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课内古诗词鉴赏.docx
- 文档编号:12091488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02KB
九上课内古诗词鉴赏.docx
《九上课内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课内古诗词鉴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课内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用典的作用是:
委婉含蓄。
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叙事(描写);下阕重在_抒情_。
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分)
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1分)
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言外之意是: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4、“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体现在哪些地方?
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字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
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
15、找出词中的典故,并说说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亲射虎:
以孙权自比,展现了词人虽然年纪不少,却仍有少年人的豪情。
遗冯唐:
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再起用他,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的愿望。
射天狼:
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满月一样去参加战斗,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观刈麦》
1、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 拾此充饥肠。
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
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渔家傲秋思》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
(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
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8)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11、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
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体现在雁去无留意、
边声四起、落日孤城;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4文中所用典故是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用这个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12、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辛弃疾《破阵子》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这词首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7、为什么说《破阵子》是“赋壮词”?
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号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8、本词上阕描写军旅生活,写了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和沙场点兵等五个画面;下阕描写了骑快马、拉雕弓的战斗场面。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可怜”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1、词中表现思妇孤独零丁情状的一个字是“独”,点明全词主旨的两个字是“肠断”。
2、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中的楼、帆、人、洲融入了思妇由喜悦到痛苦失望的情感变化,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B、“肠断白蘋洲”是全词主旨,它与《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所表现的主旨是相同的。
C、“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与首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这首词中作者赋予“斜晖”与“悠悠”之水以人物情感,传递出思妇内心的痛苦与不幸。
3、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三四句的诗意。
望穿秋水
4、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上?
情感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你觉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盼亲人不归的失望与怅惘。
情感上经历了希望-失望-肠断的过程。
艺术上清新淡雅、朴实自然。
武陵春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设间、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3、对下列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4、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上片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了比喻的修辞手,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前两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前两句营千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4作者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这两个情景表现了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
5词中”天下事”和”生前身后名”各指什么说的?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生前身后名”指生前死后都为国家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了作者抗敌求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最后下句与了理想与两家、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7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出肃杀的气氛。
8整首词中有一外显示感情出现转折的句子。
请写出这句话,并赏析一下它在作品中产生的效果。
可怜白发生
(1)这五个字表明前面所描述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
(2)壮志难酬的痛苦现寮使整首词风格由雄壮走向悲壮,从此收笔,完成了一首失意英雄有慷慨悲歌。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试分析其作用。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可分为:
追求_、思慕、迎娶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
_窈窕淑女_、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辗转反侧。
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
采之、友之、芼之、乐之。
(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
《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
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
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蒹葭》选自《诗经 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3、 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4、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
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5、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6、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7、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
三中考题汇编
(二)、渔家傲秋思
(一)(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3分)
13.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二)(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三)
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不多于100字)
(四)(2007贵州省遵义市) 渔家傲范仲淹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2分)睡觉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2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
共4分)
(五)渔家傲范仲淹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__思乡之情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六)(08浙江省金华市)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分)天冷、声杂、城孤。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思乡之情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4分)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2分)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意同即可)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2分)C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二)(2011年四川省眉山市)(4分)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1分)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
(2分)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
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
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分)
示例:
“狂”:
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
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
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三)(2011年辽宁省沈阳市)
7、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七)(2008年广西梧州市)
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D)
A.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D.“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
(十)(08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课 古诗词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