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难点笔记大全.docx
- 文档编号:12188660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36.98KB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难点笔记大全.docx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难点笔记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难点笔记大全.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难点笔记大全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学习管理心理学,首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体系结构和学习的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以企业中的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原因如下: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是企业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三、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
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
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怎样学习管理心理学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
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西方管理心理学一方面具有与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管理心理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强调研究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
2、强调研究人的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
3、强调研究企业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调动人们劳动积机性的途径
4、强调研究领导行为的问题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由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定量法
思考题: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和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开创阶段
管理心理学的开创阶段是以梅奥德“霍桑实验”及人群关系理论为基础的。
他们将人视作“社会人”,将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扩展到人的社会性需要,士气及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此后,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以及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都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管理对人的错误认识,从忽视人的作用而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因此,现代管理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
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了“动机激发”的管理:
由原来的“独裁式”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虽然产生较晚,但是它的出现和开创,得到了西方企业界的重视,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之中。
结果对于激励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缓和紧张的劳资关系、强化资本主义企业管理,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地研究、传播与应用。
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管理心理学研究较早、且较发达的国家。
思考题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3、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是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逐级发生的,你认同么?
详细说明一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三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学习管理心理学.必须要具有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实质、理论和方法是什么,了解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学问。
第一节管理学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实质
管理的实质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
是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过程所有一切活动的。
所谓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调节。
二、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等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
这是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又分别由三种理论组成。
1、早期管理理论
该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即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时期,其主要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他的劳动价值论,特别是关于分工的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后,又一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劳动价值论。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
该理论的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而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
可以列出这一理论阶段代表人物且为人们所熟知的有:
巴贝奇,他发展了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学说;还有艾默生,概括管理效率十二原则;麦尤斯,提出的管理六原则等等。
都是一些经验管理的总结。
3、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特点就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经济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理论在这一阶段上,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
比较有影响,且又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代表人物有:
泰勒、法约尔、韦伯,以及后来古利克和厄威克。
(二)行为科学理论
这是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二个阶段。
它强调人的行为,认为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才能提高效率。
所谓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
研究内容包括:
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行为科学理论从它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可以大致分成三个时期:
1、早期的人际关系理论
以梅奥“霍桑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为代表,创立了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时期
行为科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需要层次理论,即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
(2)人性管理理论,即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3)群体行为理论,即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4)领导行为理论,即研究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3、行为科学理论发展新时期
行为科学形成后,已迅速发展到一个不同于形成阶段的新时期,其特点在于:
把行为科学与“科学管理理论”结和起来,对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直接的影响。
这门科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三)现代管理理论
这是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继行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理论学派,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等等,从而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现代化
按照现代化大生产对管理提出的要求,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2)管理组织的高效化
(3)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4)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
(5)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6)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第二节人为学基础理论
人为学也称人学或行为学,是研究人的哲学,研究人的本质与行为运动规律的学问。
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
①人的本质;②人的行为。
这门学问的研究对学习管理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一、人的本质
探讨人的本质,是学习研究管理心理学的出发点。
(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的这个论断的根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劳动、语言、思维,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据,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
2、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3、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存在、传播的具体形式。
作为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的内容是十分复杂的。
除此之外,还有民族国家关系、家庭婚姻关系、亲朋师生关系、同事同乡关系、宗教信仰关系等等。
(二)人的本质是一个历史过程
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不存在永远同一的人的本质。
生产劳动是人类产生、存在的基础,生产劳动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基础。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改变着社会所处的自然界环境,也改变着人的社会环境。
(三)人的本质不是永恒的
人的本质是稳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只是难以变动而已。
人类的本质,个人的本质均如此。
二、人的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概念
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人类行为特征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
1、自发的行为
2、有原因的行为
3、有目的的行为
4、持久性的行为
5、可改变的行为
(二)行为的种类
行为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其分类。
如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可分为:
(1)管理行为
(2)政治行为
(3)社会行为
(4)文化行为
(5)战争行为
(三)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
人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激发动机,推动行为。
(2)研究人类行为的控制与改造,目的在于保持正确的行为。
(3)研究人与物的配合,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4)研究人与人的协调,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激励环境。
总之,研究人为学的目的是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三节心理学基础理论
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我们研究和应用管理心理学做人的工作,预测行为的规律性,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及其规律性。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
(一)心理的含义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即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是动物心理发展的继续,动物心理的发展为人的心理产生作了生物学上的准备。
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心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并不是物质之外的独立实体,而是高度完善的物质组成的人脑的属性。
没有头脑的心理活动是不存在的。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脑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人的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感觉、知觉,还是复杂的思维、情感等,都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源泉。
没有人的实践活动就没有人的心理现象。
三、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一)认识过程
认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
(二)情感过程
1、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2、情感和情绪的分类
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将情绪分为:
(l)激情
(2)心境(3)热情
按社会性内容,可将情感分为:
(l)道德感
(2)理智感(3)美感
3、情感的两极性
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为肯定或否定的对立的两极性,在每一对立的情感中间还有许多程度上的差别,表现为多样化的形式。
同一件事对同一个人有时会出现两极的对立情感或情绪。
对立的两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三)意志过程
1、意志的一般概念
意志也是人脑的机能,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特征
人的意志过程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
(2)自觉的能动性
(3)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4)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
(5)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
3、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1)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离开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行为。
认识不仅影响意志,反之意志也给认识以巨大的影响。
所以说没有意志,也就不会有深入的、完全的认识活动。
(2)意志和情感的关系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一定行为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
当人们在从事他所不愿做的事情时,情感也可能成为意志的阻力。
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的。
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识的,又是情感的,也是意志的。
任何意志过程总包含有认识成分和或多或少的情感成分。
而认识和情感过程也包含有意志成分,事实上并不存在不与任何认识和情感过程相关联的意志过程。
4、意志行为的结构
意志总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行为表现出来。
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是意志行为。
研究意志行为,主要是分析行为的心理方面,即心理对行为的调节过程。
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思考题:
1、管理及其实质是什么?
2、简述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3、什么是人的行为?
行为的特点和种类有哪些?
研究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4、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是什么关系?
第四章人的个性
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它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一、个性的特点
个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它具有独特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二、个性的形成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生理素质对个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个性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塑造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体都经历儿童时期、学生时期和走向社会三个时期。
三、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生活条件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
先天的遗传只是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前提,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环境,特别是社会生活条件的作用。
第二节人的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二、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气质类型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理智、情绪及意志的强度,可将气质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当然,还有许多中间型,如理智——意志型。
2、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可将气质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3、按个体的独立性和顺从性,可将气质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气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4、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
第三节人的性格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个性中的重要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
性格可以反映人的行为取向,还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动机和态度,所以说性格是行为方式和现实态度的统一体。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一定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
性格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二)性格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三)性格的本质
所谓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
人的性格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每个人的性格,都自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形成这个系统的各种元素都有自己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
二、性格的发展
性格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连贯渐进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状况的改变,使人的生活和工作能适应新的环境及其变化。
(一)性格发展的特点
1、内涵的发展
2、发展的连贯性
3、身体衰退早于心理衰退
4、发展曲线
(二)性格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性格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就其形成和发展来说,不外于以下两方面:
1、生理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体格与体型、性别。
2、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职业。
(三)性格发展的分期
心理学家对人的发展的分期,多以年龄为划分依据,但所划分的期数和起止年龄,则不完全相同,大致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
(四)性格发展的过程
不成熟—>成熟
1、被动—>主动
2、依赖—>独立
3、少量的行为—>能产生多种行为
4、错误而浅薄的兴趣—>较深与较强的兴趣
5、时间知觉性短—>时间知觉性较长
6、附属的地位—>同等或优越的地位
7、不明白自我—>明白自我,控制自我
第四节人的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一)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二)能力的作用
人的知觉或思维活动是在他所从事各种工作或操作中进行的。
为了顺利地、成功地完成这些活动,重要的心理前提是具有多种综合能力。
(三)能力的分类
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
人在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时,必须同时具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出现在某些专业活动中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
三、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影响能力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以素质、知识和技能、教育、社会实践、勤奋等对能力的影响最显著。
此外,营养状况、个人的爱好、兴趣等,对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影响。
四、能力与兴趣
一个人的能力发展与兴趣有密切的关系。
五、能力的个别差异
人的能力是有个别差异的,即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不同的。
第五节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
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构成个性的心理特征,它们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彼此关联,密不可分的。
一、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2、能力的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
3、优良的性格特点往往能补偿某方面的能力弱点。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气质影响着性格的表现方式,还会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2、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着和改造着气质,从而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需要。
3、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
思考题:
1、简述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学说。
2、什么是气质?
如何划分气质类型?
3、如何认识气质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4、什么是性格?
性格特征有哪些?
5、什么是能力?
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6、性格与气质、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
7、性格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人的需要
欲望和需要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
需要→心理紧张的状态→动机→寻找选择目标→满足需要的活动→需要满足,紧张消除→产生新的需要。
这是人的需要与行为的一个客观规律。
第一节人的欲望
一、欲望的概念
所谓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形式。
或者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尚未达到要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形成欲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缺乏;二是期待。
二、欲望的种类
欲望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以属性分:
可分为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欲望;
(2)以时效分:
可以分为将来的欲望和现在的欲望;
(3)以弹性分:
可以分为弹性极小的欲望和弹性极大的欲望;
(4)以个体需要分:
可分为生存欲望、发展欲望、荣誉欲望等。
三、欲望的特性
1、欲望的无限性
2、欲望的关联性
3、欲望的反复性
4、欲望的竞争性
第二节人的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一)需要的含义
所谓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二)需要的产生
人的本能→内部↘
刺激→需要
客观环境→外部↗
需要是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但各种刺激又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内部刺激受一定的年龄、生理等特点的制约,外部刺激则受环境的制约。
由于刺激的不同,产生的需要也就不同。
(三)需要的特点
1、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结合
2、劳动创造与满足需要结合
3、人的需要与发展生产结合
4、人的需要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
(四)需要的分类
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三类
1、从人们需要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生理上的需要与心理上的需要。
2、从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说,可以分为远的间接需要与近的直接需要。
3、从人们需要的范围来说,可以分为社会成员个人的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的需要。
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复杂,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通常可分为4种情况:
(l)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是一致的,或者说是相应的。
(2)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部分一致,部分不一致。
(3)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没有直接联系。
(4)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冲突。
二、需要的层次
(一)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需要层次的论述表征为一个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其过程中呈现出如下阶段性。
1、提出人的第一层需要理论。
2、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理论。
3、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需要层次。
(二)西方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五类,即为人的五类基本需要。
(l)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心理学 期末考试 重点难点 笔记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