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docx
- 文档编号:12103955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00
- 大小:238.53KB
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docx
《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1.1.1、项目名称及业主名称
项目名称:
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基设施建设工程
业主名称:
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1.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
石山路、虎山路2条道路工程,虎山路北起陈张路,向南至腾曹路,全长约1340m。
石山路西起现状X009路,东至孟庄路,全长约6160m。
烈青大桥建设工程,引桥桥台后与规划道路连接的工程。
烈青大桥北边起于x001(烈青路)与101省道交叉口,南边止于规划建设的五宋路与望煤路交叉口,线路两侧为淮北市经济开发区新区规划用地,烈青大桥的线位和走向按开发区新区规划确定。
烈青大桥南北两岸的主要疏解工程为线路接入市政道路的交叉口,北岸x001与101省道、南岸五宋路与望煤路交叉口通过设置地面渠化来完成。
烈青大桥按照Ⅵ级航道设计,单孔双向通航净宽40m,考虑水流交角和基础宽度,拟定主跨跨度为60m。
烈青大桥南岸道路长824.0m,北岸道路长112.52m。
1.1.3工程项目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淮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新城综合区和龙湖工业园区组成。
经过多年建设,新城综合区已成为淮北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工业发展开始寻找新的载体。
2004年9月设立龙湖工业园区,作为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补充用地,但龙湖工业园选址先天不足,采煤塌陷及煤矿资源压覆,可建设用地不足,启动区用地基本用完,同时龙湖工业园位于城市上风向,工业污染对未来淮北打造生态“山水城市”建设产生潜在威胁。
面对龙湖工业园显现出的用地瓶颈问题,有必要跨出园区,为未来发展寻求新的载体,淮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改变原有一园发展模式,走“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寻求新的产业发展载体——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
沿海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产业分工已取得重大突破,我省高层领导可直接参与长三角高层领导定期磋商平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
这些标志着淮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建设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将迎来黄金期。
淮北市为安徽省首批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市,统筹城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城市转型、优化产业布局,是城乡一体化目标所在;通过对淮北市空间结构定位分析、产业发展和城市拓展互动分析、用地条件分析、发展腹地分析等,最终确定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方向——南部区域。
为贯彻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淮北市城市建设“东拓南进”发展战略的要求,发挥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化、功能综合化工业基地作用,实现淮北市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稳步、健康、快速发展,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本工程为开发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实施建设工程,对于带动整个开发区的建设,为以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工程的建设实施十分必要。
1.1.4、项目研究过程
1、向政府等相关部门了解路网规划情况;
2、道路沿线踏勘、了解沿线土地开发和使用情况;
3、分析工程所处地区交通现状及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
4、结合地区现状和规划,提出符合道路等级,满足交通发展要求,技术先进、功能适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适用安全可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相关工程有序衔接的总体设计方案;
5、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6、整理成文
1.2、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依据
1、《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2010-2030)》(淮北市人民政府淮北市城乡规划局2010.11)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1.29)
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4、区域平面地形图(1:
1000)
1.2.2、编制原则
按照总体规划,本次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石山路、虎山路为城市次干路Ⅱ级,拟建烈青大桥位于开发区新区西北部,是整个开发区西北部对外重要的出口路,为烈青路跨越新濉河关键性控制工程,烈青大桥的建设不仅将开发区新区与主城区、濉溪县、凤凰山工业园有机衔接起来,而且实现开发区内部路网与烈青路、五宋路、烈山大道、101省道之间的有机衔接。
在充分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注意经济、社会及环境等综合效益。
因此在工程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应做到:
1、在镇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贯彻稳中求快、好中求省的原则,远近结合、节约投资;
2、结合规划,尊重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在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拆迁,节约土地,节省工程造价;
4、坚持科学态度,提高工程质量。
1.3、批准的规划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为已批准的《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2010-2030)》(淮北市人民政府淮北市城乡规划局2010.11)。
1.4、研究范围和概述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研究范围
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总规划面积为76平方公里。
北侧起步区5.26平方公里。
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工程起步区东面、北面临新濉河,南到无峰岭,西至赵楼村。
与宝迪工业园隔河相望。
1.4.2、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按照道路规划标准,结合地区现状和规划,提出符合道路等级,满足交通发展需求,技术先进、功能适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使用安全可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相关工程有序衔接的总体设计方案。
2.论述工程所处地区交通运输现状及工程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工程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
4、路线走向、设计方案比选和主要控制点
5.施工方法及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6.投资估算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主要研究结论
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为:
淮海经济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皖北地区创新增长点、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淮北市重要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淮北市南部综合新城区。
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个能为淮北实现城市转型、工业立市目标的城市新区;打造一个能为开发区扩区提供保障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创建一个能为淮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创业中心;创建一个土地利用功能适度混合,居住、就业相对平衡,投资环境优越的城市新城区。
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作为区域的先期启动项目,承担着建立初具规模的综合交通系统为重点,理顺对外交通,预留向南发展的通道,以及建立与东部新城、主城区的快速交通系统,提高综合交通能力等重要使命。
工程的建设对引导城市向南发展,巩固和增强扩区区域中心的地位;推进沿新濉河、王引河的滨河景观带建设,积极改造、生态恢复山体景观等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十分必要。
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研究区域概况
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淮北市南部,本次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实施工程研究范围:
新濉河以南,无峰岭以北,赵楼村以西区域,总面积约为5.26平方公里范围内。
地块交通条件优越,北临青龙山火车站,北有市域南外环五宋路,东有101省道接符篱镇,与京台高速公路出入口、泗许高速公路出入口联系便捷。
2.2、周围路网概况
开发区扩区南临泗许高速(泗洪-许昌),东靠京台高速(北京-台北),S101省道南北向贯穿规划区,向西直接与S202省道相连,使开发区与周边低市及全国重要地域联系十分方便。
2.3、道路现状及评价
区域用地位于淮北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西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
区域内现状有村镇间道路联通各个区域,等级较低,路面状况较差。
2.4、沿线建筑情况
本工程所在地区沿线多为农田和民居,部分路段有现状老路及沟渠。
沿线有高压线塔分布。
2.5、沿线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
开发区扩区范围地处中纬度地区。
开发区扩区范围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
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枯丰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
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
全市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地震烈度为6度。
(1)气象
淮北市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与湿润性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无霜期202天,根据1999—2009年近20年气象资料统计表明,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温度40.4℃,极端最低温度-14℃,实测极大风速24.2m/s,年均降雨量867.7mm,最大积雪厚度14cm。
开发区新区范围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
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1.6°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4°C;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54.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815.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4430.2小时。
(2)水文
濉河,古代大川,称睢水,鸿沟支流之一。
清代之濉河源出砀山县黄河故道,南流经萧县、濉溪、宿县、灵璧、泗县,至江苏泗洪县入洪泽湖,长290公里。
今濉河上游有大沙河、相西河、洪碱河三大支流,县境内有龙岱河、闸河汇入。
过去有溪河在老城东面汇入濉河,与溪河相对的还有一条西流河汇入濉河,两河口东西相距不到200米。
溪河集永城、夏邑、萧县、砀山之水,比降小,水势缓。
西流河上接龙河、岱河,聚徐州西南山区之水,比降陡,水势猛,汛期洪峰到来时溪河水受顶托,经常倒灌成灾。
据史料记载:
明嘉靖年间,水利总督白昂治濉时,为错开溪河与西流河两水入濉之口,避免顶托,把溪河口堵死,使溪河水从水龙庙(今县卫校)转折向南8里至孙庙,又转向东南,从黄桥村入濉河。
并在濉河堤西300米处建一座放内水堵濉水的三孔闸。
溪河入濉口下移4000多米后,每逢暴雨,濉河洪峰到来时,为了防止濉水倒灌,就把三孔闸关上,等到濉河水位下降再开启闸门,放溪河之水。
但这时溪河两岸多已积涝成灾,问题仍未能解决。
直到清咸丰年间,南丁楼人翰林丁彦涛,为解除家乡水灾之苦,以保濉溪城为名,奏请朝廷拨款,把溪河从孙庙改道向西,穿刘楼至帝于庙北,又转而向南汇入巴河(今王引河)。
从此濉、溪两河分开,各成水系。
建国后,1951年3月14日至4月28日,濉河进行第一次治理。
自土楼乡房庄起至符离集西闸河口止,全长47公里,符离集至闸河口一段,长3公里,以疏浚为主。
闸河口至濉溪一段,长30公里,以培修旧堤为主,并拓宽河床。
濉溪至房庄一段,长14公里,就原河槽挖深,西岸筑堤。
这次治理出工4万人,完成土方222.31万立方米,仅1个多月就完成了任务。
同时在治理龙岱河时,将西流河东头堵死,龙岱河之水不再经西流河入濉,而与下游雷河接通,在陈路口汇入濉河。
1957年冬至1958年春,濉河进行第二次治理,疏浚与筑堤相结合,以复堤为主。
由洪碱河口开始,下游至奎河口,全长79.77公里。
上工3.63万人,完成土方453.1万立方米。
为了便于淮北煤田的开发,1958年冬至1959春,将濉河改道,在渠沟至黄桥段开挖新河,长10.5公里,上接萧县瓦子口,将岱河、龙河上段及大沙河来水截入。
瓦子口至黄桥一段称新濉河,全长26.09公里,我县境内后黄里至黄桥长17.52公里。
老濉河在渠沟堵死,渠沟堵坝至闸河口一段仍称濉河,长33.5公里。
这次治理出民工3.2万人,完成土方224万立方米。
改道后黄桥以上来水面积增加到1960平方公里。
1970年对新濉河、老濉河又进行了一次疏浚,上自萧县瓦子口,下至宿县濉河引河口,长53.42公里。
由萧县、濉溪市、濉溪县、宿县4县、市出工6万人,完成土方1543.60万立方米。
至此,新老濉河全长53.42公里,流域面积1562平方公里。
建国后濉河共治理4次,投资1349.99万元,总计完成土石方2443万立方米,已达二十年一遇防洪、五年一遇除涝标准。
洪碱河口至黄桥闸长11.39公里,来水面积1562平方公里,除涝流量每秒359.8立方米,除涝水位31.70米至30.80米,河底高程26.85米至25.9米,河底宽63米,水深4.9米,边坡1∶3。
黄桥至陈路口长6.82公里,来水面积1620平方公里,除涝流量每秒361.5立方米,除涝水位30.7米至30.1米,河底高程25.8米至25.2米,河底宽63米,水深4.9米,边坡1∶3。
陈路口至闸河口长为21.59公里,来水面积2045平方公里,除涝流量每秒463.3立方米,除涝水位30.1米至28.44米,河底高程24.8米至23.14米,河底宽67米,水深5.3米,边坡1∶3。
濉河口宽95米至100米,堤脚距120米至130米。
境内防洪保护面积34平方公里,可蓄水1062万立方米,灌溉农田5万亩。
受益范围有闸河、宋疃、古饶、平山、溪河、土楼6个乡26个行政村,可耕地4.5万亩。
本干有中型节制闸2座、公路桥12座、国营电站3处、群众自办电灌站24处。
沿岸有排涝涵10座。
新濉河又称肖濉新河,基本为原濉河的上游河道,沿城区西南部绕城而过,经濉河引河注入新汴河。
现肖濉新河自瓦子口起,上承岱河、大沙河来水,于黄里汇湘西河,至会楼汇洪碱河,经濉溪县城西,至陈路口汇龙岱河,于符离集闸上汇闸河,在宿州北的蔡桥注入濉河引河。
河道自瓦子口至新汴河长62.1km,流域面积2626km2。
其中淮北市境内自相山区后黄里北(宿州市萧县、相山区分界)至闸河口(濉溪县、宿州市埇桥区分界)长37.7km,闸河口以上流域面积2045km2。
《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淮北市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肖濉新河规划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除涝标准为5年一遇。
(3)设计水位和流量
淮北市水务局提供烈青路大桥桥址处河道相关规划资料如下:
桥址水文参数(水位高程为85国家高程基准系统)
桥址
5年一遇除涝
20年一遇防洪
50年一遇防洪
水位
(m)
流量(m3/s)
水位
(m)
流量(m3/s)
水位
(m)
流量(m3/s)
烈青路大桥
30.41
418
32.00
700
32.50
865
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第6.2.1条,Ⅵ级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洪水重现期采用5年一遇,因此烈青大桥最高通航水位建议采用5年一遇除涝水位,即相王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29.96m,烈青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30.41m。
(4)通航
根据皖政秘﹝1998﹞149号文件《关于同意全省内河航道技术等级(Ⅴ~Ⅶ级)评审意见的批复》,萧濉新河航道是六级航道。
萧濉新河航道(黄桥闸一闸河口)23.24公里,通航里程21.79公里。
萧濉新河道上起濉溪县黄桥闸,下游经濉引河、新濉河入洪泽湖,续经大运河连通苏北、苏南航道网。
由于下游新汴河自开通以来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治理,致使淤积严重,加之受其它不利条件的影响,近年航道满足通航水位的时间越来越短,致使淮北市已经连续几年没有走过1吨货。
萧濉新河航道系梁化河道濉河经多次改道而成,其中青龙山港口以下10.2公里(航道上游青龙山至小孤堆段)为复式航槽,系1988、1989年用大型挖泥船机按六级航道标准而成,下游为天然航道。
在宿县符离有100吨级船闸一座,自1990年4月1日萧濉新河航道通航以来,每年均按六级航道标准进行正常维护,目前是淮北市连通江河航道网的主要通道。
萧濉河道黄桥闸至符离集段浅滩水深1.3米,航宽23米,弯曲半径185米;符离集至濉引河口段:
浅滩水深1.2米,航宽30米,河道顺直。
符离集有100吨级船闸一座,系1984年由省航道局投资建造。
长100米,宽7.0米,闸门水深2.0米,门口宽7.0米,设计水头差4.7米。
沿岸有桥梁4座,通航宽20米-30米之间,通航高在2.4米-6.1米之间。
跨河电缆一处,埋深低于航道标高2.1米。
沿岸有各类码头3座,抽水站25座,闸13座。
目前,该段航道每年按Ⅵ级航道标准进行正常维护。
萧濉新河航道黄桥闸至濉引河口29公里,自1990年至正式通航以来,每年均按Ⅵ等级航道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维护。
青龙山至古饶段23.24公里是本次先通后维护的原则通航的,目前除个别浅滩及部分跨河建筑物不同程度航外,基本达到Ⅵ级航道标准。
萧濉新河航道腹地煤炭、建材资源丰富,最适合水上运输。
该航道是淮北部矿区煤炭运往苏浙泸地区最为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
萧濉新河航道腹地物产丰富,煤炭、电力、纺织、梁酒工业发达。
然而由于腹地航运开发较晚,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一直以公路、铁路为主。
1990年萧濉新河通航后,虽承担了一部分煤炭的外运单由于下游新河河灵壁段航道浅滩的困扰,运输一直在2.4-11万吨之间。
目前该地区铁路运输已近饱和,大量煤炭除公路承担一小部分外,又北上徐州港,南下宿州、蒙城港。
目前,萧濉新河因下游新汴河航道通航水位得不到保证、节制闸和船闸维修,也不通航。
烈青大桥桥址所处的河段为黄桥闸-古饶段(航道上游青龙山至小孤堆段),为复式航槽,系1988、1989年用大型挖泥船机按六级航道标准而成,按照Ⅵ级航道维护,依照《内河通航标准》及淮北市地方海事局和港航管理局《关于烈青和相王两座大桥通航标准的复函》(淮海函〔2011〕2号),拟建大桥采用通航尺度为:
单孔双向通航净宽40m,净高5.0m。
图4-1拟建淮北市烈青大桥通航净空示意图
(5)工程地质
由于本项目地质勘探正在进行,前期共收集淮北市已建四座桥梁地质资料作为工可阶段地质参考。
其中烈青路1号桥距离拟建烈青大桥约1km,因此本阶段先参考烈青路1号桥地质资料进行方案研究,待初勘资料出来后进行修正。
地质勘探资料主要结论为:
1、本路段处于平原地区,自然地形较平坦,地貌属冲积平原地带,上部土质结构较松,下部土质较密实,强度较大,中等压缩性,土质均匀,层位平缓稳定。
2、本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
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3、本次勘察查明地下水位埋深1.8-3.2米,地下水埋藏较深,路基土可按干燥型考虑,
4、路基不均匀土层主要为部分段的杂填土层,应清除。
5、拟建场地为可进行本建筑的一般地段,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6) 矿产资源
淮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范围内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煤、铁等,并已开发利用。
规划地块内部西北侧为吉山煤矿和赵楼煤矿,东南部靠近古饶镇为前岭煤矿,同时位于规划区西南部,十里长山附近有一处铁矿区,矿藏资源分布对本次规划有一定的制约影响,通过合理的分期,处理好开发区建设时序与采煤时序的关系至关重要。
2.6、工程地质资料
淮北市位处华北地震区南部,邻区东有郯庐大断裂,西有阜阳麻城大断裂,南有五河利辛断裂,其中宿北断裂横穿濉溪县临涣,地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
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范围内整体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沟渠纵横,闸河、王引河、新濉河贯穿地块,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第三章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道路交通建设,应以构建快速交通系统,提高片区间的交通联系能力;满足该区内部交通需求,形成布局合理、建设水平较高的道路网络;能够适应智能化交通组织、满足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适度机动化水平和机非分流运行等要求的道路交通系统。
3.1、交通量现状分析
通过对淮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交通运量和路网交通量的研究,项目区域内交通量将随着开发区的建设及运营呈增长趋势。
根据国内其它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开发区的实际调查情况,路网中交通组成呈现出客车比例逐年上升,以小客车上升最为明显,货车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以中型货车下降最明显。
预计随着开发区的迅速发展,公共交通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客车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随着人们对出行舒适、便捷要求的提高及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后劲,小汽车快速增长,逐渐占居半壁江山成为必然趋势。
3.2、发展非公发生、吸引交通生成预测
3.2.1社会经济预测
对于未来经济预测方法,按预测的性质来区分,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定性预测法是以逻辑判断为主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预测者所掌握的信息和情报,并结合各种因素对事物的发展前景做出判断,并使之定量化。
常见的定性预测方法有专家经验法、历史分析法、未来情景描述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领先指标法和交叉影响预测法等等。
这种预测法是建立在经验、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的。
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是采用数学方法,对已掌握的信息及其演变关系进行数量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进行计算,对事物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常见的定量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经济计量模型法等。
这种预测法是建立在统计学、数学系统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上的。
不同的估计方法是建立在不同的最优准则之上的,最后进行模型的优劣性检验,只有通过检验是合理的模型,才能用于经济预测并期望有续好的预测效果。
本项目的社会经济预测采用定性预测方法。
淮北市“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交通量预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有惯性原理,类推原理和相关原理等。
惯性原理指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往往表现出它的延续性,即“惯性现象”,惯性是趋势外推法的理论依据。
类推原理指许多特性相近的客观事物,它们的变化有相似之处,通过分析类似相似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根据已知事物的变化特征,推断具有近似特征的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
相关原理指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下发展的,事物之间的影响常表现为因果关系,相关原理是回归预测的理论依据。
各种预测技术各有优缺点,现代预测愈来愈趋向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预测方法。
淮北市“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个定位-建设山水生态型、宜居宜业型、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
六个环节-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经济,巩固完善融资平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扩大有效投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九项任务-加速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强化龙头带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强化要素配置,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产业,打造幸福淮北。
八大目标-(两个板块、四个突破、两个领先)。
打造煤电化和非煤两个千亿元产业板块;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皖北领先,双双进入全省第一方针。
开发区新区区发展总目标:
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个能为淮北实现城市转型、工业立市目标的城市新区;打造一个能为开发区扩区提供保障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创建一个能为淮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创业中心;创建一个土地利用功能适度混合,居住、就业相对平衡,投资环境优越的城市新城区。
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区内总人口为5万人,远期到2030年,区内总人口31.5万人。
用地规模:
开发区南区近期用地规模为20平方公里,其中含烈山开发区与市开发区共建区10平方公里,淮北市开发区1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68平方公里,其中烈山开发区为20平方公里,淮北市开发区为48平方公里。
3.2.2通行能力分析与车道数论证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线形景观与环境协调等方面得到的服务质量或服务满意程度。
为了说明公路交通负荷状况,评价公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新技术 产业园 基础设施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