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2128474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07.25KB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docx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识记层次),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层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本课所讲述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其中的宗法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为后面三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本课主要包含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及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初步学习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为之后的学习做积累。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面所呈现的两幅图都是大禹,左边的是治水时期的大禹,右边的是舜传位给禹,建立夏朝的禹。
观察这两幅图,大禹的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由头戴草帽到戴冕,由手拿铲子到拿圭,衣服更加华丽
【师】冕是古代帝王专用的礼帽,圭也是帝王举行礼仪所持的玉器。
也就是说,大禹此时已是帝王。
之前最高统帅比如尧舜,他们是部落首领,而到禹却成了帝王。
这之间发生了什么?
是如何过渡的?
【新课讲授】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公共权力;传子制度
师:
通过课本我们知道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
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
为什么?
(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
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师:
夏代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那大家理解什么是“公共权力”吗?
师:
公共权力表现为一定社会政治组织及其代表者所具有的影响和支配他人的一种强制力量。
公共权力一般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它在保证国家的统一完整、维持并促进社会正常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从初中学过的知识我们可知道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采用“选贤任能”的禅让制,按这种制度,禹应该把联盟首领职位让给伯益,但因部分部落联盟诸侯拥戴禹的儿子启,启才继承父位,这一重大变化,就是对公众“选贤任能”权力的否定,这种强大的压倒一切的权力就是王权。
因此,夏代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权决定一切,不再受到制约。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设问: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
为什么原因何在?
师: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师:
但是夏朝并没有一直长久下去。
夏代最后一个国王桀奢侈残暴,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这时出现了一个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人物,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打败了桀,建立了商朝。
那现在就请大家思考假如你是商朝国王,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巩固王权呢?
板书:
2.商朝
板书:
内服与外服制度;神权
展示ppt:
材料一:
“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尚书·酒诰》
材料二:
“殷边甸(侯甸)雩(与)殷百辟”
——引自大盂鼎铭文
王畿:
由商王直接控制,设立相、卿士等
王畿以外地区:
分封的或者臣服的大小方国,封方国的首领为侯伯,有很大的自主权,义务是纳贡,并派兵作战。
师:
所谓“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
其中,内服是王畿,是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包括商王亲属的受封地和主动臣服或被征服部落的臣服地区。
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内外服制度”。
通过内外服制度进行强有力的统治,是商王的政治理想。
但事实上,商王与附属国的关系是怎么样呢?
生:
师:
商朝与其他外服部落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特征:
一方面,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要求附属国承担义务;另一方面,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来的社会结构,商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会与商王发生战争,附属国的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
师:
另外,商王还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朝政治的一个特色。
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
那大家想一想商王为什么要通过神权强化王权呢?
生:
师:
商朝人崇信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
而商朝的各附属国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之结成臣属关系,各附属国的服从与否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才不得不依靠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附属国的能力。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师: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前面讲到,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保证商王的权力,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那么继商而起的周朝又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维护统治呢?
板书3:
西周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
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师:
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是什么动荡呢?
武王灭商以后仍然沿用了商的内外服制度,让纣王儿子武庚继续统治商朝中心地带的遗民,把商王畿其他部分一分为三;并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管理外服区域,实质上是监视外服地区。
武王去世以后,儿子成王继位,但年龄小,由周公旦辅政,武王的三个弟弟不干了,以为周公要夺权,于是联合武庚发动了叛乱,这就是“三监之乱”。
结果是周公把叛乱镇压下去了,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就开始反思了,反思什么呢?
这内外服制度还是不行啊,有弊端,外服力量已经明显威胁到内服即周王的统治了,必须改革。
展现ppt:
材料三:
于是,只要承认周天子,不管是氏族、部落、部落国家,也不管诸夏、诸羌、百濮、群蛮,都弹冠相庆,人五人六地成为国君。
方国没有失去本钱,还捞到了油水,得到了赏赐,不少蛮族从此与中原诸国平起平坐。
周用一张空头支票换取了各方国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赎买了异动之心和武装力量,既建立了自己的统一战线,还巩固了自己的领导权。
事实上,只要方国承认自己是周人所封,就至少在名义上认同周的领导,何况受封最多的还是姬姓。
正是方国的加盟,周的政权才有了天命和人心的“双重合法性”。
这可不仅仅是统战。
于是周公在制度上有了一个创新,采取什么方法呢?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我们说的分封制了。
——《奠基者》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
问题设置;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周初分封的意图是什么?
生:
为了进行有效统治,以藩屏周,巩固统治
2、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
分给哪些人?
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3、分封制又有什么特点?
(1)是周天子领导下的封国自治制,或者地方分权制,或者贵族分权制
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国家结构形式两大类型:
单一制国家(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复合制国家(分为邦联制和联邦制)。
从商朝的方国联盟、周朝的分封制看,当时是地方分权型国家。
(2)小国寡民
此“国”不似希腊城邦的“独立自主”,对上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3)是贵族等级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三封四级:
周天子首分封诸侯,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三分封士,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级。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供《西周分封形势图》,得出以下认识:
周朝对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等进行大分封。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主要有(教师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
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
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让学生指出:
周初主要的诸侯国:
①鲁国:
是周公旦之长子伯禽的封国,建都曲阜。
②齐国:
是辅佐武王灭商的功臣吕尚(姜太公)的封国,建都营丘(今山东昌乐),后迁临(今山东临淄)。
是当时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③卫国:
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建都朝歌,主要统治商的遗民。
④晋国:
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
这里原是夏人的主要居住地之一,戎人也很多。
⑤燕国:
是周的同姓召(shào)公的封国。
⑥宋国:
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
周武王利用他以统治商的部分遗民。
⑶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
补充:
西周新建封国与商代的附属国的不同
商代的附属国是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西周封国已开始打破血缘界限,人口结构较为复杂。
商代附属国居于边地;西周封国地处要冲;商代附属国的统治者是商族以外的部族首领;西周封国的统治者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姻亲,与王室关系密切。
作用和影响:
①在分封中,周的亲族、姻亲的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的统治区域除包括商朝原控制区以外,还不断向外扩展疆土,形成一个疆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
②西周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的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分封制初期,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但由于社会落后、发展不平衡、交通信息不便等诸多原因,随着诸侯子孙与周王血缘关系的逐渐疏远,封建割据状态逐渐出现。
不过分封制毕竟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属关系,向着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迈进了一大步。
③不利的一面是:
受封者权力太大,本身带有很大的分裂因素,造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局面。
师:
通过对分封制的学习,我们知道西周的统治阶级有四个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情境创设:
王位之争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
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
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
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
你们都别争了!
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问题设计: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板书:
宗法制
生:
师:
恩,这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所谓“宗”本义指宗庙,宗法即宗庙之法,面宗庙之法所反映的是现实的宗族组织关系。
因此,宗法制度就是规定宗族组织关系的一项制度。
大家浏览教材,找一找有关宗法制的概念、内容、作用。
背景:
(1)商代的继承制度容易产生矛盾、争端
弟之间,子之间,子与弟之间,标准不是唯一,容易产生纷争。
(2)一夫多妻制度
目的:
(1)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加强和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分封制形成了贵族的四个等级。
这些贵族的权位(王位、诸侯位、卿大夫位和士位)和财产、土地如何继承?
通过宗法制确立唯一的继承标准,确保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有序地延续下去。
内容:
(1)王位、侯位、卿位和士位由嫡长子(大宗)继承,嫡长子是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者
(2)王、诸侯、卿大夫的余子(小宗)进行分封
特点:
(1)严格区分嫡庶和长幼
继承标准为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年龄的大小,“嫡”与“长”是继承的标准。
(2)确立大宗、小宗,大宗具有崇高地位
周天子是天下大宗。
大宗与小宗具有双重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师:
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强化王权,那大家思考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呢?
生:
展示: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有效统治
防止纷争
范围
国家内部
宗族内部
性质
贵族分权制
贵族继承制
标准
按照血缘(王族、古代帝王后代)和
功劳大小(功臣)
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年龄的大小
(男女不平等,嫡庶不平等)
等级
四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两级(大宗、小宗)
天子地位
天下共主
天下大宗
师: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同时,宗法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
分封制与宗法制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它们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师:
周朝除了制定分封制和宗法制,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那这礼乐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
师:
对。
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
礼乐制度: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和同”。
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规定。
如使用乐队、歌舞的规模等。
但欣赏则无法限制上下,在上一等级举行的仪式中,下一等级自然可以参加。
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比如周王要宴请群臣,有诸侯、有卿大夫、有士,在吃饭的时候就有等级差别了,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五鼎”,而士则是“三鼎”,而且吃的东西也是有等级差别的。
“乐”是为了“和同”,保持君臣关系的和谐,连“乐”都体现了等级,为什么这么说呢?
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要过年了,各级官员都要娱乐娱乐,请人跳舞、唱歌,但是这也是有差别的,天子用“八侑”,诸侯用“六侑”,卿大夫用“四侑”,(侑:
祭庙乐舞的编队八人一行,称为“侑”),等级差别就很明显了。
师: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夏、商、周三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夏时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公共权力,商时形成附属国联盟的行政结构,到西周发展为天下共主的局面。
现在我们共同归纳总结一下,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总特点:
1、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社会的残余。
2、以宗法制为核心。
3、主要由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构成严密的体系。
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5、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
6、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课后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版高一 历史 必修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 制度 课夏商 西周 封建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