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节讲练精品学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065037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41
- 大小:1.55MB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节讲练精品学案含答案.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节讲练精品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节讲练精品学案含答案.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节讲练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节讲练
(精品学案)
1.理想实验的魅力
(1)历史回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伽利略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笛卡儿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2)理想实验
①伽利略理想实验:
小球沿斜面由静止滚下,再滚上另一斜面,如不计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高度处,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要滚得更远。
若放平后一斜面,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②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车一推就动,不推就停,说明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才运动(×)
2.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认识是不同的,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
3.伽利略的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解析: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其观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没有考虑到空气阻力等各种阻力,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建立了正确的认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1错误,2正确;伽利略的实验是理想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是科学的,3错误。
答案:
1.× 2.√ 3.×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3)惯性与质量: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符号是m,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1.物体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2.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3.力无法改变物体的惯性(√)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无关,1、2错误,3正确。
答案:
1.× 2.× 3.√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的前半句话“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提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的后半句话“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实质上是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即原来运动的保持其速度不变,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与不受外力在效果上是等效的,这就使牛顿第一定律具有了实际意义。
4.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典例1] [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思路探究]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什么?
提示: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或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2)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合力不为零呢?
提示:
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且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合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
[答案] ABD
[总结提能]
牛顿第一定律的两点应用
(1)生活中的物体需要在力的作用下,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因为有摩擦力等阻力的存在。
应克服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直观认识,正确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客观事实。
(2)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空气阻力不计)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无限长,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
解析:
选B 因为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不论小车如何运动,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均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两小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两小球速度相等,故两小球一定不会相碰,B正确。
考点二
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与质量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与力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被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
3.惯性与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
(1)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没有条件限制,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所遵守的一条规律。
[典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惯性是物体只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惯性;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无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均无关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任何情况下都存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均无关,D正确。
[答案] D
[总结提能]
惯性的“三种性质”和“两种表现”
1.三种性质
(1)普遍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无关性: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均无关。
(3)唯一性:
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2.两种表现
(1)在不受外力(或合力为零)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2.有一种仪器电路图如图所示,其中M是质量较大的金属块,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
汽车启动时和急刹车时,发现其中一盏灯亮了,试分析是哪一盏灯亮了。
解析:
启动时,金属块M由于惯性,相对于汽车向后运动,绿灯所在的支路被接通,所以绿灯亮;汽车急刹车时,由于惯性,金属块M相对于汽车向前运动,红灯所在的支路被接通,所以红灯亮。
答案:
启动时绿灯亮,刹车时红灯亮
1.下列关于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果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力,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解析:
选C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就运动,没有力作用时它就静止,A正确;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他认为水面上的物体若不受摩擦力,物体会保持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D正确。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C错误。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
选D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它是理想条件下的运动定律,但不是实验定律,它来源于大量真实的科学实验,但不能用真实的实验来验证,A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的本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B错误,D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定律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运动遵循的规律,二者实质不同,C错误。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运动速度大比速度小时难以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大时具有较大的惯性
B.同一物体受的力越大,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
C.不同物体比较,体积越大,惯性越大
D.不同物体比较,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析:
选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的大小只由质量大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A、B、C错误,D正确。
4.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
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可能的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
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选B 汽车匀速行驶时,摆锤相对汽车静止,所以摆锤不会向右摆动,C、D错误;当汽车向右行驶,突然刹车时,车速减小,而摆锤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速度向右运动,A错误,B正确。
5.我国铁路改革之一就是火车大提速,从每小时六、七十公里提到二百公里,动车现在的速度是每小时三百公里左右,有的同学认为火车速度变大了,难以刹车了,所以火车的惯性变大了,他的观点正确吗?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个物体惯性大小只与它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火车提速后速度变大,但是它的惯性大小未变。
答案:
他的观点不正确,理由见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这是因为( )
A.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力
B.物体一定受到两个平衡力作用
C.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物体可能受到一个力作用
解析:
选C 物体不受任何力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可能是两个力,也可能是多个力,但不可能是一个力的作用,C正确,A、B、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后才会运动起来,所以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不用力踏自行车,自行车就会渐渐停下,说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惯性就会逐渐消失
C.运动着的小车速度逐渐减小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惯性是使物体速度改变的原因
解析:
选C 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后才会运动起来,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用力踏自行车,自行车就会渐渐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惯性是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的性质。
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
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其他阻力不计,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速度逐渐减小
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解析:
选C 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
4.我国新的交通法规中规定:
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B.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车的惯性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解析:
选D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A、B、C错误,D正确。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掷出的铅球速度不大,所以其惯性很小,可用手去接
B.用力打出的乒乓球速度很大,因此其惯性很大,不能用手去接
C.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停下,是因为速度大的车惯性大
D.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的车运动状态变化大
解析:
选D 惯性的大小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铅球质量很大,其惯性大,尽管速度不大,但是运动状态很难改变,故不能用手接,而乒乓球则与其相反,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尽管速度很大,也可以用手接,A、B错误;相同的两车惯性相同,速度大的停下来时,其运动状态变化大,因此较难停下,C错误,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6.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歼击机在进行战斗时要丢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有利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速度会越来越小
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都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
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大,惯性也就大
解析:
选AD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歼击机丢掉副油箱,惯性减小,运动状态更易改变,A正确;惯性与力没有关系,B错误;车上乘客的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惯性也不一样大,C错误;质量大,惯性就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D正确。
7.在冰壶比赛中运用到了惯性的原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冰面光滑,则冰壶能一直运动下去
B.冰壶会由于冰面的阻力速度逐渐降低
C.在比赛中要想冰壶停下来,运动员可用杆阻止冰壶的运动
D.冰壶比赛中用到的所有冰壶在任何时候的惯性并不一定相等
解析:
选AB 冰壶比赛时,不允许运动员用杆阻止冰壶运动,C错误;所有冰壶的质量都相等,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所以所有冰壶惯性都相等,D错误。
8.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个铁球和一个乒乓球。
容器中的水、铁球和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
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 B.铁球向右
C.乒乓球向左D.乒乓球向右
解析:
选AD 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
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A正确;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右运动,D正确。
三、非选择题
9.手握斧头的木柄往硬地上猛撞几下,原来木柄松动的斧头被压紧了,这是因为木柄和硬地碰撞时,受到阻力迅速变为静止,斧头由于________而________的结果。
解析:
木柄和硬地面接触时,木柄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变为零,但斧头由于惯性的原因继续向下运动,结果斧头与木柄会紧密接触,不会松动。
答案:
惯性 相对木柄运动
10.如图所示,重球系于DC绳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BA绳,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绳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时,哪根绳先断?
为什么?
(2)在绳的A端突然用力一拉时,哪根绳先断?
为什么?
解析:
(1)当拉力缓慢增大时,AB绳的张力等于拉力,而DC绳的张力等于拉力与重球重力的合力,DC绳承受的拉力大,故DC绳先断。
(2)瞬间用力拉A端,由于重球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对DC绳的拉力来不及变化时,AB绳由于不能承受巨大的拉力而先断裂。
答案:
见解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保持不变来探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基本思路: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基本思路:
保持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方案: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
物体的加速度、物体所受的力、物体的质量。
质量用天平测量,因此本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力。
(1)物体加速度的测量
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测加速度与其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
由于初速度为零时,a=
,如果测出这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即
=
。
(2)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对此实验中力的理解:
除了在真空中抛出或落下的物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是不存在的。
然而,一个单独的力的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实验中的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②平衡摩擦力:
如图所示,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为了消除摩擦力对小车的影响,可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稍微垫高一些,用小车的重力的分力来抵消它所受到的摩擦力,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为止。
当挂上重物时,只要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那么我们可近似地认为托盘和砝码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的大小。
增减盘中砝码的个数可改变小车所受到的合力。
(3)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和以a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作出图象。
如果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三、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砝码、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0、m0,并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
3.平衡摩擦力,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0g。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的重力,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重物的重力m1g、m2g、…以及计算出相应纸带的加速度填入表格1。
表格1 物体的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实验次数
加速度a/(m·s-2)
小车受力F/N
1
2
3
4
…
6.保持托盘中所放重物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并测出小车与所放砝码的总质量M,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
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
8.计算出每次实验所得纸带的加速度值及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填入表格2。
表格2 物体受到的外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
次数
加速度
a/(m·s-2)
小车与砝码总质量M/kg
小车与砝码总质量的倒数
/kg-1
1
2
3
4
…
五、数据处理
1.分析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依据表格1,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外力F为横坐标,作出aF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结论。
2.分析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依据表格2,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或
为横坐标作出aM或a
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甲 乙
3.实验结论
(1)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力F成正比。
(2)在力F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六、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3.每次释放小车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车靠近滑轮时用手按住小车。
4.各纸带上的加速度a,都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
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
离直线较远的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
七、误差分析
1.在实验中,我们认为钩码的重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
但这是有误差的,只有在小车质量比较大,钩码重力比较小,且长木板合理倾斜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才比较理想。
2.质量测量、长度测量中也存在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3.平衡摩擦力不准而造成误差。
4.描点作图时存在误差。
八、方案设计
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设计
(1)如图所示,让滑块在钩码拉力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记录下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砝码的质量、两光电门间的距离。
(2)保持滑块质量不变,通过增加(或减少)砝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重复实验3次。
2.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已知滑块经过两个不同位置的速度v1和v2以及两位置间的距离,利用a=
就可以求得加速度。
3.数据的分析
设计实验表格,将滑块质量不变时的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并进行分析。
滑块质量M=________kg
砝码的质量m/kg
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的近似值F/N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1)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1)
两光电门间
的距离x/m
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m·s-2)
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a与F成正比。
4.需说明的两个问题
(1)有的仪器只能记录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很短暂,故可用v=
(d是指挡光片的宽度,t是挡光时间)求得滑块在不同位置的瞬时速度。
(2)我们认为砝码的重力等于滑块所受到的拉力,但这是有条件的,即滑块的质量比砝码的质量大得多,滑块的加速度不能太大。
题型一
对实验器材和操作的考查
[例1]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V电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 必修 第四 牛顿 运动 定律 章节 精品 学案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