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32昆虫2课时.docx
- 文档编号:12073670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70KB
第一册 32昆虫2课时.docx
《第一册 32昆虫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 32昆虫2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册32昆虫2课时
第一册3、2昆虫(2课时)
第一册3、2昆虫(2课时)第一册3、2昆虫(2课时)三章动物世界第二节昆虫
教材分析
昆虫这一节是在学生刚学完“蝗虫”后,第一次接触到的有关生物分类依据方面的内容。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易操作性,而且知识的条理性较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是进行科学方法教学的很好载体。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学生对昆虫的有关知识在平时已经有所接触。
教授本节内容可组织学生以分组协作活动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采集来的标本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寻找知识教学与方法教学的结合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循着两条主线即知识目标线和技能目标线进行。
教学方法以探究、讨论式为主。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观察、比较等方法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的作用。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昆虫等的采集,煅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初步学会并运用求同比较法分析归纳事物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目标
1.在对昆虫的采集观察过程中体验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充分的参与,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3.通过列表方式对昆虫特征的归纳,认识科学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昆虫的主要特征、求同比较法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比较得出昆虫的主要特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一)课前让学生采集一些不同种类的他们认为的“昆虫”(每生十种以上)标本,作一些简单处理后放入三角纸包,并要求在三角纸包上注明采集地(或采集地的特征)。
(二)每生一只放大镜、一把镊子、一张表格(见附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有关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这些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通常,我们把象蝗虫这样的动物叫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
平时大家经学听到“昆虫”这个词,现在请大家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一些昆虫。
(二)揭示疑点
老师问:
为什么我们把这些动物称为昆虫呢?
我们是根据什么说这些看上去不一样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的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
属于昆虫的动物应该具有某些相似的形态特征。
而不属于昆虫的动物与同属昆虫的动物之间应该有较大的差异。
(三)观察并记录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些“昆虫”标本,它们真的是昆虫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些标本具有哪些特征,并完成发下来的这张表。
注意:
每种标本都装入一只三角纸包,分别编号,可用放大镜观察,可使用镊子。
根据你的观察,若某标本具有某项特征,则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打勾或用文字说明。
教师巡视。
(四)整理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张表进行整理,使具有相同特征最多的标本写在一起,制成一张新表。
教师巡视并指导。
(五)查阅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新制成的表格。
问:
现在我们已经对这些标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并发现某些标本具有较多的共同特征。
那么到底哪些标本是昆虫呢?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第33页第一段“昆虫的主要特征”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六)解决问题、找出规律
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表格上把你认为是昆虫的标本编号上打上钩。
教师提问:
现在同学们已在认为是昆虫的标本上打了钩,现在请一个同学来告诉大家你认为它们是昆虫的依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昆虫的主要特征。
(七)知识应用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就你们组的观察结果写出报告。
在报告中说明这些标本是昆虫以及另外的标本不是昆虫的理由。
派代表到讲台上作交流发言。
(在发言时可对标本形态作简要介绍,也可出示标本)此时若能利用实物投影仪则效果更佳。
(八)教师小结
1.对刚才的发言进行小结。
主要强调昆虫的主要特征
2.对课堂活动的小结:
对昆虫特征的获得我们经过了:
观察→比较→归纳等步骤。
其中观察和比较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问:
我们观察不同种类的标本的目的是什么?
);而比较不仅要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如昆虫特征的得出过程),也要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点。
提出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的名词。
(九)知识扩展
提问:
昆虫之间除了共同的特征,就没有不同点了吗?
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
昆虫之间也有许多不同点,这正是昆虫多样性的原因。
关于昆虫的多样性,我们将在下节课讨论。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
1.提出问题→观察标本→比较特征→归纳
2.昆虫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都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
(3)胸部都有三对分节的足;
(4)一般有两对翅。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昆虫的主要特征是。
(2)我们在研究蝗虫、蟋蟀、苍蝇是否属于昆虫时,对这三种动物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都具有昆虫的主要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它们都属于昆虫。
这里的“比较”属于比较法。
2.课后作业
(3)下列四组动物中,都是昆虫的是()
(A)虾和蟹(B)蚜虫和蝗虫
(C)蜈蚣和马陆(D)蜘蛛和蝎
(4)蝗虫、蝴蝶、蝉的相似之处是()
(A)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口器都为咀嚼式口器
(C)胸部有三对分节的足,其中二对步行足,一对跳跃足
(D)腹部有二对翅
3.参考答案
(1)略
(2)求同比较法(3)B(4)A
4、简要分析
(1)略;
(2)在自然科学中,运用比较法来认识事物的例子是很多的。
在不同事物中找出共同点,这样的比较叫做求同比较。
在相同事物中找出差异点的比较叫做求异比较。
比较法是最基本的逻辑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题目中,认识蝗虫、蟋蟀、苍蝇是否属于昆虫,是把这三种动物的特征与昆虫特征进行比较,看有没有相同点的比较方法,显然是求同比较;(3)略;(4)蝗虫、蝴蝶、蝉都是昆虫,因而它们的相似之处应该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即昆虫的主要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昆虫生活环境的多样性,足和口器的多样性。
3.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不变态发育。
4.了解昆虫与人类关系。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求异比较法。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昆虫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昆虫生活环境及发育方式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一)课前组织部分学生在校园内或校外采集昆虫标本。
采集时,着重观察并记录每一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尤其是要采集象蚊、蝇等昆虫的幼虫和蛹。
(二)一些昆虫标本和蜜蜂、家蚕、蝗虫的生活史标本;镊子、放大镜每组一把。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引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都到自然界中去采集了一些昆虫,作为本节课的材料。
请问,同学们是根据什么判断你所采集的是昆虫,而不是别的动物呢?
学生回答昆虫的主要特征后教师继续问:
有没有同学采集不到昆虫(一般不会有)?
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布置和要求,都采集到了不少的昆虫。
说明自然界中昆虫数量很多。
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多万种。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讲讲你都在什么地方采集的这些昆虫。
(二)学生介绍,揭示分布
请几位兴趣小组的成员,介绍几种昆虫的采集环境。
如:
龙虱:
在水中采集到;天牛:
在树丛中。
等等。
教师在学生介绍后,作小结并举例:
昆虫大多数陆生;少数幼虫水生,成虫陆生;也有终生水生的。
揭示昆虫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三)观察标本,发现差异
不同的昆虫,除了生活环境不同外,还有许多别的差异。
请同学们观察各种昆虫的足(提示:
对照课本34页图3-8,重点观察蝗虫、螳螂、蜜蜂、蝼蛄的足)。
你能说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足吗?
把相应的昆虫名称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并思考昆虫足的特殊形态跟它的生活习性有何联系?
(见板书)
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
请每组派一代表上讲台,就上述两个问题作简要回答。
教师作简要小结并板书。
口器是昆虫的摄食器官。
请大家使用放大镜和镊子观察昆虫头部口器的形态和结构。
对照课本35页图3-9,你能说出各种昆虫的口器吗?
把你观察的昆虫名称按它所具有的口器类型填入下表空格内并思考:
昆虫不同的口器类型可能与它的什么生活习性有关?
(见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各种昆虫的口器。
每组派一代表上讲台,就上述两个问题作简要回答。
教师再作简要小结并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5页第一段。
学生自学后教师出示家蚕、蜜蜂、蝗虫的生活史标本,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差异。
引导学生找出差异后,教师出示按蚊及蝗虫的生活史图片或投影,讲述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重点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蛹期的昆虫不吃不动,但体内却在剧烈变化,最后变成成虫的过程”,并板书。
讲述过程中可出示采集来的蝇和蚊的幼虫、蛹以加深印象,引起兴趣。
问:
所有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都有变态现象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象衣鱼这样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是不变态的。
(四)阅读讨论,认识昆虫
我国的昆虫种类很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结合平时的经验,互相讨论,区别今天课堂上提到的昆虫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哪些是医学害虫,哪些是农业害虫。
让学生作简单回答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列是农业害虫的是()
(A)蜈蚣(B)蚜虫(C)苍蝇(D)蚊子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辨别昆虫类型依据的是()
(A)发育方式
(B)口器的类型
(C)翅、足、触角的类型
(D)身体分部状况和触角、翅、足的对数
(3)举例说明昆虫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课后作业
(4)蚊的口器是()
(A)刺吸式口器(B)虹吸式口器
(C)咀嚼式口器(D)舐吸式口器
(5)采集能飞善跳的昆虫,应该用捕捉,捕捉到的昆虫应先用毒死,然后用镊子夹出放入三角纸包,写上、、和,再带回实验室制作。
3.参考答案
(1)B
(2)A(3)略(4)A(5)捕虫网、毒瓶、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姓名、编号
4.简要分析。
(1)简要分析:
昆虫根据其对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分为益虫和害虫。
害虫又根据是危害农业还是危害人类健康,分为农业害虫和医学害虫。
显然,蚜虫是危害农作物的昆虫。
因而选B。
(2)判断一处动物是否是昆虫,主要看它是否具有昆虫的主要特征,很显然,BCD三项都属于昆虫的主要特征,A不是,故选A。
(3)略(4)略(5)略
【小资料】
动物的嗅觉
大多数昆虫的嗅觉感受器,长在触角上或须肢上。
如蝴蝶的触角高高地举在空中摆来摆去,灵敏度极高。
有人将一只带有标记的雄蝶捉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放飞,它居然凭借灵敏的嗅觉找回放着雌蝶的地方。
有些寄生动物,如生活在毛发丛中的蜱,显然鼻子触角都不利于行动,因此它们的嗅觉感受器长在足上,可以从寄主身上找寻吸血下口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
(一)昆虫的种类100多万种
(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三)足的多样性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采粉足
开掘足
(四)口器的多样性
虹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册 32昆虫2课时 一册 32 昆虫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