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2201908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58KB
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
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27日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攻坚克难,跨越推进,全力夯实率先科学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城关区情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的重要时期。
五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我加压,负重前行,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城关经济发展加速、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区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由亿元、亿元、127亿元、3957亿元和亿元,分别增长到370亿元、322亿元、225亿元、100亿元和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3%、16%、%、%和19%。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和省、市增长水平。
“十一五”是城关项目建设带动势头强劲、产业结构调整最快的时期。
累计实施重大项目3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
目104个,占项目总数的32%;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8亿元,年均增长%,高出“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的比例由∶∶,调整优化为∶∶,现代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8%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十一五”是城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
累计投入资金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十五”时期的倍。
新建和改造城乡道路14条,改造整治小街巷199条,新建标准化肉菜市场15个,新建改建公厕111座;开工和建成城中村改造安置房103万平方米。
完成8个新农村试点建设任务,改造农村危旧房521户,解决了6500人安全饮水问题。
森林覆盖率达到1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
建成西北首家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全面推行责任包干、对口帮扶、举报投诉、网格化监督和责任追究五大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是城关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环境改善最快的时期。
经济体制、财税体制、行政审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和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
精简机构7个,减少行政审批事项5项。
不断扩大对
外开放,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选择性,实现了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招大引强”的转变,引进项目386个、到位资金1861亿元,引进国内知名企业36家,分别是“十五”末的、和倍。
制定出台了《城关区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城关区项目建设服务承诺制度》等7个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重大项目指挥部推进机制,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十一五”是城关社会事业发展提速、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累计投入资金亿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十五”时期的倍。
新建改建学校教学楼15栋,新开办学校4所。
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3个。
新建群众文化活动场地10个,人均体育用地达到平方米。
开工和建成保障性住房1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
就业、社保、医保、养老和救助等多项民生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累计为民兴办实事50件,一大批老百姓关注的就业、上学、看病、住房和养老等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691元和7373元分别提高到14503元和12351元,年均增长%和%。
“十一五”是城关经受考验较多、执政理事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遏制了经济总量占省、市比重连续下滑的势头,保持了经济平
稳较快增长。
成功处置了“5·16”石峡口和“9·14”小达坪等自然灾害事件。
妥善解决了区属改制企业、街办集体企业退休职工社会保险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化解了一大批征地拆迁、涉法涉诉引起的矛盾纠纷。
有效防治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传播。
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期间的安保和奥运火炬传递工作。
成功举办了喜迎新中国六十华诞、万人升国旗等12项重大社会活动。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经验启示我们:
必须科学把握城关的发展定位,坚持“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123456”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准确把握城关的比较优势和阶段性特征,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引领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城关发展的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城市管理这一重点,持之以恒地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增强城关发展的吸引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着力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不断增强城关发展的凝聚力;必须牢固树立“大城关”的理念,增强服务全省、全市发展的意识,营造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氛围环境,不断扩大城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
这些启示和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今后工作中要一以贯之,
不断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城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至为关键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再造兰州”战略,按照区委“156”工作布局,攻坚破难、真抓实干,全面或超额完成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增长创历史新高。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亿元,同比增长13%,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2亿元,同比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21%,超收5000万元。
项目支撑作用更加有力,实行项目包干和指挥部制度,完善了项目推进机制,区列102个打硬仗项目进展顺利,其中“5515”重大项目建设实现跨越式推进,庙滩子危旧房整体改造、国际会展中心配套区等5个百亿元项目取得实质性推进;大连万达商业广场、九州生态园等5个五十亿元项目启动实施;重离子治疗中心、九州主食厨房等10个十亿元项目和50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49项,开工率达到70%。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项目113个、实际到位资金亿元。
项目投资额、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推进速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区GDP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篇二:
2011年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兰州市城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张国一
2011年10月1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城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立足率先、着眼首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代表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这五年,是城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是城市形象明显改善的时期,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时期,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关实现跨越发展的时期。
五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为纲抓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省市发展大局中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项目建设跨越推进。
出台实施了《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项目指挥部和责任包干制度,重大项目的运作能力大幅提升。
招商选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0个、知名企
业31家、到位资金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4倍、倍和倍。
重大建设项目实现质的飞跃,累计实施重大项目327个,完成投资809亿元,其中“5515”项目开工率达到80%。
项目总数、投资额度和资金到位率较上个五年分别增长55%、58%和23%,重大项目对GDP的贡献率达到%,高于上个五年个百分点。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设立2000万元发展基金。
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瑞德摩尔、浦发银行等86个新能源、现代商贸和现代金融项目建成运营;重离子治癌中心、万达商业广场、酒钢物流园等40个新技术、城市综合体和商贸物流项目加快推进。
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个百分点,达到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空间拓展步伐加快。
北城区开发正式启动,完成《九州开发区增容扩区规划》。
土地开发力度加大,开发整理土地3000亩。
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庙滩子整体改造等65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动工建设173万平方米;开工和建成城中村村民安臵房134万平方米。
二、环境为要抓管理,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立足中心城区的区位特点,牢牢把握城市管理重心,累计投入亿元,坚持打好城市建设管理硬仗,城市形象明显改善。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南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全收集、过境公路、兰渝铁路、轨道交通等一大批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建设或顺利推进,配合项目建设征地6000亩、拆迁200多万平方米,总量均创历史之最。
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建成标准化肉菜市场15座、便民菜店18家;改建扩建环卫基层站点26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1座、城市公厕90座。
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改造城乡道路12条,完成8个新农村建设任务,启动了“石沟新村”和“兰山人家”新农村建设项目。
城市形象不断改善。
大力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
环卫专业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小街巷清扫保洁实现专业化作业全覆盖,实行了生活垃圾和泔水上门收集,率先在全省推行道路洗扫作业模式,机械化清扫率和洗扫率分别达到50%和18%。
改造小街巷312条。
连续多年实施“六路”绿化提升、“鲜花上街”、“大树进城”、“绿地修复”和“绿色雕塑扮金城”等环境美化工程,打造了绿化精品道路10条,建成生态小游园5个,设臵绿色雕塑100多组,更换绿篱5万多米,城区新增绿地950亩。
实施皋兰山面山景观改造工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一期和城市三大出入口形象提升工程,完成景观造林2488亩,林草覆盖率由28%提高到%。
城市亮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完成楼宇亮化107栋,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路灯亮化实现全覆盖,城市亮化由楼宇亮化向山体亮化延伸。
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实施了《进
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见》等政策制度,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得到加强。
引入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模式,城市管理方式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重大转变。
推行城管、公安、工商等执法力量下沉管理和捆绑式考核,周末卫生大扫除、政府三级包干、临街店面责任公约、城市管理绩效考核、违法建设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落实,全员参与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升,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服务为上抓基础,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公共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教育事业优先均衡发展。
投入教育资金亿元,是上个五年的倍,占社会事业支出的46%以上。
教育最优化七大工程全面推进。
新建改建学校教学楼34栋,新建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
扶持30所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教育“两基”验收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率先在全省成立县(区)级教育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
自主研发了《生命生活社会》校本课程资源包。
实行名校长、名师、班主任、边远地区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津贴制度。
选聘800名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教育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
卫生事业跨越发展。
投入资金亿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建成全省首家农村120急救绿色通道,打造市级标准化农村卫生
所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64家增加到103家,覆盖率达到100%。
建成全国社区中医服务先进区。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偿机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星级评审、低成本健康进家庭和片区片医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
人口和计生均等化服务水平全省领先。
文体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投入亿元发展文体科技事业,是上个五年的倍。
设立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建成群众文体活动场所163处、全民健身路径90条,推动40家文体活动场所向社会开放。
建成全国一流的国民体质流动监测中心。
举办了全区职工运动会和中小学生运动会,打造了春节民俗文化庙会、社区少年宫等工作品牌。
科技三项费增长到1538万元,是2006年的倍。
促成兰大科技园等100多个院地校企合作项目,专利申报占到全省的50%。
组建了城关区科技合作顾问团。
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四、民生为本抓保障,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了一批重大民生问题,使老百姓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万个,率先在全省建成创业型示范城区,成功打造了“360”就业服务品牌和国家级就业优质服务窗口。
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区属集体和街办企业人员、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均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残疾人事业和社会化养
篇三:
甘肃省兰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甘肃省兰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由于仪式的表演性,人们很容易把仪式当作戏剧,但仪式不是艺术,仪式与艺术本质的不同在于仪式的集体性情感与艺术的个体性情感,表达个体性情感是从仪式转变为艺术的根本因素。
在西方学者看来、体育是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的游戏,不是艺术,实际上,体育与戏剧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与仪式同源共生,古希腊戏剧节与运动会都和祭神仪式相关,中国古代屡屡诉诸文献记载的“迎神赛会”亦表明,“赛会”是为了“迎神”。
“赛会”不仅有戏剧性的表演。
亦有体育性的竞争。
人类学家哈里森说,仪式体现的是死亡与再生之争,所有仪式都暗含比赛的因素,比赛的实质是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当作为个体的人凸显,艺术就具有了从仪式中分离的条件。
因此,体育也是艺术。
将体育与戏剧进行比较,即可以看出体育作为艺术的特征,体育赛事与戏剧表演是如此相似:
运动场就是剧场,运动员就是演员,运动场上的观众就是剧场上的观众,不仅如此,作为个体的“运动员”和“演员”,能使观众从他(他)身上想到与他(她)竞争的其他运动员或演员,以及他(她)所属的团体、民族、国家。
运动员和演员之所以具有“明星”的特征,是他们作为个体照亮了一个更为庞大的集体,这个集体甚至是全人类,当作为个体的运动员和演员越来越显出“明星”的特征,艺术就完成了从仪式中的分离。
体育与戏剧不仅在外在表现形式上相似,在内在精神上亦具有本质的相通。
古希腊悲剧通过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表达宣传社会伦理教化的目的,宋元戏剧则将英雄的冤屈表观善恶有报的民族国家伦理内涵。
与戏剧担负着建立民主、和平社会秩序的使命相比,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奥运会的口号,不难发现奥林匹克运动会追求的是人类整体的和谐与强大。
体育艺术的兴盛是现代社会历史的产物。
一方面,体育的快节奏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相吻合;另一方面,体育的真实存在体验亦与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同步。
与戏剧通过虚构与想象未表观真实性不同,体育本质是:
无须想象,这就是真实。
此外,戏剧中的人物与情节都是预先设计好的、程式性的,只要演员不变,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同一场戏大抵雷同,从这一意义上说,戏剧是不自由的,而体育是个体自由意志的体现,在这次赛事中夺冠的运动员并不一定是下一赛事的冠军,体育总是制造未知的悬念,因而从不重复,历久弥新。
戏剧与体育赛事都具有表演性。
体育的表演是以真实代替幻觉、真身代替偶像,国此,体育中的表演者——运动员被赋于了强烈的民族国家属性,在体育赛事中,集体观念高于一切,获奖运动员与国旗、国歌以及本国观众一起,将民族国家的观念发挥到极致,体育艺术不仅为运动员,也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真正开放的、没有边界的集体,这个集体可以放大到全人类、全世界,人们不再迷恋虚幻的神,而更钟情真实的神,这反映出人类新的历史文化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仪式不是艺术,仪式表达的是集体性情感,从仪式转变为艺术的过程中主要的条件是
个体性情感的表达。
B.戏剧与体育都源于仪式,表演性使得戏剧与仪式建立了联系,“比赛”实质使体育与
仪式保持着天然的联系。
C.当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的个体性情感出现时,艺术就完成了从仪式中的分离,不
再有仪式的集体性情感。
D.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使场上的观众想象到与他相关的其他运动员、团体、民族和国家,
这是运功员的明星特征。
答案C
解析C项中,“当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的个体性情感出现时,艺术就完成了从仪式中的分离”,第一段原文是“当作为个体的人凸显,艺术就具有了从仪式中分离的条件”,原文没有说“完成”,而仅仅是“具备条件”,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体育比赛同祭神仪式的举行有关,是因为竞赛是祭神仪式中的重要环节,人们
通过竞赛表达死亡与再生的斗争过程。
B.体育与戏剧有着相通的精神特征,体育比赛追求的是人类整体的和谐与强大,戏剧体
现的是对民主、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C.戏剧通过虚构与想象来表现真实性,艺术创作中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想象与变形,因而
与体育相比,其体验的真实存在是打了折扣的。
D.体育赛事与戏剧表演相比更能给观众带来自由的体验,是因为运动员的表演总能制造
未知的悬念,给观众带来历久弥新的感受。
答案A
解析根据选项定位到原文第二段第二行“古希腊戏剧节与运动会都和祭神仪式相关?
?
”,原文中没有体现因果关系,也没有说明竞赛是祭神仪式中的重要关节,因此选项A说法错误,强加因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献记载的“迎神赛会”是以“赛会”形式“迎神”,由此可知,中国各地流传的
端午节“龙舟竞渡”,正是“迎神赛会”的遗存。
B.体育艺术的兴盛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体育比赛中的快节奏和真实存
在体验契合了现代社会的特征:
快节奏和理性化。
C.运动员在体育表演中的真实性,会使运动员被赋于民族国家属性,这将提供给观众真
正开放、没有边界的集体,丰富着对集体观念的理解。
D.人们崇拜体育明星的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人类新的历史文化观,只愿意相信真实生
活中的英雄,而不再相信虚幻想象中的英雄。
答案D
解析D项中,用词为“相信”,而原文最后一段用词为“迷恋”“钟情”,D项用词太过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
伯尔
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
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
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
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
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
’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
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
“你发疯了。
”“同志。
”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
”
“先生。
”我答道。
“这里没有什么先生。
”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
”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
“什么道理?
?
”我要和他理论理论。
“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
”
我笑了。
“你别笑!
”他当真发火了。
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
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
他要逮捕我。
“跟我走?
?
!
”
“为什么?
”我镇静地问。
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
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
“为什么?
”我又问道。
“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
”
“我蛮高兴么!
”我喊叫起来。
“你的悲哀的面孔?
?
”他摇了摇头。
“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
”我说。
“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
”
“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
”
“逃避惩罚是徒劳的。
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
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
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
他牵着我走了。
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
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
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
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
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
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
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高兴兴的。
我们很快到了警局。
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
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
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
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
我们走进一问房间,静悄悄的。
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
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
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
“职业?
”
“普通同志。
”我答道。
“被捕前干什么?
”
“囚犯。
”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什么时候?
从哪里放出来的?
”
“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
”
“当时的罪行?
”
“高兴的面孔。
”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讲明白!
”预审员说。
“当时。
”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
是首长去世的日子。
”
“刑期多久?
”
“五年。
”
“表现?
”
“不好。
”
“原因?
”
“服劳役太少。
”
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
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
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州市 政府工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