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提纲.docx
- 文档编号:12130587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23MB
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提纲.docx
《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提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理性人假说:
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结果.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
描述因果关系(解释)
规范分析:
解释应该如何做(判断,如何做)
3.市场概念市场:
买方和卖方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商品的价格。
4.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实际价格:
是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按照价格总体价格水平计算的
实际价格=(CPI基年÷CPI现年)×名义价格现年
名义价格:
是指在商品或服务销售时,它的绝对价格或现行价格
5.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拓展职业的发展机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不再上当受骗
第二章供求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影响需求(D)的因素:
第一类(其它不变)
❑商品自身的价格(P↑,Q↓)
第二类(价格不变)
❑互补品价格(P↓,Q↑)
❑消费者的收入(I↑Q↑↓)
❑消费者的偏好(P↑,Q↑)
❑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E↑,Q↑)
1.需求(供给)影响因素
影响供给(Q)的因素:
第一类(其它不变)
❑商品自身的价格(P↑,Q↑)
第二类(价格P不变)
❑生产的成本(C↓,Q↑)
❑技术水平(T↑,Q↑)
❑生成者的预期(E↑,Q↑)
2.均衡价格/均衡量的计算
3.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前者由价格变动引起
•后者由生产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等变动引起
4.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前者由价格变动引起
•
后者由生产成本、技术等变动引起
5.弹性的计算公式:
6.收入弹性(区分正常商品与劣等品):
Income大>1
7.互补品和代替品定义,区分,识别:
互补品是指共同使用来满足同一欲望的物品。
替代品是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欲望的物品。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对于其他一些商品(可再生的产品):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小于短期的。
8.长短期弹性区分: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
(如咖啡、汽油、香烟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
–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
–(如大型电器、汽车等)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完备性;传递性;“越多越好”,非饱和性。
2.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够给一个人(消费者)同等程度满足的所有的商品组合。
v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往下倾斜(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v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完备性),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v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斜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获得额外1单位某商品(X)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最大数量)
边际替代率=-Y的变化量/X的变化量
4.预算线:
代表花完个人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
❑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影响
v收入变动
Ø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收入增加(减少)会导致预算线平行向右(左)移动。
v价格变动
Ø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下降),则预算线以另一种商品的截距为轴心,向内(外)旋转。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两个基本条件:
在消费者货币收入固定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已知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相应的价格之比相等。
6.效应最大化时(均衡)边际替代率/边际效应/价格的关系
❑边际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v
当消费点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时,一种商品的额外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增加,并将等于另一种商品消费量减少所导致的总效益减少。
经济意义:
效用最大化=>花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相等边际原则
!
边际效用与其相应的价格之比相等。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对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效用的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
第四章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1.
(1)价格—消费曲线
(2)收入—消费曲线
v如果收入—消费需求的斜率为负,意味着:
需求量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减少。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值。
这种商品就是劣等商品(inferiorgood)。
v如果收入—消费曲线的斜率为正,意味着:
需求量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值。
这种商品就是正常商品(normalgood)。
(3)恩格尔曲线:
将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收入联系起来。
(右上好,弯就差)
如果一种商品是正常商品,恩格尔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斜率为正。
如果一种商品是劣等商品,恩格尔曲线就是向下倾斜的,斜率为负。
2.如何区分商品是替代品或互补品?
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
当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导致的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化(价格变便宜了)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往往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便宜↑,贵↓)
收入效应:
当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时,由于购买力的增加导致对一个商品的消费量增加(自己变富有了)
当一个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他对商品的需求量也许会增加(正常品),也许会减少(劣等品)(全↑)
收入效应是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消费变动
4.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概念/区分/判断(商品类别正常和低档两类;吉芬商品是低档的一个特例)
❑吉芬物品: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劣等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由于总效应等于两者相加,原本只有互补同向,现在是两边都是)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
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较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之所在。
5.从个消费者需推导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曲线描述了在商品的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所对应的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
❑应注意的两点:
1)当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市场时,市场需求曲线将会右移。
2)影响大多数消费者需求的因素也会影响市场需求。
6.消费者剩余概念/计算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价格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购买商品因为购买能使其境况变好。
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较大?
Tips:
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
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计算:
例-求解: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某商场某件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200-20P,供给曲线为Q=-100+10P,则消费者剩余为多少?
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和代表市场价格的线段以上的区域。
也就是需求曲线和P/Q轴所成三角形的面积。
由题意可知:
均衡价格P=10当P=0时,Q=200
求点P(10,0)和点Q(0,200)与P、Q轴所成三角形面积=1/2*10*200=1000
即消费者剩余为1000
第六章生产
1.
(1)生产函数:
表示对于每一特定投入组合,一个厂商能够生产的最大产出函数
–生产函数表明了当厂商有效运行时的技术可行性(即有效地运用投入品进行生产)。
v假设两种投入品的生产函数为(假定技术水平不变):
q=F(K,L)q=厂商产出,K=资本,L=劳动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要素投入组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2)生产技术:
厂商如何通过不同的投入组合达到一定的产出水平
成本约束厂商如何考虑生产成本(投入要素的价格)投入选择在技术和成本的约束下,厂商如何选择各自要素的投入量。
(3)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是能够带来同样产出水平的两种投入品的所有组合。
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产出水平随着劳动的增加而提高。
在劳动不变的条件下,产出水平随着资本的增加而提高。
不同的投入组合可以产生同样的产出水平。
☞厂商可以根据投入品市场的变化来更有效地选择投入品的组合方式(投入的灵活性)。
2.
(1)短期:
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可变的时间段。
(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不可变的要素也称为固定投入)
(2)长期:
使得所有投入均可变所需的时期。
(3)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标准
v划分标准:
是有无固定投入要素,而非具体时间的长短。
v一定时期内固定要素变动的难易跟企业所属行业的性质紧密相关,
因而短期或长期的时间跨度一般取决于企业所属的行业。
3.短期生产:
平均产出劳动(A)平均产出=产出/投入劳动AP=q/L
边际产出劳动(M)边际产出=产出变化量/劳动变化量MP=Δq/ΔL
资本存量
技术进步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v内容: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其它要素不变)的连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即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最终下降的规律。
v成因:
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组合比例。
v启示: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优化组合,
才能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效率。
v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必须具备三个前提:
Ø一是技术条件不变;
Ø二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
Ø三是劳动者的素质不变。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要依次经过递增、递减乃至为负数等几个阶段。
这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矛盾。
该规律强调的是边际报酬最终要呈递减趋势。
4.等产量线特点(三个)
☞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低,反之越高。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互不相交。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
5.
(1)长期生产:
所以投入品都可变
(2)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必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K/△L)q保持不变
☞MRTS是等产量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连续增加时,该种生产要素所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数学意义: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经济意义:
要素的生产率是有限的,投入要平衡。
6.规模报酬:
指所有投入同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的比例。
三种定义及判断:
(1)规模报酬递增
(2)规模报酬递减
(3)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区别
第七章生产成本
1.各类成本的定义区别
❑会计成本(AccountingCost)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历史成本,包括厂商的实际货币支出加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显性成本。
目的:
记录以往(对外)收支,例如年报。
❑经济成本(EconomicCost)
企业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
目的:
决策将来的经济活动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
Ø机会成本是与厂商未将资源用于其它可选的最佳用途而放弃的机会相联系的一种成本。
ØE.g.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而不需要支付办公室的租金。
这是否意味着办公室的使用成本为零?
会计:
YES;经济学家NO.
Ø资源是有限的,当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
这样,被放弃的其他产品生产的最大价值就是该项资源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Ø机会成本的严格定义是:
选择最优方案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
这里的最优,并非实际发生的最优,而是选择者(决策者)的心理预期。
Ø最优的资源配置意味着该笔资源投向某一用途所担负的机会成本最小。
Ø在现实中,机会成本从来没有实际发生过,但是,它却是我们进行选择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Ø(机会成本指厂商将要素投入到其他生产领域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性成本:
——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是对生产要素直接的资金支出。
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
—包括工资、材料成本和资产的租金。
—经济学家和会计师均关注于显性成本,因为它涉及到企业对与之有经济往来的企业或个人的直接支付,它也是可以被有效用于其他用途的货币额。
❑隐性成本(Implicitcost):
——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不涉及直接的资金支出。
—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例如:
自有厂房,企业家才能等。
—隐性成本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
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的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沉淀成本(SunkCost)(没得选择)
沉淀成本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费用。
由于沉淀成本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例如:
前期研发投入等。
❑总成本(TotalCost,TC)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TC=FC+VC(短固定,长可变)
❑固定成本(Fixedcost)是指无论企业生产的产出水平如何,均由企业来承担。
只有企业退出,这部分成本才会消失。
☞主要包括维持厂房的费用、保险费和少量雇员的工资费用。
❑
可变成本(Variablecost)是根据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主要包括工资和原材料的费用。
---------------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加平均可变成本
2.短期成本影响因素:
可变要素报酬发生递减的产出范围。
短期内:
边际成本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价格除以其边际产出。
☞当劳动的要素报酬递增时,边际成本下降。
☞当劳动的要素报酬递减时,边际成本提高。
3.成本最小化选择
❑等成本线(IsocostLine):
给定总成本条件下购买的资本和劳动的所有可能组合。
C=wL+rKK=C/r-(w/r)L等成本线的斜率也表明了在总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替代比率
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我们运用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来说明企业的最优生产规模是如何决定的。
–假定某厂商对其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考虑三个不同的规模:
小规模;中等规模;大规模
–短期总成本:
STC1;STC2;STC3。
–短期平均成本:
SAC1;SAC2;SAC3。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概念的区别:
Ø规模报酬强调的是:
在保持生产要素(如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投入侧重于生产要素的数量。
Ø规模经济强调的是:
在长期,允许厂商改变生产要素(如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时,投入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投入侧重于生产要素的成本。
Ø规模经济更灵活、更一般化,规模报酬为规模经济的特殊情况。
Ø例如:
养牛场Page234。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可能同时存在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在到达一定规模之前,厂商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
1)专业化生产;2)要素投入的灵活性;3)要素购买价格较低。
厂商平均成本可能在某点后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1)资本限制工人生产效率(短期);2)管理因复杂而变得低效;3)批量采购优势消失。
厂商经营规模与成本的关系:
规模经济—厂商可以以低于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的产出时的情形。
规模不经济—当双倍的产量需要双倍以上投入时的情形。
5.范围经济概念
❑范围经济:
是指单个厂商的联合生产超过了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厂商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
反之为范围不经济。
联合生产的优势在于:
投入要素或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联合市场计划,降低成本的共同管理。
第八章: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供给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信息具有完全性。
条件:
1)价格接受者2)产品同质3)自由进入与退出4)完全的信息
2.利润最大化:
是指企业的利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大,它强调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在于利润,而且利润总额越大越好。
3.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MR=MC;边际成本处于上升阶段。
4.短期均衡:
均衡条件MR=MC=P
5.短期均衡的五个阶段:
盈利;盈亏平衡;亏本生产;停产临界点;停产
6.生产者剩余计算生产者剩余=总收益-总可变成本
=利润+总固定成本
7.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
因此其均衡条件为:
MR=LMC=LAC=SMC=SAC其中,MR=AR=P
8.经济租(Economicrent)是指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愿意支付的价格与购买该生产要素必须支付的最低金额之间的差额。
经济租是价格或收入变化而供给不变的要素收入;如果供给可变则经济租不存在。
经济租是一种可以预期的收入,且可以用利息率折现。
然而与一般收入不同,租值的增减不影响供应行为。
经济租是一种成本,同样可以预期与折现,例如资源出售的机会成本。
9.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v成本不变行业:
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
v成本递增行业:
长期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行业
v成本递减行业:
长期供给曲线向下倾斜的行业
第九章竞争性市场分析
1.损益评价方法:
福利效应:
是指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造成的收益与损失。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获得的超过购买商品支付的总收益或总价值。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获得的超过生产商品的成本的总收益或总价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政策的总损失为区域B+C。
–剩余的总变化=消费者剩余变化+生产者剩余变化
–(A-B)+(-A-C)=-B-C
无谓损失指价格控制的非效率,或者说价格控制所导致社会总福利的损失政府干预通常会导致无谓损失。
–当P最高=3时,QS=20.6
–当QD=20.6时,P=7.73
–A=(20.6)x(6.4-3.0)=700.4亿美元
–B=(1/2)x(24)x(7.73-6.40)=16亿美元
–C=(1/2)x(24)x(3.4)=40.8亿美元
–消费者剩余变化(A-B)=684.4亿美元
–生产者剩余变化(-A-C)=-741.2亿美元
–无谓损失(-B-C)=-56.8亿美元
2.经济效率: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
市场干预
(1)外部性-积极消极外部性的解决:
1)政府干预;2)明确产权。
(2)信息不完备
3.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是指政府对某种商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
实行最高价格的目的:
为了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保持人民生活的基本安定,并且体现国家的价格政策。
最低限价:
例如:
最低工资;航空票价管制;农产品价格保护等。
4.价格支持:
政府制定的高于自由市场价格水平的价格,同时政府通过购买量供给来维持这一价格。
❑具体做法:
税收支付,转嫁给消费者
1)政府将价格设置在市场价格之上,并购买过量的供给来维持高价。
2)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或者给予生产一定的激励
生产配额
1)除了增加总需求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削减产量的方法推动商品的价格上涨。
2)供给限制或资金激励
价格支持与生产配额(限产)所引起的消费者/生产者剩余的变化是一样的(ΔCS=-A-B;ΔPS=A+B+D)。
价格支持与限制产量对于生产者剩余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
哪一种政策的代价更高,就看B+C+D与(Q2-Q1)Ps,孰大孰小?
一般而言,限耕方案的成本比价格支持的花费要小。
5.许多国家利用进口配额和关税将商品的国内价格维持在高于世界价格水平之上。
❑进口配额:
对某种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
❑关税:
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
❑利:
国内生产者享受比自由贸易条件下更高的利润
❑弊:
社会成本很高—消费者的损失大于生产者得益
第十章市场势力
1.垄断:
垄断
1)一个卖方——众多的买方
2)一种商品(没有其他的替代品)
3)存在着进入壁垒
垄断势力:
就是厂商将价格定得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垄断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弹性。
勒纳的垄断势力度
–L=(P-MC)/P
•L的值越大(在0和1之间),垄断势力就越强。
•L也可以用Ed来表示
•L=(P-MC)/P=-1/Ed
•Ed是厂商面临的需求弹性,而不是市场的需求弹性。
•例如:
牙刷厂商A的需求弹性是-6.0,其垄断势力就是1/6=0.167.
2.垄断势力的来源
1)市场的需求弹性2)厂商的数目3)厂商间的相互作用
3.社会成本:
教育,医疗,环境,国企改革
垄断管制:
(1)价格管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管制会导致无谓损失。
–当厂商具有垄断势力时,价格管制反而能消除由于垄断势力而造成的无谓损失。
(2)自然垄断
–价格管制常常用于自然垄断行业:
例如供电站等公用事业公司
自然垄断:
指一个厂商是自然垄断者,让它为整个市场服务将比许多厂商间竞争更有效率。
(3)收益率管制
指管理机构基于厂商获得的(期望)回报率而允许厂商指定的最高价格。
第十一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1厂商如何攫取消费者剩余:
价格歧视、两部收费、搭售
2.价格歧视就是对不同的消费者销售相同的商品时制定不同的价格。
一级价格歧视:
对每个消费者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这个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或保留价格
❑在实践中:
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几乎是不可能的。
❑原因在于:
1)消费者的数量过多2)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难以确定
二级价格也叫非线性定价:
“买五送一”、“买十送三”
Ø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服务的不同购买量或不同“段”索取不同的价格,但是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
1)将市场的消费者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
不同消费者组别内的价格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组别之间的价格可能是不同的。
每一组的消费者都有各自的需求函数。
2)价格歧视的例子:
航空公司的机票(商务旅客VS边际旅客)、电影票(学生VS非学生)。
3.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方法
–基本的目标原则:
MR1=MR2=MC
定价的基本原则:
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
第十二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1.垄断竞争的条件
–垄断竞争市场的两个重要特征
▪有差异性的、但可高度替代的商品(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很大但并非无穷)
▪自由进入和退出
2.垄断竞争的长短期均衡条件短:
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暨南大学 微观经济学 期末 重点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