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docx
- 文档编号:12053307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10.59KB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docx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第21课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59-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课件出示:
师:
这是一个足球比赛场地,谁能对它作以介绍?
(学生交流)
师总结:
足球比赛场地是长方形的,两条较长的边界线是边线,另两条较短的线是底线,比赛场地被中线划分为两个半场。
左、右半场是经观众来定位的,左、右边线是以场上进攻队员来定位的。
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雏鹰队在足球场上的精彩回放。
(出示情境图中的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习、研究数学方法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吸引学生进入到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
师: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信息窗中提供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1:
起脚线是什么意思?
问题2:
4号队员的起脚线在图中哪个位置吗?
问题3:
10号队员的起脚线在图中哪个位置吗?
……
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0号队员的起脚线在图中哪个位置吗?
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板书课题: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2.出示学习目标
师: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
(1)理解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能够运用求图上距离方法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3)养成耐心、细致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
3.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
目标明确了,有没有信心达到?
学生:
有
师: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9-60页“自主练习”前面的内容,重点看文字介绍和方框内的解题过程,边看书边动笔在练习本上解答右面方框的问题。
思考:
①怎样才能知道10号队员起脚的准确位置?
②如何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吗?
5分钟后,比一比谁汇报得最清楚。
】
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二)看一看
1、过渡: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2、看一看。
学生边看书边笔计算,动手试着在图上标一标。
(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
师:
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2.小组交流。
把自己做题情况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
3.全班汇报
(1)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
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10号队员起脚的准确位置?
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回答】要想在图上标出10号队员的起脚位置,就要先算出10号队员距底线10米,右边线25米在图上的距离,然后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10号队员在图上起脚的具体位置。
2、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师:
借助例题说一说你是如何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课件出示)
【预设回答】组1:
求10米、25米的图上距离,要用两个方程,由于这两个方程在同一个问题里,不同的未知数应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可以分别用x、y表示两个图上距离。
【预设回答】组2:
这里要求的图上距离是厘米数,而已知实际距离是米数,可以设10号队员距底线的图上距离是x厘米;设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是y厘米。
列方程时,也要统一成厘米数进行求解。
师:
说的真好!
请把你的想法板书出来好吗?
学生板书1:
解:
设10号队员底线的图上解:
设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
距离是X厘米。
距离是Y厘米。
10米=1000厘米25米=2500厘米
=
=
1000X=1×10001000X=1×2500
X=1X=2.5
答:
10号队员底线的图上答:
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是距离是1厘米。
2.5厘米。
学生板书2:
10米=1000厘米25米=2500厘米
1000×
=1(厘米)2500×
=2.5(厘米)
答:
10号队员底线的图上答:
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是距离是1厘米。
2.5厘米。
学生板书3:
1000厘米=10米1000厘米=10米
10÷10=1(厘米)2500÷1000=2.5(厘米)
答:
10号队员底线的图上答:
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是距离是1厘米。
2.5厘米。
(学生根据汇报展示情况,自行改正、完善。
)
师:
这三种方法都非常好,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生1:
我喜欢用方程解答。
生2:
我喜欢第二种方法解答比较简洁,直接用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生3:
我喜欢第三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单,不容易出错。
师:
可以用方程解答,可以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答,但是一定要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起脚的位置。
(1)引导学生把计算的结果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知识标注位置后介绍理由。
(找几名差生在实物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指正)
(2)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思维特性,激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法解答,并在方法运用上不做统一要求,但目标是一致的——让学生学会读图、用图、制图,并让学生共享思维的成果,培养学生思维角度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学生自行计算并在图上标出4号队员的起脚位置。
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展评。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同学们的汇报。
师:
求图上距离我们同学们能用好几种方法解答,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两个统一。
第一统一单位,第二统一等号两边的比。
例如:
等号左边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右边也必须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用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也需要单位统一……,总之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方法多样,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换算,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一)考一考
师:
同学们学会了吗?
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出示题目)
1、出示教材60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一块长方形草坪的长是40米,宽是25米。
用1:
1000的比例尺画出这块草坪的平面图。
(1)组内交流思路。
(2)找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自行解答(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处理情况)。
(3)班内交流。
2、出示教材60页“自主练习”第2题。
(1)小月家离学校有多远?
(2)电影院在学校正西方900米处,汽车站在学校正南方750米处。
你能在图上标出电影院和汽车站的位置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第1问:
1引导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2展示汇报。
生:
先量出图上距离是4厘米,再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米,用300乘4,得到小月家离学校1200米。
第2问:
1引导学生先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然后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先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然后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也可以直接用900÷300=3(厘米)得到900米的图上距离,用750÷300=2.5(厘米)得到750米的图上距离,然后再在图上分别标出电影院和汽车站的位置。
3思考:
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展示,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教师给予肯定。
)
第3问: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方法。
3、出示教材60页“自主练习”第3题。
填表。
①先引导学生回忆,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式,然后放手让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以练习为纽带,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议一议
1.更正
(1)观察。
做完的同学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和你是否一样。
(2)纠错。
和黑板上的板演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原题旁边更正,不要擦去原来的)下面的同学如果发现自己错了,在下边要及时改正过来。
2.议一议。
师:
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下面咱们来评议一下。
3、师:
我们看每位同学的做题情况,可以得多少分?
我们再看他们谁做的规范,最认真,得“
”
4、师:
现在批改一下自己的做题情况。
(生批改)
师:
全对的“举手”?
生举手,师统计正确率。
(三)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1.自我评价这节课学的怎样?
有哪些收获?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逐渐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2.师总结:
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更要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浓缩和存储,进一步促使其内化;另一方面,课虽尽,而意犹未尽,可使学生以更浓厚的兴趣投入后续学习。
(四)当堂检测。
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解:
设10号队员底线的图上解:
设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
距离是X厘米。
距离是Y厘米。
10米=1000厘米25米=2500厘米
=
=
1000X=1×10001000X=1×2500
X=1X=2.5
答:
10号队员底线的图上答:
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是距离是1厘米。
2.5厘米。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把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激起学生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激起学生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注意到要圆满解决问题所需考虑到的细节问题,真正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的也相当的出色。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报展示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图上距离的方法,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小组与小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知识建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本节练习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2、使用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中,要求要注意解题的步骤与方法,训练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
无论用什么方法求图上距离,都牵扯到解题的步骤,在理解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书写步骤;在求的过程中,都有单位的问题,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习惯,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严格要求学生注意统一单位。
3、需要突破的问题:
本节课我在课堂上重点强调要单位换算,可是做错题的同学多数还是忘记单位换算而出错,单位换算是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大敌”,如何提高学生单位换算统一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探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根据 比例尺 求图上 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