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docx
- 文档编号:12149574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210.06KB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docx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
野外及室内工作技术要求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柴达木盆地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
2011年3月
目录
1总则1
2资料收集1
2.1收集内容1
2.2资料整理3
3水文地质地面调查3
3.11:
5万水文地质调查内容3
3.2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方法11
4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的技术要求12
4.1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编录的技术要求12
4.2水文地质试验的技术要求13
4.3资料整理15
5浅井及槽探工程15
6样品采集16
6.1水样16
6.2同位素年龄18
6.3岩土样20
6.4易溶盐20
6.5碳氧同位素20
6.6氧同位素21
6.7粘土22
6.8孢粉23
6.9微体24
6.10土壤常量分析25
6.11微量元素和重金属25
6.12裂变径迹28
6.13古地磁29
7地下水动态长观30
7.1观测内容30
7.2观测点布设30
7.3观测方法31
7.4地下水位动态长观31
8野外记录水文地质剖面及实测水文地质剖面要求31
8.1野外记录及表格剖面图及平面图要求31
8.2实测剖面图要求31
1总则
本细则是对设计中未尽事宜与要求的补充说明,是对野外及室内各项工作方案的进一步细化,立求各技术人员统一工作方法、统一思路、统一认识,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业。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是地调局下达的新一轮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的任务,技术含量较高,与一往的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本次水文地质普查是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找出存在前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对本次工作的特点和目的、任务,充分突出本次工作的重点,全面高质量的完成本次野外和室内工作,所以要求全体技术人员除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执行外,还要认真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以人为本,工作中要一丝不荀,以求实的工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切技术工作以设计、细则为基准,力戒传统、习惯的做法,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本次的那陵郭勒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任务。
2资料收集
那陵郭勒河流域水文地质工作从点到面,从水文地质调查、普查、水源地勘查历经40余年,截止目前共提交多编水文地质勘查成果资料。
其中,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3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水源地勘查1份,各类钻孔近20余眼。
调查区水文地质资料相对丰富,为本次水资源评价工作典定了较坚实的资料基础,收集、整理、分析前人资料,作好已有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是本次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2.1收集内容
收集那陵郭勒河流域已有的主要资料为:
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气象水文资料;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各类水文地质勘查、水资源评价、研究成果资料;地下水长观等资料。
2.1.1水文
那陵郭勒河水文站资料,其中有青钾盐源集团公司从那陵郭勒河引水资料。
2.1.2社会经济
那陵郭勒河下游为格尔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要收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等。
2.1.3水文地质
⑴基础水文地质条件
a.含水介质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介质及简要的说明文字。
b.地下水类型与埋藏条件包括潜水、承压水分布范围,潜水位埋深、承压水顶、底板埋深和承压水头(水压)等资料。
c.水文地质参数包括K、T、μ、S等参数。
d.富水性松散岩类孔隙介质区的单井涌水量。
e.水化学水化学类型图,矿化度等。
f.水文地质控制点主要是已有的勘探孔、探采结合孔和部分有控制意义的民井等。
各控制点的基本资料:
点号、点性、坐标、高程、勘探深度、勘探时间、揭露的主要地层(时代和厚度),试验含水层的主要岩性,抽水试验的成果资料(降深与对应的涌水量),水位埋深,试验计算得出的主要水文地质参数及计算公式,水化学分析成果表等。
g.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分布图(包括水位、水温、水量和水质),各动态点(水位、水温、水量和水质)的系列动态资料。
h.同位素同位素样点,每个样点应收集:
点号、坐标、高程、取样时间、样点控制的含水层深度、分析成果等。
⑵水资源
a.地表水资源那陵郭勒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不同保证率(25%、50%、75%、95%)的径流量;统计时间段的最大径流量、最小径流量及其年份。
b.地下水资源河水单位长度的入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泉水溢出量、水源地开采量、侧向流出量。
c.总水资源地下水补给资源(包括与出山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补给资源和由地表水转化的重复水资源)、总水资源(包括与出山地表水不重复的总水资源量和重复计算评价的总水资源量)、可开采地下水资源等。
2.2资料整理
所收集的资料按文字、表格、图件三大类进行整理,所有文字包括各类卡片、成果报告等扫描后全部转换成Word格式,建立原始资料库和成果资料库,并将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编辑后打印成册;各类表格扫描后转换成Excel电子表格格式,建立测流断面、钻孔资料、水质分析、长观资料等统计一览表(Excel格式);各类图件包括钻孔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水利水电工程平面位置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以上各资料进行登计分类造册,以便查阅。
3水文地质地面调查
3.11:
5万水文地质调查内容
3.1.1前第四纪地质及构造地质调查内容
勘查区前第四纪地层主要分布于那陵郭勒河以南的基岩山区,主要有元古界和华力期侵入岩地层出露。
野外期间,主要调查近平原区前第四纪地层的形成时代、岩性、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充填物、破碎程度、产状要素、富水性等特征;山区前第四纪地层原则上不再进行调查。
对地质构造的调查以断层为主,调查内容见表(2-1)。
对一些露头好的断层面及指向性的构造要进行素描和拍照。
表2-1断层野外调查内容一览表
调查内容
解释及举例
断层两盘的地层及其产状变化
如走向断层引起的地层效应;横向断层引起的地层效应
断层面产状
直接测量,根据断层“V”字判定,借助于伴生构造判定
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主要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褶皱、擦痕、阶步、羽状节理、两侧小褶皱、断层角砾岩等。
断层的宽度
断层的组合形式
如正断层的地堑和地垒、阶梯状断层、箕状构造;逆断层的单冲型、背冲型、对冲型、楔冲型、双冲构造
3.1.2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调查内容
那陵郭勒河流域内流水地貌、风成地貌等较发育,相应形成的第四纪堆积物普遍,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野外调查过程中,要以点代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3.1.2.1地貌类型的分类与调查
⑴地貌类型的分类原则
①形态成因相统一,先成因后形态的原则;
②分类的逻辑性原则,在分析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规模大小及其从属关系的基础上,按先群体后个体、先综后分、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的原则逐级划分。
⑵地貌的形态类型
①流水地貌(表2-2)
表2-2流水地貌类型一览表
类型
一般特征
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峡谷
谷底狭窄以河床为主,谷坡较陡峻,谷深常达1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山区
窄谷
谷底宽度小于1公里,由于河谷尚未充分拓宽,两岸洪积物往往迭加在冲积物上形成洪积台地
宽谷
指谷底宽度大于1公里较宽阔的河谷,谷底一般有河漫滩或有多级阶地,组成河谷平原
干沟谷
季节性流水河谷,干旱季节河底干涸无水
古河床
指以往河流变迁所遗留的古河道。
堆积物多为颗粒粗大的砂砾石层或砂层
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
平原
阶地堆积厚度较大,其分选性、磨圆度均好,层理清晰,具多元结构,岩相变化在垂向上或水平方向上均呈一定的分带规律
冲洪积
平原
地形开阔平坦,微向河谷中心倾斜,沿山麓展布,其上发育有少数冲沟,局部地段沼泽发育
洪积
平原
主要分布于山前地带和山地内宽谷盆地的两侧,形成洪积扇,沉积物粗细相间,具典型的多元相结构
冲洪积
台地
主要分布于大河宽谷并具支流宽谷盆地中,由于两侧经常有较大支沟洪积物沉积于盆地的边缘,后经切割造成
洪积
台地
主要分布于较大支沟沟口前缘地带,由暂时性流水作用堆积,后经切割而成
②风成地貌(表2-3)
⑶地貌的观测与描述
①地貌单元的调查:
成因类型,分布状况(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和形态特征(海拔高度、起伏高度、地形坡度、水系平面分布特征、分水岭的高度、变迁及破坏程度、切割深度等)及演化趋势。
表2-3风成地貌一览表
类型
一般特征
风
成
地
貌
风蚀地貌
岩漠
主要发育于基岩裸露地带,受风蚀作用,细粒物质被带走,留下基岩部分。
常有风城、雅丹、石蘑菇等地形生成
砾漠
各种成因的碎屑堆积物,经强风吹蚀,带走细砂,粘土,留下砾石而成
泥漠
发育于干燥区的低凹地带,系携带粘土颗粒的暂时性流水,经蒸发干涸后,留下淤泥而成
风蚀洼地
指松散堆积层经风吹蚀而成的巨大洼地。
呈椭圆形、马蹄形、新月形等,常成排分布,洼地背风一壁陡峭,迎风壁平缓
风蚀谷
风沿暂时性水流形成的沟谷吹蚀而成,其特征是无一定的谷形,或为狭长的壕堑,或为宽广的谷地,底部崎岖不平
风积地貌
新月形砂丘及砂丘链
指在两个相反风向交替出现,而其中一风向占优势的条件下形成的砂丘,两个以上的新月形砂丘相连,形成新月形砂丘链
沙垄
该沙垄丘体平直,略有弯曲,延长达数百米,或更长,垄顶形如鱼背,两坡较对称,坡度15-25°,垄间低洼开阔
沙梁
指和地面平行的风通到阻碍时,风力减弱甚至消失,所携带的沙堆积成与障碍物平行(与风向垂直)的梁状沙堆
沙地
平铺沙地系松散堆积物经风改造而成,沙地表面具风成波痕,向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②河谷地貌的调查:
河谷谷底和河床纵向坡度变化情况,各地段横剖面的形态、切割深度及谷坡的形状(凸坡、凹坡、直坡、阶梯坡等)、坡度、高度和物质组成,谷底和河床宽度及植被发育状况等。
③河流阶地的调查:
阶地级数及高度、阶地的形态特征(长、宽、坡向、宽度、阶面的相对高度和起伏状况以及切割程度),阶地的地质结构(组成物质、基座及基座的层位、岩性,堆积物的岩性、厚度及成因类型)及其在纵横方向上的变化情况,阶地的性质及组合形式;
④对水系应重点查明:
水系的变迁和改造(流向突变、水系的迁移等),水系的排列形式(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扇状水系、弧状水系及不对称状水系),流域面积增减,河源侵蚀程度,水系切割程度,分水岭的迁移,断头河,劫持弯,风口等河流袭夺现象的调查;
⑤对风沙堆积地貌应重点调查:
风沙来源(扬砂区),沙丘的类型、形态及其分布规律,风沙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沙丘的演化趋势等。
3.1.2.2第四纪沉积物的观测描述及地层的划分方法
⑴第四系松散土的划分标准
①天然土(砾石)类的划分(表2-4)
表2-4天然土(砾)的划分一览表
类别
粒级标准及含量标准
卵砾类土
大于2mm的颗粒重量超过总土量的50%,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石
砂类土
大于2mm的颗粒重量不超过总土重的50%,粘粒含量不超过6%,砂土、粉土
粘性土
大于2mm的粘粒重量不超过总土重的50%,粘粒含量超过6%,亚砂土,亚粘土,粘土
②松散土的粒组基本分类(表2-5)
③粘性土野外鉴定方法(表2-6)
⑵第四纪碎屑物的命名
第四纪碎屑物的命名用二元命名法和三元法。
砂砾沉积物二元命名法以(砂0.002~2mm)、砾(>2mm)的含量(%)为依据(表2-7)命名。
三元命名以砂粒(0.02~2mm)、粉砂粒(0.002~0.02mm)、粘粒(<0.002mm)的含量(%)为依据(表2-8)命名。
表2-5土的粒组分类一览表
粒组名称
粒径范围(mm)
颗粒累计百分含量(%)
漂石(块石)
>200
径粒>200mm者超过全重的50%
卵石(碎石)
200~20
径粒>20mm者超过全重的50%
砾石
20~10(粗砾)
径粒>10mm者超过全重的50%
10~5(中砾)
径粒>5mm者超过全重的50%
5~2(细砾)
径粒>2mm者超过全重的50%
砂粒
粗砂
2~0.5
中砂
0.5~0.25
细砂
0.25~0.l>0.1mm颗粒累计含量超过75%
粉砂
0.1~0.05>0.1mm颗粒累计含量小于75%
粉粒
粗
0.05~0.01
细
0.01~0.005
粘粒
0.005(依塑性指数(Ip)将粘性土分为:
粘土Ip>17、亚粘土17>Ip>7、亚砂土3<Ip≤10
表2-6粘性土野外鉴定方法一览表
亚砂土
亚粘土
粘土
润湿时
用刀切
无光滑面,切面较粗糙
稍有光滑面,切面较规则
切面非常光滑,有粒腻的阻力
用手捻摸时感觉
感觉有细颗粒或感觉粗糙,有轻微的粘滞感或无粘滞感
仔细捻摸感觉有少量颗粒,有滑腻感,粘滞感
湿土用手捻摸时有滑腻感,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的存在感
粘着程度
一般不粘手或干燥后一碰就掉
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离
湿土极易粘着物体(包括金属与玻璃),干燥后不易剥离
湿土
搓条情况
能搓成2~3mm的土条
能搓成0.5~2mm的土条
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条,手持一端不致断裂
表2-7第四纪沉积物的二元命名
名称
含量
砾石
含砂砾
砂砾
砾砂
含砾砂
砂
一般称砂砾
砾石(%)
>95
75~95
50~75
25~50
5~25
<5
砂(%)
<5
5~25
25~50
50~75
75~95
>95
注:
定名时,应根据由粗到细的顺序,以最先符合者定名。
表2-8中国制土壤颗粒分级及质地分类表
土壤颗粒分级
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颗粒直径
(mm)
粒组名称
质地名称
所含各粒组的百分数
砂粒1~0.05
粗粉粒
0.05~0.01
粘粒<0.001
>10
石块
砂
土
类
粗砂土
细砂土
面砂土
>70
60~70
50~60
—
—
—
<30
10~3
3~1
粗砾
细砾
1~0.25
0.25~0.05
粗砂砾
细砂砾
壤土类
粉砂土
粉土
>20
<20
>40
<30
粉壤土
粘壤土
>20
<20
<40
<30
砂粘土
>50
—
>30
0.05~0.01
0.01~0.005
粗粉粒
细粉粒
粘土类
粉粘土
壤粘土
粘土
—
—
—
30~35
35~40
>40
0.005~0.001
<0.001
粗粘粒
细粘粒
⑶地层的调查
①测制地层控制剖面,确定标志层;
②确定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
③测定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
④调查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
⑷对第四纪地层的观察与描述
①颜色:
注意原生与次生、干与湿、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颜色变化,描述一般副色在前、主色在后;
②岩性:
砾石类:
砾石的成份、粒径(最大、最小、一般)、分选性、磨圆度、形状、表面擦痕、风化程度、百分含量等;
砂类:
物质成份、颗粒形状、粒度、磨圆度、压密程度和湿度状况次生矿物成份及胶结状况;
土类:
干湿的物理状况,特殊成因土的特殊现象(如泥炭层中的泥炭的气体,腐烂程度等)。
并用简易方法进行野外命名;
③结构与构造:
应详细观察描述地层剖面的结构特征(如冲积物层的二元及多元结构,洪积层的犬牙交错结构和透镜体夹层,水平层理,斜层理等)与均匀程度,碎屑混入物的成份(应特别注意“泥砾”现象),砂的松散和胶结状况(胶结程度、胶结类型、胶结物)以及砾石的排列方向等;
④特殊夹层:
地层中的含矿层、泥炭质、淤泥层、结核层、纹泥层、胶结砂层及古土壤层等在地层剖面中的位置与特征及颜色、成份、形态、分布状况与围岩的过渡关系等;
⑤化石:
产出层位、名称(野外不易定名时要指出大类,如蜂类等)、数量、形态大小、保存状况、石化程度、分布状况等;
⑥各层接触关系与岩相变化:
接触类型(冲刷接触、明显接触、突变接触或逐渐过渡)与特征,界面上有无冲刷痕迹和砾石。
对突变接触,应注意观察是沉积条件的改变或是长期沉积间断;
⑦对重要的第四纪露头点所处的地貌部位,应作素描,信手剖面或照相,对代表性的第四纪地层要采集平测平样和岩土样。
⑸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由于第四纪地层主要是以陆相为主的松散堆积物,形成时间短,化石不易保存,岩相变化大,因此,对第四纪地层的划分要依据前人资料进行划分。
3.1.2.3新构造运动的调查
在勘查区内新构造运动要利用物探、遥感分析等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以研究其运动的性质及发展规律。
另以前人对区域新构造运动研究为基准,本次在已往研究程度上加以研究和分析。
3.2.2对各类水点的调查内容
3.2.2.1地表水调查
⑴河流溪沟调查
①名称、位置、形态(宽度、长度和深度)、水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水温、水化学等)、冰情(畅流期和封冻期、冬季是否冻透)、周围地形地貌特征;
②在河入图处、出图处、补给较大的入湖处和较大支沟上、中、下游、引水口等河段,选择典型的位置测制水文地质剖面,沿剖面线可布置浅井,查清河床组成物质及阶地发育情况,了解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并用流速仪法、三角堰法或浮标法测定其流量;
③查清河水物理性质(色、嗅、味、透明度),并通过取样分析、查明河水水质特征;
④通过访问和搜集水文站资料、查明流量动态特征。
⑵湖泊调查(本区没有仅供参考)
①湖泊的名称、形态特征(形状、长度、宽度、岸线长度、岸线的发展、面积、深度、容积等)、成因(自然湖、人工湖),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
②湖泊类型(表2-9)和湖水的性质(水温、水色、透明度、湖水水质特征);
③通过地面调查、取样等手段查明湖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表2-9湖泊类型划分表
划分指标
类型
特征
成因
自然湖泊
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
人工湖泊
人为作用下形成
按湖水的进出情况
无源湖
无地表水注入补给
有源湖
外流湖
经常有径流从湖中流出的
吞吐湖
既有河水流入湖内,又有湖水流出
闭口湖
无水流从湖中排出
矿化度
淡水湖
湖水矿化度<1000mg/l
微咸水湖
湖水矿化度1000~3000mg/l
咸水湖
湖水矿化度>3000mg/l
④条件许可时查明湖水体的进出水量,判断其发展趋势;各入湖的河流支沟沟口和湖水出口处系统测流。
3.2.2.2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⑴水井、钻孔的调查
①井孔的位置、井孔口高程、深度、结构、口径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
②了解井孔所揭露的地层剖面,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厚度和富
水性;
③测量水位、水温,选择有代表性的井孔进行简易抽水试验,并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必要时设立动态长观;
④地下水已被开发利用的地区,要采取实测与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充分搜集和利用以往调查登记的井孔资料,查明水质、水量的变化规律。
⑵泉的调查
①泉口位置、高程、所处地貌部位;
②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涌出地面时的特点(呈一股或几股涌出还是呈片状向外渗出),查明泉的类型(上升泉或下降泉,单泉或泉群、温泉、矿泉等),判断补给泉水的含水层,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
③泉水的物理性质,测量水温和流量,观察泉眼附近各种痕迹,了解流量的稳定性;
④泉眼附近有特殊的泉水沉淀物时,应进行肉眼鉴定,必要时进行扩泉(布浅井)并采集沉淀物、水质分析样;
对具代表性的泉点,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设立动态长观。
⑶沼泽、湿地调查
①位置、类型、分布范围(形态、面积)、所处地貌部位;
②成因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关系,地表特征(植被覆盖度等);
③沉积物特征(岩性、厚度等),必要时布置浅井进行揭露并采集水样。
3.2.3植被(草场)调查
3.2.3.1植被调查
⑴在野外观测植被类型、生长状况、覆盖度与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⑵在野外观测植被的覆盖度、生长高度和立体结构。
⑶草场植被组成成分调查。
不同类型的草场具有不同的植被组成,在草场资源调查时,通常采用组成草场植被的优势种、亚优势种及其生活型、枝叶型、生活力等项内容,来描述草场植被组成成分的个体特征。
⑷草场资源调查
①草场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草场资源的等级,草场载畜潜力。
②调查退化草场的分布,面积及其退化程度。
3.2.3.2草场退化情况的调查
草场退化是柴达木盆地干旱区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草场退化调查要搞清那陵郭勒河流域草场退化的程度、范围、面积以及退化原因,并提出改良及防止进一步退化的具体措施。
3.2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方法
⑴水文地质调查是在前人水文地质成果和本次开展的1∶5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平原区前人已进行过水文地质研究,随着近几十年来盆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青海盐湖钾肥集团公司从那棱郭勒河引水至察尔汗盐湖,河水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地表、地下水的补径排均发生了变化,使流域下游地下水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对冲洪积扇细土带植被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地下水位埋深降低与植被的生长也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调查时采用1∶5万地形底图。
⑵水文地质路线调查以穿越路线为主,重要地段辅以追索路线,路线尽量穿越不同水文地质单元。
水文地质界线和观测点采用GPS精确定位。
⑶地下水水位调查应及时填写机井、民井调查表,观测水位、孔深、孔径等要素。
孔(井)采用GPS精确定位,用钢卷尺或电表测量水位埋深、孔(井)台高,孔(井)口高程尽量采用原水准测量高程,无水准高程的用1∶5万地形图内插。
⑷地下水水质调查按有关采样规程执行,同时观测水位、孔深等要素,采样孔(井)采用GPS精确定位。
⑸水资源调查
①地表水资源调查采用实际调查与收集资料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实际调查时,采用流速仪、浮标法对河域进行测量,小的沟谷采用堰板测量;
②地下水开采量调查采用实际调查与收集资料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实际调查时,填写开采井调查表,主要填写开采现状(开采时间、开采方式、开采频率、日开采量、年开采量,开采以来水位、水质、水量等的变化情况),并观测静止水位、动水位、出水量、孔径、孔深等要素。
开采井采用GPS精确定位。
③泉水资源调查调查泉或泉沟的出露位置、条件与含水层岩性、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泉的类型:
上升泉、下降泉、断层泉、接触泉、溢出泉等;测量泉水流量,大泉沟用流速仪测量,小泉用堰板测量;判断泉水的补给源;现场观察泉水流向,接合访问了解泉水迁移情况,了解泉水量是否有减少和增加的情况;调查泉水水质,填写泉水调查表;泉采用GPS精确定位;典型泉点进行泉水动态长观。
4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的技术要求
4.1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编录的技术要求
⑴钻孔的位置与口径
位置:
应按单孔设计的目的与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现场踏勘、进行定位;
口径:
按单孔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实施,特殊情况,可变更单位设计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⑵循环液(泥浆)的要求
对松散地层,可根据其松散程度,采用不同程度的粘性浆钻进,对有含水层位,而要进行抽水试验的钻孔,严禁在含水层位直接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柴达木盆地 陵郭勒 河流 重点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