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及其诗歌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20977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95.22KB
杨维桢及其诗歌研究.docx
《杨维桢及其诗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维桢及其诗歌研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文摘要
杨维桢,元中后期的诗文大家之一。
本文对杨维桢的人生轨迹、思想、诗学观、诗歌内容及创作特点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探析。
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将杨维桢的L-生按照其思想发展分为前、后期两个时期。
第一节论述了杨维桢前期的出仕生活。
第二节论述了杨维桢后期的放浪形骸的归隐生活第三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T•剖析夕杨维桢前后期不同的思想心态。
第二章论述杨维桢的诗学观。
第一节功用论中论及杨维桢诗学观的根源是以儒家诗学为宗,同时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其诗学思想呈现出二重性,既强调诗文的教化功用,又强调诗文的审美作用。
第二节诗法论中他提出以复古为手段,以情性为本原,强调创作古乐府。
又提倡自然为诗,不受格套的束缚,反对雕琢摹拟。
第三节风格论,以得古人之情性者为格高之作,才能传之久远。
第三章论述杨维桢的诗歌内容和特点。
杨维桢一生的诗文创作十分丰富,今存诗歌仍在1500首左右,其中古乐府1200多首。
这些诗歌基本上是他标举“诗本情性”之后所作。
第一节着重论述杨维桢各类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论述杨维桢诗歌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
杨维桢诗学观诗歌研究
Abstract
YangWeizhenwasoneofthewell_knownpoetinYuanDynasity,andgoodatcssa^ts.ThisthesisreseflfchejonYangWeizhenandhispoetryandthoroughlyanalyseshislifeorbit,thought,poetictheoriesandwritingcharacteristics.
Thewholethesisisdividedintothreechapters.
Inthefirstchapter.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ofhisthoughts,thelifeofYangWeizhenisclassifiedintotheearlyperiodandthelateperiod.Duringthefirstperiod,hestudiedhardandobtainedapostinthegovernment.Duringhislateperiod,hequittedthegovernmentandspenthistimetraveling,appreciatingmusicanddance.Inaddition,itanalyse^hiscourseoflifeandthediffererttthoughtsinthetwodifferentperiods.
ThesecondchapterisonhisviewpointsofpoetryfwhichmainlyoriginatedfromthethoughtsofConfucianismandgreatlyaffectedbythethoughtsofTaoism.Therefore,hisviewpointsofpoetryhastwocombinedcharacters.Ontheonehand,hestressedpoetry’sfiu®tionofeducation,ontheotherhand,heemphasizedindividualismandhuman’sdesire.
ThethirdchapterismainlyonthecontentsandcharacteristicsofYangWeizhen’svariousofpoemsaswellasthestyleofTieYaanditsinfluenceonpoemsofMingDynasty.
Keywords:
YangWeizhen;viewpointsofpoetry;poem;theory
杨维桢,元中后期最有影响的诗文大家之一,铁崖诗派的领袖。
一生仕途坎坷,但诗歌创作非常丰富,尤以古乐府擅名。
其极富创作个性的诗歌使元末诗坛绮缠单调的诗风为之一变。
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人生道路和诗学观紧密相连,考察他的人生轨迹和诗学理论对研究他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元代中后期的诗风将不无裨益。
第一章杨维桢的生平及思想述略
杨维桢气字廉夫,初号梅花道人,又号铁崖、铁笛道人、抱遗道人、东维子、铁一史、老铁贞、无梦道人、嬉春道人、锦窝老人、铁龙仙伯等等数十个。
诸暨人(今属浙江)。
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明洪武三年(1370)五月病逝,终年七十五岁气一生著述颇丰,尤其诗文方面,世称“铁崖体”。
现存传世著作主要有《铁崖古乐府》十卷、《铁崖古乐府补》六卷、《铁崖复古诗集》六卷、《杨铁崖咏史古乐府》、
《东维子集》三十卷附一卷、《丽则遗音》四卷、《史义拾遗》二卷、《杨铁崖先生文集》十一卷附《铁笛清江引》二十四首、《铁崖赋稿》二卷、《铁崖漫稿》五卷等多种。
元泰定四年(1327)中进士,授承事郎、天台县尹兼劝农事,是年杨维桢三十二岁,从此步入仕途。
但因生性狷直,仕途蹭蹬。
天台任职四年,至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终因惩治地方豪强而被免官还乡。
三十九岁转官钱清场盐司令,元顺帝至元五年七月(1339),父卒,去官归乡丁艰。
是年杨维桢四十四岁。
此后十年赋闲,直至顺帝至正十年(1350)才因同年友举荐调官杭州四务提举之职。
时年已五十有五。
再五年,又迁官建德路总管府推官。
又三年,擢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此时杨维桢已六十四岁,因阻未赴任。
纵观其一生,杨维桢思想的巨大变化当以六十四岁(1359)为界,在这以前主要是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尽管几经失落,然而仍有济世之心,所以多次上书,期能重用,同时希望改变自己的处境,使自己满腹的经世之学能有所用。
1359年,受友人顾遨之邀,徙居淞江。
从此,他完全抛弃了以前的期望,过起了超尘出世的隐逸生活。
故以六十四岁为界,约略分其一生为二。
关于杨维桢一生的分期问题,一些学者把五十岁或五十多岁作为其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分界气但笔者认为,五十或五十多岁时期是杨维桢赋闲在家的时候,此一时期虽未为官,但这只是他的生活状态有所改变,每日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用于处理政务,为国计民生奔波,而是纵情山水,以诗酒为乐,生活的主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其思想却并未发生巨大的改变。
这一点我们首先从他
a杨维桢或作“祯”.孙小力在《杨维祯年谱》中考证认为当是“祯"字;杨镰在《元诗史》中提到“杨维桢,或作杨维祯”。
笔者认为,"桢"和"祯”字杨维桢自己应当都使用过。
而且,这"桢"字的改用当是杨维桢思想改变的一大标志.因为这两个字的涵义有鲜明的差异性。
《说文解字》云:
''祯,祥也",“桢,刚木也”,“桢”字的改用体现出杨维桢的深刻用意。
®杨维桢生平资料,除散见于其文章外,以《铁崖文集》卷二《先考山阴公实录》、《铁笛道人自传》(二文见于《铁崖文集》五卷,明弘治刻本)、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宋学士文集》卷十六,四部丛刊本)、贝琼《铁崖先生传》(《清江文集》卷二,四库全书本)、《明史》卷285《杨维桢传》(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等记载集中详尽,宋濂是其朋友,贝琼是其学生,史料价值较高。
本文叙述杨维桢生平,首选杨维桢自述,次则采取明人记录。
另本文所用纪年,参阅了孙小力《杨维桢年谱》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邹志方点校《杨雄桢诗集•前言》中提出“杨维桢一生以五十岁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出仕,汲汲于拯时济世,卓有政绩。
……后期闲处二张伟在《杨维桢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考述》〈《浙江学刊》,2001年第一期)一文中也指出:
“杨维桢一生的活动主要在元代中后期,以五十岁为界,大致可分为出仕和隐居前后两个时候
杨维桢,元中后期最有影响的诗文大家之一,铁崖诗派的领袖。
一生仕途坎坷,但诗歌创作非常丰富,尤以古乐府擅名。
其极富创作个性的诗歌使元末诗坛绮缠单调的诗风为之一变。
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人生道路和诗学观紧密相连,考察他的人生轨迹和诗学理论对研究他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元代中后期的诗风将不无裨益。
第一章杨维桢的生平及思想述略
杨维桢气字廉夫,初号梅花道人,又号铁崖、铁笛道人、抱遗道人、东维子、铁一史、老铁贞、无梦道人、嬉春道人、锦窝老人、铁龙仙伯等等数十个。
诸暨人(今属浙江)。
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明洪武三年(1370)五月病逝,终年七十五岁气一生著述颇丰,尤其诗文方面,世称“铁崖体”。
现存传世著作主要有《铁崖古乐府》十卷、《铁崖古乐府补》六卷、《铁崖复古诗集》六卷、《杨铁崖咏史古乐府》、
《东维子集》三十卷附一卷、《丽则遗音》四卷、《史义拾遗》二卷、《杨铁崖先生文集》H-一卷附《铁笛清江引》二十四首、《铁崖赋稿》二卷、《铁崖漫稿》五卷等多种。
元泰定四年(1327)中进士,授承事郎、天台县尹兼劝农事,是年杨维桢三十二岁,从此步入仕途。
但因生性狷直,仕途蹭蹬。
天台任职四年,至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终因惩治地方豪强而被免官还乡。
三十九岁转官钱清场盐司令,元顺帝至元五年七月(1339),父卒,去官归乡丁艰。
是年杨维桢四十四岁。
此后十年赋闲,直至顺帝至正十年(1350)才因同年友举荐调官杭州四务提举之职。
时年已五十有五。
再五年,又迁官建德路总管府推官。
又三年,擢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此时杨维桢已六十四岁,因阻未赴任。
纵观其一生,杨维桢思想的巨大变化当以六十四岁(1359)为界,在这以前主要是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尽管几经失落,然而仍有济世之心,所以多次上书,期能重用,同时希望改变自己的处境,使自己满腹的经世之学能有所用。
1359年,受友人顾遨之邀,徙居淞江。
从此,他完全抛弃了以前的期望,过起了超尘出世的隐逸生活。
故以六十四岁为界,约略分其一生为二。
关于杨维桢一生的分期问题,一些学者把五十岁或五十多岁作为其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分界气但笔者认为,五十或五十多岁时期是杨维桢赋闲在家的时候,此一时期虽未为官,但这只是他的生活状态有所改变,每日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用于处理政务,为国计民生奔波,而是纵情山水,以诗酒为乐,生活的主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其思想却并未发生巨大的改变。
这一点我们首先从他
a杨维桢或作“祯”.孙小力在《杨维祯年谱》中考证认为当是“祯"字;杨镰在《元诗史》中提到“杨维桢,或作杨维祯”。
笔者认为,"桢"和"祯”字杨维桢自己应当都使用过。
而且,这"桢"字的改用当是杨维桢思想改变的一大标志.因为这两个字的涵义有鲜明的差异性。
《说文解字》云:
''祯,祥也",“桢,刚木也”,“桢”字的改用体现出杨维桢的深刻用意。
®杨维桢生平资料,除散见于其文章外,以《铁崖文集》卷二《先考山阴公实录》、《铁笛道人自传》(二文见于《铁崖文集》五卷,明弘治刻本)、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宋学士文集》卷十六,四部丛刊本)、贝琼《铁崖先生传》(《清江文集》卷二,四库全书本)、《明史》卷285《杨维桢传》(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等记载集中详尽,宋濂是其朋友,贝琼是其学生,史料价值较高。
本文叙述杨维桢生平,首选杨维桢自述,次则采取明人记录。
另本文所用纪年,参阅了孙小力《杨维桢年谱》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邹志方点校《杨雄桢诗集•前言》中提出“杨维桢一生以五十岁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出仕,汲汲于拯时济世,卓有政绩。
……后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维桢 及其 诗歌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