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材料02.docx
- 文档编号:12184260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15KB
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材料02.docx
《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材料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材料0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材料02
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材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讲教师职业需要高尚的道德
为什么说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
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3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4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5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6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7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8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二讲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里应自觉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它涉及理想、感情和行动多个领域。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志或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和育人);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标准要求高);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示范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广泛性和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九条教师职业道德);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子的低温和作用。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3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总之,中成药人民的教育是俄,是衡量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
1教师育人;2为人师表(结石构成要死,又似觉坏死职业道德规范);3献身教育。
九条教师职业道德市衡量教师行为善恶的普通(具体)标准,也可以说是教师评价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教师职业道德的几个重要范畴:
1教师的义务;2教师的良心;3教师的公正;4教师的幸福。
第三讲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 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香油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法治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1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发展观。
2教师要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教师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教师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二、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利益的关系,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谋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廉洁从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1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2发扬奉献精神;3不利于职务之便牟取私利;4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三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团结协作的基本道德要求;1关心集体,服从领导;2谦虚谨慎,尊重同志;3相互学习,相互帮助;4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四、尊重家长诗教师在处理与教师家长之间关系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尊重家长的基本道德要求;1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2尊重家长,不挫伤家长的感情;3加强沟通,密切配合;4保持与家长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5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6教师要防止与家长交往的庸俗化。
第四讲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爱岗敬业是指教师要忠诚和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1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4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二、热爱学生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是与学生的关系,时时处处关系学生,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3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三、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学习、钻研业务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
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
1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2刻苦钻研业务;3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四、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从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1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2严以律己,作风正派;3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五、锐意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既广泛传承前人知识,由善于提炼与吸纳新内容,做到推陈出新。
锐意创新的基本道德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2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3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4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第五讲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及其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社会个人,团体或组织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或传统习惯,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并据此对号的行为加以支持和赞扬,对不好的行为加以反对和批评。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动机论/效果论)
教师职业道德披露那个家的对象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体现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最终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一致的,即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怀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
因此,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是道德评价的依据。
但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主体认识的局限性,在不少情况下出现了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形。
在教师的道德实践中,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四种:
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好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
确定教师的动机与效果的善恶,还应该从以下几对关系的统一中来把握:
一是必须坚持用政治与业务相统一的观点进行道德要求,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引导作用;二是坚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的统一;三是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只有做到这三个统一,教师的行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
1社会舆论;2内心信念(通过“良心”来发挥作用);3传统习惯(传统习惯的内容存在着精华和糟粕并存,那么他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影响也就有两方面的作用,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规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向;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孤立和提高符合绞死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谴责和抵制背离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邦之教师价钱似的修养,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练健全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的职业实践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努力做到“慎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就是“慎独”。
4学习先进人物。
修养方法: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前提和基础;2要对学生有满腔的爱,是崇高职业情感的集中体现;3加强理论学习;4注重内省和慎独;5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教师校本研修学习材料
一、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
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
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发展指什么?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
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
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
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
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正在进行。
这一水平表现为:
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
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到,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
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
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促进两种发展水平的良性循环。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
简单地说,内在发展是智慧发展;外在发展是知识发展,两种发展具有关联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传统教学过份追求外在发展,导致内在发展受损,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要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知识是永远进步的,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
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
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也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新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
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
所谓眼前发展是指即时发展,它要求立竿见影,注重可测性和量化;所谓终身发展是指面向未来的发展,它着眼可持续,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显然,眼前发展注重教学的短效,长远发展注重教学的长效。
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达到的目的。
可以说,以上六个方面是我们新课程考察教学有效性和发展性的专业向度。
二、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受教育部委托的素质教育专家调研组在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课程改革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本质的、积极的变化。
一位小学教师在写给中国教师报的文章中呼吁:
真正扎实搞课改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等等。
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学习更有“后劲”,对今后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基础”么?
总之,我们认为,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变了。
课改以后,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儿童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可以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也是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
一个实验教师说,看到学生快乐、幸福,自己也变得快乐、幸福了。
我们在实验区调研时深切地感受到:
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学生向往的地方了。
一位实验老师十分动情的写着:
“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时蹦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
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
我要是也像他们那么大,也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多幸福!
”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
在实验区调研时,一位小学老校长十分自信地告诉我们: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这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
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不是应试高手,而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课改几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
学生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
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
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我们在听课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
小学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方式、习惯、技能、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很多老师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
“课改这样搞下去,学生将来不得了!
”
二、教师变了。
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观念变了。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学中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
因此,教学不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变了。
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实际上,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实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
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
不少教师坚持写实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
教师之间随时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
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教师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实施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课堂教学变了。
课堂教学目标变了。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突出表现在:
①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像的,也难于企及的。
用实验教师自己的话说:
“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
”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它把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三、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
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 深刻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
“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赞科夫)。
深刻意味着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
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
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也即能够讲在点子上。
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
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放下包袱又惭愧不已。
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
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象征。
一个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
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决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总之,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
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肤浅就像一锅二十七八度的温开水,即没有沸汤的那样的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
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二、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
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这样,他的课就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独享一片风景。
从心理学角度说,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
一位外国作家说:
“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是傻子”。
首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吃螃蟹的人,也即是这个道理。
特点之二是独创性。
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
独到的东西总会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
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从众。
平庸者只肯定别人肯定的,也只否认别人否认的。
至于那些应该肯定而别人没有肯定的东西,他是断然不会点头的;同样,对于那些应当否定而别人没有否定的东西,他也不会带头说不。
所以,一般来说,你想从平庸者的教学中讨到什么让你开窍的钥匙,往往是徒劳的。
三、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的确,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跋涉,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
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吐语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图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
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出来的艺术“精品”。
它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与广博相对立的是单薄、干瘪,知识贫乏的教师讲起课来干干巴巴,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四、启发
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性的。
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
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五、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
“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
任凭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
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校本 研修 学习 材料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