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粤教必修4创新卷十四.docx
- 文档编号:12053310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2.33KB
高一粤教必修4创新卷十四.docx
《高一粤教必修4创新卷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粤教必修4创新卷十四.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粤教必修4创新卷十四
2015~2016学年3A创新卷(十四)
编审:
本报语文研究中心
说明:
1.考试范围为必修4第二单元。
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理性看待“垃圾食品”
过去十几年,“世卫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流传甚广,“垃圾食品”这个概念也深入人心,以至于包括一些营养专家在内的许多人,把不喜欢的食品都归类为“垃圾食品”。
而最近,世卫组织正式明确辟谣“没有发布过这样的名单”,甚至也不认可“垃圾食品”的概念。
这些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许多喜欢这些食品的人,还有一些媒体,又露出“沉冤昭雪”的欢喜,以至于奔走相告“世卫组织说了,XX不是垃圾食品,这下可以放心吃了”。
食品的价值是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食品,只要能为人体提供某些营养成分,而不附带有毒有害成分,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食品,就不会是“垃圾”。
从这个意义上,那些著名的“垃圾食品”,比如炸鸡、薯条、饼干、火腿肠、甜品、方便面……这些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而它们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对于那些热量得不到保障的人群,这些食物都是精细优质的食物,炸鸡和火腿肠甚至还富含优质蛋白。
而饼干、火腿肠、方便面、罐头这样的食品,易于保存食用方便,对于物流落后地区的食物供给,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在一个走好几里地才能到镇上的乡村小学,要给孩子们改善营养的话,提供这些“垃圾食品”就远比让他们每天吃新鲜的禽肉鲜奶要现实可行得多。
“垃圾食品”与“健康食品”的概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体对于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各有一个合适的范围——任何一种营养成分,少了不好,多了也不好。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多数人都已经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这样,“营养均衡”就成了新的目标。
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我们可以轻易地获得,也就很容易“过犹不及”,营养变成了负担,反而不利健康。
优质蛋白,在我国还有许多人摄入不足,但在欧美,也差不多跟脂肪和糖一样,快成“垃圾食品”的原因了。
而腌制制品、烧烤食品、加工肉制品,通常说“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其实也是吃得太多、跟那些“健康食品”相比才能体现出来——跟没有吃的(比如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相比),或者长期单一的饮食习惯相比,它们也就依然是“健康食品”。
不过,说“XX不是垃圾食品,这下可以放心吃了”,也是矫枉过正,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对于许多人,这些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在其他饮食中很容易获得,也就不会“不足”。
但是,它们往往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成分。
多吃了它们,也就影响了吃那些“富含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的食物”,从而造成营养不均衡。
它们不是垃圾食品,只是说它们无毒无害,可以作为合理饮食的一部分,而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心吃了”。
(选自《健康时报》)
1.下列关于“垃圾食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垃圾食品”是指过去十年流传的所谓世卫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其实是子虚乌有。
B.作者认为人们把自己不喜欢的食品都归类为“垃圾食品”。
C.最近,世卫组织正式明确辟谣“没有发布过垃圾食品的名单”,甚至也不认可“垃圾食品”的概念。
这说明世卫组织对“垃圾食品”这一概念是慎重对待的。
D.“垃圾食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它能为人体提供某些营养成分,且不附带有毒有害成分,就不能视为“垃圾食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的意义上看,炸鸡、薯条、饼干、火腿肠、甜品、方便面等都不是“垃圾食品”,因为它们都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B.在我们寻常看来的“垃圾食品”,其实并不是垃圾食品,它们对改善偏远地区的孩子的营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C.“垃圾食品”与“健康食品”两个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健康食品”使用过量,也会变为“垃圾食品”。
D.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摄入量越多越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摄入适量,讲究营养均衡,这才是真正地远离“垃圾食品”,健康饮食,对人体非常重要。
B.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人们应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的食品,切忌过量或饮食单一。
C.腌制制品、烧烤食品、加工肉制品之所以说对人体有害,是因为这些食品“含有一些有害成分”。
D.一听说是“垃圾食品”就避而不吃,或一听说“XX不是垃圾食品”就放心大吃,其实都是不当的,营养均衡,合理饮食,显得至关重要。
1.B(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包括一些营养专家在内的许多人的观点)
2.D(“摄入量越多越好”错,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多了,很容易“过犹不及”,营养变成了负担)
3.C(“是因为这些食品‘含有一些有害成分’”错,主要是因为吃得太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少喜言兵,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州本汉金城郡,地最极边,恃河为固,每岁河冰合,必严兵以备,士不释甲者累月。
叔夜曰:
“此非计也。
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
”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间,羌人入寇,必先至彼点集,然后议所向,每一至则五路皆竦。
叔夜按其形势,画攻取之策,讫得之,建为西安州,自是兰无羌患。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加直学士,徙济南府。
山东群盗猝至,叔夜度力不敌,谓僚吏曰:
“若束手以俟援兵,民无噍类,当以计缓之。
使延三日,吾事济矣。
”乃取旧赦贼文,俾邮卒传至郡,盗闻,果小懈。
叔夜会饮谯门,示以闲暇,遣吏谕以恩旨。
盗狐疑相持,至暮未决。
叔夜发卒五千人,乘其惰击之,盗奔溃,追斩数千级。
以功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叔夜因起居叩马而谏,帝曰:
“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
”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
帝回首字之曰:
“嵇仲努力!
”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
“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B.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C.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D.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4.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的“荫”,指的是庇荫。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宋江起河朔”中的“起”,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起”都是“起义、起事”的意思。
C.“民无噍类”中的“噍类”本义指的是能吃东西的动物,在这里指的是活着的人。
“民无噍类”的意思是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D.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5.D(“也是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错,应该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叔夜担任兰州录事参军期间,改变了依靠黄河自固的局面,他攻克天都这个羌人侵犯内地时的必经之地,设为西安州,保证了兰州不被羌人侵犯。
B.宋江在河朔起事后,张叔夜侦探宋江军队去向,招募死士设伏抵抗,活捉宋江军队的副首领,迫使宋江最终投降。
C.在打击山东各地盗贼的时候,张叔夜能不避锋芒,调派五千士卒,对盗贼加以攻击,迫使盗贼们溃逃,并追杀盗贼数千人,战功显赫。
D.在靖康年间,张叔夜全力保卫京城,城陷后,叔夜受伤仍竭力作战。
最后他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途中去世,谥为忠文。
6.C(“不避锋芒”错,应该是采用拖延时日,出其不意,趁其虚弱,机智攻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叔夜曰:
“此非计也。
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
”
译文:
(2)叔夜会饮谯门,示以闲暇,遣吏谕以恩旨。
盗狐疑相持,至暮未决。
译文:
7.
(1)叔夜说:
“这不是上策。
不找险要地势防守,却让敌人逼近黄河,我方就危险了。
(2)叔夜在谯门与部下一起饮酒,显示自己的闲暇,派官员把恩旨告诉盗贼。
盗贼猜疑不止,到晚上还未做出决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葛溪①驿②
王安石
缺月③昏昏漏④未央⑤,一灯明灭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⑦歌慷慨,起⑧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⑨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①葛溪:
今江西弋阳县。
②驿:
驿站,是古代官方设立的旅店。
③缺月:
不圆的月亮。
④漏:
漏壶,古代计时器。
⑤未央:
未尽。
⑥明灭:
忽明忽暗。
⑦岁时:
时光。
⑧起:
起来。
⑨行人:
诗人自指。
8.这首诗第一联由景入手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9.通读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8.驿站秋夜难眠图。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9.①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表达词人与心爱的人握手道别,泪眼相见,哽咽不能言语的词句是“,”。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一词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一词中,词人以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来勉励自己的诗句是“想当年,,”。
10.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4)题。
(25分
楼兰来的枣子
学群
诗人远人送我一袋楼兰红枣。
在冰箱放了一段时间,突然想起拿出来尝尝。
个头挺大,满身皱纹,竟像是一块枯干的胡杨木。
咬一口,也像木头一样坚韧,只是甜。
一种带着烈性的甜味,远远甜过其他红枣。
因为硬,洗下两颗,只吃了一颗。
还有一颗,就搁在那里。
睡过午觉起来,原来的枣子不见了。
桌上分明是另外一颗:
饱满,润泽,泛动着暗红的光。
个头比以前大。
拿在手上仔细端详,像女子的面容,柔软,细腻,洋溢着生命的光泽。
一个初孕的女子,脸上往往带着一种圣洁的光辉。
这种光辉来自生命本身,来自身体内部洋溢着的幸福感,格外动人。
此刻,出现在这颗枣子身上的,正是这种。
想一想,在新疆,在楼兰那种干旱地区,偶尔一点水,对于许多生命来说,就是一次生存的机会,或许是仅有的一次。
就着它生长起来,就是它们的一生一世。
沙漠中的绿洲,就是这样生长起来的。
正是刚才洗枣子的水,唤醒了枣子里面生长的冲动,它就在一瞬间焕发,饱满起来。
它已经着手孕育。
对于它们来说,这点水就够了。
有好多种子,埋在沙土中,等待的就是这点水。
还有好些,等了一年,两年,没有等到水,最终就只能失去生长的机会。
这种枣子个头特别大,大概是沙土之中,除了一点点水它们不能要得太多,它们需要自己备足生长所需的养分。
在母体身上,在开花结成枣子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开始准备。
准备迎接未来的某个时候,一次水的光顾。
包裹它的那一层糖泥,既是它的粮草,也是居室。
我开始吃那颗枣子。
它的甜味不再是木质的,是带着汁液的,深厚,绵长,浓烈。
沙漠中强烈的阳光,充足的日照,浓缩在这甜味里头。
我把它吃了,露出来的果核,很小一粒。
一棵树生长的希望,楼兰枣世世代代的基因,就这么一点点。
往后一段时间,我每天午睡前洗好一颗,午睡后把它吃掉。
一些枣子,身上是有伤的。
那就连同它们的伤痛一起吃下。
吃过外面那一层之后,我不得不面对里头那一粒细小的核。
用水洗过之后,放上一会,让水去诱发它,把它生长的冲动调动起来,从而变得饱满滋润。
然后,在它怀揣着生长的渴望和甜美的时候,把它的甜蜜吃光。
人在面对食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份精明,无异于一场险恶无耻的骗局。
我怎么办呢?
我应该不吃它吗?
枣子你可以不吃,稻子麦子你吃不吃?
还有那些肉类。
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吃的,还将这样吃下去。
可是我总觉得把包裹在外面的营养层吃掉之后,剩下来一小粒东西,顺手往什么地方一丢,未免残酷,也太对不住人家。
或许可以为它们做点什么。
江南地方,土地肥沃,水分也充足,不用包裹它们的那一层营养质,只要种进泥土,就可以生长起来。
这样,我吃了它们的枣肉,也算是没有亏待它们。
可是,我拿什么来种它们呢?
周围全是水泥地,水泥地上只生长高楼大厦,只有钢铁和混凝土的丛林。
水泥地无法扎根,水泥地上面,也找不到楼兰那样的阳光。
城市以外,土地足够辽阔,人们所需要的许多东西,都在那里生长。
可是那些土地,要么是稻田是麦地,要么是果园和菜地,每一块土地都分属不同的主人。
有些土地空在那里,那是等待开发的地产。
一粒楼兰来的枣子,没有户口,地方再大,也不到一个立足的处所。
即便万幸中的万幸,有机会扎根发芽,也会被当作野草除掉。
当然,我也可以学那些种花养草的人,用一只缸子将它们盛上,让它们在我家阳台上发芽,长出叶子来。
可它是一颗来自大西北的树,它应该在野外,长成一棵抗击风暴,抗击严寒和酷暑的大树。
它怎么能委身在这样的地方,把屋顶当天空,把电灯当太阳来认读呢?
有着空调的房子,又到哪里去寻找四季呢?
还有,底下那一只缸子,盛上一抔泥土,又怎能和大地相比呢?
只有大地之上,才有辽阔,才有旷野的风。
大地上有的,屋子里一件也没有。
屋子里有的那些,一棵枣树好像一件也不需要。
在这样一只缸子里,它顶多长成一根秧子,然后就是夭折。
要不就学成盆景的模样,阉割成一丛灌木。
那样的话,长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
如此说来,对于这些枣子,除了吃,我什么也不能做。
我只能欠着它们。
欠着就欠着吧。
反正我们欠下的,已经很多。
(选自《散文》2015年第4期)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1段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诗人远人送给自己的楼兰枣,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
B.新疆楼兰属于干旱地区,即使一点水,对于许多生命来说,也是一次生存的机会,楼兰枣子的那一层糖泥,既是它的粮草,也是居室,让枣子时刻等待生长的机会。
C.经过水洗的楼兰枣饱满,润泽,泛动着暗红的光,它的甜味不再是木质的,是带着汁液的,深厚,绵长,浓烈。
说明了水对于楼兰枣的滋润作用。
D.面对楼兰枣核,作者说明了自己对枣核处理的种种设想和有效措施,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尊重。
E.周围全是水泥地,没有安放枣核的地方,城市之外的土地分属不同的主人,闲置的土地又在等待开发地产,表达了作者吃完枣子后的愧疚心情。
(2)结合文本谈谈楼兰枣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楼兰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文章结尾说“我只能欠着它们”,你认为作者究竟欠下了枣子些什么?
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答:
11.
(1)D、E(D项,“有效措施”错,作者并没有找到一种具体的办法。
E项,“表达了作者吃完枣子后的愧疚心情”错。
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2)①不畏干旱,积蓄能量;②坚忍顽强,不畏困难;③等待机会,生命绽放。
(3)①表达了作者对楼兰枣的顽强的生命力的敬仰之情;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楼兰枣核不能种植在理想场所的无奈心情;③抒发了作者对人类只知向大自然索取,不知回报大自然的愧疚心情。
(4)①吃了枣子的果肉,却无法将枣子的核埋在理想的地方;②我们向大自然索取的多,对大自然的回报却几乎没有;③人类想方设法骗取大自然的供给,最终却不考虑带来的恶果;④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的聪明,实质上是人类的险恶无耻的用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梅贻琦的操守
游宇明
二十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
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
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老人。
梅贻琦受到清华师生如此崇敬,当然与他确立的“教授治校”的清华传统有关。
在清华,做一个好教授永远是最神气的,梅贻琦说过: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还说:
我这个大学校长是帮教授搬凳子的。
不过,有一点,我们绝对不可以忽视,梅贻琦之所以影响巨大,也由于他崇高的道德操守,这种操守已经抵达圣人的境界。
作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梅贻琦有着极强的规则意识。
1938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迁往昆明,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了西南联大最大的支持。
有一天,龙云特地来拜访梅贻琦,说孩子没有考取联大附中,请求破例录取。
梅贻琦留龙云吃饭,并请联大教务长潘光旦作陪。
席间,梅贻琦先生请潘光旦派老师晚上辅导龙云的孩子,等明年再考,并且言明老师的家教费得由龙主席支付。
对别人坚守规矩,对自己的子侄更不例外。
当年,梅贻琦的侄子梅祖武、小女儿梅祖芬都报考过清华大学,因为成绩不合格,一个去了北洋大学北京分部(即后来的北京大学工学院),一个去了燕京大学。
梅贻琦做了那么多年的清华大学校长,没有凭个人关系录取过一个“自己人”,他曾嘱咐秘书和有关招生的老师,凡要求破例录取的信件,不必转给他本人,一律按规定办事。
梅贻琦特别廉洁,首先是使用公款非常节省。
刘宜庆《绝代风流》一书介绍:
抗战之初,梅贻琦刚到昆明,就退掉司机,将个人使用的小汽车拿来公用。
他外出有公务,近则步行,远则搭蒋梦麟或别人的车。
1941年7月,梅贻琦、郑天挺、罗常培在成都准备转重庆回昆明,梅贻琦联系到了飞机票,此时恰好又有个乘邮政汽车的机会,想到乘邮政汽车可以给公家节约两百多元,梅贻琦毫不犹豫地退掉了飞机票。
梅贻琦非常鄙夷化公为私的行为,宁可委屈自己,也决不占公家半点便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梅贻琦刚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就主动放弃前任校长享受的免交电话费、免费雇佣家庭帮工、免费拉两吨煤等几项“特权”。
1939年以后,昆明物价飞涨,师生基本生活极难维持,梅贻琦向国民政府教育部申请了一些补助金,有给老师的,有给学生的。
梅贻琦的四个子女都在联大读书,他却不让妻子领取补助金。
其实,梅贻琦一家也过得非常清苦,他一个月的工资只能维持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其妻子不得不做些糕点寄卖以补家用。
1942年,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费正清来昆明,拜访联大的金岳霖、张奚若、钱端升等人,梅贻琦请其吃饭,本来完全可以用公款报销,他却为费正清举办家宴,一顿饭花了不下一千元,而他当时的月薪不足600元。
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旁边的人打开他病中一直携带的一个箱子,里面全是清华基金的数目,一笔一笔,分毫不爽。
现在一些大学校长常常为人诟病,官僚气、势利、以权谋私、浪费、学术腐败都是其显见的病灶,他们与梅贻琦等过去的校长的区别,既体现在见识上,更体现在个人操守上。
(选自2015年第2期《公务员文萃》)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二十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经常驱赶校长,但他们对梅贻琦校长特别崇敬,在梅贻琦任职期间,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
B.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后,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新竹清华大学的人们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表示对这位教育老人的纪念。
C.梅贻琦说: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体现了他的“教授治校”的思想。
D.梅贻琦说:
我这个大学校长是帮教授搬凳子的。
这说明梅贻琦校长内心空虚,自轻自贱。
E.梅贻琦校长无论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远远地超越了现在一些大学的校长,不愧为时代的楷模。
(2)梅贻琦为什么会受到清华师生的崇敬?
(6分)
答:
(3)梅贻琦有哪些可贵的操守?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答:
(4)在当今时代谈梅贻琦校长的操守有什么积极意义?
请结合文本探究。
(8分)
答:
12.
(1)D、E(D项,“说明梅贻琦校长内心空虚,自轻自贱”错,应该是表现他的谦虚和以教授为重的思想。
E项,“在任何一个方面”有些故意拔高,主要是体现在见识上,体现在个人操守上)
(2)①他确立了“教授治校”的清华传统;②他有崇高的道德操守,这种操守已经抵达圣人的境界。
③他在见识上和个人操守上远远地超过了现在一些大学的校长。
(3)①梅贻琦作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有着极强的规则意识;②梅贻琦特别廉洁,首先是使用公款非常节省;③梅贻琦非常鄙夷化公为私的行为,宁可委屈自己,也决不占公家半点便宜。
(4)①梅贻琦校长坚守规则,不凭借手中的大权做超越规则的事情。
他婉拒云龙,对自己的子侄更不例外,一律按规定办事。
这是当今的校长们难以做到的,可以说,梅校长在坚守规则上起到了表率作用;②梅贻琦校长特别廉洁,尤其节省公款,他私车公用,以步代车,能坐汽车就不坐飞机,这种节俭的作风对当今的校长和其他官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③梅校长不以公谋私,不贪占公家便宜,他免受“特权”,不享受补助金,不公款报销。
在这方面让当今的官员汗颜;④梅校长做事谨慎,账目清晰,这也是他谨慎做人,认真做事的风范,值得当今校长和其他官员借鉴。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雾霾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付雾霾不能够____,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更应做出更多的担当。
②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能老是 ,守在身边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走出去,主动迎接种种挑战。
③尽管有的人____、并不以穷为苦,但是穷人家如果遇有债主上门,那就不好受了.
A.乐天知命 安分守己 听天由命 B.乐天知命 听天由命 安分守己
C.听天由命 乐天知命 安分守己 D.听天由命 安分守己 乐天知命
13.D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判断一个作家的作品有没有大众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粤教 必修 创新 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