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2133700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0.12KB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5302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高职专科
三、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毕业生要面向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材料化工、化妆品、电子、商品检验、环保等行业,从事生产运行技术操作、质量检验、技术开发等工作,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基层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工作。
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在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化妆品、电子、商品检验等行业生产企业中相应岗位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工艺设计、产品营销等工作。
职业能力:
具备单元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的选型能力;初步具备常见化工原料及产品的质量检验能力;了解典型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初步设计及常用设备的选型、使用和维护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具备常用仪表的使用能力;初步具备化工生产过程中三废治理的能力;具有一项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基本看懂工作岗位的外文资料;了解化工企业一线的生产状况,具备一定的生产和技术管理能力。
六、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应用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行业准入资格,从事化工工艺生产运行、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知识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维护、使用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以上水平;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特点、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本知识;掌握化工设备的运行原理、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等基本知识;掌握工程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高层次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其它知识。
能力目标: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单元工艺流程设计能力及主要设备的选型、安装及维修能力;具备常见化工原料及产品的质量检验能力;具备典型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初步设计及常用设备的选型、安装、使用和维护能力;具备常用化工仪表的使用能力;具备化工生产过程中三废治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能取得至少一项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如各类中级分析、化工总控工资格证书等,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企业和技术管理及产品销售能力。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公共道德修养,有理想、懂技术,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思维活跃,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得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心灵,具有一定得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准确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品质。
七、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
且至少取得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化工仪表维修工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
八、核心课程设置及描述
核心课程的设立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教学以模块化、项目化、职业技能化的课程设置来迅速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
《基础化学》、《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化工生产技术》四门课程。
《基础化学》课程描述
模块
模块1:
基础无机化学
模块2:
基础有机化学
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史;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缓冲溶液、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四大平衡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掌握酸碱理论、溶度积原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基础知识;掌握胶体溶液的基本性质。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学习内容
各种水溶液的性质及有关理论和应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元素化学等。
各类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制备方法、性质、反应机理、用途、立体化学、测定结构的物理方法、天然产物等。
媒介
PPT课件;视频文件;黑板;仿真;职业技能训练等
学生要求
具备发现问题的探究欲望;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具备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师要求
熟练掌握基础无机化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实验操作能力、教研创新能力、科研开发能力
熟练掌握基础有机化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实验操作能力、教研创新能力、科研开发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职业技能实训教学
考核与评价
实验实训自评、互评(占20%);闭卷考核(占40%);实操考核(占40%)
实施阶段
第1学期
第2学期
《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课程描述
模块
模块1:
流体输送控制与设备维护
模块2:
传热控制与设备维护
模块3:
传质控制与设备维护
学习目标
掌握化工管路的基本知识;掌握流体的基本物理量、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流体阻力的形成及计算等流体力学基本知识;掌握离心泵等主要流体输送设备的结构与操作原理;理解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流体的流动型态及判定、非圆形管路的当量直径等基本概念;了解常见流体输送操作中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方法;了解化工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一般化工操作安全技术和一般防止职业病技术;了解化工节能和环保技术;了解化工成本计算方法。
掌握传热的相关概念;掌握传热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掌握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特点;掌握传热速率方程、热量衡算方程及其应用;掌握平均温度差、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计算;掌握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通过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及其计算;掌握各种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原理;了解换热器冷、热流体的热量交换方式;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及各准数的意义;了解相变流体对流传热的特点;了解常见传热操作中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方法。
掌握精馏原理及过程分析;掌握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相关计算;了解气液传质设备的分类;了解常用板式塔的类型及板式塔的相关要求;掌握吸收的原理及过程分析;掌握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掌握吸收剂最小用量和适宜用量的确定;掌握填料塔直径的计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了解吸收剂的选择;
学习内容
流体的相关概念;流体的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流体阻力的计算应用;流体的流动类型、雷诺数;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操作和运转、类型和选择;其他类型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性能、操作和运转;气体压缩与输送机械的定义和分类;气体压缩与输送机械的主要构造和工作原理、生产能力、运转和维护等。
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基本方式、工业生产上的换热方法、稳定传热与不稳定传热;传热速率方程、热负荷和载热体用量、平均温度差、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计算;导热基本方程和热导率、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通过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对流传热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操作和运转等;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
精馏、吸收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气液传质设备的分类;精馏原理、精馏装置及精馏设备的操作;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塔板数和回流比的确定;精馏操作对塔设备的要求及常用板式塔类型;吸收过程的原理、吸收装置及吸收设备的操作;吸收过程的相关计算;填料塔的构造、附属设备、填料及其特性和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特征。
媒介
实训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仿真软件等
学生要求
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具有工程技术观念,应用工程技术观念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一般问题;具有安全、规范、环保、节能的生产意识;具有敬业爱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经济意识;具有自学能力;具有交流与沟通能力;具有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教师要求
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以化工生产项目为背景、以工作任务引领,采用现场教学、工学交替;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仿真系统教学;现场(模拟)教学
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分成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块。
过程考核就是同学在学习、训练过程中的态度、表现、任务单完成质量、操作结果、提问与回答问题情况等产生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是最后的操作项目抽考和笔试,操作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5%,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5%。
实施阶段
第3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描述
学习模块
模块一、合成氨
模块二、主要的氨加工产品
模块三、其他典型无机化工产品
学习目标
掌握烃类转化制气、原料的净化和氨的合成主要内容的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及工艺流程。
了解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方程,
掌握尿素、硝酸等氨加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及工艺流程。
了解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
掌握硫酸、烧碱等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及工艺流程。
了解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
学习内容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及合成氨
尿素、硝酸等主要的氨加工产品的制备
硫酸、电解法制烧碱等
教学媒介
PPT课件;视频文件;黑板;仿真;职业技能训练等
学生要求
具有识读和绘制合成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艺流程图的初步能力。
具有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意识;具有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意识;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理解本模块内容。
具有尿素和硝酸生产的识读和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初步能力;具有分析选择工艺条件的初步能力;具有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意识;具有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具有分析选择工艺条件的能力;具有识读和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的能力;具有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求
熟练掌握合成氨的基本理论和目前工业合成氨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实验操作能力、教研创新能力、科研开发能力
熟练掌握尿素合成及硝酸制备的基本理论,能及时掌握目前工业生产流程和工艺。
熟练掌握硫酸和烧碱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能及时掌握目前工业生产流程和工艺。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体系。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职业技能实训教学
考核与评价
实验实训自评、互评(占20%);闭卷考核(占60%);仿真考核(占20%)
实施阶段
第3学期
《化工产品质量控制》课程描述
项目
模块1岗位技能训练
模块2化学分析技术
学习目标
明确实验室安全及化工产品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分析仪器及天平的使用,学会试样采取与处理技术,掌握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化工产品质量控制中数据处理及报告出具,了解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掌握标准化的意义和内涵
熟练掌握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滴定的基本原理,测定条件,指示剂的选择;学会选择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的具体操作方式;了解影响四大滴定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学会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
分析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守则,滴定分析仪器使用,天平及其使用,试样采取与处理,一般溶液的配制,出具检验报告;化工产品质量控制中的质量保证,标准化与标准,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岗位认识。
滴定分析概述,酸碱滴定法方法简介,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方式和应用;配位滴定法概述,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金属指示剂,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配位滴定方式和应用;氧还原滴定反应的条件,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沉淀滴定法——银量法,称量分析法,水分的测定
媒介
PPT课件;视频文件;实验室操作
学生要求
1.知识要求:
实验室安全,天平原理构造,数据处理,明确化工产品质量控制的作用和质量控制基本要素的内涵,我国标准的划分与表示形式,标准化概念。
2.能力要求:
学会使用分析天平,掌握试样采集和处理技术,掌握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能够出具数据报告,懂得标准化含义,了解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划分。
3.素质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化工产品质量控制的简单过程,明确化学检验工的作用和意义,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意义。
能在实际工作共理解并执行国家相应的行业标准。
1.知识要求:
熟悉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滴定的基本原理,掌握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有关浓度组分的计算,了解四大滴定的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了解四大滴定的滴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能力要求:
即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对发生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的化合物进行滴定分析,掌握化合物的精确含量从而达到对化工产品的质量控制。
3.素质要求: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同时能根据实验具体的实验检测情况进行方法变通,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求
明确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岗位的重要意义,熟记分析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守则,熟练使用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液相色谱等检验工作中常见的仪器和滴定分析方法等的操作技术,熟练运用化学分析结合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化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出具检验报告。
教学方法和手段
原理部分采用实验室和多媒体讲解台及仿真实验素材相结合,实践部分采用实验室实际操作与合作企业理事单位岗位实习相结合,采用生产实践化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从实践中认识理论,学会具体实用的操作方式。
考核与评价
平时60%,其中包括:
自评互评占10%;实操占30%,由实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或生产企业根据操作中的具体细节评定;其他占20%,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出勤情况等打分;
期末考试成绩占40%,出两套难易适中,题型相似的试卷,由学校随机抽取一套进行笔试;
实施阶段
第3学期
项目
模块3仪器分析技术
模块4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应用实例
学习目标
理解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气相色谱分析操作条件的选择;掌握常用电极的构造和特性,膜电极的分类方法,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方法,直接的电位法测定PH,电导率的测定;工作曲线法测定微量铁,液相色谱分析的定量方法;学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和使用
安徽淮南德邦化工纯碱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安徽淮化集团尿素成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淮南山河药辅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控制检验;碳酸饮料的质量检验及食品添加剂含量的控制
学习内容
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材料,中间体,产成品的采样,制样,分析检验;
检验试剂的选择,配制,和标定;
检验方法的确定。
务
媒介
PPT课件;视频文件;实验室操作
学生要求
1.知识要求:
掌握电位分析法的原理和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方法,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
2.能力要求:
掌握常用电极的使用和安装方法,熟练使用酸度计等;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熟悉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技术。
3.素质要求:
能独立完成实际样品的分析,并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要求:
掌握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掌握对原材料,中间体,产成品的采样,制样,分析检验。
2.能力要求:
熟悉常见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掌握化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内容,掌握检验方法的确定,检验试剂的选择,配制,和标定。
3.素质要求:
能独立完成实际样品的分析,并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求
明确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岗位的重要意义,熟记分析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守则,熟练使用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液相色谱等检验工作中常见的仪器和滴定分析方法等的操作技术,熟练运用化学分析结合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化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出具检验报告。
教学方法和手段
原理部分采用实验室和多媒体讲解台及仿真实验素材相结合,实践部分采用实验室实际操作与合作企业理事单位岗位实习相结合,采用生产实践化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从实践中认识理论,学会具体实用的操作方式。
考核与评价
平时60%,其中包括:
自评互评占10%;实操占30%,由实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或生产企业根据操作中的具体细节评定;其他占20%,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出勤情况等打分;
期末考试成绩占40%,出两套难易适中,题型相似的试卷,由学校随机抽取一套进行笔试;
实施阶段
第3学期
九、专业教师要求
1、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2、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且每五年之内有3-6各月的企业顶岗锻炼经历。
3、企业兼职教师必须是本地区本行业知名实践专家,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4、专业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够因材施教。
5、专业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新。
6、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充分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各项技术操作,了解本专业(行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
十、实训要求
本专业主要实践环节为课内实验(上机)、课程综合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
课内实验(实训)教学要求:
课内实验(实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
因此要重视实验课的质量和水平,合理安排设计实验内容,加强实验教学投入、管理和检查力度、考核力度,提高课程内的基础实验教学质量。
课程综合实训教学要求:
课程综合实训是在学习一门或几门课程后,结合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安装、操作、维护等实际生产性训练。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深入的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为进一步发展专业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合理设计教学情景,用心指导学生,安全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
生产实习的教学要求:
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处理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控制、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故障排除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岗位适应性和缩短岗位适应期。
因此本着提高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掌握岗位技能为目标,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践的引导和管理,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与专业相适应的生产实习、实训条件和岗位。
十一、专业教学建议
1、建议在教学内容上逐步实现任务化、项目化
人才培养最终要在课程上体现出来。
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重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集“职业素质培养、能力训练、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训练项目,逐步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形式,化解到工作过程中,实现在模拟或真实的学习情景中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
2、教师使用上逐步实现“双师化”、“双元化”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实施者。
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
故,一方面在分析现有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以服务课程教学为目标,有针对性的派件教师参加上产实践锻炼和进行技术技能培训,逐步实现专业教师全部“双师化”;另一方面,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或实训项目,聘请企业及时授课,或者采取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授课等方式,逐步实现教师校企“双元化”。
3、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落实要细化。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落实,要求教学的支撑条件、教学环境、人员匹配等方面切实到位,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4、教学手段采取现代技术化和多样化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知识内化、迁移速度,学校应在政策上鼓励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5、逐步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加大供血结合的力度,广泛开展与更多的企业实现多课程、多项目、多样化的深度合作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与安徽淮河化工和安徽淮化集团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课程》项目化课程;与安徽淮化集团及德邦化工等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化课程《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化工生产工艺》等,完善“校中厂”项目,并作为主要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单位,同时在聘请兼职教师、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技术合作、科研攻关等方面,与企业全面合作,以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等各方面。
十一、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管理实施办法》、《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和《淮南联合大学教学计划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十二、教学进程
见表一、表二、表三。
表一、教学进程表
课程性质
课
程
类
别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考核形式
备注
总
学
时
理论
课程
课内
实践
综合
实践*
学期序号
编号
课程(综合实践)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时
周学时
按周
计算
按学时计
必
修
课
公
共
基
础
课
1
041010
军训(入学教育)
40
2
40
Ⅰ
查
现场考核
2
041020
军事理论课
36
36
18
Ⅰ
查
心得
3
341011
形势与政策Ⅰ
3
3
3
Ⅰ
查
论文
4
341012
形势与政策Ⅱ
3
3
3
Ⅱ
查
论文
5
341013
形势与政策Ⅲ
3
3
3
Ⅲ
查
论文
6
341014
形势与政策Ⅳ
3
3
3
Ⅳ
查
论文
7
341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4
38
4
6
2
Ⅰ
查
论文
8
331010
概论*
52
46
4
6
2
Ⅱ
试
闭卷
9
511011
实用英语Ⅰ
56
56
4
Ⅰ
试
闭卷
10
511012
实用英语Ⅱ
52
52
4
Ⅱ
试
闭卷
11
511013
实用英语Ⅲ
28
28
2
Ⅲ
B级
闭卷
12
811010
计算机文化基础
52
26
2
26
2
Ⅰ
查
机试
上机
13
131011
体育Ⅰ
26
26
2
Ⅰ
查
现场测试
14
131012
体育Ⅱ
26
26
2
Ⅱ
查
现场测试
15
031010
职业素质实训
20
1
20
Ⅳ
查
现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化工 技术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