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
- 文档编号:1214697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75.60KB
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
《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沈阳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教诲(_______) 瞥见(_______) 畸形(_______) 诘责(_______)
解剖(_______) 不逊(_______) 寓居(_______) 芦荟(_______)
杳无消息(_______) 陌生(_______) 挟着(_______) 匿名(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侯发山的小小说《认亲》,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天,龙飞和妻子文静正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
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档寻亲栏目,就是失去亲人的家属提供线索,由社会各界力量帮忙寻找。
其中一大部分因为线索充足,加之现代化手段,以及志愿者的倾心投入,最终都能够找到,也有一少部分,因为年代久远,蛛丝马迹都没有,希望就成了泡影。
②当时电视上出现一个大叔,他来自四川农村。
四十多年前,他们七个月大的儿子丢失了,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
男人姓陈,他对主持人倪萍说,当时他们两口子在山腰的一块田里刨土豆,儿子在田边的竹篓里睡觉。
两口子干了半天活,到田边去歇息时,才发现儿子不见了。
这么多年,两个人辗转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打上半年工,然后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找儿子。
他们常年在外,老家几乎很少回去,最近从老家传来消息,说家里的房子已经坍塌了。
十年前,因为思念儿子,老伴的眼睛哭瞎了;五年前,老伴病逝了。
③陈大叔只有六十岁,看上去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
他虽然一直平静地叙述着,却是一脸的无助。
看得出,他强烈压抑着心中的悲伤。
④很显然,他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自己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⑤可是,大家都能看出来,陈大叔给出的线索太少了,他的儿子没有找到的可能。
⑥龙飞鼻子酸酸的,文静也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⑦倪萍对陈大叔说,你还记得儿子长什么模样吗?
他身上有没有特别的特征?
⑧陈大叔说,我只记得他小时候的模样……他的脸上有块特别明显的胎记。
⑨龙飞和文静对视一眼。
⑩龙飞摸了摸自己脸上的胎记,看着文静,迟疑了一下,说:
“我,我是不是该去认亲?
”
⑾“应该去。
老人家太可怜了。
”文静点了点头,鼓励龙飞。
⑿龙飞说:
“要不要给萌萌商量一下?
”萌萌是他们的儿子,在大学读书。
⒀文静说:
“不用商量,给他解释一下就中。
再说,他小时候就一直要爷爷,现在爷爷回来了,他应该高兴才是。
”
⒁就这样,龙飞联系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组”,声称自己就是陈大叔的儿子。
“寻亲栏目组”喜出望外,急忙联系双方见面。
⒂陈大叔见到龙飞那一刻,愣怔了好半天,似乎不敢上前相认。
⒃瞅着陈大叔,龙飞心里刺疼刺疼的。
陈大叔的头发都已经花白,像是落了一头的雪。
可以想象到,为了寻找儿子,老人家饱受了怎样的磨难。
⒄龙飞说:
“爹,我是您儿子啊。
”说罢,上前抱着陈大叔,眼里的泪不由得流了出来。
龙飞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寻找生身父母也找得好辛苦,说要不是看电视,真不敢相信这辈子还能见到他。
⒅陈大叔落泪了。
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龙飞的肩膀,也呜嗬呜嗬地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⒆后来,龙飞就把陈大叔接回了家里。
龙飞在城里开家店铺,经营着五颜六色的布匹,买的房子也在城里。
陈大叔勤快,龙飞不让他去店里帮忙,他就在家里忙活,没事干了,就去拖地板,有时一天拖三四遍,都能照出人影来。
⒇儿子找到了,也有了家,陈大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福窝里。
萌萌从学校回来,一家三代更是其乐融融,家里边充满了爱的温馨。
二十三年后,陈大叔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弥留之际,他拉着龙飞的手说:
“孩子,谢谢你!
其实,你不是我的孩子,他脸上的胎记在左边,你的在右边。
当时,看你哭得那么伤心,我也就认了。
”
龙飞说:
“爹,我知道我不是您的儿子,因为在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先后病逝了……看到您无依无靠,我和文静商量后就认您了。
”
陈大叔粲然一笑,蠕动着嘴唇,还想说点什么,眼睛一闭,再也没有睁开。
萌萌得知真相后,写成故事放在了网上。
陈大叔的老家人看到这个故事,就在网文后面留言说,当年老人的儿子被狼叼走了,害怕老人知道真相挺不过去,村人就隐瞒了事实,都说是丢了,是为了让老人心存希望,活下去。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2期)
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 节
陈大叔的心理或表现
龙飞的心理或表现
丢失儿子,央视寻亲
②____________
同情迟疑
央视援助,龙飞认亲
惊讶感动
③_____________
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勤快幸福
关爱大叔
①______________
粲然一笑
讲出实情
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
(2)第⑮段加点词“似乎”富有表现力,请揣摩其作用。
4.文章第23段划线句子中,龙飞说自己知道不是陈大叔的儿子,这其实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其中一处。
5.文章的结尾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阅读选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1)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说说《认亲》一文结尾的作用。
(2)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社戏》一文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走进数字化阅读
材料一: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其中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
2011、2012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年度
手机阅读
网络在线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光盘阅读
MP4阅读等
2011
27.6%
29.9%
5.4%
2.4%
3.9%
2012
31.2%
32.6%
4.6%
1.6%
2.6%
表二:
2012年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内容
手机QQ等
手机小说
手机报
学习有关的信息
电子邮件
比例
64.1%
47.3%
41.1%
17.1%
10.2%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
科技发达会改变阅读方式。
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趋势,但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
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
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
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
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
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
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
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
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
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有系统和深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
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
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新京报》李大超文章:
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
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
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
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
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6.阅读材料后,谈谈什么是数字化阅读。
7.阅读材料一回答,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18—70周年的数字化阅读有什么新变化?
8.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手机阅读属于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
B.对于数字化阅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C.对于数字化阅读,金丽红和李大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
D.周国平和王蒙论述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相同的。
。
9.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数字化阅读有哪些好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
树梢。
②死敌:
死于敌手。
③死法:
死于军法。
④恁么:
如此,这样。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寝(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______) (4)思欲就亭止息 (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A.欣然起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迷,不复得路
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若人悟此 若听茶声然
1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四、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沈阳市 九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