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上课讲稿.docx
- 文档编号:12199457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05KB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上课讲稿.docx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上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上课讲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上课讲稿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上课讲稿)
新材料作文题型始现于2006年高考卷,2007年这种题型继续出现,而中考则在2005年就已经出现,它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构成近两年高考作文题型的主流题型。
其主要特点是:
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材料往往是摆现象,提问题。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现象分析材料的深层意蕴。
材料中说“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正是给我们的写作画的一个边界线,以隐性材料来增加我们审题的难度。
这种材料作文,又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
它没有规定文体,而由考生自主确定文体,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对新材料作文来说,审题主要是审材料,要明了材料的情感意向、价值倾向,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应怎样。
如龟兔赛跑,现在流传几个版本。
传统版本,龟兔赛跑,兔子睡觉,乌龟赢了。
从兔子角度看是在批评骄傲自满,从龟兔这一面来看则是“脚踏实地,稳中求胜”。
第二个版本,兔子不睡觉,兔子胜利。
这说明高效率快节奏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个版本乌龟选择了要经过一条河流的路线,当然乌龟赢了。
因为发挥强项才能成功。
第四个版本龟兔携手,旱路兔子驮乌龟,水路乌龟驮兔子,双双同时达到目的地。
可以看到协作的重要性。
第五个版本乌龟设计的路线是从山上跑下来,乌龟抱着头往下滚提前到达终点:
用心做事,巧中可取胜。
第六个版本,乌龟买了小轿车,驾车和兔子比赛,乌龟取胜:
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助你成功。
同是龟兔赛跑,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表现着不同的主题。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难点
如果我们把当前的材料作文细分一下类别,其实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命题者先提供材料,然后要求根据指定的命题作文,我们姑且称之为“材料式命题作文”;第二种是命题者先提供材料,然后要求根据提供的话题作文,我们姑且称之为“材料式话题作文”;第三种则是命题者先提供材料,然后要求根据提炼的主题作文,我们姑且称之为“材料式主题作文”。
应该说这三类材料作文,材料式话题作文最好写,因为它只是限定了写作的范围,而写作时命题、立意、选材都非常自由;其次是材料式命题作文,因为命题是命题者事先确定的,那么选材与立意就受到了一定的束缚,从全自由变成不自由了;最难写的自然要数材料式主题作文,其难在首先要根据材料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立意,而很多考生往往在写作的第一关——审题上就被卡住,要么提炼不出主题,要么拓展不开思路,要么把握不准立意,那么怎样化解这些难题呢,我们今天就结合一些实例来逐一破解上述三大难题。
板书:
材料式命题作文:
命题
材料式话题作文:
范围——选材
材料式无题作文:
立意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难点
1、提炼不出主题
2、拓展不开思路
3、把握不准立意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如何提炼主题:
(1)摘取中心法。
主要用于内容褒贬分明,中心比较明确的材料。
即在认真阅读材料基础上,摘取材料中的中心句或能概括材料意义的某提示的语句作为材料立意的突破口。
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
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北大中文系主任谢冕在欢迎新生大会上说道,跻身北大,万里挑一,你们是同龄人的精英,来到北大,须摘去光环,从头做起。
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
要求:
①请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
②选择适合你表达的文体;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找到谢冕讲话的中心,即“摘去光环,从头做起”,怎样去做?
“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
由此,我们可以从“先学做人,后做学问”或者“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的方面来探求材料的主旨,进而从如何做人、做学问以及如何才能事业有成等方面去立意,找到了立意突破口,要完成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也就不难了。
板书:
先学做人,后做学问
须摘去光环,从头做起〈
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
所建树
(2)内容归纳法。
主要用于内容意义明了,但材料中没有中心句或提示性语句的材料。
它是通过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细致地综合分析,最后归纳出材料主旨进行立意的一种方法。
例2:
根据你对下面两个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草地上有一只牛背鹰在捕食水牛吃草时惊飞的蝇虫,牛背鹰是南方一种常见的鸟类,因经常在家畜及水牛周围捕食而得名,南方的人经常可以看到牛背鹰与水牛和睦共处、相应成趣的景象。
材料二;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要求:
略(与例1要求大致相同)
上述材料虽有两个材料,但中心都很明晰,我们可以不难通过对两个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而归纳出并存的共性:
和谐的主题。
由此去探寻和谐的人或事物的立意,我们相信一定能写出符合材料作文主旨的作文来。
板书:
和睦共处相应成趣的景象
〕和谐
和谐社会共同进步(局面)
(3)寓意联想法。
主要用于寓意型的材料。
这类材料主旨隐藏在材料之中,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正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揣摩、掌握材料寓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从甲事物推理想到乙事物,由个别现象想到普遍规律,进而获得启示去立意的方法即寓意联想法。
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过路人发现路边有一块泥土,散发出芬芳的香味,过路人就把泥土带回家,竟然满屋香气。
过路人大惑不解,问道:
“你是珍宝呢,还是稀有的香料?
”泥土说:
“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至于我的香气,那是曾在玫瑰园里和玫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
”
要求:
略(与例1要求大致相同)
这则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意浅显,只要抓住重点,读懂“泥土芬芳的原因是在玫瑰园里和玫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从材料的意义和生活实际上思考,它告诉了我们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作用,揭示了近朱者赤或陶冶的力量等之意,在这样的分析下要正确立意就很容易了。
在审题中就是运用了联想,从甲事物推理想到乙事物,由个别现象想到普遍规律,由“泥土”联想到“所有事物”,由“玫瑰园里”联想到“环境影响”,由“散发香味”联想到会“产生结果”,然后再由普遍规律联想到生活中的特殊问题,从而得出“近朱者赤、陶冶的力量”等立意。
板书:
泥土——玫瑰园里——散发香味
〕近朱者赤、陶冶的力量
事物——环境影响——产生结果
2、如何拓展思路
我们知道,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或幽默漫画,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
而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
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
(1)方向(顺向、反向、横向)
如何拓展我们立意的思路呢?
根据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首先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来审视:
顺向、反向、横向。
例4: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
板书:
鲁人织鞋、织绢
〕想到越国将会贫穷不堪特长无用武之地越人赤脚、披发
顺: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反:
(鞋帽就大有市场,鲁人未必会穷)敢于尝试、冒险、改革横: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生产、消费、风土人情)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①顺向立意: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如果再能够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深入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
我们就会设想:
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
去还是不去呢?
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②反向立意:
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
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③横向立意:
也可称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以上看来,如果我们能够对一则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分析,那么就会有许多观点从中产生,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来。
(2)对象(描述、评点、感想)
以上我们就如何拓展思路,告诉了大家根据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从顺向、反向、横向这三个不同的方向来审视材料。
下面我们来讲拓展思路的第二方面角度,即根据材料中的有关对象,分别从对有关对象的言行与品质的描写、对有关对象的抒情与议论、对有关对象的感悟与启发这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例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6高考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板书:
对象内容立意
乌鸦老鹰抓羊→羡慕学习→被牧人抓不能刻意模仿、要正确认识自己
牧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人贵有自己之明
小孩“它也很可爱啊!
”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①找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描述,从中分析出主旨以确定立意。
这则材料涉及到的描述对象有老鹰、小羊、乌鸦、牧羊人、小孩,其中老鹰与小羊只是陪衬性对象,能够体现材料立意的主要是乌鸦、牧羊人、小孩这三种对象,根据材料中对这三种对象的言行及品质的描述,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从乌鸦的角度来看,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励。
从牧人的角度来看,乌鸦是自不量力。
所以,牧羊人才不无嘲讽地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诚然,既然是乌鸦,既不具备雄鹰的利爪、锋喙,又不具备雄鹰的勇力、速度,它不具备能够抓走山羊的客观条件。
牧羊人对它的评价显然是击中了乌鸦的要害了。
从小孩的角度看,这只乌鸦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
孩子并没有弄懂父亲对乌鸦自不量力的嘲讽,但是,孩子却从童心中发出了对乌鸦的喜爱:
这只鸟很可爱。
勇气的可爱。
乌鸦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身上透露出的
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仍然值得肯定。
②找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评点,从中分析出主旨以确定立意。
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评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材料中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议论与抒情,另一类是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议论与抒情,这些评价抒情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
这个材料没有作者的评点,但有牧羊人与小孩对乌鸦的评说,根据这些评说可以进行立意。
板书:
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人贵有自知之明孩子说:
“它也很可爱啊”——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
上述材料中,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可立意为:
人贵有自知之明。
从实际出发。
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一味盲目地学习他人,结果不但不能得到成功,有时还会陷自己于尴尬的困境之中。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可立意为:
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
但是,这种勇气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否则,只会留下让人嘲笑的话柄。
③找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感悟,从中分析出主旨以确定立意。
有些材料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对里面的人与事加以分析,从而确定写作的立意。
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
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
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
“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可以归纳出批评的善意、认识的差异这两个问题来。
板书:
牧羊人对乌鸦的批评虽非常尖锐但充满善意——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与意愿
父亲和儿子对同一只鸟有着不同认识与评价——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差异
批评的善意。
牧羊人对乌鸦的批评虽然非常尖锐,但充满善意。
牧羊人并没有因为乌鸦自不量力而置乌鸦于死地,而是提出了善意的批评。
自不量力者并非仅有乌鸦,我们都可能因为追求某一目标而有时陷入自不量力。
但是,犯了错误,能够认识错误,进而汲取教训即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犯错误者要善于总结教训,看见别人犯了错误,要给予善意的批评。
呼吁善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与意愿。
认识的差异。
父亲和儿子对一只鸟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
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我们不能要求他人的认识和自己的认识总是一致,因为,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太多。
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着眼
于材料的整体含意。
(3)要素(原因、情感、关系)
刚才我们分别从方向、对象这两大角度对如何拓展思路问题作了介绍,下面我们再从材料的要素,即原因、情感、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对材料进行拓展的问题。
例7:
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
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
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①分析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给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
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板书:
鹿大批死亡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
〕可见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鹿奋力奔跑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因躲避狼食
缺乏充分食物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鹿大批死亡〔〕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
安逸体质衰弱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
鹿大批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
鹿为什么体质衰弱?
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保护区为什么缺乏充分的食物?
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
据此可立意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自然规律不可违,人类亦如此。
②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6:
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板书: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
的观点强加于人
接上断臂持否定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
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
就明显偏离题意。
③辨明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板书:
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平衡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自然规律不可违,人类亦如此。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如何把握立意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讲解,想必大家对如何提炼主题与如何拓展思路有一点初步的了解,但许多同学最担心的是考试时审题有偏离材料、以致立意偏差的情况,那么如何把握立意呢?
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下面三种。
(1)内容增删法
例8:
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这个材料的关键句是“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据此我们可以立意:
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
(即“别摔在熟悉的路上”)当然也可从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立意为要“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但有些同学可能会根据材料中猎人的表现而立意为“只有把握规律,才能成功”,那么这个立意究竟对不对,我们不妨把材料中的文句作些替换,如果把材料最后一句改为“最狡猾的动物也斗不过有智慧的猎人”,或者“可见,我们必须发挥聪明才智,把握规律”,那么,材料的侧重点则是猎人了。
因此有时我们对自己所提炼的观点把握不准,我们就不妨运用这种替换或增删内容
的办法来检验。
板书: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最狡猾的动物也斗不过有智慧的猎人
(2)情感取舍法
例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60分)
枭逢鸠。
鸠曰:
“子将安之?
”枭曰:
“我将东徙。
”鸠曰:
“何故?
”枭曰: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
“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
“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
“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
“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有些材料中的事物,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十分明显的,或肯定,或否定,或中性,如果我们把作者意图中本该属于肯定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我们却将其作为批判的对象来立意,那就会出现偏差。
综观这个材料,命题者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脱离原材料含意,我们就不能把鸠和枭这两个形象理解为否定的对象,显然材料中枭和鸠都是正面形象。
作为枭的迁徙,是因为乡人皆恶其鸣,首先枭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足;因乡人皆恶而迁徙,也能看到枭考虑到的并不是任意的放纵自己,而是不能成为众矢之的,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并试图改变自我向善的形象。
然而枭通过迁徙,以改变环境的方式实现自我的改变来完善自己或完美自己,通过智者鸠的建议,我们知道那是不恰当的。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明确了作文的构思方向。
板书:
作为枭的迁徙,是因为乡人皆恶其鸣,首先枭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足;因乡人皆恶而迁徙,也能看到枭考虑到的并不是任意的放纵自己,而是不能成为众矢之的,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并试图改变自我向善的形象。
为别人着想是一种好的品德;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交友要交鸠一样敢于指出自己的缺点、并提供建议的真诚朋友。
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为别人着想是一种好的品德;认识到自己
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治标不如治本;交友要交鸠一样敢于指出自己的缺点、并提供建议的真诚朋友。
至于“要克服形式主义”、“嘲笑他人是可耻的”、“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保持自我)”、“不能知错不改”、“做人要讲信用”、“坚持就是胜利”、“要善于解剖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等都是审题偏、离题旨,其中一部分就是情感上取舍不当所导致。
(3)语意轻重法
例10:
2004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
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
“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
”雕塑家回答:
“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
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有时我们审读一个材料,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着手进行立意,即前面讲到的摘取中心法,不过,有些时候中心语句是一个复句,或者是条件关系的、或者是因果关系的、或者是转折关系的,或者是假设关系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确定语意的轻与重来进行取舍。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语句是“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这是一个条件复句,重点应该在前半句,即在“边边角角”上,并由此可以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应该去除的一些东西,如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
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显然是跑题了。
板书:
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
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上课讲稿再续)
(再接上面)
三、材料作文的注意事项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作文 如何 审题 立意 上课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