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
- 文档编号:12077848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98.48KB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
1.骨骼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4.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5.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多方面的作用。
6.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贴在硬纸板上的人体骨骼图。
学生材料:
每组鸡腿骨1根、小石块1块、放大镜1个、锤子1把、猪腿骨1根、实验记录单1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提问:
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
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
(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
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
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
骨骼)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探究:
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
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提问:
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
你能摸到多少块?
4.布置任务:
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
摸骨数骨)
5.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6.出示人体手骨的X光照片,提问:
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
学生讨论。
最后师小结:
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7.补充: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骨头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8.游戏:
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引导组内学生好好合作,看看哪一组装得又快又准确。
9.小结: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头。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10.补充:
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耳朵,感觉到了什么?
(2)耳朵中含有软骨。
(3)讲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
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除了耳朵的软骨外,我们的鼻尖、膝盖等处还有软骨。
三、探索:
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
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然后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再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比较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交流。
3.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4.师小结:
通过对鸡腿骨和石头的比较,将更好地发现骨头表面结构紧密、坚硬、质量轻等特点。
四、观察:
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
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它们能长长,也能长粗。
2.观察活动:
提供猪腿骨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
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五、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出示幻灯片(人站立图,胸廓图,人体游泳图),问:
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结:
人的骨骼具有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多种作用。
4.安全教育。
六、作业
1.看图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
(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骨骼
成人的骨骼:
206块人体的支架
构成:
头、躯干、手臂、腿脚
作用:
运动、支撑、保护
2.关节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关节并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的活动形式和关节的作用。
2.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
3.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人体骨骼模型。
学生材料:
每组不同长短的木棒各3-6根、绳子若干、回形针若干、小口瓶1个、豆粒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视频,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机器人行走、人类运动的视频,观察对比:
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人类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演示机器人行走和人类行走的动作。
3.提问:
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
(揭示课题:
关节)
4.谈话:
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
什么是关节?
(借助图片半导体天线、挖土机手臂来解释骨头与骨头能活动的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后提问:
我们都知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人体的支架。
每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那是不是所有的关节都能运动呢?
简单介绍: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在解剖学中关节指的是活动的关节。
4.小组活动(同桌):
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游戏:
猜一猜:
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关节,学生积极发言回答关节名称,教师标明图片中关节的名称积极的鼓励并给予评价。
7.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课件中完成有关关节图片的猜猜游戏后,教师取出实物人体骨骼模型让同学们指一指、说一说。
8.谈话并设疑:
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活动: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9.汇报实验结果,交流体验的感受。
10.学生回答后总结: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关节的作用:
1.运动更灵活。
11.提问:
教师列举某2个关节,他们都可以怎样活动呢?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简介关节的几种活动方式,并提出本册教材对关节的三种分类方法:
(1)铰链关节
(2)旋转关节(3)球状关节
12.游戏:
对号入座——根据教师给出的关节名称按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操作。
13.小结:
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三、总结拓展
1.谈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
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与回忆:
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回忆体育课上教师教授的立定跳远,在完成最后一个落地动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2.关节
类型:
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肘关节桡尺关节肩关节
膝关节髋关节
指头关节腕关节
作用:
运动、缓冲
3.肌肉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2.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3.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学生材料:
每组手臂活动模型1-2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提问:
你有办法让这幅骨骼模型的四肢动起来吗?
3.谈话:
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
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介绍:
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
6.活动:
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
哪里的肌肉最少?
7.学生交流。
8.小结:
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观察体验: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谈话:
做几节广播操或做几个体育运动的动作,听口令停止动作,然后摸一下运动部位的正反面肌肉,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汇总。
3.学生结合示范动作,进行汇报。
4.小结:
我们刚才做的各种动作都是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四、从典型运动看一般规律
1.分组活动:
每组选两位大力士进行扳手腕比赛。
2.其他组员触摸他们的前臂和上臂正反两面肌肉的软硬程度。
3.分组汇报:
手臂用力弯曲时,内外两侧的肌肉各有什么特点?
4.观察手臂模型,当肌肉收缩时,相连的两块骨头的运动状态如何?
在运动中,肌肉和骨骼各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观察:
认识全身肌肉
1.观察挂图,看一看我们全身的肌肉。
2.查阅资料,知道我们全身的肌肉一共有多少块。
3.思考:
这些肌肉还能完成哪些动作?
4.延伸:
肌肉除了协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内脏器官的肌肉有哪些作用?
5.小组讨论、汇报。
二、制作一个肌体的运动模型
1.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2.请学生讨论一下制作材料的材质特点和制作要领。
(代表骨骼的材料选用硬质材料,代表肌肉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关节部位要做成课活动的结构)
3.学生制作。
【板书设计】
3.肌肉
骨骼:
支撑保护作用
关节:
转动移动作用
肌肉:
伸缩牵引作用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
2.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3.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教学难点】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学生准备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或图片,例如轮滑的护膝、头盔等;学生搜集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广播操或者运动场景,让学生活动起来。
2.讨论:
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
骨骼和肌肉维持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相当重要。
(揭示课题:
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资料:
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体育课、间操的图片。
)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
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资料。
)
6.思考、比较、讨论:
你的身体欠缺的是什么?
你会选择哪一种体育运动,为什么?
7.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
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8.交流、小结:
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三、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
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
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
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
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玉米,鸡蛋,黄豆,豆腐,花生,肉类(鸽肉,猪肉,兔肉特别推荐)贝类,香菇,菠菜,鱼肉等等。
讨论、交流:
含钙的食物有哪些?
牛奶、海带、豆制品、动物骨头、蔬菜和虾皮等。
(友情提醒:
容易对海制品过敏的人们要小心食用哟。
)
3.拓展:
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
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
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
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
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
四、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
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
身边的案例:
某位学生在游泳时腿抽筋;某位同学在轮滑时膝盖摔伤。
讨论:
我们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
3.活动指导:
很多同学喜欢轮滑,轮滑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
(请一生当模特滑两步,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
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
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
5.拓展:
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
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
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
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
)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
(3)防护知识介绍。
五、拓展延伸
1.总结:
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
2.延伸:
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播放太极拳录像,介绍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益处。
然后与同学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板书设计】
4.骨骼、肌肉的保健
合理锻炼:
举重、体操、游泳……
丰富营养:
多吃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注意安全:
做好防护、急救措施……
1.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知道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4.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教学难点】
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
2.教师谈话:
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
3.学生猜想。
(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
4.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讲述:
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
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
(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
3.教师讲述:
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
4.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6.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
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
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
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
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
它还能不能吃别的?
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
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
……)
7.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8.教师讲述:
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
三、观察蚕卵
1.教师讲述:
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
注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同学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要注意要小心。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
形状怎样?
大小怎样?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蚕卵是圆形的。
蚕卵中间有点凹下去。
蚕卵的颜色是黑灰色的。
蚕卵和一粒米差不多大……)
4.教师小结:
蚕卵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
卵只剩空壳是白色的,壳上有小洞。
四、观察蚁蚕
1.出示蚕卵孵出的图片。
思考:
有什么新发现?
2.(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并给它取个名字。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蚂蚁,所以叫蚁蚕;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虫子,所以叫虫蚕……)
3.讨论:
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喂它吃东西。
给它建一个家。
给它找一些好朋友……)
4.教师小结:
蚁蚕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似的。
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五、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教师讲述:
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
下一课我们将举行领养活动,请大家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1.我们来养蚕
观察蚕卵:
黑色、很小、1-2毫米
观察蚁蚕:
黑色、像蚂蚁、3-4毫米
养蚕活动
2.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目标】
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较长时间的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做好养蚕的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时间】
序号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
1
蚕宝宝出生了
部分蚕出卵后
2
蚕宝宝蜕皮了
3—4天后
3
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了
18—20天后
4
蚕宝宝开始结茧了
27—30天后
5
蚕蛹羽化成蛾子
35—41天后
6
蚕蛾交配产卵
43天以后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时段(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时间:
40分钟
一、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和蚁蚕:
1.谈话:
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养蚕活动,今天就要开始了。
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
在视频投影仪上出示蚕卵。
2.学生观察。
3.谈话:
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从蚕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4.学生汇报交流。
5.谈话:
今天,我们看到的蚁蚕是从淘宝买的,由于“五·一”节后,内地天气热,在路途上已有大部分蚁蚕出卵。
那么蚕卵到底是怎样孵化出蚕宝宝的?
刚出壳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
6.教师:
展示蚁蚕破壳而出的资料。
7.学生观察:
蚁蚕。
8.提问:
谁能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子?
9.学生汇报交流。
10.谈话:
为了能充分展示出蚕宝宝的生长全过程,培养大家长期观察和记录的科学习惯,从今天开始,你们在饲养蚕宝宝的时候,就要为它们记录成长的变化过程。
我们把这个就叫“给蚕宝宝记日记”(板书课题)
11.谈话:
现在将你们观察到的蚕卵和蚁蚕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
12.学生汇报活动记录。
13.讨论:
你是怎样给蚕宝宝记日记的?
14.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16页,了解观察日记的样式。
15.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如何完善自己写的日记?
16.小结:
(略)
二、感受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1.谈话:
蚕宝宝会不断成长,你知道蚕宝宝吃什么?
(要注意桑叶的干净和新鲜。
)
2.讨论:
在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和你想研究的问题吗?
3.引导学生说出:
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蚕宝宝只吃桑叶吗?
蚕宝宝还吃哪些植物的叶?
用榆树叶喂蚕,蚕也能吐丝吗?
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
4.如果研究:
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
该怎样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养蚕?
(注意:
最初喂的是什么,就一直坚持喂到最后,中途不能改。
)
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
通过你们的收集资料,谁能说出饲养蚕宝宝的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介绍:
蚕宝宝的饲养方法。
(1)刚出身的蚁蚕宝宝最怕冷,温度要控制在26℃左右。
(2)蚕宝宝的“家”,最好用铁盒子或塑料盒子,盖上湿毛巾,保持较高的湿度。
(3)蚕宝宝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一般应多采傍晚的桑叶。
(4)给蚕宝宝的“家”,打扫卫生时,要等蚕宝宝爬到新桑叶上后移到新纸上,少数没上去的用毛笔扫下来放在新桑叶上。
(5)要保持蚕宝宝的“家”,清洁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蚕粪和病蚕。
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
7.制定养蚕宝宝计划,小组内分工。
8.小组长带着养蚕用具,到老师那里领取二龄蚕。
第二时段(蚕宝宝蜕皮了)
教学时间:
20分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科学 四年级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