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docx
- 文档编号:12189132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68KB
word格式 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docx
《word格式 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格式 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格式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
[word格式]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
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
音乐美学——49——
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
丁善德先生的春之旅组曲中的晓风之舞》是一首旋律优美,性格鲜明,色
彩丰富的钢琴作品,它运用了对比,重复,展开,扩充模仿,模进以及调性转换等
手法,此外,它还运用了民族五声调式,但由于曲中大量偏音,小二度不协和音程以
及戏剧化的半音阶上下行的出现,使得该曲与传统的五声调式乐曲截然不同.而正是
由于这些因素的出现,才使得晓风之舞精炼幽默,妙趣横生,具有较强的艺术生
命力.
丁善德是20世纪我国最具有代表性
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
乐活动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
的音乐作品.其中选自《春之旅》组曲的
晓风之舞》是一首旋律优美,性格鲜明,
色彩丰富的钢琴作品.本文从该曲的曲式
结构,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及演奏技法等
方面对其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力图窥其
艺术特色.
一
丁善德的生平及创作
丁善德(1911—1995)江苏昆山人.
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总院(后改为国立
文/胥必海罗森
音专)钢琴系.受教于俄籍钢琴教授查哈
罗夫.并师从朱荇青,黄自攻习琵琶,和
声,配器.抗战以后,筹办上海音乐馆,
并亲自主持该馆工作从事音乐教育活
动.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
指导教师为布朗热教授及渥朋教授.1949
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历
任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先后担任柏林国
际舒曼钢琴比赛(1956年),波兰国际肖
邦第六届钢琴比赛(1960年),比利时伊
丽莎白皇后国际钢琴比赛(1964年)评委.
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他的创
作涉及到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
乐,器乐独奏,艺术歌曲以及电影音乐等
共有36部.主要作品有大型器乐曲《长征
的视野总结出来的歌唱艺术规律.标志着
宋代歌唱艺术的高度成熟,并对元代燕南
芝庵的《唱论》以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由此可见,宋代的演唱水平是在总结
了唐代或更早的歌唱艺术已经注重吐宇与
声腔的关系基础上.以及在宋代的说唱艺
术,戏曲艺术,宋词的高度发展的情况下,
使得演唱水平在吐字行腔,气息和声情
等方面皆有严格精细近乎完美的要求,使
之取得了了巨大的进步.也正是在这种文
化背景下才会产生歌唱艺术的所必须具备
的演唱技巧和审美标准”善过渡”的形成.
可以说,沈括对宋代的歌唱艺术的审美定
位以”善过度为美学标准,是沈括总结
了历代优秀歌唱家的歌唱艺术的普遍规律
后提出的.这个提法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标志着宋代歌唱艺
术的成熟.是中国古代歌唱艺术公认的美
学标准.对后代歌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至今仍不失去其价值.
注释:
[1]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文艺理论组梦溪
笔谈》音乐部分注释[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
社,197922页
【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0245页
[3]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代戏曲论着
集成(第1集)[c】北京:
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
159页
[4】【明】唐顺之唐荆川I文集【M]北京:
商务
印书馆,189588页
【5]文源阁四库本陈畅乐书》卷一六一
[6】【宋】陈元靓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遏云要诀【M]北京:
中华书局,I999370页
【7]蔡祯词源疏证[M】北京:
中国书店
198561--72页
作者简介:
魏新民,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
教授
实习编辑:
王若希
——50——音乐美学
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大合唱《黄浦江颂》钢琴曲组曲《春
之旅》等.其中
长征交响曲》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
弦乐作品.《晓风之舞))是钢琴组曲《春之旅的第四首,创作于1945年.是一首旋
律清新流利,节奏明快,情绪热烈的作品.虽然是4拍子的节奏.但也能给人一种强
烈的舞蹈感:
全曲仅52小节,持续一分多钟,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二,晓风之舞的曲式结构
该作品是复三部曲式结构,分析图式如下:
一
级曲式结构引子呈示部中部再现部
二级曲式结构ABCDA
三级曲式结构abab1CC1ee1abab
5,67,89—1011—12
起始小节数1—424一j132—4344—4546—4748—4950—52
1j一16l7—23
———
小节数42222478122223
调性布局G(宫)E(羽)G(宫)
目1子部分(1—4小节),表现的是一种热烈,欢庆的场景和激动的情绪.节奏型
>c:
_×是全曲的核心节奏.
呈示部(5-23小节)调性G宫调,由A,B两个乐段构成.A乐段(5-12小节)
有a,b,a,bl四个乐句,2+2+2+2方整结构,其中第一句a与第三句a相同,而第二
句开放第四句b收拢.ab与abl是两个大句子,这是个典型的复乐段结构.B乐段由
C和c1两个乐句组成在这里由于八度旋律音及三和弦背景填充的出现.使得乐曲变
得气势恢宏旋律呈现上行趋势,力度上不断加强,在22小节处形成这一部分的高潮.
中部(24-43小节)调性转为E羽调,由C,D两乐段构成.在这一部分中,音乐
在旋律,节奏,调IIE~D情绪上与呈示部形成对比.C乐段(2+6)旋律出现了四度音
程,显得更加宽广抒情伴奏音型方面也变为八分音符半分解断奏情绪上略显平
和旋律的不断叠加在29小节处形成了小高潮.而D乐段几乎是C乐段的原样重复
但是它在37/J~节处使用了两手相隔小二度的八度音下行.由此形成的高潮比前面的29
小节更加恢宏,是全曲的高潮部分.40-43小节的右手旋律在E音上形成主音持续,同
时运用了引子的节奏型.为再现部的出现作了准备.
“再现部(44—52小节)这个部分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原样再现,形成前后呼应首尾
相连的效果.体现了--{1~曲式结构上对称之美后就由一声由低而高的乱奏结束了全
曲.”…
三,作品的音乐材料使用及发展手法
这首乐曲采用五声音阶调式写成,具有较强的民族风味,然而这首乐曲却给人带
来一种新奇的感觉.正如丁善德先生所说:
音乐作品需要有新颖的表现手法以适应反
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的气质特征,作曲技法要不断地创新,运用时代的音乐语言
和创新的表现手法.避免语言老化,表现手法陈旧和缺乏新意.创新不是单纯形式上
的标新立异,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去探索创造新颖的表现手法.
引子部分.作者展示了该曲的核心节奏X>《.旋律的灵巧跳
奏配以伴奏大二度的音响效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欢快活泼的舞蹈者形象.
紧接着呈示部主题进行呈现,虽然主题所用材料不是来自引子,但却运用了引子
的节奏型.使前后听起来连贯自然.它采用下行和上行的五声音阶作
为主题乐思,第
一
句是旋律的下行,快速三连音和八分音符的组合,具有诙谐俏皮的特
性但第二句
旋律却是上行.节奏运用十六分音符.与
前面的下行和三连音形成一问一答的形
式,由此形成的对比使音乐有较强的发展
动力.在B段中,旋律调性带有大调色彩,
八度的加入让旋律情绪由小巧精致转为辉
煌大气,在这里.旋律出现了半音级进,
同时伴随着模进.和声方面,由最先的两
个音程叠加推进到最后的两个三和弦叠
加.使和声色彩变得更浓厚.在乐段末尾,
双手反向的半音阶八度将B乐段推向小高
潮.
中部这部分与呈示部形成强烈的对
比.首先体现在旋律上,旋律线条呈现上
行趋势,这与前面的下行形成对比,而纯
四度音程的出现又使音乐更宽广.这又与
前面的紧凑形成对比.节奏上.没有采用
前面的节奏型,而是运用八分音符半分解
和弦作为伴奏背景,这在情绪上显得更平
稳.在C乐段当中.句子的上下行也体现
出一问一答的关系.旋律极富趣味性;第
二句是第一句的扩展.伴随着重复和模
进.D乐段是C乐段的变化重复,这样既
体现了乐曲的对称性,又避免了旋律的单
调性.在最后.近乎华彩的八度半音阶下
行掀起了乐曲的高潮这里右手(_x
的八度节奏型持续预示着
再现部的到来.而再现部分基本上是呈示
部的原样再现,最后在一句清风般华丽的
刮奏中结束全曲.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丁善德在
这短短的52小节乐曲里,运用了对比,重
复,展开,扩充,模仿,模进以及调性对
比等手法进行创作.使得音乐简洁精炼.
妙趣横生.
四,晓风之舞演奏技法初探
这是一首欢快而诙谐的乐曲.从头到
尾充溢着一种舞蹈的热烈与激情.演奏时
须把握节奏上的特点.
引子部分(谱例一),呈现出乐曲的
骨架节奏型XXX.旋
律音和伴奏都需要贴键拨弦奏出.表现
出欢快俏皮的音乐形象.切不可离键敲
击由于旋律音与伴奏交织在一起,还需
注意层次性.
谱例,:
呈示部A乐段,舞曲性质(见谱例二).这里使用的是下行
的五声音阶表达诙谐的情绪,运用华丽而连贯的声音.要运
用手指三关节挥动.触键要有颗粒性,同时手掌保持一定的张
力.手腕平稳.而力度上可做渐弱.左手的伴奏要严格按照时
值来弹,十六分音符的大二度要弹得干净清晰.需要用手腕发
力和1,2指的坚挺,这是曲子的一个难点.
谱例二:
B乐段在音乐形象上由诙谐幽默转变为辉煌大气(见谱例
三).这里的技术难度在于八度的连奏,需要一指和五指强有力
的支撑和手腕的协调动作.虽然每个八度都是断开的,但要尽
量用手腕将它们连起来,保证旋律的连贯性.这个地方的八度
技术对手腕的柔顺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它在这里充当的是
发力器”和减震器,避免敲击键盘:
中间的伴奏要清楚地
奏出.节奏骨架来自于引子.踏板方面为了突出色彩效果和
增强对比.在这段中可以每小节换一次踏板,踩在第一拍上面.
谱例三:
在这段的结尾处出现的双手八度反向也是一个难点(见谱
例四),弹不好就会弹得很有断裂感或是敲击感.弹奏要领除了
上述所说的手腕的柔顺性外.还得注意手指的触键部位.由于
它是半音化的快速八度音阶,黑白键交替频繁,为了避免手臂
前后移动而造成声音断裂,所以手指在黑白键上的触键点应尽
量靠拢使所奏出的声音均匀连贯.
谱例四:
中部的乐曲情绪比呈示部舒缓抒情,内容更丰富.但乐句
起伏也更加频繁(见谱例五).在这部分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旋
律上的特点.第一句的旋律起伏要勾勒出来,手掌拉住,手指
立好.要有”扬起来”的感觉:
26小节到29小节旋律不断地模
进.要注意处理好力度上的递进关系.而左手的伴奏比较简单.
全部拨弦断奏.
谱例五:
音乐美学——51一
中部的B乐段结尾37sJ\节处是两手相隔半音的八度下行带
有极强的戏剧性,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见谱例六).弹奏要领除
了前面所说的手腕的柔顺性与触键点的靠拢外.在踏板方面可
用颤音踏板.既保持旋律流畅性又避免音响浑浊.第40小节右
手八度E音的持续出现了引子的节奏型,预示着再现部的到来.
但是旋律却在左手,左手的每个音要落手臂重量清楚地奏出.
谱例六:
再现部再现了呈示部的A乐段,使乐曲又回到了欢快诙谐
的情绪中.在A乐段激情的舞蹈后,由一句华丽的刮奏结束全
曲.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丁善德先生的这首《晓风之
舞》运用了对比,重复展开,扩充,模仿,模进以及调性转换
等手法.~IrA,I-.它还运用了民族五声调式.但由于曲中大量偏
音,小二度不协和音程以及戏剧化的半音阶上下行的出现,使
得该曲与传统的五声调式乐曲截然不同.而正是由于这些因素
的出现,才使得《晓风之舞》精炼幽默,妙趣横生.具有较强的
艺术生命力.丁善德先生用他新颖独特的创作手法以及大胆创
新的创作风格向人们展示了《晓风之舞》这一传世佳作,值得
我们细细品味.
注释:
[1]李玉洲我读晓风之舞
(一),
(二)[J]中国音乐教育,1996
(01):
36--37页
【2]赵晓生饮水思源——丁善德教授访谈录【J]_钢琴艺术,1996(I)
作者简介:
胥必海,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罗森,成都周广仁钢琴艺术学校教师
实习编辑:
李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晓风之舞 word格式 浅析丁善德晓风之舞的艺术特色 word 格式 浅析 丁善德 晓风 艺术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