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近30年中国苹果发展史当前苹果面临哪些问题.docx
- 文档编号:12131965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11KB
剖析近30年中国苹果发展史当前苹果面临哪些问题.docx
《剖析近30年中国苹果发展史当前苹果面临哪些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析近30年中国苹果发展史当前苹果面临哪些问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剖析近30年中国苹果发展史当前苹果面临哪些问题
剖析近30年中国苹果发展史当前苹果面临哪些问题
1984年之前:
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包产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拉开了中国果业的初兴大幕……1993年:
在很多上班族的工资只有区区几百元的那个时代,苹果价格每斤高达三四元钱,这也造就了无数苹果万元户、10万元户的出现,所以,市场催生了第一轮全国范围的苹果种植热……1995年:
十年高速发展一度使中国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530万亩产量达到1600万吨价格也开始持续下跌,由此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全国第一轮苹果“刨树潮”。
2000年:
在长达5年的低潮期中国苹果面积减掉了1000~1300万亩很多苹果产区也在第一轮洗礼中痛定思痛,调整了思路形成了种植品种的区域优势,从而避免了第二轮洗礼2004年:
伴随着刨树潮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中国苹果产业开始缓慢恢复。
伴随着价格的走高,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张,危险的种子也悄悄埋下……2007年:
“落果”价格一度卖到8、9毛钱,疯狂的苹果再次使无数果农失去理智,求量不求质,让很多果农迷失了方向。
2014年:
产量持续增长面积持续增加行情跌宕起伏预示着产业形势的严峻2015~2016年:
中国苹果面积再度高达3500万亩,产量更是连续数年创新高达4400万吨。
最奇葩的是红富士面积和产量超过70%,多年积淤形成的“堰塞湖”正在崩溃.....2016年:
“改观念、改品种、改树形”——发端于20年前第一轮果业低潮期的发展口号,依然振聋发聩。
如果说上一轮低潮期尚有一丝出路,而这一次,别无选择!
苹果产业由东到西,由南向北,由适宜区向优生区集聚的态势十分明显,更多适生区果农也不得不考虑产业出路……2017年:
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必然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也必将引发中国果业从栽培模式、生产方式、种植结构等全方位的大变革……当前苹果产业面临的问题通过最近10余年调整,我国苹果生产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栽培面积超200万公顷,产量3000万吨左右,均居世界苹果生产国首位。
近年产量以7%一10%的速度增长,对世界苹果增产的贡献率达105.26%。
我国2009--2010年出口128万吨,出口增长率13.0%,出口增长贡献率达84.08%,是世界最高的。
可以说,我国目前是苹果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不是生产强国,在很多方面,与先进生产国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值得总结、重视和改进。
1 我国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1.1劳动力方面
(1)果农年龄结构老化,劳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有知识和能力的多外出打工,从事果园劳动的多为老、弱、病、残、妇。
据山东省资料,苹果果农中,30~40岁的占9.82%,41~50岁的占42.86%,51~60岁的占33.04%,61~70岁的占13.39%,71—80岁的占0.89%.即30-50岁的和50-70岁的各占一半,年轻人很少。
一些重点果区无劳务市场,在农忙季节找不到劳力,尤其在城郊果园,劳力既昂贵文难找。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果农、果园工人文化技术素质偏低。
我国曾规定,每6.7h㎡苹果园,应有1名技术员,有的苹果专业村有10h㎡,甚至100h㎡果园,竞没有1名有资质的技术员。
在一些苹果生产基地。
县、乡镇果树技术人员十分缺乏,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有调查表明,我国从事果园生产的体力劳动者中,小学程度占11.61%,初中占45.54%,高中占38.39%,大学占4.46%,多数果农未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
一些基地县、乡很少对果农进行有计划的培训。
一些药、肥经销商,出于商业目的,推销其经营的商品,自卖自夸,在药、肥应用效果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误导消费者,而果农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选择农药、肥料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1.2苹果品种、砧木方面
(1)苹果品种缺乏区域化规划,品种选择盲目性较大。
现有主栽品种,只有新红星苹果有全国栽植区划意见,其余品种几乎没有做出区划规划,如红富士,至今已开发30年,都未搞区划意见,在大发展时期,栽了数十万公顷,结果因冻害、苹果轮纹病等因素未获收益的果园占有相当的比例,严重者甚至毁园,估计给我国造成600多亿元的损失,教训深刻。
(2)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
近年全国红富士已发展到140万hm2,约占全国苹果面积的70%,其产量2000余万t,占全国苹果总产的66%。
红富士苹果比例过大,不仅影响中晚熟品种的发展,也影响了红富士苹果的效益和销售。
(3)我国自主选育品种在生产中所占比例太小。
目前我国各苹果主产区主栽品种85%以上引自国外,如富士系,元帅系、嘎拉系、乔纳金系、津轻系等。
我国自育的苹果新品种虽数量不少,如秦冠、华冠、华红、寒富等,但在生产中所占比例太小,仅占我国苹果栽培总面积的15%以下。
在目前苹果品种中,综合性状超过红富士系的几乎没有,我国应加速优质、耐贮、适于加工的新品种的培育。
(4)缺乏加工品种。
目前,我国苹果汁生产和出口均居世界首位,年出口量为100余万t,但加工品质量有待提高。
苹果加工专用品种不少,但我国苹果加工专用品种栽培尚未形成规模。
(5)矮化砧苹果树所占比例太少。
矮化砧苹果树有许多优点,国外先进生产国矮化砧苹果树所占比例高达90%。
限于生态条件、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目前我国矮化砧苹果树只占苹果栽培总面积5%左右,今后应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发展。
(6)苗木质量差。
无论乔化砧苹果苗,还是矮化砧苹果苗,质量均不高,有的还是“三当”苗,这些苗栽后缓苗期长,结果晚,效益差。
原因是苗木在圃培育时间只有1~2年。
另外,单位面积育苗密度过大,667m2地育苗1万株以上,苗木质量多达不到标准要求。
1.3果园方面
(1)生产规模小。
我国苹果总面积200多万h㎡。
但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种植为主。
据调查,面积≤1334㎡的苹果园占20.54%,面积在1335-3333㎡的苹果园占55.36%,面积3333~6667㎡的苹果园占14.29%,面积>6667㎡的苹果园仅占9.81%。
苹果园小,难以统一管理,经营成本高,效益差。
(2)果园老化,病害严重。
我国的苹果园多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这些苹果园树龄均在25年以上;虽然每年都新建苹果园,但数量不多,只占苹果园总面积10%左右。
许多老苹果园,大部分树树体残缺不全,枝干病害严重,尤其是苹果树腐烂病和苹果轮纹病。
据陕西省洛川县植保檀检站2010年普查结果,洛川县5~10年生苹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平均病株率13.3%,平均单株病斑1.13个;11~15年生苹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平均病株率50.0%,平均单株病斑2.50个;15年生以上苹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平均病株率73.3%,平均单株病斑2.59个。
(3)果园土、肥、水管理滞后。
我国90%的苹果园仍沿用传统的清耕制,生草和秸秆覆盖苹果园分别占4.5%和3.6%,苹果园间作和覆膜的各占0.9%。
有的苹果园生草后,因缺乏机械和劳力,除草不及时,导致草荒,反而不利苹果树生长。
我国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1%以下,据刘双安等报道(2010年),洛川县3.33万h㎡苹果园,平均667㎡只能施入有机肥800kg,仅是标准施肥量的1/4左右,秋施基肥的苹果园仅占1/3左右,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966%。
水利条件差,大部分苹果园为旱地果园,仅少部分有滴灌、喷灌、渗灌设施,在许多伏旱、秋旱、春旱严重的果区,常出现果个小、果形扁、果实含水量少等质量问题。
(4)栽植密度偏大,树冠郁闭。
我国苹果园,无论栽矮化砧(含自根砧和中间砧)和乔化砧苗,普遍存在栽植密度过大的问题,特别是无病毒的乔砧普通品种苹果园,生长势特旺,难以控制,一般栽后第3年株问枝条开始交接,栽后第4年,行间枝条交接,5年后,株行间全部交接,枝条郁密,田间操作难于进行。
此外,树形与栽植密度不相适应,近年红富士树和新红星树在株距2~3.m的情况下,采用小冠疏层形,7-8年后,树冠交接严重,不得不改形控冠。
1.4管理技术方面
(1)基础设施滞后,防灾能力差。
目前我国大多数果园还不具备有效的防灾能力,我国苹果产区,冻害、霜害、雹灾、风害、旱灾、水涝,时有发生,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2009年11月初北方的低温雪害(70年一遇),温度降至-7~-8℃,果实冻在树上,叶片、顶花芽受冻,1~5年生枝均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导致2010年北方苹果产区减产20%~80%。
2010年物候期向后推迟15—20天,果实生长期有效积温不足,果个小,品质差。
我国有现代化灌溉设施的苹果园占苹果园总面积20%左右。
据尉亚妮报道(2010年),山西省的苹果园50%是旱地果园,这些果园无灌溉设施。
在雨水充沛地区,苹果园没有排水设施,涝害比较重。
在北方风大地区,一半以上果园尚未建立起防风固沙林。
在霜冻频发地区,很少应用发烟罐、加热器(增3—4℃)、生长调节剂PBO、碧-护(防3~-4℃低温)和细胞膜稳态剂(天达2116)。
在雹灾易发生区,只有极少数果农使用防雹网。
近年各地也发生严重鸟害,被害果率在30%以上(有的鸟专食套袋果),最好的办法是建立防鸟网,但因投资多,用者很少。
果园道路设计不合理,又窄又崎岖,很难实行元损伤运输。
(2)果园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
农业部已制定出很多苹果标准和规范,但由于果农文化素质、资金积累和组织化程度及市场条件等不同,执行的效果千差万别。
各级苹果示范园,也只停留在示范阶段,尚未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3)新技术应用少。
果农喜欢沿用松土除草的清耕制,习惯采用长周期栽培体制。
修剪常用短截、回缩,喜欢沿用环剥促花和多效唑促花措施。
建园采用三当苗、劣质苗木。
疏花疏果不到位,负载过大,果小,质差,大小年严重,贮藏营养少,树势弱而多病。
化学防治病虫害盲目性大,不进行测报,不按防治指标、关键期和经济阈值喷药。
农药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
果园机械化程度低,只在喷肥、药、割草等用机械作业,很少用修剪机,施肥挖沟机、弥雾机、挖穴机、起苗机。
大多采后还用分级板选分果,用机械分选:
清洗、打蜡、包装的仅占5%以下。
(4)劳力紧缺,资金不足。
苹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
目前,平均每667m。
优质苹果园,每年约需25-30个劳动日,每人只能管理1/5~1/3hra2苹果园。
果农在人工上投入少会延误农时,严重影响工作的效果。
而资金不足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90%以上的苹果园资金不足,每667∥优质苹果园,年总投入多在3500—5000元间,能达到该水平的苹果园,仅占5%以下。
1.5苹果果实方面
(1)竞争力差。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管理技术的改进,我国苹果优质果率约占40%,部分产区为60%~70%。
示范园可达85%。
目前在苹果产量、质量方面的问题是:
①单产低。
世界先进苹果生产国苹果单产25-40t,/h㎡,我国苹果单产15t/hmz左右。
②小果率比较高。
在旱地和水肥条件差以及在果量过大的苹果园,小果(红富士③果形扁,斜果率高。
在花后40天之内肥水不足和遭遇伏旱、秋旱的果园以及平地、海拔比较低的苹果园,果实呈扁平形,果形指数小,如红富士在0.85以下,新红星在0.90以下,国光在0.80以下。
另外,由于花期授粉受精不足或打高桩素不均等,果实斜果率40%一60%。
④着色差。
许多红色苹果品种,一般要求着色面积在85%以上,最好是全红果。
有些高海拔区由于脱袋到采收期时间拖长,超过20天,着色过深,呈暗红色,市场并不欢迎,可是元帅系,在高海拔区(>800m),紫外线多,着色快而深,呈紫黑色(多不套袋)反而受市场青睐。
⑤果面光洁度差。
由于肥水差或氮肥偏多,幼果期空气湿度大,或喷布油乳剂农药或采用喷枪喷药(压力过大),致使果面皮孔受到强烈刺激,而导致果面果锈重,尤其是感锈品种,如金冠、华红、红富士等更为突出。
⑥果实均一性差。
另外,色相不一(条红、片红),有枝叶影与无枝叶影果相混,果形歪正共存,光洁与粗糙果相间现象十分严重。
⑦农药残留严重。
由于不注意药肥的合理选用,果实农残超标现象还比较重,有的出口被拒绝。
在个别果区,一些禁用农药,仍在生产上应用,果品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今后应确保农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2)采后处理能力差,贮藏能力不足。
我国一多半果园不能做到采后48小时内将果实入库,入库预冷不够。
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太少,只有5%~10%,与生产先进国70%一90%差距太大。
先进苹果生产国贮藏能力占产量的80%,我国苹果贮藏保鲜能力只占总产的20%~30%,且多采用土法和节能贮藏,气调贮藏能力更少,仅为5%左右,有待提高。
(3)加工能力薄弱。
我国苹果加工率为20%一30%,而一些发达国家苹果加工率在70%以上,主要是我国苹果专用加工品种少,规模化加工型品种果园尚未形成,加工原料仍然是残次果,所以,也直接影响加工品质量的提高。
另外,加q-q-业滞后,深加工的数量有限,也是使鲜果分流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1.6经营网络方面
(1)龙头企业太少。
果品经营的龙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可有效提升果品生产能力,有利于迅速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各地虽有一些龙头企业,但数最少,实力不强,带动作用有限,应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苹果优势区域内贮藏、加工企业有2200多家,年处理量仅占苹果总产量15%,苹果浓缩汁年出日量达115万t,实际消耗苹果达1000万t左右。
(2)果品市场亟需加强。
目前,我国果品出口企业有644家,但有些素质差,竞相降低报价,恶性竞争严重。
重点果区应建设现代化批发市场,让生产者直接进入市场,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平台,还要注意建立营销组织和建立营销网络,对外实行“一个窗口'’的运作模式。
(3)缺乏国际化建设。
2009-2010年我国仅出口苹果128万t,苹果出口率仅为13.0%。
我国苹果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实施开放战略,培育一批开放型企业,调整出口苹果的国际市场布局,吸引外资、外企和人才,改变营销理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自主权,鼓励果品出口,切实解决出口的果品质量、品牌、资金、市场份额和其它市场建设等问题。
这方面工作还刚刚开始,厦需加强和完善。
2 对策
(1)加强果业合作社建设,使合作社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和扶持先进典型。
扶持、发展果业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基地)”经营模式,增强市场进入能力。
强化对果业、果农服务,加速推进科技信息、科技、农资、销售等服务,切实解除果农后顾之忧。
完善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强各出口基地建设,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劳务输入,建立劳务市场,保证农忙时节的用工,按时完成各项作业,不误农时。
(2)加强果园各项基本建设,完善道路、排灌、防风、防雹、防霜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果园机械化水平,对劳动密集型作业项目,引进机械作业,至少由现在每人管1/5~1/3h㎡,提高到1/3-2/3h㎡。
这些机械包括:
挖沟施肥机、高效弥雾机、割草机、分选机等。
(3)积极推广国家标准园技术,全面推广整形修剪、壁蜂授粉、果实套袋(或不套袋)、配方施肥、果园生草、果园覆盖、果实增色、果实提质、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先进而实用技术。
使果品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加强科技培训县(市)、乡镇、村每年分别培训2、4、6次,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
3 发展趋势
(1)简化、机械化、自动化栽培是今后苹果生产的主导方向。
随着劳力紧张和工价的提高,果品成本相应提高。
因此,要研究、探讨和采用省工省力、简化管理的技术体系。
如树形采用小冠树形(细长纺锤形、松塔树形等),修剪采用疏、放、拉等手法,尽量用简化技术替代繁复的操作。
机械可显著节省人力,工效大大提高,如灌溉机械、割草机械、施肥机械、喷药机械的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作业,而且节省人工和成本。
(2)果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重视。
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重视果品安全,对果品生产生态条件和生产过程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在生产全过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药剂防治也要注重农药的科学使用。
建立现代生态果园模式一果、草、畜、沼结合,有效解决果园有机肥问题,改善果园环境,提高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3)生产功能性精品果。
要求在生产精品苹果基础上,让果实附加上有保健功能的成分,如含有SOD和富硒等抗氧化剂的果品,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保健功能,此外,果实富含钙、锌、碘等中、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处,这种果品要比一般果售价高,销得快,颇受消费者好评。
(4)短周期栽培。
苹果树寿命较长,长者50。
70年,因而在我国多采用长周期栽培。
苹果树年龄时期有幼树、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4个时期,进入衰老期后,树势渐衰,产量下降,病害增多,经济效益不高。
今后发展果树应采用短周期栽培,栽树当年667㎡产500k,以后逐渐增加至2000~3000kg。
到建园12年以后,树弱病多产量下滑时,就将其伐掉,另辟新园,提高经济效益。
(5)产业化趋势明显。
随着土地流转,大户经营和专业合作社完善及龙头企业的带动,大面积苹果园所占比例显著提高,果品标准化、优质化得到加强,更进一步适应市场需要。
在市场和龙头企业的驱动下,产前、产后各环节(分选、冲洗、打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更加现代化,进一步提高苹果产品的附加值。
(老刀网编辑:
李玉娇;苹果技术交流学习请加农管家小编微信号:
laodao2018)声明:
本平台原创内容,其他平台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平台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
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剖析 30 年中 苹果 发展史 当前 面临 哪些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