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考题.docx
- 文档编号:12038925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0.68KB
安全知识考题.docx
《安全知识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知识考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知识考题
1、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氧或氧化剂发生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①有可燃物质存在②有助燃物质存在③有导致燃烧的能源,即点火源。
3、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
(请用图解的形式表式)
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气、液、固态),其燃烧过程也不同,如图所示:
气体
燃 氧 着 燃
烧 液体 蒸发 化
过 分
程 简单固体 熔化蒸发 解 火 烧
固体
复杂固体 分解成气态和液态蒸发
4、什么叫闪燃与闪点?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面上的蒸汽与空气混合物会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此种现象称为闪燃。
闪点是指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蒸汽足以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衡量可燃液体危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越大)。
5、什么叫自燃与自燃点?
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着火的现象。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物质的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越易引起自燃,其火灾危险性越大)
6、什么是着火与着火点?
着火就是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触而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燃烧的现象,可燃物质被加热到超过闪点温度时,其蒸汽与空气混合气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并能持续燃烧五秒以上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燃点即着火点,在着火点温度下,不只是闪燃,而是形成连续燃烧。
7、爆炸的特征是什么?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内部特征:
物质发生爆炸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在有限体积内突然释放或急骤转化,并在极短时间,在有限体积中积聚,造成高温高压。
外部特征:
爆炸介质在压力作用下,周围物体(容器或建筑物等)形成急剧突跃压的冲击,或者造成机械破坏效应,以及周围介质受振动而产生的声响效应。
压力的瞬时急剧升高是爆炸的主要特征。
8、爆炸是如何分类的?
①按照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爆炸可分为以下三类:
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
②按照爆炸反应的相态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爆炸。
③按照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的不同,可为以下三类:
轻爆;爆炸;爆轰。
9、什么是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与空气混合后,与火产生爆炸最高或最低浓度,即爆炸上限与下限之间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爆炸下限:
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燃烧爆炸性气体和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10、爆炸极限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区分可燃物质的爆炸危险程度,从尽可能用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
第二,爆炸极限可作为评定和划分可燃物质危险等级的标准;例如,可燃气体按爆炸下限(<10%或≥10%) ,分为一、二级。
第三,根据爆炸极限选择防爆电机和电器。
第四,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等。
第五,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研究采取各种防爆技术措施。
11、可燃液体的分类?
可燃液体主要是按闪点的不同分为:
低闪点液体:
闪点低于—18℃。
中闪点液体:
闪点为-18℃至低于23℃。
高闪点液体:
闪点为23-61℃。
12、可燃液体爆炸极限的表示方法及其关系是怎样的?
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可燃蒸汽的爆炸浓度极限有上、下限之分,以“%”(体积分数)表示,二是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上、下限之分,以“℃”表示。
可燃蒸汽的浓度是在可燃液体一定的温度下形成的,因此,爆炸温度极限就体现着一定的爆炸浓度极限。
13、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有可燃物质存在,有助燃物质存在,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即点火源的存在。
对于已经燃烧的过程,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可采用下列方法消除燃烧的基本条件:
①冷却灭火法;②隔离灭火法;③窒息灭火法;④抑制灭火法。
14、爆炸发展过程与预防原则?
一、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虽然发生在顷刻之间,但它还是有下列发展过程:
①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相互扩散,均匀混合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②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爆炸开始;③由于连锁反应过程的发展,爆炸范围的扩大和爆炸威力的升级;④最后是完成化学反应,爆炸威力造成灾害性破坏。
二、预防爆炸的基本原则:
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的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
其基本原则为:
①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②严格控制着火源;③燃爆开始就及时泄出压力;④切断爆炸传播途径;⑤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⑥检测报警。
15、消除或控制点火源的措施有哪些?
①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②防止可燃气体绝热压缩而着火,主要由于气体绝热压缩使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着火;③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火源;④防止热射线(日光),直射的太阳光透过介质会聚集形成高温焦点,点燃可燃性物质;⑤防止电气火灾爆炸;⑥消除静电火花;⑦防雷电火花;⑧防止明火。
16、工艺装置的火灾爆炸事故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装置不适当。
高压装置中高温、低温材料不当。
如接头结构和材料不适当;有易使可燃着的电力装置;防静电措施不够;装置开始运转时无法预料的影响。
②操作失误。
阀门的误开或误关;燃烧装置点火当,违规用明火。
③装置故障。
贮罐、容器、配管的破损;泵和机械的故障;测量和控制仪表的故障。
④不停车检修。
切断配管连接部位时发生无法控制的泄漏;破损配管没有修复,压力下降的条件恢复运转;在加压条下,某一物体掉到装置的脆弱部分而发生破裂;不知装置中有压力而误把配管从装置上断开。
⑤异常化学反应。
反应物质匹配不当;不正常的聚合、分解等;安全装置不合理。
17、防火防爆中工艺技术措施?
①进料控制:
A、进料速度。
对于放热反应,进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的散热能力,否则物料温度将会急剧升高,引起物料的分解,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进料速度过低,部分物料可能因温度过低,反应不完全而积聚,一旦达到反应温度时,就有可能使反应加剧进行,因温度、压力急剧升高而导致爆炸。
B、进料温度。
进料温度过高,可造成反应失控而发生事故;进料温度过低,情况与速度过低相似。
C、进料配比。
对反应物料配比严格控制,尤其是对连续化程度较高、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过程更须注意。
(对可燃或易燃物与氧化剂的反应,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速度和投料量。
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能形成爆炸性物的生产,其配比严格控制在保证极限范围以外,如果工艺条件允许,可采用水蒸气或惰性气体稀释。
)D、进料顺序有些过程,进料顺序不能颠倒,须严格控制操作规程操作。
②、控制原料纯度,许多化学反应,由于反应物料中危险杂质的增加,导致副反应、过反应的发生而引起燃烧、爆炸。
A、原料中某种杂质含量过高,生产中易发生燃烧爆炸。
B、循环使用的反应原料气中,如果其中有害杂质气体清除不干净,在循环过程中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爆炸。
③、温度控制:
准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须的。
温度过高,可能引起反应失控发生冲料或爆炸;也可能引起反应物分解燃烧、爆炸;或由于液化气体介质和低沸点液体介质急剧蒸发,造成超压爆炸。
温度过低,有时会因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造成反应物积聚,一旦温度正常时,往往会因未反应物料过多而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
温度过低还可能使某些物料冻结,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致使易燃物泄漏引起燃烧、爆炸。
为严格控制温度,必须正确选用传热介质,有效除去反应热,并要防止搅拌中断。
④、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A、停电B、停水C、停汽D、停风。
18、可燃物泄漏应从哪些方面预防?
工艺过程排污或取样时的误操作;泵压盖密封发生故障;设备腐蚀或结合处理损坏;装置准备维修或维修后试运转时出现故障;机械损坏或材料缺陷等,都可能造成可燃物的大量泄漏。
大量可燃物的泄漏对工作安全威胁极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从泄漏开始的。
泄漏可以分为从向大气泄漏、设备内部泄漏以及由设备外部吸入三种类型。
按照压力划分则有高压喷出、常压流出和真空入。
防止泄漏应根据泄漏的类型、泄漏压力和泄漏时间选择适当的方法。
在装置设计和安装时,应该同时着手防止泄漏的设计;在装置运行和维护时,应该实行操作检查的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要有制止突然泄漏的应急措施。
19、常见的灭火剂和灭火设施有哪些?
①、常见的灭火剂有:
A、水,它是应用历史最长、范围最广、价格最廉的灭火剂。
水的蒸发潜热较大,与燃烧物质接触,被加热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物质冷却降温,从而减弱燃烧的强度。
B、泡沫灭火剂,多数泡沫灭火剂装置都是小型手提式的,对于小面积火焰覆盖极为有效,在紧急火灾中提供大面积的泡沫覆盖。
对于密度比水小的液体火灾,泡沫灭火剂有着明显的长处。
C、干粉灭火剂,它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粉末,又称粉末灭火剂。
一般借助于专用的灭火器或灭火设备中的气体压力将其喷出,以粉雾形式灭火。
D、其他灭火剂,如二氧化碳、卤代烃等灭火剂。
②、常用的灭火设施有:
A、水灭火装置:
喷淋装置与水幕装置。
B、泡沫灭火装置。
C、蒸汽灭火装置。
D、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E、氮气灭火装置。
F、干粉灭火装置。
G、烟雾灭火装置。
20、触电事故原因是什么?
①、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如带电拉高压隔离开关;用手触摸破坏的胶盖刀闸。
②、违反操作规程,如在高低共杆架设的线路杆上检修低压线或广播线;剪高压线附近树木而接触高压线;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施工工具和货物碰击高压线;带电接临时照明线、临时电源;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用湿手拧灯泡;携带式照明灯使用的电压不符合安全电压等。
③、电气设备不合格,如闸刀开关或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而触电;电气设备漏电;电炉的热元件没有隐蔽;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配电盘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使配电盘前后带电部分易于触及人体;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在带电下拆装电源等。
④、维修不善,如大风刮断的低压线路未能及时修理;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修;瓷瓶破裂后火线与拉线长期相碰等。
⑤、偶然因素,如大风刮断的电线恰巧落在人体上等。
21、电火花和电弧引起火灾和爆炸?
电火花是电极间,气体在电能量不足或外电路阻抗较大时的击穿放电,而电弧放电则是气自持放电的一种形式。
两电极间的导电质点不断产生和消失,处于平衡状态,条件是电源能量足以维护电弧的燃烧。
电火花和电弧的温度是极高的,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甚至还可能使导体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源。
电火花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①工作原因:
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如电机换向、开关切合等;②事故原因:
当线路和设备发生故障以及不正常操作时产生的火花、电弧,如短路、绝缘损坏、误操作等;③外来原因:
雷电、静电、高频感应;④机械碰撞、高温工作器件等。
除此以外,外界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或变压器周围不合理堆放的易燃物,都会促成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
22、静电的危害有哪些?
①爆炸和火灾:
爆炸和火灾是静电最大的危害。
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容易发放电,出现静电火花。
在有可燃液体的作业场所(如油料运装等),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在有气体、蒸汽爆炸性混合物或有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如氧、乙炔、煤粉、铝粉、面粉等),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爆炸。
②电击:
由于静电造成的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物体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地体的时候。
电击程度与所储存的静电能量有,能量愈大,电击愈严重。
但由于一般情况下,静电的能量较小,所以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所引起的电击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人体可能因电击引起坠落、摔倒等二次事故。
电击还可能使工作人员精神紧张,妨碍工作。
③妨碍生产: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如消除静电,将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例如,静电使粉体吸附于设备,会影响粉体的过滤和输送。
23、防止静电的途径?
其本途径:
在工艺方面控制静电的发生量;采用泄漏导走的方法,消除静电荷积聚;利用设备生产出异性电荷,来中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
①、工艺控制法:
从工艺流程、设备、材料选择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的积累,使之达不到危险的程度。
A:
限制输送速度。
降低物料移动中的摩擦速度或液体物料在管道中的流速等工作参数,可限制静电的产生。
对液体物料来说,控制流速是减少静电电荷产生的有效方法;B:
加速静电电荷的消散方式。
包括正确区分静电的产生区和逸散区;对设备和管道选用适当的材料;适当安排物料的投入顺序;C:
消除产生静电的附加源。
包括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溅;减轻给容器注入时的冲击;消除杂质,如油中含水5%,会使起电效应增大10—50倍;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浓度。
②、泄露导走法:
增湿。
提高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只可以缩短电荷的半衰期,还能提高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加抗静电剂。
根据不同的产品或物料加入相应的抗静电剂、确保静置时间和缓和时间、合理的静电接地,也可以防止静电的产生;
③、静电中和法:
合理的选用和使用静电消除器,可以使带电物体极性相反的离子向带电物体移动,并和物体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④、人体防止静电措施:
包括人体接地、工作地面导电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
具体如:
人体必须接地的场所,应装设金属接地棒(消电装置);在静电危害场所应注意着装,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止静电工作服、鞋和手套,不得穿用化纤衣物;工作中,应尽量不搞可使人体带电的活动;合理使用规定的劳保用品和工具;工作时有条不紊、果断稳重、避免急骤性动作;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制品等等。
24、安全检修包括哪些内容?
①、动火作业;
②、动土作业;
③、进入设施作业;
④、高处作业;
⑤、装置作业。
25、禁火区与动火区如何划分?
在生产正常或不正常情况下,都有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和存在易燃、可燃物质的场所都应划分为禁火区。
在禁火区内,根据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大小,所在场所的重要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大小,划分为一般危险区和危险区两类。
在危险化学品企业里,为了正常的设备维修需要,在禁火区外,可在符合安全条件的地域设定固定动火区,在固定动火区内可进行动火作业。
26、动火证制度包括拿些内容?
①、在禁区进行动火作业,施工单位在动火前应办理动火证的申请。
②、动火证必须由相应级别的审批人审批后才有效。
③、动火前要进行动火分析。
是指对动火现场周围环境及动火设备的易燃气体分析。
④、动火作业时,动火人员要与监火人协调配合。
在动火中遇有异常情况时,监火人应即令停止动火,待恢复正常后,重新分析合格并经批准后方可动火。
27、进入设备作业内容?
凡是进入塔、釜、槽、罐、炉、器、烟囱、料仓、地坑或其他闭塞场所内进行作业者均为进入设备作业。
28、进入设备作业证制度?
①、进入设备作业前,必须办理进入设备作业证。
②、进入设备作业证由生产单位签发,由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署。
③、生产单位在对设备进行置换、清洗并进行可靠的隔离后,进行设备内燃气体分析和氧含量分析。
有电动和照明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牌子。
④、检修人员凭经负责人签字的进入设备作业证及由分析人员签字的分析合格单,才能进入设备内作业。
检修人员必须按进入设备作业证上的规定进行作业。
在进入设备内作业期间,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有专人进行监护和救护。
29、进入设备内作业的注意事项?
①、设备必须实行可靠的隔离。
要进人检修的设备必须与其他设备和管道进行可靠的隔离,绝不允许其他系统中的介质进入检修设备。
②、设备外的监护。
设备内有人作业时,必须指派两人以上的监护人。
③、用电安全。
设备内使用的照明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安全电压标准。
④、进入设备作业人员在进入设备前应清理随身携带的物品,禁止将与作业无关的物品带入设备内,所携带的工具、材料等要登记。
作业结束后应将工具、材料、垫片、手套等杂物清理干净,防止遗漏在设备内。
经检修单位和生产单位共同检查,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杂物后,方可上法兰加封。
⑤、进入设备作业的人员,一次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应组织轮换,防止体力消耗过大而发生危险。
30、装置的开车?
①、开车前的精心准备
②、试车验收:
A、盲板要按要求进行抽堵,并作好核实工作;B、各种阀门要正确就位,开关动作灵活好用,并核实是否在正确的开关状态;C、检查各种管件、仪表、孔板等是否齐全,是否正确复位;D、检查电机及传动机械是否按原样接线,冷却及润滑系统是否恢复正常,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报警系统是否好用。
③、装置开车:
必须严格执行开车的操作规程。
在接受易燃易爆物料之前,设备和管道必须进行气体置换,将排放系统与火炬联通并点燃火炬,接受物料应缓慢进行。
注意排凝,防止管线及设备的冲击、震动。
接受蒸汽加热时,要先预热、放水、逐步升温、升压。
各种加热炉必须按程序点火,严格按升温曲线升温。
开车正常后检修人员才能撤离。
厂有关部门检修人员全面验收。
3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①、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A、控制危险源;B、抢救受害人员;C、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D、排除现场灾患,消除危害后果。
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A、单位自救;B、社会救援。
32、控制职业危害的措施?
①、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②、防毒措施:
A、以无毒或毒性小的原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较大的原材料;B、改革工艺;C、生产设备的管道化、机械化、密闭化,实行仪表控制和隔离操作;D、湿式作业;E、隔绝热源,良好通风,合理照明。
③、防止噪声、振动危害的措施。
④、辐射的防护措施。
33、什么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它较大社会危害时,为了及时控制降低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34、简叙抢救危险化学品火灾的要求?
①、先控制,后扑灭;②、扑救人员应先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③、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灾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④、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⑤、正确选择最适当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⑥、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要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⑦、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
35、简述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①、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发生爆炸的发生;②、不能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③、如果有疏散可能,人身安全上确有可靠保障,应迅速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物品,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④、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谢,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⑤、灭火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尽量利用现场的有利地形,保护自己;⑥、发现有发生再次爆炸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看到或收到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时,应就地卧倒。
36、本厂现使用的是什么灭火器?
说出它的正确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本厂采用的为干粉灭火器,它适用于对有机溶剂和电气设备的灭火。
其使用方法为:
使用时,将灭火器放在地上,一手握紧喷雾胶管,一手用力拉起钢瓶上的提环,或(抽出保险销,紧握压把)干粉即可高速喷出,在离火源三、四米处亦可扑救火灾。
37、简叙熬油车间容易发生那些安全事故?
何种原因?
如何防止?
①、涨锅。
原因:
原料有水,由于升温过急,都会发生涨锅跑料事故与明火接触,即发生火灾。
防止措施:
装锅前应检查物料是否有水,如含水量超过允许标准,应予除去后再用,在熬炼时,注意慢慢升温,充分搅拌,分批加料,以避免涨锅的发生。
②、胶化。
原因:
配料错误,锅底局部温度过高,反应物高度聚合放热导致胶化起火。
防止措施:
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准确配料,控制温度,充分搅拌,使物料温度一致,在接近规定温度时,可控制停火自行升温,如发现达到规定温度仍继续上升,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不断测试,发现粘度过大,并初见胶凝,迅速加入冷聚合油、油酸或松香末等。
③、可燃蒸气:
原因:
在树脂熬炼及反应过程中,其中含有可燃溶剂当升至高温时,将产生大量蒸气,易于着火燃烧和爆炸。
防止措施:
在熬炼过程中不断搅拌,慢慢升温,明火加热的开口设备不准将溶剂和油一起熬炼。
若用溶剂洗锅后,投料前,务必将溶剂清理干净,方可投料升温,加强排风。
④、对稀。
原因:
对稀温度超过溶剂沸点时,由于大量蒸气的产生,易于涨锅,遇火花即起火爆炸。
防止措施:
降温(低于溶剂沸点)对稀时充分搅拌,加强排风。
⑤、测温装置失灵。
原因:
温度计未接触反应物液面或测温仪发生故障,以致反应温度过高造成事故。
防止措施:
使用经过校准标定的温度计,升温前检查温度计是否插入反应物液面以下。
⑥、冷凝管堵塞。
原因:
冷凝器冷却系统水不足或堵塞,不能回流,以致反应釜压力过高造成事故。
防止措施:
疏管路,加强冷却保持正常回流。
38、简叙油漆车间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及防止措施。
①、配料。
原因:
颜料(尤其铁蓝和铬绿)润湿不均、干湿不均,在研磨时,产生高温而自燃。
防止措施:
配料时将漆料、油料和颜料充分拌和,使其均匀润湿,避免“夹心”现象。
②、电气火花事故。
原因:
在油漆生产中大部分设备都是不密封的,特别是夏季,车间内溶剂蒸气浓度易于达到爆炸极限,一遇电气火花即会发生爆炸燃烧,造成火灾事故。
防止措施:
加强排风,从而降低车间内溶剂蒸气浓度,最好采用防爆型电器设备,在车间内避免铁器间的撞击。
③、静电火花事故。
原因:
车间内溶剂蒸气浓度大,生产中的机械设备如皮带轮、靠背轮、轴封、泵等缺油磨损,引起火花,极易发生起火爆炸事故。
采取措施:
定期检修、经常加油、保持润滑、严防带病运转,此外在清理生产现场时,严禁将溶剂或汽油洒在地面或操作台上用拖布或棉纱擦洗,这样因静电着火的先例很多。
39、生产硝基漆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上。
①、硝化棉的贮存:
长期贮存的硝化棉,由于酒精和水份的蒸发,湿棉变干,即有爆炸危险。
采取措施:
最好贮存在阴凉的地下库中,并应定期检查酒精和水份的含量,若有变干应即时补加。
②、硝化棉的溶解:
硝化棉和树脂流混溶时,没有极时加入溶剂粘度增加,搅拌时磨擦发热,再加溶剂时,即能发生着火危险。
采取措施:
严格按工艺操作,加入树脂的同时,加入溶剂,使用工具轻拿轻放,禁止穿带铁钉的鞋进入车间,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因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安装和使用不当引起的电气火花及静电火花事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知识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