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151647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67.17KB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答案
1《山中访友》
1课文采用 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 十几种景物,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感情。
2、用“ ”画出具体体现老桥德高望重特点的句子。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平坦()喧闹()冷淡()包含()秘密()恩典()暂时()
4、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和山林里的每位“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5、理解句子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不但写出了桥的,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之情。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个句子用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这两位朋友间的。
(3)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7、把“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写成陈述句。
8、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山雨》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 ) 一缕缕( ) 一首首( ) 一丛丛( )
一( )歌谣 一( )岩石 一( )树叶 一( )音符
2、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及____、由____及____的动态过程。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4、熟读课文后填空
《山雨》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________美和________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之情。
3《草虫的村落》
1、我会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①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②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
2、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足() 勤劳() 储藏()疑惑()炙烤()弹演()聚精会神()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
4、请用“ ”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村民们”勤勉地奔忙的句子。
5、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6、“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句采用了和的修辞方法。
4《索溪峪的野》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 )
②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 )
③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
( )
④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 )
⑤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
( )
2、摘抄第一段中写山的词语
3、《索溪峪的“野”》一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
是怎样描写的?
。
5詹天佑
1.帝国主义者阻挠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的目的是______,他们的要挟手段是______。
2.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全国都轰动了,帝国主义者却认为______。
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______。
3.京张铁路这样艰巨的工程,帝国主义者认为连他们自己的工程师也______,至于中国人是______。
4、用“”划出第4段的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5、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6、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的精神。
(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的仪器()的计划()的观察()的勘测
7、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8、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他采用的办法是;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他采用的办法是由此,我体会詹天佑具有精神。
6怀念母亲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清晰()特别()
2从课文中知道,季羡林去德国留学的时间是,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2、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这里“当时的感情”指什么样的感情?
3、日记中哪些描写了对母亲的思念,哪些描写了对祖国的思念?
5、“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
7彩色的翅膀
1、读句子,回答问题
他笑嘻嘻地说:
“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
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了海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着,轻轻地()着,慢慢地( )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①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动词。
②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课文为什么用“彩色的翅膀”作题目?
8中华少年
1.根据第三小节诗歌的内容作答。
(1)诗中提到的两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由“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我分别想到了张继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娲、大禹是我国古代__________中的人物。
(4)冬子指的是电影《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他和雷锋在诗歌中是__________的代表。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感受( ) 领略( )
3.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在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_的感情
9穷人
1、用——线划出描写环境的语句。
用~~~线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2、这个文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也处处透出了“穷”,包括:
(.)()()和()。
3、也就是这个文段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劳善良的,从()这句可以看出她的勤劳,从()这儿最能看出她的善良。
4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地说明桑娜把西蒙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情的词。
5、“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害怕丈夫回来责骂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桑娜觉得非这样做的原因是:
从中你体会到。
6、“嗯,是个问题!
”这里的“问题”指的是,因此说这是个问题.
7课题中的穷人指谁?
8、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9、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宁可……也……与其……不如……尽管……还是……
☆桑娜一家()生活十分艰难,()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
☆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10、下列句子中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3)表示语意的跳跃(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
☆我嘛……缝缝补补……()
11、读句子,回答问题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
“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的品质。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有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①这个句子是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10别饿了那匹马
一、根据语意写词语。
1.一眼看见。
()
2.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
3.跟过去完全一样。
()
4.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说:
“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
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
”
变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 身无()()片甲()()()()大吉
来之()()()流不息 理直气() 同心()力
()武扬威 废()忘食 千()一发 调兵()将)
三、选词填空。
继而 继续
(1)他先是一愣,( )眼睛一亮......
(2)“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 )看书吧。
”
阻止阻挠
(1)“别打孩子。
”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我父亲。
(2)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
强制 控制
(1)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想进一步()我国北部。
(2)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 )自己不去书摊。
11《唯一的听众》
1从父亲和妹妹对“我”下的结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我蹑手蹑脚”的原因是
3、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4、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这一句主要是人物的()()描写。
5、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6、请用“”线画出这位老人给我的鼓励的句子。
在这位老人的赞扬声中“我”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写在横线上
7、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在文段中出现了3次,从老人的眼神里,
8、我觉得“善意的谎言”可以使人重获信心,可以让人,可以让人。
13《只有一个地球》
1、同音字
Xié()助()手威( )正( )倾( )要()和()
2、按原文填关联词
a、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b、()不加节制地开采,()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c、()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d、()这些设想能实现,()是遥远的事情。
e、只有一个地球,( )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体现了作者()。
句中将( )比作( ),说明了()。
()说明方法的运用好处是()。
那“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
4、说明方法:
a、但是,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b、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
c、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
d、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
e、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采用()说明方法直观地表明()。
“至少”是()的意思,既(),又()。
6、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
说地球“破碎”是因为(),,这那样的表达的好处是()。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用“”画出第④自然段的中心句。
围绕中心句作者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2、请你用小标题概括第④、⑤自然段的意思:
3、文中说:
“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想象一下,“我们的希望”会有哪些?
4、为什么“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青山不老
1、正音
土炕()树梢()肆虐()盘踞()县志载()
淤泥()劲挺()眷恋()不禁( )
2、填空
不()不()不()不()不()不()
如()如()如()如()如( )如()
()()共存日月()()三()五()
2、读句子,回答问题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②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7、找出统领全篇的中心句。
《少年闰土》
1、《少年闰土》一课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的农村少年形象。
2、文中回忆闰土讲述的四件事,写得最详细的是表现了闰土的其次是表现了闰土的写得较简略的是表现了闰土的
3、课文的第一段话是从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外貌描写相结合。
其中写自然环境是按()的顺序,写了四种景物,三种颜色。
这样写生动形象,具体真实,使人身临其境。
4、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
5、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些“稀奇事”是指闰土给我讲的
6、“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
“素”_这句话说明与文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7、“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獾猪、刺猬和猹等小动物经常咬瓜,农民要细心保护,才有好收成。
8、“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含义是:
作者和他的小朋友都生活在高墙大院里,生活天地狭窄,知识贫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件事,分别是。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表达了作者之情。
2、第一自然地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伯父鲁迅先生得到了很多人爱戴?
3、用“”画出一句写人们心情十分悲痛的句子。
4、用波浪线划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
(1分)
5、用横线划出具体写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1分)
6、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此处简短的描写,透出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这句话表面,实际是在用的语言、的语气
7、伯父的话有没有让“我”受到教育呢?
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
9、“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先生受到“几次”说明了他多次
10、“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比喻“碰壁”指谈笑似的话语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精神和态度。
11、“变得那么严肃”“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些是描写表现了
12、这个词写出了黄包车夫生活困苦艰难。
13、从这八个动词写出了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护是非常尽心细致的。
它刻画出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
他蹲着的形象,你看了以后能想起一句鲁迅先生真实写照的名言吗?
大家都会因这句话而感动:
14、“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
伯父想到还有更多像车夫一样的劳动人民,心情十分沉重。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答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地窖(jiàoyáo)摩挲(suōshā)颓唐(tūtuī)熏黑(xūnxiōnɡ)
虐待(lüènüè)赫然(hèchì)抖擞(shùsǒu)憎恶(zēnɡzènɡ)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紧扣“”字,次写到鲁迅的外貌:
的脸,
的头发,的胡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的崇高品质和的性格。
3、画出作者赞叹鲁迅自我牺牲的顽强斗志的句子。
有的人
基础练习
1.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字,改正过来。
(1)襟怀坦白明则保身无精打采( )
(2)白虹贯日漠然改之深恶痛绝( )
(3)相提并论颓唐不安不屑置辨( )
2.给“敝帚自珍”这个词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
A.收藏B.遮掩C.破旧D.自己谦称
3.改正下面注音中的错误。
(1)畸(jī)形蜿(wǎn)蜒窖(jiào)藏
(2)存殁(mò)河堤(tí)打场(cháng)
(3)炽热(chì)思忖(cǔn)橙色(dēng)
4、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
作用(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下场”感情色彩不宜)
《老人与海鸥》
1、本课内容分两部分。
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场面,展现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
2、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答: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因为它们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
它们用连声鸣叫呼唤老人。
3、用“”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答:
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双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5、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答:
两次用了“扑”这个词,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多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
6、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发生这件事是因为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的特殊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7、动物和人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文中哪些句子直接点出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请用“ ”划出来。
(第三自然段)
8、写老人节俭的句子是: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老人省吃俭用,穿着简朴,目的是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9、退开一步、撮起、呼唤、和边走边放_这四个词写出了老人喂食海鸥十多年如一日,动作非常娴熟。
10、最能说明老人与海鸥相处和谐,配合默契的句子是: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1、“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句话把海鸥_比作白翼天使。
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跑进家来的松鼠
1、给加点字注音
储备( ) 贮存( ) 叼走( )
烟囱( ) 蹿出来( )
3、课文主要写了松鼠在“我”家的哪三件趣事?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说松鼠动作灵活的惊人,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只松鼠保留着住在森林里的老习惯?
《最后一头战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嘎羧曾经经历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幸运的是它____________(存活下来了)。
存活下来的战象受到了人们的________(尊敬与爱护),寨子里的人们待它像___________(家人和朋友一样),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___________(死神的将临)。
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它首先___________(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动作,对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们_________(告别)来到了曾今的战场打洛江畔_________(凭吊战场、重回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________(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
2.本文以_________为序,写出了四个感人的片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充满深情地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怀。
3.理解句子: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头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作者对嘎羧_______、___、的描写。
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和淀在心中深沉的感情。
“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对嘎羧_____、_____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_____________。
5.
六年级金色的脚印
1、
凝望 注视 盯 瞪
①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 )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②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 )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
③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直勾勾的()着正太郎
④他把眼睛都( )圆了.
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老狐狸这样做的目的是 ,从中可以看出
☆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老狐狸这样做是因为 ,看到此情此景,我想说
4、课文为什么要用“金色的脚印”做题目?
伯牙绝弦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
①断绝 ②穷尽 ③走不通的 ④独一无二的 ⑤极、最
伯牙绝琴(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 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阅读 复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