不相同,但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主要的活动形式,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这些特点也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一、游戏的特点
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自由性
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做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没有强制性,幼儿可随自己的兴趣和力量进行游戏、停止游戏或变换游戏,从中得到快乐并充分的发展。
同时,幼儿在沿用前人游戏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更新这些游戏,并创造新游戏。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的游戏愿望,发挥其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
(二)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本身固有的特性,它不同于劳动。
没有劳动的物质目的,而是以参加游戏的过程和取得游戏结果的愉快为目的,人们总是在情绪积极时才做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又获得更大的快乐。
所以它是没有负担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和身体的享乐。
(三)虚构性
游戏的虚构性也就是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原样模仿,它不受具体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幼儿通常称游戏为“玩”、“是假装的”。
如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充当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不可能充当的妈妈、司机、售货员等人物;他们也可以假装成各种动物;他们可以把常用的积木作真实物品的代替品,如做长枪、大炮、菜肴等;他们把狭小的游戏场所变成从事各种各样活动的广阔天地,如娃娃家、动物园、理发店、餐厅等。
总之,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和游戏的行为、玩具的材料均具有明显的虚构性,幼儿是在这种假想的、虚构的游戏情景中来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的。
(四)社会性
幼儿游戏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它受社会生产方式、观念意识、习俗、文化、道德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游戏的种类、内容、玩法等随历史发展与社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游戏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差异。
例如:
“过家家”的游戏各国儿童都爱玩,而且延续了千百年,但游戏中反映的家庭生活的内容、家庭成员及其间的关系等随时代、国家、民族的不同而不同,这正是游戏社会性的体现。
幼儿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
幼儿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他们所接触的事物有社会性,反映到游戏中来,游戏也必然有社会性,这一特征在幼儿游戏的各种成分上均有反映。
如游戏的角色,就是社会上的人物或各种拟人的动物;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是幼儿周围的生活或幼儿曾经接触过或听到过的事物;游戏的规则也总是反映生活中的实际要求;游戏中运用的玩具或游戏材料也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五)实践性
游戏是非常具体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在游戏中有角色、有动作、有语言、有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身体力行,实际地练习并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如动作协调能力、言语交往能力、心理活动能力等,并不断地积累有关生活的知识经验,使自己逐渐走向社会。
总之,正是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的、同时又是虚构的和具体实践的活动,游戏才为幼儿所喜爱,并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充分地理解游戏的这些特征,才能指导好游戏,使之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二、游戏的作用
幼儿喜爱游戏,这一方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获得发展。
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由于游戏不同,则活动量大小和身体活动的部位就不同。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神经、呼吸、消化、骨骼、心脏等的发育,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幼儿做游戏时总是欢乐的,他们的情绪处在积极的状态,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游戏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在游戏中,幼儿广泛地运用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有助于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
幼儿在游戏中要使用多种多样的玩具和材料,并进行探索性试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物体的性能和用途,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科技常识。
运用实物和动作的游戏,可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这对幼儿有重要的意义。
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如当幼儿确定游戏的名称时,就已经把游戏过程中反映的那些内容和特点,以及自身获得的印象和观念概括在游戏的名称中。
在游戏中,幼儿要运用语言来表现游戏的情节和内容,交流思想,商讨各种办法,因而能促进语言的发展。
游戏对想象力的发展有特殊的作用。
在游戏中,幼儿要想象出游戏的情节,发展和补充游戏的内容,创造性地反映所感兴趣的部分,以游戏材料、甚至以想象来代替真实物品。
游戏是在想象的状态中进行的,没有想象就没有游戏的创造性。
因此,游戏有力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还发展了注意力和记忆力。
总之,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力手段。
(三)游戏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
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
幼儿常喜欢扮演的角色有妈妈、老师、医生、警察、售货员等。
扮演角色本身就包含着行为的榜样。
幼儿要模仿这些角色的劳动态度、言行、相互间的关系,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并要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性格。
游戏大都是集体的、有规则的。
在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游戏目的,就要约束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工作,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锻炼控制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调节与随意性行为的发展。
通过游戏,还可以针对幼儿性格的特点,进行个别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愉快自觉地克服自己的缺点,形成良好的性格。
一般来说,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都高于他们日常的行为水平。
例如,一个平常表现很不稳定、站不住、坐不住的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了“交警”这个角色。
他能够以警察的行为榜样要求自己,在岗位上持续站了10分钟之后,他跑下岗楼想参加其他活动。
但是当老师提醒“怎么没有警察指挥交通了?
”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职而返回岗位继续坚持指挥交通。
总之,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扮演角色,反复地模仿和体验,提高了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实践了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这有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
(四)游戏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反映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美好形象;运用着玩具和游戏材料;使用着艺术语言;从事着音乐与美术的活动。
这些活动都增进了幼儿的美感。
在游戏中幼儿还时常依据自己的意愿去装饰自己的建筑物,美化游戏的环境,并用语言、动作、歌舞等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这都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五)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它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尤其是集体性游戏,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态度,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通过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促进幼儿理解和体验人们之间的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与同伴的协作精神;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发展自己的力量和技能;学会如何尊重别人、服从领导;如何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等。
另外,在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玩着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对教师的启发诱导也容易接受。
第三节幼儿游戏的种类
游戏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可以根据游戏活动的性质、使用的器械、幼儿身心发展阶段、游戏场地、参加游戏人数的多少、游戏的目的与作用等的不同而进行分类。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一般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划分为两大类:
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
一、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
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不是简单的直接再现,而是将所获得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它满足了幼儿好学、好问、好奇、好模仿等心理需求。
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一)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如玩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等。
这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1.角色游戏的特点
(1)印象性。
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
幼儿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井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
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愈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愈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
(2)自主性。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
幼儿玩什么主题、有多少个角色、情节如何进行、使用什么玩具等,均由幼儿自行设计编定,作为教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和影响幼儿的游戏。
(3)想象性。
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过程。
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扮演儿童熟悉的角色,如扮演妈妈、老师、司机、警察、售货员等,他们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体验,这一反映过程体现了儿童的想象活动;二是儿童在游戏中使用玩具,以物代物,往往一种物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可代替多种真实物品,如小椅子一会儿是汽车,一会儿又当娃娃床,这种替代正是幼儿创造性想象活动的结果。
有想象活动参与的角色游戏,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的巧妙结合。
2.角色游戏的作用
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它不仅对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经验、练习手脑共同活动、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对学习认识社会、家庭、集体和社会成员,体验各种社会人物和社会行为,提高社会合作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说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之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全是好的、正确的,所以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二)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如用积木搭桥、用沙石建城堡等。
1.结构游戏的特点
(1)材料多样性。
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基础。
结构游戏离不开用于建筑的各种材料,否则结构游戏就无法进行。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利用各种材料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进行构造,从而增进了对事物的认识,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2)造型性。
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结构游戏是幼儿动手操作的造型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必须直接动手操作,才能构造出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对周围生活的印象,也正是这种亲手操作的构造活动才使幼儿的活动要求得到满足,给幼儿带来愉快。
因此,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结构游戏的支柱。
2.结构游戏的作用
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学习艺术造型的简单技能;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性,手脑并用;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
由于这样的作用,结构游戏有时也被称为是“塑造工程师的游戏”。
(三)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
1.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现性。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它同角色游戏一样,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
而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2)自娱性。
表演游戏是为游戏自娱而进行的。
它与幼儿文艺表演不同,并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而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一种游戏活动。
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3)自创性。
表演游戏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
这与文艺表演有类似之处,都是以文艺作品作为表演的依据,但文艺表演是严格按文艺作品的角色与情节内容和一定的表演程序来进行表演的,而表演游戏则只是大致依据文艺作品,表演的方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创的,表演情节也可以按幼儿的爱好增减。
所以表演游戏又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2.表演游戏的作用
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
通过表演,幼儿创造性的运用动作、表情,表达情节和人物的性格,这样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正面人物品质和性格的熏陶;还有利于学习文学语言,训练口语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
此外,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使幼儿有共同的体验,从而协调一致地行动。
二、有规则的游戏
有规则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
一般应包括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四个部分。
游戏的目的,是在游戏中完成增加知识、培养技能、发展动作和智力的具体任务;游戏的玩法,是为了实现游戏的目的,对幼儿动作和活动提出的要求;游戏的规则,是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以确保游戏按要求进行;游戏的结果,是参加游戏的幼儿经过努力最后达到的目的。
其中,游戏的规则是此类游戏的核心,规则不明确或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有规则的游戏,需要成人逐一教会幼儿,待幼儿熟练掌握后,便可以自由选择进行游戏了。
主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
(一)智力游戏
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并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
它将一定的学习内容和游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智育的有效手段。
设计智力游戏应该是任务明确、玩法新颖、内容多变并逐渐复杂化,以激发幼儿的智力活动,规则要简单易行,能使幼儿获得胜利的结果。
(二)体育游戏
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是由各种基本动作所组成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能够发展幼儿的体力和智力,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和优秀品德的培养。
幼儿体育游戏的类型很多,如根据教学要求编写集体性游戏、传统性游戏和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开展的个人体育游戏;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分队游戏和不分队游戏;按基本活动技能可分为奔跑的游戏、跳跃的游戏、投掷的游戏;按发展身体素质可分为速度游戏、力量游戏、耐力游戏、灵敏游戏等。
无论哪种体育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其基本成分。
幼儿是否会玩某一种体育游戏,关键要看他能否遵守游戏的规则。
(三)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的要求进行歌曲动作的游戏。
它是以动作来表现音乐,以音乐来衬托动作,使动作表现得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音乐游戏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幼儿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游戏有的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如《老鹰捉小鸡》;也有的只具有竞赛性或舞蹈动作,如《抢椅子》。
幼儿园中游戏种类繁多,它们对幼儿身心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各类游戏应恰当配合进行。
游戏的组织也要多样化,有分散的、集体的、个人的或小组的。
总之,要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真正快乐起来,这是幼儿在游戏中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
第四节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
幼儿的游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游戏时间的安排、游戏场地的选择与利用、游戏材料的准备以及教师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水平等。
要使游戏能积极的开展并深入的进行下去,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影响幼儿游戏的各种因素,对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准备、细心的观察并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各类游戏的特点灵活地加以指导。
一、游戏的一般指导方法
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三个环节人手。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的经验准备等。
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应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教师必须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在不同的时间可安排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游戏。
游戏地点的选择要灵活,游戏场地要安全、卫生、美观、整洁、富有童趣。
游戏材料的准备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游戏特点为依据,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并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观察
观察为游戏的准备工作提供了基础,也是教师的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这两大部分的桥梁。
教师通过对游戏的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可以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使教师能更好地直接介入幼儿的游戏。
观察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需要,进而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游戏做出合理、有效的指导。
主要观察游戏中幼儿之间的关系、角色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观察幼儿对游戏的态度、幼儿外部与内心的表现、游戏持续的时间、幼儿的言语表现、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才能采取更好的方法教育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介入游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幼儿 第四 游戏 及其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