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九大难点专项突破专题05标记类题目解题方法探究含解.docx
- 文档编号:12065066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02.29KB
高考生物九大难点专项突破专题05标记类题目解题方法探究含解.docx
《高考生物九大难点专项突破专题05标记类题目解题方法探究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九大难点专项突破专题05标记类题目解题方法探究含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九大难点专项突破专题05标记类题目解题方法探究含解
专题05标记类题目解题方法探究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也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掺入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常用以研究生物相应的生理过程。
一般常用的放射性元素有:
15N、3H、35S、32P、14C、18O等,在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目的来选择好被标记的元素。
高考题目对于此知识点的考查也较多,出题形式有以下常见三类:
1、教材基础实验的延伸、拓展: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C原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复制方式的研究,对细胞分化实质的研究等;
2、细胞分裂过程标记类:
通常标记原料,问第几次分裂某个时期含有标记的DNA或者染色体数目,此类题目较为抽象,是难点所在;
3、新情境下的应用:
此类题目与教材知识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通常需要考生对试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基础知识迁移运用。
【难点1】基础实验探究
【典例1】(2016新课标III)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和③都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②为用物理因素处理的诱导基因突变;④为教材物质鉴定类实验,属于显色反应。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法的研究,要求熟记教材实验方法。
【典例2】(2016海南)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答案】B
【考点分析】本题以荧光标记的方法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要求考生能理解题干信息,并与教材知识有效结合。
【典例3】(2015福建)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B错误;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C正确;单位时间内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
【考点分析】本题以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酶的催化效率等,要求对上述生理过程全面理解,熟练运用。
【典例4】(2016浙江选编)下面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请回答:
(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中,H20在光反应中裂解为。
(2)若以14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卡尔文循环中首先出现含14C的三碳化合物是。
该三碳化合物在NADPH的氢和ATP的等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被还原为三碳糖磷酸。
(3)给某植物提供C1802和H20,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
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H218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之故。
【答案】
(1)类囊体膜H+、O2和电子
(2)三碳酸磷酸基团(3)C180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H2180中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逻辑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相对较小,题目主要涉及教材相关知识的描述,要求考生注意光合作用的过程。
【典例5】(2014江苏选编)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于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填序号);琼脂③块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榆、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答案】
(1)①不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2)不是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基础类标记题目,需要考生熟记教材相关知识,并在做题时认真审题,找出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对应和迁移,教材常见同位素标记实验如下:
【难点2】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综合问题考查
【典例6】(2017浙江)若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答案】A
【考点分析】解答此类习题可以借助画图,但必须先画出DNA的两条链,不能只用一条线代表一个DNA分子,这样无法描述后面的半保留复制。
【典例7】(2014四川)将牛的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的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含有5种碱基(A、T、C、G、U)和8种核苷酸,A正确;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DNA中的遗传信息表现为RNA中的遗传密码,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用32P标记)的某个细胞,连续有丝分裂n次,形成2n个细胞;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其中只有两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C错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有多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对应多种tRNA,D正确。
络结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此类题目的解答,需要考生对DNA分子复制与细胞分裂的过程能透彻理解,并熟悉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因为此类过程较为抽象,凭空想象极易出错,故可用图解法来解决问题。
以下以一常见实例进行讲解:
【例题】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酸(BrdU)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dR)结构类似。
细胞增殖时,BrdU可取代TdR掺入到新复制成的DNA子链中。
用Giemsa染料染色,双链都掺入BrdU的DNA分子所形成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浅;而DNA分子中仅有一条单链掺入BrdU所形成的染色单体着色深。
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放入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用Giemsa染料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细胞分裂中,每条染色单体间均无颜色差异
B.第二次细胞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中都有3条DNA单链含有BrdU
C.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
D.第一、第二两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染成深色
【答案】D
【解析】根尖细胞进行的为有丝分裂,且根据题意亲代DNA均不含BrdU(见图一)。
在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有BrdU,结合题意可知DNA分子中仅有一条单链掺入BrdU时着色深,故此时每条单体颜色无差异(图二),A正确;
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得到两个相同的DNA分子,每条染色体的DNA均有一条链含有BrdU(图三);第二次半保留复制后的前期和中期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其中1个DNA分子的双链均含有BrdU,另一个DNA只有1条链含有BrdU(图四),故B、C正确;
综上分析,第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染成深色(图二),第二个细胞周期中,1/2染色单体被染成深色,1/2染色单体被染成浅色(图四),D错误。
【难点3】新情境下标记类题目应用
【典例9】(2017江苏)(多选)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见下图,tRNA不变)。
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多肽链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
【答案】AC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tRNA的特点以及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并能透彻理解题干中标记物质的作用及影响。
【典例10】(2015福建)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
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
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答案】A
【典例11】(2016新课标I)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
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答案】
(1)γ
(2)α(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3)每个噬菌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大肠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
已知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都用32P进行标记,该噬菌体所感染的大肠杆菌细胞中不含有32P。
综上所述并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
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即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
【考点解析】解答本题时最大的错因在于:
对ATP的化学组成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地对知识进行迁移。
ATP脱去远离A的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据此进行知识迁移:
dATP脱去远离dA的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典例12】(2016北京选编)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
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
、
、
、
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________
________
对照组1
________
________
对照组2
同
同
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____。
【答案】
(1)抗原特异
(2)甲(3)Ⅲ和
(4)①方案一:
iB,iiA,iii无关抗体,ivA方案二:
iA,iiB,iii无关抗体,ivB
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3)由图2分析可知,
和
两种单抗与病毒混合,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最小,说明这两种单抗对病毒的抑制效果最好。
(4)方案一:
iB,iiA,iii无关抗体,ivA
假设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则可推出实验组和对照组1的荧光强度基本一致,明显高于对照组2的荧光强度。
假设A、B与EV-GP结合的位点相同,则可推出实验组与对照组2的荧光强度基本一致,但明显低于对照组1的荧光强度。
方案二:
iA,iiB,iii无关抗体,ivB(分析方法同方案一)
【考点分析】本题以免疫为知识背景考查相关实验设计和分析。
在本题中首先我们要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
研究两种单抗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因此结合题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B两种单抗及无关抗体,因变量是荧光强度。
在分析时,可以做出的假设有两种:
一种是两种单抗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相同,另一种是两种单抗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相同。
依据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新情境下的标记类题目考查特点通常以社会热点等为题材,而知识点源于教材知识,在题干中会体现出要考察的知识点,比如典例9考查基因的表达;典例10考查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典例11考查ATP的结构;典例12考查免疫等。
此类题目需要获取信息后,尽快找出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与题干中信息进行结合,完成知识的迁移转化。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
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以某一知识(如“同位素标记法”)为“核心”,将与其相关的知识进行发散辐射,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1、(2014浙江)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答案】C
2、将小鼠(2N=40)精子的染色体DNA用32P充分标记,与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被标记的细胞比例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下降
B.每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比例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下降
C.第一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
D.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
【答案】D
【解析】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标记了精子和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此时原本的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被标记。
在最初的分裂过程中随着分裂被标记的细胞比例有可能不变,即都是1,A错误。
被标记的染色体比例在第一次分裂后比例是不变的,B错误。
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应有40条染色体是由标记的,C错误。
因为半保留复制,第二次分裂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D正确。
【答案】A
【解析】尿苷是尿嘧啶核糖核苷的简称,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之一,而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能合成RNA,因此让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苷后,能检测到放射性的不止分生区细胞,A项错误;尿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参与细胞内RNA的合成,而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通过转录产生RNA、核糖体由核糖体R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将3H标记的尿苷导入植物细胞内,最后细胞核、核糖体、叶绿体都能检测到放射性,B项正确;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C项正确;用3H标记的亮氨酸是合成分泌蛋白质的原料,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分析可知,用3H标记亮氨酸后,细胞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D项正确。
6、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到未被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连续复制2次,则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数是()
A.0B.2C.4D.6
【答案】B
【解析】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到未被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连续复制2次后,共得到4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有两个子代DNA分子含有母链,故B正确。
7、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⑤B.②④C.①④D.③⑤
【答案】C
【解析】DNA由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其中磷酸含有磷元素,即32P标记的是DNA分子中的磷酸,对应图中的①;根据氨基酸的通式可知,S元素应该存在于R基上,即35S标记的是图中的④,故选C。
8、“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某些生命活动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8O同时标记CO2和H2O,可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B.用3H标记尿嘧啶,研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C.用3H标记亮氨酸,揭示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D.用35S标记蛋白质,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C
9、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在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有98个
D.每个子代噬菌体中均有未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
【答案】D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所以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再用含32P的细菌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A错误;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DNA分子是双链结构,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的DNA含32P,100个噬菌体的DNA都含31P,C错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产生的子代噬菌体都含有未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D正确。
10、假如某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用14N标记后相对分子质量为b。
现将用15N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则子一代、子二代的DNA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A.(a+b)/2 (a+3b)/4
B.a+b a+3b
C.(a+b)/2
D.a+b (a+b)/3
【答案】A
11、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末端的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水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实验发现ATP的末端P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①正确;放射性标记来自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说明32P标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②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③错误;在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细胞,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折说明这段时间内,既有ATP的水解,也有ATP的合成,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B。
12、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被B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会杀死该B细胞。
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结果小鼠不产生相应的抗体,且再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
此时若再给该实验动物注射未标记的抗原Y,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上述实验结果能支持的观点是()
A.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
B.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
C.只有标记的抗原才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
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产生
【答案】A
13、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如图所示:
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标记的亮氨酸,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C.用32P标记亮氨基酸,示踪该蛋白的分泌过程
D.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答案】C
【解析】图示为分泌蛋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大难 专项 突破 专题 05 标记 题目 解题 方法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