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071966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7.13KB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
主备课人:
四、三角形
单元要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认识三角形。
这部分内容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学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认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长度关系、认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等。
2、三角形的分类。
通过分类活动,引导学生认真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整理与复习。
通过回乙、讨论与交流,结合填一填、算一算、摆一摆让学生将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与方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或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两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3、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感受教学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2认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
和是180°。
2、难点:
(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关系。
(2学会画三角形中指定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3、关键:
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像,获得体验和感受,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措施:
1、认识三角形。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让学生多动手,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来掌握三角形的各种特征。
教学例1时,老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出发,从生活中的图形抽象到三角形平面图。
三角形的稳定性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有条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拉一拉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枉架。
教学例2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也折一折,再引导学生通过认识抓痕来认识三角形的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高与底是相互对应、互相垂直的。
教学例3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两个三角形,组织学生去量每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收集一些学生测量的数据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教学例4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三角形,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2、三角形的分类。
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例1时,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各个角分别是什么角,然后通过比较进行分类,教学例2时,
教师可以先出示红领巾、小彩旗等常见的等腰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猜测它们的三条边有什么特点,并通过对折验证得出红领巾、小彩旗都有两条边相等,从而引导出等腰三角形。
教学例3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按要求做1张三角形纸片,然后组织学讨论这个纸片有什么特征?
1、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过程与方法:
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重点:
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会画出在方格纸中三角形底上的高。
教学准备:
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51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
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教师:
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书课题:
认识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认识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师:
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归纳: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2教师:
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
(3操作:
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练习十第1题
2、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在日常生活中,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分组活动:
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
验证:
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
(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
(3教师:
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练习第54页第4题。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先看书第53页例2后,拿出锐角三角形纸片,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
检查方法:
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
(2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
(3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
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
(4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
(5学生观察讨论: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
(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第54页练习十第2,3,5题。
2、第53页课堂活动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5~57页的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到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
发现任意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在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想引入:
教师:
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任意给你3条线段(小棒,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猜测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找寻规律:
1、教学例3:
(初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师:
每人用3根、5根、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看在摆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摆时每两根小棒要首尾衔接,相离相交都不对。
(学生在猜测与交流中发现4根同样长的小棒无论如何都围不成三角形
教师:
为什么4根同样长的小棒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而用3根,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2、教学例4:
(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要求:
4人一组开展量、算等操作活动,讨论三角形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①每个人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每条边的长。
(可用mm作单位
②4人依次把自己所画三角形的各边长记录在下表中。
③计算并填空。
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3三角形(4每边长任意两边之和
与第三边比较
(2讨论。
①结合量、计算、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解释为什么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围不成一个三角形?
而用3根,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③3根小棒的长分别是10cm、4cm和18cm,用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为什么?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注意:
答案不止一种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就可以肯定这3条边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练习十一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知识?
采取了哪些方法学到的?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5~58页例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体验用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6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纸做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创设情景
(1“啪——”的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
小勇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
“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配上一块,可是,玻璃已经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死人!
”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
“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
”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后,再请学生口答:
应该拿哪一块呢?
为什么?
学生1:
拿第一块,因为那块最大。
学生2:
第一块虽然最大,但是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无法确定。
(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拿只有一个角的这块玻璃去配,其形状大小是不确定的,另外的两个角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学生3:
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会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相同的玻璃。
(结合学生回答,电脑进行演示:
延长两条边相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
邻两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
2、揭示课题
教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三角形中两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确定了。
说明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中蕴含了某种规律,到底是什么规律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
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探究新知:
教师:
猜一猜: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
1、讨论验证的方法教师:
现在我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先想一想自己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可能有下面的方法
方法:
(1量角。
(2把三个内角对折或剪、撕下来拼合成一个平角。
(3通过图形的转化得出结论。
(演示:
两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我们知道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同学们现在有什么发现?
(等于把正方形的内角平均分成2份,360°÷2=180°
2、学生自主操作,验证猜想(课件出示探究任务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验证一下。
(2把你的想法和操作过程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当发现学生采用“量”的方法完成后,一定要激励学生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提示:
还可以通过折、剪、撕,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进行观察。
4、汇报交流
学生:
(量角量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
——测量有误差,实际结果可能在180°左右。
(板书出三类三角形内角度数的加法算式教师:
为什么要测量3个三角形?
(要验证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而所有的三角形有无数个,三角形按角分,一共有3类,我们就一类一类地进行验证教师出示3类三角形粘贴在黑板上。
教师:
刚才,同学采用的是“量”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对折或者撕下三角形的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
及时请该生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教师:
同学们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直角三角形下面板书:
180°,现在请大家也采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来验证其他两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学生验证完后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分别在两类三角形下面板书:
180°教师用课件完整地展示三类三角形拼成平角的过程。
得出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5、取任意两个三角形进行比较再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左边三角形的面积。
(
(2因为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左边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右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大于左边三角形的内角和。
(
6、知识回顾:
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要拿有两个角的那块碎玻璃去配”了吗?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中两个角被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取其中有两个角的碎片,延长两条边得到的三角形就与原来的三角形相同。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第56页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结: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如果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第57~58页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了什么内容?
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五、拓展升华:
剪去三角形中30°角后,所剩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学后记:
2、三角形的分类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9~62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经历分类的过程(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自行分类→形成统一的分类,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对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按三角形内角不同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的特征和它们相互的关系。
教学准备:
例1的5个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认识三角形”,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教师: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中的5个三角形
提出要求: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要这样分?
2、反馈学生的分类
学生1:
3个角都是锐角的为一类,3个角中有1个角不是锐角的为一类。
即(1(3(5为一类,(2(4为一类。
学生2:
有直角的为一类,没有直角的为一类。
即(2为一类,(1(3(4(5为一类。
学生3:
有钝角的为一类,没有钝角的为一类。
即(4为一类,(1(2(3(5为一类。
学生4:
全都是锐角的为一类,有直角的为一类,有钝角的为一类。
即(1(3(5为一类,(2为一类,(4为一类。
(如果学生4种分类方法都有这4种分类方法都是正确的。
在这4种分类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把三角形分得更细、更清楚?
(如果学生只有前面3种分法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角的大小,讨论:
还可不可以进一步细分?
3、整理分类结果
教师:
这些三角形,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
(3类也就是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为一类。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给这3类三角形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
板书: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教师:
看书,读一读第59页上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师:
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
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
4、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着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
(板书
5、练习:
第62页第1题。
三、课堂活动,动手操作:
第61页课堂活动第1题。
提示:
可以先画再剪。
四、巩固练习
1、第62页第2题:
按要求在方格上画出三角形。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3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
(4直角三角形中可能有两个直角。
(
(5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
五、拓展练习:
如果只给你看三角形中的一个角,能判断这是个什么三角形吗?
图1图2图3
知道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锐角,不能确定这个三角形的种类,因为任意一种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六、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跟你的同桌一起分享吧!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0~63页例2,例3,课堂活动第2,3题,练习十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一面等腰三角形的彩旗、学生:
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量角器,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是怎样分类的?
教师: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三角形,看看它们的边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例2
教师:
将红领巾或小彩旗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
2、反馈学生的发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1两条边相等。
(2两个角相等。
(3是轴对称图形。
3、验证:
教师质疑:
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对折后都是这样的呢?
请拿出自己随意剪的三角形,进行对折,看有没有这些特征。
教师小结:
(出示等腰三角形进行演示像这样把三角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说明这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这种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把这种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4、教学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5、学生讨论:
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呢?
学生用三角板量各类三角形的边长。
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都有等腰三角形。
(教师画出后面两个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引导记忆:
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腰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6、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例3按要求剪三角形。
(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用量角器量30°的角。
(3剪三角形。
(4展开。
2、仔细观察手中的三角形的角和边,也可以动手折一折或用直尺和量角器量量,看有什么发现?
3、在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你是怎样发现的。
4、反馈:
(13条边相等。
(23个角相等,都是60°。
(3是轴对称图形。
(4锐角三角形。
教师小结:
像这种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等边三角形。
引导记忆:
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
5、讨论: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怎样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第61页课堂活动第2~3题。
(第2题按要求摆三角形,总结出用小棒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根数。
2、第63页第5题:
根据已有的三角形画出等腰三角形。
(两种画法,作图中发现可以两条直角边为对称轴画出等腰三角形3、第63页第6题: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六、拓展练习:
第63页第7,8题及思考题。
教学后记:
3、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4~65页整理图及第1题,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复习所学的三角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学难点:
整理三角形的知识,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
(1回忆:
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请学生回忆(可翻书回忆所学知识,请分组试着整理在本子上。
(2组织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学生评议。
整理较好的小组,教师给予表扬。
教师小结:
我们还可以把三角形的知识整理成知识树,看教科书第64页。
(也可以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画知识树,整理在黑板上(3提出本节课学习的要求:
今天我们着重复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板书:
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二、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1说一说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2让学生指着三角形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教师: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
它和底是什么关系?
练习:
指出三角形中的底和高。
(完成练习十三中的第1题(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互为底和高,一个三角形共有三组底和高。
三、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1请同学们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2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师版 小学 数学 第四 单元 三角形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