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2213867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73
- 大小:82.71KB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x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课题研究方案
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蔡大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良好习惯不仅是人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
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更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积聚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可见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实验是一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旨在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会迁移的、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由于不少学生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的习惯;⑤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⑥不善于温故知新,缺乏自觉复习的习惯;⑦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
以上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计算、验算方法的指导,是目前学校校本研究的当务之急。
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尤其符合本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
低年级: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计算:
学生的口算、竖式计算、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较高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严格教学要求是保证学生计算高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培养耐心验算的习惯;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
即加强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目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
”从实践上看,本课题研究与教师课堂教学同步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开发教师潜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目中有“人”,以学法而定教法,使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获得“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从理论上看,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为学法指导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学法指导教学理论。
具体的目标为:
1.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在计算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
运用教育理论,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学生计算学法指导的实践操作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计算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计算意识和主动验算的自觉性,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汇聚成合力,提高学习效率。
3.用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学生现有的计算、验算方法,以现代教育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提炼教师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4.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寻找因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指导从而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计算教学指导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计算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效教师行为特征,在实践层面上推进突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
5.通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使教法与学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使学生掌握优化选择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反省、思考、总结并在教学中优化选择与运用适合自身的教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将新课标中计算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和计算方法、速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
(1)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
(2)计算方法体系的指导。
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预习、听课、作笔记、复习、阅读、做作业、总结归纳等方法。
(3)计算能力的指导。
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
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⑤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
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5.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优化指导研究:
(1)指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如:
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错题记录等环节的指导。
(2)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
(3)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
6.数学单元知识的习题专题研究:
做好单元习题专题教学研究,注重选取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领悟掌握科学计算方法,将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谐地统一起来,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总结,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7.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
探索在新课程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结构、特点、操作方法、注意问题、适应范围等。
五、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情报资料,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为特征,找准研究的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提高计算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法的形成。
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指导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
3.个案研究法,对某些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实践中的创新、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
4.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
根据课题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六、支撑性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
教师应当用“变中有不变”的辨证观点,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
为适应新教育形势的需要,虽然与时俱进,我们的有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变,但是,“变中有不变”,数学教学实用性实效性不能变,全面提高学科质量的宗旨不能变,教师要掌握“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消除新课程什么都好,传统的什么都不好的错误认识。
2.建构主义理论:
即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
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七、研究措施和策略:
课题实施的几条措施:
1.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
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
2.适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法指导的本质特征。
3.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现状调查。
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与可信度、客观性与真实性。
4.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课堂,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5.进行教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
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并及时研讨,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6.增强成果意识。
要及时反思回顾,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以案例、教育叙事、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妥善地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全面总结研究并形成科学完善的“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报告。
7.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课题实施的总体策略:
1.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因素的指导:
教师要抓住最佳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有效性、重要性进行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树立对自己认知策略的自我监控与调适,提高元认知能力。
(1)认识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2)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习意志;(4)强化成功体验,进行自信心的培养;(5)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培养良好学风。
2.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
结合学科特点师生共同制订数学学习习惯的常规制度。
在实践中重视对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进行系统性指导,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
(1)数学学习常规的制订与学习;
(2)加强预习指导;(3)加强高效率听课的指导;(4)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5)加强独立作业和错题记录本摘录的指导。
3.计算方法的指导:
(1)开设学法指导课:
由指导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不定期的开设学法指导课,印发一些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资料,请同学对照、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讨论异同点。
(2)经验交流:
不定期召开计算方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供大家分享;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说出自己学习上的困惑,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教师适时介入点评、激励,既让优等生产生成功感,也让学困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质疑问难:
主要解决个体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心理方面、技巧方面的问题。
根据学生遇到的学习方面的困惑或问题,教师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偏差和误区,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内化指导:
内化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数学学习常规要求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由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学习的常规习惯内化:
如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2)选择运用具体方法的习惯内化。
通过教师、学生每课时有意识反复地对照比较,每日持之以恒地总结,共同分析自己的进步与困难,教师适度的点评来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整和同化顺应。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自觉执行学习行为标准,掌握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内化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
(1)学生能读懂的尽量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含义,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2)学生能分析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分析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归纳概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4)学生能探索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尽量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以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勇于探索、钻研的习惯。
(5)适时的学法矫正,形成符合学生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6)瞄准重点,强化训练,自动内化。
像数学中的假设法、转化法等最基本的解题策略,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教师可以进行专门辅导,通过“范例教学”,促使学习方法的自主迁移,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这些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还能体验到这些学法的优势,使之在应用这些学法时逐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5.教法与学法指导的优化组合:
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法因素,结合课堂教学,做到教法与学法指导优化组合,并将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1)教学设计中重点考虑学生的学法。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备课要备学情,明学法,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做好渗透学法指导的准备;
(2)教学各环节中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会学”的前提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
数学课程教学分预习、听课、复习、完成作业等几个环节。
教师要根据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学法指导,重点在课堂上要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
讲解知识点要注重点拨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
如指导学生解题时,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结论,也不能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考方法。
(3)课外辅导中强化学法指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对学法的初步接受或掌握,而要融会贯通还要通过课外很多学习活动来完成巩固,因此在课外辅导中对强化学生学法指导很有必要。
八、研究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九、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研究的准备阶段。
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了学生在计算习惯上、方法上的困难与障碍,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2.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5月),研究实施阶段。
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现状系统性调查,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2)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3)对教法和学法指导的优化组合研究。
3.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十、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
主要是相关的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
2.最终研究成果:
主体研究报告,《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最终成果转化:
(1)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相关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帮助教师形成有效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能自动化地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3)探索出科学性强、易于操作的“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其他年级教师提供可行性经验。
十一、研究保障:
1.人力、时间保障。
研究者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素质和从事研究的时间,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有一定组织管理和研究水平。
研究者是从教多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师,精力充沛,积极进取,能主动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教育学会获奖或发表,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了有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研究较丰富的感性材料。
2.技术手段保障。
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二是低年级组教师团结合作意识特别强。
三是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作保障,学校建有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和宽带网络系统,可以多方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与外界互通研究信息。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课题研究报告
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 徐振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从长远看,学生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
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如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10——15分之间。
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
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
我们不禁要问:
“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结果不对就是错误。
如:
34-16=16、5×6=11、42+18<60等都是错误,如果只考察结果,以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为标准,那么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应该打个“×”,但只停留在“对”或“错”的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纠正和改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犯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计算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粗心,根据以上的错误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诀不熟练,常常出现5+9=15,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类似的错误,从而导致计算时出现错误。
(2)对计算法则不明确,算理不理解。
运算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的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
(3)没有形成技能技巧。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计算多样性,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
但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形式,而没有形成技能,所以也会发生计算的错误。
(4)学生心理角度存在的问题。
感知比较粗略 。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
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受。
”同样,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
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拢,集中感知事物。
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
如把 54 写45;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
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
还有注意不够集中等等。
(5)受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计算习惯的影响。
二、课题的界定
能力等于知识加经验加智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掌握数的基本的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究数学问题。
”对学习者而言,学会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俗语说“以车代步”,但现在很多人都有了汽车,为什么还要练跑步呢?
因为汽车是工具,而跑步是能力。
掌握了计算器是外在的工具,计算技能是内在的能力。
掌握了计算器,你只能掌握了按哪几个键会得到什么数字,而掌握了计算技能,你就明白了“怎么样”去计算,“为什么”要那样计算。
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要掌握的能力。
计算时的心理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的结果。
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感知能力等心理因素,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密切的联系。
三、研究实践
(一)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
1、寻找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实效性。
数学第一册以二十以内的计算为这册教材的重点,现在的计算课不单单是计算课,这其中还渗透了很多的数学思维。
但是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是得让学生掌握并且熟练2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体现计算的多样化,目的是激活,发散学生的思维,当有很多方法呈现的时候,我心里面有觉得最简便的方法,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他们认为简洁的方法,上课的时候我问: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很多学生往往会回答说:
因为我这种方法简洁。
这个时候总是会束手无策,让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体验的自己思考成功的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年级 学生 计算 能力 培养 提高 课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