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计划.docx
- 文档编号:1210855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75KB
环境创设计划.docx
《环境创设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创设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创设计划
INSERTYOURLOGO
环境创设计划通用模板
Inordertoclearthegoal,underthespecificresources,accordingtothespecification,andthecompletionofthetangibleorintangibleeffectrecords,formexperience,usedatarecord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future.
撰写人/风行设计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创设计划通用模板
使用说明:
本计划文档可用在为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条件下,依据规范完成,并把完成时所达到的有形或无形的效果记录,形成经验或者总结,使用数据记录并为以后的方案提供参考。
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而这里所说的良好环境又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根据这一条例,幼儿园应积极开拓空间,为幼儿创设出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环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
“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
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
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良好的环境应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和教育相适应。
一、创设安全、和谐的家庭化环境,努力营造另一个“家”。
2—3岁的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
他们的情绪外露,易受环境的影响,有强烈的情感依靠,动作发展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为了给幼儿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信赖感。
我们在教室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利用书架、操作台等划分出一个个既独立又方便,又源于幼儿生活的活动区域。
如舒适休闲的阅读区,里面的地板上铺上了色彩鲜艳的垫子;幼儿随手能拿到书的小书架和挂在墙上的小书袋里装满了适合他们看的各种图书,软软的玩具靠垫让幼儿看书时更舒服,同时这些大小不同的绒布玩具靠垫也可以满足幼儿搂抱的需要。
又如娃娃家和电话亭,总能吸引很多刚入园的幼儿,他们一边玩一边还自言自语,留有眼泪的小脸上又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还有孩子们自带玩具布置成的玩具角,里面有男孩们喜欢的奥特曼、天线宝宝、汽车、枪、也有女孩子们喜欢的洋娃娃、长毛绒小动物……这些区角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游戏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游戏。
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改变这些设施,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1、爱的教育,建立浓浓“师生亲子依恋情”。
进入幼儿,孩子们第一次离开他依恋的家人和熟悉的环境,出现哭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安全感,对离开父母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往往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
此时,让幼儿感受老师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可以营造家庭式的氛围,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教师应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摸摸幼儿的小脸,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说说悄悄话,让幼儿充分感受你对他的爱,感受到老师就象妈妈一样,让幼儿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上,从而产生安全感,从而再慢慢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
我们把幼儿园设计成"家"的布局,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等。
把墙面"刷"上淡粉色、淡绿色等温馨、和谐的"涂料";挂上有卡通图案、色彩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沙发、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看:
孩子们在小厨房里"切切茄子、洗洗干净,炒呀炒呀,饭菜香香";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拉开拉链、解开纽扣,打开老师制作的布艺小包,掏出心爱的玩具;累了在小沙发上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躺……一个个俨然象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象我家。
2、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学会“理解”幼儿。
幼儿来自各种不同的家庭,而不同的家庭又有不同的教养方式,使每个幼儿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托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行为表现大都是真实流露,没有虚掩。
在教育实际中,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天性往往因主观和客观等原因而不能得到落实。
因此我们尝试使用“理解幼儿”的教育策略,力求走进幼儿的世界,真正的了解他们。
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强有弱,有时比较外露,老师往往给他们以更多的观注;而忽视了那些不声不响、十分听话的孩子,看上去他们的适应能力似乎很强,没有任何的不适应,但他们的内心却有着对外界环境的恐惧感,这些孩子的心理是最需要关爱的。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学会理解幼儿,并从内心接纳幼儿的各种习惯。
如:
抱着熟悉的玩具睡觉;用奶瓶喝水;趴着睡……,教师不用一个标准要求孩子。
对托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理解”是他们成长中的甘露和阳光。
影响和制约幼儿入园适应能力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仅从环境创设这点入手简单阐述了我的观点。
只要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幼儿都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以此为起点,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二、创设引发幼儿活动的环境。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活动了解环境,并参与环境。
因此幼儿园环境应是引发幼儿活动的环境。
如:
在区域活动的各个区角中张贴各种标志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在结构建筑区贴上大厦、道路、房屋等图片,并配备齐全的积木,可激发幼儿建构的欲望。
幼儿对环境中那些可操作的、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加以改变的或处于半成品状态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索的愿望。
所以,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具有多功能的玩具材料。
如,在活动室布置剪贴角、小制作角等,让幼儿用碎布、树叶、旧饮料瓶、贝壳等废旧材料,进行剪、贴、画、拼、印等。
幼儿在玩玩做做中随意创作,促进了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同时让幼儿参与活动室与活动区域的布置。
三、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
墙面布置平面图、立体图、实物相互搭配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幼儿对认识事物的直观作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情绪下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
幼儿园的墙面布置,老师可结合教育目标,老师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牛皮纸、小麦秸、瓜子皮、玉米秸等,经过剪、贴、涂色、拼、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天》主题图;各班的墙面布置一改过去老师剪、贴、画等装饰的做法,而是用师生捡来的树皮、树叶、松果等,大家齐动手,一棵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果树就被“移”到了活动室的墙上。
不但形象逼真,美化了活动室,而且变废为宝,还在操作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同时还满足了幼儿感受秋天、了解秋天的愿望,亲身体验到秋天的特征等。
四、把空间还给孩子,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让他们自己去布置,使孩子们置身于环境之中,把活动室多余的物品搬出去,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进去。
给孩子自己支配的空间,并能利用自由的时间去整理、布置。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是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日本很早就在幼儿园课程中提出:
把环境的创设定位在“和幼儿一起创造充实的生活”,也就是说,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
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忙碌,布置好了之后对幼儿说一声“请进”的做法,只会在无形之中扼杀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
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如在《动物怎样过冬》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布置冬天的景色,在大树上挖许多可开关的洞,并让幼儿自己选、剪一些旧画书中的各种动物图片或添画一些动物。
教师再按过冬的方式把各种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地方,这就为幼儿寻找答案设置了情景。
在这个情景中让幼儿寻找动物。
他们发现了蚂蚁、松鼠、蜜蜂的房里堆满了食物,它们躲在家里“又吃又玩”;在洞里找到闭眼的熊、蛇、青蛙、刺猬等。
幼儿通过寻找、观察、讨论,总结出动物“存粮食”、“冬眠”、“换皮袄”等过冬方式。
由此可见,幼儿活动后的成果,随时都呈现在眼前,成就感得到了鼓励和增强。
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科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指出: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未来的世界将是科技现代化的世界,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注视、跟踪、观察、操作、提问等。
因此,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
幼儿园的科技教育除了可利用客观的环境,使幼儿在接触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接受教育外,还应尽可能地创造幼儿园的微观环境。
如:
园地、自然角、科学发现室等,并充分发挥它们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在我们幼儿园种植了各种树木、花卉(如:
竹子、紫薇、桂花、梧桐等,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藤本……)有不同生长期和不同体形、色彩的花叶果、还有大片的绿荫草坪。
真正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常常被这些花草树木所吸引。
孩子们通过幼儿园丰富的环境,体验了自然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植物的热情。
六、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科技操作材料。
幼儿从出生起,就在不断地探索着整个世界:
听到声音会到处寻找,看到水洼会想去踩一踩,手里拿着东西会放到嘴里。
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探索行为中,他们逐渐获得了有关世界的经验,逐步理解了周围的世界。
正如科学家杜威所说:
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表象,从而形成他们的认识结构。
所以,幼儿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来认识事物,学习科学。
而丰富的物质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探索行为,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适合其发展水平,满足其内在需要和兴趣的物质环境,诱发幼儿自主活动,自发探索。
以使幼儿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动练习和自我发展。
在科技活动《种子变变变》活动时,我在活动区提供了干湿各一的黄豆、花生、稻谷以及各种操作工具:
石磨、石臼、积木等,让幼儿探索:
如何把黄豆磨成豆浆,是用干的黄豆,还是用浸泡过的黄豆;如何把花生变成花生奶;如何把稻谷分开;选择那种工具是最好等等。
孩子们在活动区玩得津津有味,并主动探索到了问题的最佳答案。
在孩子们动手操作、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最容易得到满足,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们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获取知识。
因此,我们应尽量的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适宜幼儿操作的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提高的探索欲望。
七、注意材料投放的平行性、多变性和层次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创设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