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2145186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96KB
图片分析.docx
《图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片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片分析
图片分析
一、图片分析基本步骤
第一部分,“说”什么(题材,主题),
主要是第一段,在第一段最后要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怎么“说”(十六个要素,每一个试一下找出明显的可以分析的三到四个元素进行分析,写时每个要素最好自成一段)。
三看“说”到了什么程度(总结,深化,升华)。
这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理解的过程。
二、“说”什么
1、审视标题,判断题材,思考主题
标题,包括副标题,对于大多数摄影作品来说通常都属于点睛之笔,或是最简练的内容概括。
我们看作品,首先要结合标题看画面,联系画面读标题,思考标题后面蕴含的一些东西。
很多人在分析作品时,往往第一眼被画面的内容和细节所吸引,从而忽略了标题的存在,结果影响了对主题的正确分析和判断。
2、研读文字(如果有的话),捕捉信息
一些作品在发表时,除了标题之外,经常还有一段简短的说明文字。
这段文字将为我们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
有来自时间方面的信息;有来自空间方面的信息;有关于作者的,引导我们注意特定的艺术理念和风格;有关于拍摄技法的。
这些关键的信息,或多或少地引导着我们接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主题含义。
3、明确要素,读懂画面
要对画面上的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要素逐一对位,读懂诸要素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画面内容、情节、细节的理解。
这样,有助于概括和提炼作品的主题。
先深入作品体会创作者的立意和想法,而后跳出作品以批评家的眼光进行总结和评判。
这实际是对创作者创作过程的一次重现和还原。
三、怎么“说”
1.主体
2.陪体
3.前景与背景
4.景别
5.角度
6.对比
7.构图
8.用光
9.影调
10.线条
11.色彩
12.景深
13.决定性瞬间
14.细节
15.特殊技法处理
16.作品的背景及摄影师
1.主体
(1)主体:
主题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构成画面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体不但是画面内容的中心,也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它景物都要围绕它配置且与它关联呼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主体在画面的安排上要明确、突出、被强化并引人注意。
(2)突出主体的方法
<1>.位置:
利用主体的位置和陪体、环境的指引突出主体,一般将主题安排在黄金分割点附近,往往比较醒目。
<2>.面积:
给主体较大的面积优势。
<3>.对比:
利用对比突出主体,通过色彩、明暗、虚实等对比来突出主体
<4>.其他:
通过统一中的变化、视线的引导等因素来突出主体。
2.陪体
在画面上与主体紧密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
作用:
(1)主要是帮助主体揭示主题,同时也起到均衡画面作用。
(2)陪体的安排和处理要使得画面富有生气并与主体形成对比,起到对主体陪衬、烘托的效果,而不能喧宾夺主,破坏主体的表现.
3.前景与背景
前景与背景相对应,都是画面中环境的组成部分。
作用:
可以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及现场氛围,并帮助主体揭示画面的内容和主题。
从结构形式上说,它可以使画面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和透视感,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前景与背景在画面中除了能够陪衬、突出主体之外,还能够起到表明主体的活动地域、时代特征、季节特点、地方特色,帮助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表现特定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等作用。
4.景别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
表现被摄景物以及周围的环境,远景适合表达宏大的场面,但不利于表现景物的细节。
远景既可以比较全面的表现被摄主题,同时适当的交代被摄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全景:
把被摄对象全貌都表现出来的画面,与远景相比,被摄主体更鲜明,易展现事物的全貌,但气势不如远景辽阔。
中景:
画面具体介绍某一事件的主要部分,着重表现参与事件的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景:
比中景更近,人物成为画面的主要部分,使观众能看出人物面部的细微表情。
特写:
特写是对被拍摄物体局部的刻画,它不利于表现被摄物的全貌,但可以表现被摄物的细节。
5.角度
垂直:
仰视、俯视、平视。
水平:
正面、侧面、背面。
俯视的造型效果及功用:
(1)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感。
(2)俯角可以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
(3)俯角可以渲染情绪。
仰视的造型效果及其功用:
(1)仰摄垂直线条的景物,线条向上汇聚,有夸张被摄对象高度的作用,从而产生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
(2)由于仰摄能形成高大挺拔、雄伟的视觉效果,因此仰摄经常带有褒意,往往用赞颂、敬仰英雄人物。
正面:
可获得对阵和严肃的效果,立体感差,画面显得呆板。
侧面:
摄影常用角度,立体感最强,特别宜于突出主体,画面活跃而不呆板。
背面:
画面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6.对比
思想内容对比
形式对比:
大小对比、虚实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新旧对比,形体的对比等。
7.构图
均衡式构图: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缺点:
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形构图是最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之一,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使衬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画面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交叉线构图:
景物呈交叉线结构,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画面以外。
前者有类似十字形构图的特点,后者有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椭圆形构图:
椭圆形构图容易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
常用于表现不需要特别强调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者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十字形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影调或色彩的变化呈正交十字形,能剩余较多的空间,因而能容纳较多的背景和衬体,使视线自然向十字交叉的部位集中。
多用于有稳定排列组合的物体,或者拍摄有规律的运动物体等。
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
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
斜线式构图:
斜线式构图:
斜线式构图分立式斜线和平式斜线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
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S形构图:
S形构图:
这又是一种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
画面上的景物成S形曲线的方式分布,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画面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物体时,首先应该想到运用S形构图。
常用于表现河流、小溪、曲径等。
向心式构图:
体处于画面中心位置,四周景物呈现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视线强烈引向主体,并起到聚焦的作用。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垂直式构图:
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纵深。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
九宫格构图:
这是最为基本的构图方式之一,将主体安排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
这种构图方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L形构图:
L形构图:
用类似于L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架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L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鲜明。
常用于有一定规律线条的画面。
框架式构图:
利用前景作框,可以强制引导视线注意到主体,从而达到控制观赏者的视觉感受。
8.用光
1.光质:
直射光、散射光和反射光。
直射光:
阳光、闪光灯、聚光灯。
特点:
能使物体产生明显阴影的光线。
阴影浓郁、反差强烈、影调明朗。
表现刚强、坚毅、爽朗等题材。
散射光:
扩散柔光、反射柔光等
特点:
不会产生明显阴影的光线。
反差较弱、影调柔和、层次丰富。
表现细节、温柔、典雅等题材。
2.光位
按位置:
正面光、侧光、逆光。
按水平高低:
高位、水平位、低位、顶光、脚光。
正面光:
从照相机的方向对着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线。
特点:
被摄体受光面大,光比小,立体感差,质感较差,影调基本为高调。
适用于拍摄女性和儿童。
侧光:
光源位于被摄体的侧方,对被摄体的侧面照明,照射光线与摄影镜
头的方向构成大约45度到135度角。
特点:
平均亮度稍低于正面照明,反差适中,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强,影调丰富。
逆光:
光源位于被摄体的侧后方,与照相机摄影镜头构成135度至180
度角左右。
特点:
平均亮度比全测光照明时低,阴影和投影明显,光比大,反差大,质感强,能突出被摄体的轮廓特征及大气的透视感。
顶光:
光源从被摄体的顶部垂直向下并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90°左右。
特点:
被摄体上部明,下部暗,光比、反差大。
顶光对于人像摄影几乎是毁灭性的,因为这种光线会在人物脸部的两个眼睛、鼻子下面和颧骨下面投下浓重的阴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骷髅光”。
在这种光线下拍摄人物是个恶作剧的好主意,如果想避免被追杀,最好像处理逆光一样进行补光。
脚光:
光源位于被摄体的下方,由下向上照明被摄体而形成的一种光线效果。
特点:
被摄体下部明亮而上部阴暗,光比、反差大。
适用于刻画特殊人物形象。
3.光型:
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眼神光、模拟光和装饰光等。
主光:
主光:
主光又称为塑型光,是刻画人物和表现环境的主要光线。
不
管其方向如何,应在各种光线中占统治地位,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
辅助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辅助光一般多是无阴影的软光,用
以减弱主光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减低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反差,提高暗部影像的造型表现力。
背景光:
背景光是用来对被摄主体背后景物进行照明的光线,可以提高背
景的亮度,缩小背景与主体之间的光比,表现被摄主体所处的环境特点,拉开主体与环境的空间感。
环境光:
是指专用以照明环境的光线。
环境光主要是通过环境光线所构成
的背景光影与被摄主体形成某种映衬和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环境光除烘托主要被摄对象外,还有表现特定环境、时间或造成某种特殊气
氛和影调等作用
轮廓光:
用来勾画被摄体轮廓形状的照明光线。
轮廓光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和美化效果。
修饰光:
是用来对被摄体的局部进行照明的光线。
如发光、眼神光、工艺
首饰的耀斑光等。
修饰光可以使被摄对象整体形象更加悦目,局部形象更显特点,更富有造型表现力。
4.光比:
被摄体的受光面和阴影面之间的亮度比。
通常指主光与辅光的差
别。
特点:
光比大,反映在摄影作品画面上为影调硬,层次少,立体感强,反差大;光比小,反映在摄影作品缓慢上位影调软,层次丰富,立体感弱,反差小。
9.影调
分类:
按基调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
按反差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1).高调:
高调应以白色、明度高的浅色和中等明度的颜色为主。
被摄体的形象在整个照片中呈现亮影调,没有明显的阴影、投影,画面比较洁净、明朗、柔和。
(2).中间调:
画面中黑、白、灰三个层次所占比例适中,被摄体表面结构真实再现,画面反差适中,给人以和谐、大方、细腻、浓厚的感觉.
(3).低调:
以黑色基调为基础,灰色和白色所占部分很少,画面反差大,
给人以深沉、凝重、庄严、肃穆的感觉。
(4).按影调反差来分
软调:
给观众以柔和、细腻、含蓄的视觉美感。
硬调:
反差强烈,富有素雅、刚毅、简洁的视觉效果。
10.线条
直线:
具有坚强、有力、稳定、舒适的感觉。
水平线:
具有平坦、开阔、稳定、平衡的感觉。
垂直线:
挺拔、严肃、庄严、希望。
斜线:
有运动、兴奋、不稳定的感觉。
曲线:
流动、顺畅、优美、柔和的感觉,被人们称为“美的线条”。
11.色彩
1.色彩的冷暖
暖色:
红色、橙红色、橙色、橙黄色、黄色等,可以使人联想到火焰、日出、灼热的金属,使我们感到温暖、醒目、热情、光明、喜悦、活力等等,称之为“暖色”。
冷色:
蓝色、青色、紫色,能使观者联想到流水、碧空、血液、严冬,使人们感到寒冷、凉爽、深邃、收缩等等,称作“冷色”。
绿色称之为“中性色”。
2.色彩的象征
红色:
热烈、温暖、喜庆(结婚的红)
血与火、血腥和暴力(革命的红)
很强的独立性(比如信号灯)。
橙色:
光辉、热烈、温暖(酒精灯的外焰)
权贵、富裕(高丽国王的龙袍)
尊严、健康(美国的急救医护人员)
黄色:
是所有色彩中明度最高的,是中华民族的基色。
深黄,中黄,金黄:
财富、高贵、辉煌(皇宫和龙袍);
浅黄,淡黄:
轻柔和飘逸(回忆色);
暗黄:
猜疑和背叛(印堂发黑);
绿色:
生命和希望(春天的绿)
感情(情投意合,生命萌发)
富饶(大草原)
青色:
寒冷或悲伤。
蓝色:
庄重、崇高(主席台的桌布)
清新、宁静,悠远(雨过天晴后)
孤独、悲伤(蓝色生死恋)
紫色:
威严、豪华(明朝一品大员的朝服和清朝官服的袖子口)
华贵、优雅(紫色的晚礼服)
思念、缠绵(淡紫)
白色:
本真、清白(还我清白)
圣洁(古罗马圣殿的修女
高远(一身白袍的长者)
纯洁、高尚、素雅、善良(白娘子)
黑色:
深沉、庄严、肃穆(能代表一种力量感如黑色的西装)
神圣、圣洁(西方修道士的服装)
悲哀、忧伤(黑色星期几?
)
污秽
12.决定性瞬间
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主张摄影造型具有偶然性,有些场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拍摄时不仅要选择空间,更要选择时间,摄影师什么时候按下快门,决定运动物体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和结构,还决定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而这些都是摄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景深
大景深:
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大,主体、陪体、环境都比较清晰,适于表
现场景宏达、广阔的场景,如风光、建筑、新闻等题材的摄影。
小景深:
焦点先后清晰范围小,对焦点的主体明确、突出,画面虚实对比强烈。
影响景深的因素:
焦距(反比)、光圈(反比)、摄距(正比)。
焦距:
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
标准镜头:
拍摄到的影像之「透视比例」、「距离感」以及远近物体的清晰度等,都接近人眼所见,影像畸变最少。
广角镜头:
影像放大率小,故所拍摄到景物之影像较小。
越接近镜头的景物,其影像会越大;离镜头远者其影像会越小。
离镜头边缘越近的影像,其畸变度越大;离中心越近的影像,其畸变越小。
长焦镜头:
影像放大率大,能拍到较大的影像。
14.细节
细节是摄影画面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细节的好坏有时会觉得摄影作品的好坏。
细节往往能够抓住主体主要特征,同时能够使画面具有艺术感染力。
细节的取用,必须服从摄影主题和画面情节。
15.特殊技法处理
有些作品在拍摄时使用了某个或某几个特殊的技法,在效果上使作品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如柔焦使画面模糊、柔和,使画面具有画意效果;爆炸式镜头是画面动感十足,视觉冲击力很强;多重曝光、频闪处理、后期合成都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16、作品的背景及摄影师
有的作品出自大师和名家,我们在分析中可以结合平时掌握的知识,联系到他们特有的艺术风格。
如郎静山的画意摄影,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亚当斯的大景深、高画质,韦斯顿的富有联想的线条,卡帕的“靠近拍摄”等等……
二、“说”到了什么程度
看说到了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深入地分析作品。
对该作品中表现出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片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