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生大师武术思想略论.docx
- 文档编号:12058942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08KB
金石生大师武术思想略论.docx
《金石生大师武术思想略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石生大师武术思想略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石生大师武术思想略论
金石生大师武术思想略论
金石生大师一生都在学习和研究少摩拳,都在探求武学的真谛。
金石生大师从少年时期,就师从武学宗师、少摩拳的创立者、河南开封国术馆副馆长刘丕显,数十年一直追随其左右,尽得刘丕显宗师真传。
刘丕显是一位知识渊博、见识高远的武学大家,他对自己的爱徒金石生不仅言传身教,而且让他在开封国术馆学习各门各派的武功,又送他到中央国术馆提高技艺、扩大视野,从而造就了一代武学大师。
金石生大师在以后的数十年中,纵横武坛,屡建奇功,乃至参加国术大考,入选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的奥运会武术表演团成员,参加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和其他团员一起让中国武术第一次走出国门,并在世界体坛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金石生大师用毕生研究和验证的少摩拳,不仅是一种形态古朴、简约实用的武术,更体现着中国人传统哲学的辨证思想,包含着博大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金石生大师的武学思想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武术有规矩无定法
金石生大师对武学的理解,充满了辩证思想。
他认为,学习武术一定要有明晰的传承,强调传统方法传授的重要性。
同时,他又反对僵化地运用武术,使武术成为形式化的肢体动作。
他指出在武术的运用中,不可拘泥固定的俗套,要善于变化,这才是武术的精粹。
金石生大师不断地教导后学:
“要领即是功夫。
”就是说代代相传的基本要领就是一门武术的根本。
他说:
“中国的武术,各门各派都有着不同的传授,比如曲中求直的方法,少摩拳讲抻筋拔骨,少林拳讲有缩有顶,八卦掌讲争裹,虽然叙述的语言不同,但都是对练拳规矩的要求。
离开了基本的要领和技击的原则,就不是武术。
”各门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练功方法和要领,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技击方法,形意的勇速,少林的短险,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等等,都是中国历代武林前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反复研究、实践的结果,绝非一人一时之功。
金石生大师曾多次说:
“如果看书自学能上大学,要教授干啥?
”借此比喻来说明武术传承的重要性。
如果割断了武术从古到今的传承,就是否认了武术的根本,从而否认武术的传统,就否定了数十年、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武林前辈研究总结的成果。
没有传承的学习和锻炼,可能就是在不断重复错误。
金石生大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没有正确要领的武术训练,就是盲学瞎练白搭工。
”
金石生大师在强调武术基本要领的同时,反对僵化地运用武术,反对将前辈传留下来的定型的招法生搬硬套到实战中去。
他在讲解武术运用的变化时说:
“顺势因势,才是把式。
”在实战中,双方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对方,其反应动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故不可能在对方攻击之时从容地思索,然后用已经准备好的招法还击,所以临场发挥和应势变化至关重要。
金石生大师晚年时,对于武术的修为更是进入化境。
他认为:
“技击没有一定不变的模式。
武术是说时迟那时快的事情。
”所以不可以用静止、僵化的思想意识来衡量武术。
金石生大师指出:
“任何一种武术的招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单纯、僵化地学习固定的招法是没有用的。
”并说拳有三用――“急用,机用,偶用”,“有规矩,就是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是规矩”。
金石生大师所传《少摩五十八字诀》,说出了武术更高的境界,兹录于下,以飧读者:
“相敌引诱,虚实追扑;审查劲力,重击摔拿。
看武术全程,如做文章,又如画家布局,山川人物,瀑布顽石,幽谷沼泽,游鱼猛兽,猴鹞搬窜,神身合一,是为拳。
”
二、武术以务实为宗
金石生大师从青年到中年这一段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都是在跟随刘丕显宗师在开封国术馆,以及在全国各地乃至到柏林奥运会参加武术学习和比赛活动中度过的。
他的武术实践,有各种级别的正式比赛,有纯粹的擂台对抗赛,也有师兄弟之间的对手训练,以及民间武师之间的较技。
那时的武术比赛没有完善的规则和防护措施,这些擂台实战的经历,对他武术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石生大师对武术的基本认识,来源于不尚空谈的务实态度,其含义有二。
其一,金石生大师认为:
“练武就是为了能打。
”这样的看法,与武术本源一脉相承。
其二,以实践效果来解释武术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金石生大师一贯注重武术的实际锻炼和应用,认为应当摒弃未经实践检验的、想象的武术理论。
他甚至以极端的态度不讨论武术招势的名称,当有人问某一拳势的名称时,他会很随意地说:
“你只要把动作练好,爱叫个啥就叫个啥,能用就是真经。
”
金石生大师将某些空泛的武术理论文章戏称为“文字游戏”。
大师并非排斥武术理论,他对传统的武术经典奉若圭臬,他对于武术的普遍规律和特殊现象的研究、探讨都深刻而有见地。
他对于每一个武术问题的讨论和解释,往往都是言简意赅,抱定宁缺毋滥的原则不肯多说。
但是对于练拳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他会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唯恐学者不能领会。
金石生大师非常尊重传统武术,但他反对机械和僵化地模仿传统。
传统是武术植根于其中的源泉,但是继承不能机械地模仿,而重在学习原则和其中实质的内容。
金石生大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管谁家的拳术,不论什么招势,一上阵就挨打,那就不是武术。
”“武术就是不讲‘理’,能打倒就合武术的道理,能打的就是正宗。
”
在教拳的过程中,他非常重视每个动作的基本要领和应用,而不注重套路形式。
在讲解短兵对练和散手对练时,他一再强调:
“脑子里不能有框框,要根据当时应敌的情况,技术动作怎么用有效果就怎么用。
”
三、一势通百招百势合一理
少摩拳是一个完整的武术体系,有基本的拳势、桩法、单势、行步法以及其他特殊的功法。
金石生大师反复告诫他的弟子:
“套路是躯壳,散手才是武术的灵魂。
”他说:
“学武术不能光学固定的套路,重要的是要学会每一个拳势的基本功法和运动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武术的实质。
”
金石生大师总结说:
“一势通百招,百势合一理。
”“练精一势,势势精。
”金石生大师还从另一个角度讲解了其中的关系:
“练拳不在于形式上的多少,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要领。
如果每天练拳百遍千遍,求量不求质,那只是无数遍的重复错误,练得越多,离武术的正确目标就越远。
”每一个单势,和与之相配合的步法、身法,以及运用的实践过程,是构成一门武术的基本要素。
如果脱离了每一个单势的具体要领,其组合的套路也就成了纯粹形式化的躯壳;如果能将一个单势,从外形到内在的意、气、力的配合都运用自如,那么对同一类型动作的理解自然会豁然贯通;如果将有代表性的几个动作掌握了,那么一门武术的技术难点就迎刃而解,整个武术体系的原理也会了然于胸。
四、强调劲力运动的整体性
有人曾经问:
“什么是整劲?
”金石生大师答曰:
“石头落地!
”
“整劲”的问题由来已久,实际上就是人在运动过程中劲力运用的整体性问题。
形意拳以三节说将人体的各个部位,按照根节、中节、梢节为三节,来阐述力发于根节,变化于中节,运达于梢节的过程,说明劲力的运用都是根力带动梢力的整体运动。
少林秋月禅师有云:
“练到骨节灵通处,周身龙虎(即气血)任横行。
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
”这两种劲力的传导过程,说明了整体用力的方法,无疑是武术锻炼的经典论述。
金石生大师的“石头落地”说,则是劲力运用于彼此的感受。
他在具体讲解时说:
整体用力的关键在于“既不能用力,又不可散涣无力”。
问:
“何解?
”答曰:
“不可用梢节僵死之力,不可意、气、力不合而散涣无力。
”金石生大师不局限于具体要领,而是将人体作为劲力运用的整体,从精神状态、呼吸和力量多方面来阐释运动的整体性,认为人体运动的外形与精神、呼吸相配合,才是真正的“整劲”。
他说:
“‘手脚齐到方为真’还不够,因为手脚只是外形,应当说‘意、气、力齐到方为真’。
”他得出“意、气、力相合,就是整劲”的结论,并说“一劲(整劲)破百劲(散劲)”。
他强调要重视技击过程中敌对双方的相互关系。
技击是两个人之间的对抗过程,单独、孤立地锻炼自己是没有用的,那是想象的技击,“上场一用就知道了”。
所以在少摩拳学体系中,不但有与敌人对抗,还有诱敌、惊敌、破坏敌人劲力的种种技法和原则。
金石生大师对运动整体性问题的阐释,不仅是一个具体问题的要领,其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武术运动的基本原则,对于理解和解释武术的具体问题有着宏观的指导作用。
五、少摩拳重法不重招
金石生大师晚年对于拳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七十余年的武术实践,形成了他简约而实用的风格,通过对武术不同形态的深入研究,他不断参悟武术现象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最终形成了重法不重招的武术思想,其内容有二。
其一,重理法不重形式。
学习武术要重点掌握拳法的基本原理和运动原则,而不可机械地理解和学习某一个拳势。
金石生大师说:
“少摩拳的大形就那么几十个,每一势的运用就是那么两下,但变化的小动作可以说无穷无尽,应手的基本原则无非是里勾、外挂、高捧、低压。
腿的运动,只要按照进步进前步、退步退后步,往复、折叠的变化也就都有了。
在具体的运用中,手、脚的运动有高一点、低一点,或者方位的变化,拳势也就随着变化了。
如果不研究这些变化,每个拳势都不实用,相应的拳理也都是僵死无用的教条。
”所以,金石生大师在教拳时,强调不可死记每一势的用法,关键要弄清运用的原则和变化规律。
其二,不拘泥于一法。
金石生大师将少摩拳当作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传统的拳法、理法,甚至现代体育中的拳击、击剑术,他都兼收并蓄,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
金石生大师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能力:
别人练的独门家传拳术,他老人家一看,再照着练一遍,原来练拳的那人都不敢认了,说那神灵活现的样子令人自愧不如。
其实,这是因为他悟透了武术的“玄机”,对拳术的一般运动规律有了深入的理解,所以能形神兼备地体现出武术的神韵。
六、神意的运用是武术的至高境界
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特定的概念。
意,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事物超乎其一般形态及基本规律的理想化的思维形式。
金石生大师说少摩拳中所说的“意”,有三个基本含义。
一是指在练拳过程中,对动作要领和技术要领“念念不忘”,在意识上进行把握的思维过程。
“意”是练拳规范性的保证,如果没有意识的作用,气、力就会散乱,身体动作就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是指“战意”,即在技击中的格斗意识,即拳手在技击中应用平时练拳的经验,处理各种临场变化的思维过程。
这种“意”是动态的,变化的。
“兵无常势”,战意也无常形。
因时而动,因势而动,因势打势,才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三是强调对心智的锻炼。
金石生大师曾多次向陶德安先生谈起这个问题,说:
“人在擂台上,只能被打死,不能被吓死!
”能临阵不乱,一方面是因为艺高人胆大,另一方面则是有了平时对心志的锻炼和修养。
所以在拳术训练中,金石生大师特别强调“练拳无人如有人”,无论以人为目标,还是以沙袋、树木为目标,抑或是在空场上练习时以虚拟的假想敌为目标,都强调要如临大敌、如临战场。
重“意”,就是追求内在与外形的完美结合,对于一门武术而言,就是要掌握建立在技击原则之上的“意”。
重意不重形,并非完全否定外在形式的作用,而是在掌握了基本形式,对拳理和具体实践豁然贯通后更高的要求。
对于“意”的运用,是武术不断臻于完美,升华到高层次的结果。
金石生大师生于河南,落叶归根于陕西,使少摩拳在秦地得以传承。
金石生大师的武术思想,对陕西,对全国,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金石生大师的武术思想博大精深,是指导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我们只有深入地继承它、学习它、研究它,才能理解其本质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继承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传统武术文化财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石 大师 武术 思想 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