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求职故事.docx
- 文档编号:12034586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75
- 大小:96.50KB
金融人求职故事.docx
《金融人求职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人求职故事.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人求职故事
目录
女银行家生存宝典1
snoopyzzq的求职故事7
我的投资银行面试经验19
实习故事:
与投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中金公司的实习记22
JPMorgan26
CICC'soffercomes,eventually27
都是暴人28
女银行家生存宝典
中国皇后资本(香港)创始人粟耀瑩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作者简介:
粟耀瑩是中国皇后资本(香港)创始人,现任香港玉山科技协会董事会董事、第七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亚洲论坛首任女主席,并于2006、2007两年连续入选为博鳌亚洲论坛时代青年领袖。
应FT金融时报中文网之邀,在此与年轻的商界女性,分享我在金融圈的的一些“生存心得”。
每个女孩子都会走自己的路,没有两条路是相同的,一切要你自己去把握,看清环境所需,发挥你独特优势。
我和比我年轻的商界女孩子唯一的共同处是,年轻时在面临关键抉择时,也曾有过迷惘。
但我幸运的是,身旁总有许多朋友,在关键时帮助或提携我。
我也有许多社会上的导师,愿意投资在我身上,因为我总会替他们带去好的回报。
“记得所有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并且加倍奉还”,这是我的信条。
具体地说,我有如下两个原则:
(1)名誉就是生命
我是台湾人,在美国受高等教育并从事金融投资工作。
2000年到香港工作时已28岁,完全不了解香港“男人送女人房子”的“包养”习俗。
从2000年迄今,我曾经有过几次经历。
一对一,对面曾坐过三个极为有钱的男人:
一个要送我两栋半山的房子,一个递给我一个装满现金的信封,一个要我开个包我六个月的价。
但是,我三样东西都没有拿。
我是否很笨呢?
年轻时不拿,年老了就没人给你了,不是吗?
对于像你们一样,年轻,美丽,有才干,在商界金融界刚出道的女孩子,要假装这种事不存在,是不真实的,说实话,这种事几乎天天有,似乎不说就没人会知道,你会如何抉择呢?
我或许笨。
但我坚信,我的名誉是我的生命。
我认为,这种事情只要曾经发生,那是不可能隐瞒的,从此白璧就染上污点,无法抹去。
我认为名誉的长期价值,要远远超过两栋半山的房子,或装满现金的信封,那是无价的。
(2)诚信是最好的投资
2006年3月之前,我服务过的公司有:
太平洋投资,麦肯锡,高盛,瑞士银行环球投资,都是世界顶级的金融投资公司,名号、平台、资源和资金,都不用我担心,我只要在既定的平台上把我的工作做好即可。
2006年3月后,我自己开始创业,虽然对困难已有很多预估,但还是有许多意外发生,幸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少贵人相助,加上好的合作伙伴,最终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许多任务。
我最主要的投资者,是我的老东家,安联集团/太平洋投资(PIMCO/Allianz)的合伙人。
我们相识近10年,他对我的为人和能力,有很深的了解。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如果你是刚进入商界的女孩子,不要轻易忽视每一个人,每一个机会。
10年之后,真正帮你忙的,绝不是哪些你刚认识不久的人,一定是与你认识很久,对你为人非常了解的人。
人脉不但有时间价值,而且价值的增加和诚信度是成正比的。
如果说上面的关系,是“可知”的投资,对我而言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
有些我事先没有料到的机遇,恰好就是因为我的诚信而来。
对我而言,一言九鼎,言出必行,说的和做的一致,永远兑现承诺,是非常重要的。
不轻易答应,一但答应,就绝不儿戏。
我曾经有个会议,已经和外方约好了,要把中方的资产介绍给外方。
中方最后一秒反悔,我完全可以随便打个电话给外方,说“算了,取消吧”。
但我没有,而是硬和中方耗了许久,最终取得中方同意,没有取消和外方的约会。
这个外方,日后成为我一个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以上是我事业与为人的一贯原则,我再以自己实际经验,在自己熟悉的国际金融投资领域举一些例子:
A.投资眼光是“逼”出来的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acificInvestmentManagementCompany(PIMCO/Allianz)
时任美国新港总部投资组合管理部门财务金融工程师(1998-2000)
在PIMCO两年,我的三个支柱是:
PIMCO交易室,华尔街,UCLA财经系。
每星期一早5点,太平洋投资的大老板BillGross一定把所有交易员/投资组合管理者,聚集起来,每个人针对所负责的区块,发表对市场的一周展望,并指出市场可能出现的最大的风险。
所以,每个周末或周五,每个人必须为下周一的发言做准备。
每个人发言时间有限。
华尔街卖方的报告很多,但太平洋投资就是逼你在非常多的信息量下,做出有关投资的判断与结论,通常只有一到(最多)三句话。
当时有合伙人对我说过两句很重要的话:
第一,市场在每一瞬间有非常多的变量要观察,而在每一瞬间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所发现,什么变量重要,什么变量不重要。
第二,当每个人都在观察市场时,最重要的是在资讯一样的情况下,用不同的眼光审视,看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一个财经新闻从业人员,或一个经济学家,和一个会投资的交易员最大的差别,就是会投资的交易员能把市场的变动趋势,总结成能投资的交易。
而一般的经济学家,左手右手之后,下不了结论。
一般财经新闻从业人员,知道人和故事,但并不知道意义,左手右手都写不出。
Bloomberg一定要学会使用。
每天清晨5点开始,我就会陆续收到华尔街来的CollateralizedMortgageObligation(CMO),我得用Bloomberg,SalomonYieldBook或者PIMCO自家模型,开始扫描是否有定价错误,或不管什么原因特别便宜的债券。
定价主要有两个成分,一个是利率模型TermStructureModel,一个是提前还款模型PrepaymentModel,有一些参数对定价的影响很大,但有些不会,然后在每一个CMO上,写下简单评价:
这个CMO是便宜或贵,为什么?
。
通常交易员对这些债券有直觉,他如果发现我和他的投资结论有很大分歧,就会叫我来讨论。
交易员之间的沟通有两三种:
不说话,说话加上两三个字,或互相画图。
交易室里常常不写文字/文章,只画图,通常是从Bloomberg打印一个萤幕,可能是两个曲线的重叠,或一堆点和一个平均线,但特别的地方会被圈起来。
一般来说,投资人都不喜欢教别人如何做交易或投资,但我在PIMCO碰到了一位良师Dr.LeeTHOMAS。
以前在高盛,他每周都会召集他的部下开投资圆桌会议,把他投资组合里面的交易打开给团队的成员看,每个人可以针对投资交易展开讨论,也可以建议投资交易。
他也让我去学习,让我受益非浅。
他的部下中后来出了对冲基金一代天骄Drake的创始人AnthonyFaillace。
这个年轻人在每次圆桌会议上都是有备而来的。
他其他两个部下,后来也当上PIMCO的合伙人。
交易时间过后,我一般会读华尔街的报告,看他们的交易意见,每条收集起来,放在一个Spreadsheet里面,先看7到8家华尔街卖方提供的意见是否一样,为什么?
我是否同意,为什么?
是否可以变成下星期一向BillGross报告的交易主意?
此外,我还会缠着较资深的PIMCO大老,打探华尔街这些人的背景。
每周有几天晚上,我会开车去UCLA上财经系开的课,如BradCornell开的公司估价和融资,RichardRoll开的统计经济计量学,BobGeske开的选择权的定价。
与BradCornell见面时,我会向他报告PIMCO发生的事情。
当我告诉他我是如何从一个最小的财务金融师的角度看公司时,他会强迫我一定要ThinkLikeaPartner,如合伙人般的思考,要FollowtheMoney,顺着钱去思考。
他并问我“如果你是BillGross,你现在会想什么问题?
”一开始我总说“Ihavenoidea。
”后来胆子大了,慢慢敢想并敢和Brad讨论问题。
BobGeske对选择权的定价非常厉害,我常就电脑模型和他讨论,或讨论一些华尔街新的金融衍生产品。
PIMCO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公司,有一个非常强的投资文化和高官层。
我很庆幸在PIMCO的两年,为我以后的投资眼光和感觉,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B.有用的报告未必是最厚的
麦肯锡顾问公司McKinsey&Company
我任大中华区公司融资战略顾问(2000-2001)
麦肯锡的重点是,在无法提供如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融资交易的情况下,如何让全球500强CEO愿意付钱购买麦肯锡公司提供的服务。
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和管理变得很重要的原因,因为麦肯锡除了人力资源,没别的了。
首先,麦肯锡是一个全球性的人力组织,有一套管理人力资源和智慧产品的系统,而且有一定的传承性。
一个案子来时,如果全球其他的公司已经做过类似的案子,有档案可以参考,可以从全球研究中心调看档案。
而且可以随时用电话会议或电邮联系对方,知道重点在哪里,如果客户非常重要,分管的合伙人会从全球配置最好的人员组成专案小组。
麦肯锡利用各公司专长互补的特点,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网络。
麦肯锡最重要的是看合伙人,即谁愿意带你,把你认做他的人。
一个新进公司的职员在公司几年下来,身上的烙印和经验,都是从做过的案子而来。
如果老做不上好案子,或连案子都上不了(叫做OntheBeach),那是白浪费时间,而且容易走人。
麦肯锡收了客户的钱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服务。
Analysts做很厚的文件,或留得很晚甚至超过半夜,半夜还一起去吃宵夜,我在台北办公室就碰过,他们认为那才叫对得起客户。
但你问他这么厚的报告,最后到底说明什么问题,他却不一定说得出来。
这和PIMCO的投资文化是完全相反的。
在PIMCO,你可能上班时间不是很长,但压力很大。
你的时间是否值钱,就看你是否在交易上的判断正确,是否能替公司赚钱。
你可能每星期读很多华尔街研究报告,最后只能总结一句话,不是看你写多少字,是看你写出来的字是否赚钱。
我做的报告,没别人的厚,但最后开会回来客户认为有用的建议,倒常常从我这里出来。
我也常和整个团队一起熬夜,互相打气,以免被同事认为不合群。
C.在高盛历练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GoldmanSachs(Asia)LLC。
我任大中华区资产管理部业务负责人(2001-2003)
我建议所有对国际金融投资有兴趣的人,此生最好能进高盛历练一下。
这个公司很有特点。
“高盛帮”是一个开放系统,即使离开了高盛,依然有效。
全天下的对冲基金和对冲基金上游的资金,很多掌握在高盛人的手里,而且高盛人之间,有种互信。
只要互相一听你上个工作在高盛做什么,大概是否投资给你,投多少,就可以定了。
如何进高盛,就各凭本事了,事前的准备一定不能少,但最后能进去的,也只是极少数。
进了高盛,对内是一个全球化的体系,用VoiceMail全球留言系统,用得很勤,鼓励全球同事互相沟通。
对外,它基本上只做全球每个国家最富有的三到五个人或家族的交易。
如何让这些人最后选择你来提供服务,这对银行家是最大的考验。
高盛的经验,让我开了眼界。
这些客户,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以前可能是中国政府的国企,现在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
要当这个机构的高层非常不容易,许多高盛集团的前领导人离开后,继续领导着美国财经界,对华尔街和美国政府的财经决策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对麦肯锡而言,高盛更多负责客户的战略和融资,麦肯锡有时配合高盛团队,做一些公司内部组织和人事的整合,这种搭配在中国国有企业上市时最容易看到。
高盛攘外,负责战略和资本市场,麦肯锡安内。
我在高盛学到的是和这些最出色的人才打交道,究竟该具备什么工夫,如何棋先一着,发现下一波具全球影响力的领导者。
D.一定要让客户赚钱
瑞士银行环球投资GAM(ownedbyUBSA.G.),我任亚太区董事(2003-2006)
自从在高盛体验到客户的力量后,我就希望在瑞银的平台上,试着重建高盛的客户群。
或者说,我想体验一下,究竟这些客户是认高盛的牌子,还是具有高盛客户服务能力的人。
结论是,虽然很不容易,但是可行。
不容易,是因为和你配合的那些高盛同仁不在了,内部畅通的信息沟通管道(通常是高盛香港总部59楼的咖啡厅)不在了,也不能调动高盛拥有的资源,怎么办?
算算手上的牌,什么领域最强。
集中兵力攻下某一个领域的客户龙头。
只要这个攻得下来,这个领域的老二,老三,也一定攻得下来。
市场上的讯息和机会,就要靠许多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交换。
单边的交易一定不会长久。
双边的互利互惠关系,就可以长久。
时间资源有限,所以战略合作伙伴的选取,至关重要。
但不管如何,一定要让所有客户都赚钱。
我在瑞银环球投资工作三年,基本把它看作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平台,做成之后,我就有胆自己出来创业。
瑞银环球投资是对冲基金的基金(FundofHedgeFunds)的始祖,在那里有非常多的机会认识欧美老一辈对冲基金的元老,和亚洲新一辈对冲基金的新秀,我发现这个“对冲基金的基金”系统很出色,剔除了很多投资银行的业务,专门投资在基金经理人或市场,在投资系统里面,风险管理,赚钱的主意/创意,则变成最重要的。
我一直不是很好的员工,我的价值通常体现在替客户赚钱,或是抓住公司成长的方向,替公司股东赚钱。
在职位升迁方面,我提不出什么好建议,这方面,说实话,我很失败。
但因为总能替股东和客户赚钱,等到我自己创业时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
在如何适应公司文化的问题上,我有两位良师益友,曾给过我很好的建议:
一位是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
有次我向他请教,他如何能在上司频繁更换的情况下,坚守岗位。
他说他是从责任出发,在他的位置上做好赋予他的责任。
另一位是瑞银中国主席李一。
他说人在社会上,总要找到一个位置,扮演好自己承担的角色,人生总是有几次热闹。
有了如此开阔的“社会和人生”视野,很多事,退一步,海阔天空。
位置和责任,是一体的两面。
另外一种,就是”投资老板”,反正老板投资员工,员工何不投资老板?
只要投资对人,事业就会一路往上。
我一直没成家,所以我并没能成功的平衡事业与家庭。
女孩子在男人主导的金融界里,或许应该不论性别年龄,多结交和自己互补的良师益友,学会合作,达到双赢。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自己不会的,想不出答案的,可以和这些良师益友讨论。
要自己的确有长处,那末自己也会变成他人的良师益友。
我不觉得自己成功,只是对所从事的行业有兴趣和热情,每天早上很愿意起来,为我相信的事情去努力。
我想,或许只有对自己真正有热情的事业,才能坚持不懈。
当然在努力之前,我会先问自己,所有的努力,希望得到什么成果,用什么战略,应找什么样的合作伙伴。
如何当个女金融家?
女投资银行家在这个多属于男人的行业里,通常遇到最大的难题为何?
想在这个行业里成功,在技术上,知性与情感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难题:
时间分配。
投资银行是中介业务,客户对时间的要求很多。
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该怎么分配?
整个行业竞争激烈,重要客户的生意,谁都想做,客户打电话找不到你,自然找别的投资银行。
所以这个游戏的重点是:
在重要的时候,你要想办法让客户第一个打电话找到你。
但时间有限,你要把时间分给谁?
客户,家人,自己,朋友?
怎么分配?
很多杰出的投资银行家干脆把客户和朋友放在一类,“时间投资回报率(ReturnonTime)”,决定?
第一,什么人是你最重视的客户?
第二,为什么你不可被替代?
对内就是要能够聪明地调动整个投资银行的资源。
同时重要的是,你能调动的资源和是否能为客户提供最有针对性的服务。
但最重要的是,要真正能为客户提出好的建议。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无论如何,要让客户赚钱,时间一长,客户心里很明白谁是有用的好银行家,谁只会陪打高尔夫和吃饭喝酒上夜总会。
让客户赚钱,是硬道理。
第三,你是否能管理客户对服务的期望值,承诺的和实现的差多少(最好不要有差距,还能让客户觉得服务超过预期)。
我自己多年来,只照应每个国家三到五个客户,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易,得益于今天全球化的潮流,生意已做不完。
很多杰出的女投资银行家,结不了婚,就是因为将时间先给了客户,很难有时间去结婚生子。
我个人认为,这是对女投资银行家最大的难题。
我认识的很多男投资银行家娶了空姐,因为他们的很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
此外,基本的财务工夫是一定需要的。
那些对财务有天份的投资银行家,不仅能站在客户方主席或执行长的角度看整个行业战略,还能推出对客户有利的战略建议。
他们是客户最喜欢的。
以前在客户多的情况下,把他们请回家做CFO,今天的私募基金客户,把他们请去做基金合伙人。
我个人认为,一个女投资银行家,只要在技术上能和男投资银行家平起平坐,真正和客户交流时,反而更能发挥女性在思想上的创意与情感的优势。
我还是那句话,要有好的独门创意让客户赚钱。
客户到了第三单的时候,就会知道有问题时该打电话给谁,而通常那一通电话,是你如何将它转换成重要交易的关键。
我补充一点,对客户信息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道德,所以我很少在公众场合,指名道姓提到客户的名称,更不会多谈交易内容。
如果客户自己愿意说,他们可以去说,但绝对不能是银行家自己去说,这个投资银行家最重要的职业信条。
我很抱歉,我不能具体举例说明我的客户是谁,或替他们出过什么主意,做成过什么事。
snoopyzzq的求职故事
一、序
看见很多人都留下了自己的求职故事,我自己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为了让以后的师弟师妹们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也给自己的短暂的求职之路划上一个逗号,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求职的过程中一次一次的挫折教会我成熟;一次一次的穿梭于顶级写字楼中间莫名其妙的空虚曾给了我些许动力。
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是必要的,这样大家在参考或者看我的故事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
我,男,非北京生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生。
学习成绩很好;英文还可以,口语不烂,美国menlo交流项目学生。
实习经历:
GoldmanSachs(IBD)(高盛,投资银行部),还有一家保险公司,
课外活动:
会计系龙腾盟的活动参加了两次,去了台湾的案例分析大赛,和首届海峡两岸大学会计杯辩论赛,北大挑战杯第一名。
资格认证:
没考过。
这基本上就是我了,还有一些零星的活动,在面试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跟面试官谈起来。
两点声明:
1、文中关于公司的interviewer不会透露姓名,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陈述事实。
2、针对大家比较反对的中英文夹杂的现象,文中适当的英文基本上是找工作中大家经常遇到的说法,翻译成中文反而影响大家以后跟公司或者hr沟通。
请大家不要对中英夹杂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
)
二、实习
我的求职故事应该从大三的寒假开始,那个时候忙于寻找大三暑假的实习机会。
必须承认的是一个很强的实习背景在公司的resumescreening阶段是很有优势的。
我个人因为实习的公司名气很大,而且我在里面担任的职责是summeranalyst而不是简单的打杂,所以在我找工作的时候,我所申请的公司的简历筛选成功率极高。
下面继续说我找实习的故事。
a)MorganStanley
投递的第一份简历是MorganStanley,因为MS在光华张贴了海报招聘summeranalyst,不得不承认MS的招聘很简洁,无论是summer还是fulltime,对于学生来讲,完成它的申请也十分容易,就只需要一份英文的resume和coverletter,不必填写大堆的essayquestions,省去了学生不少时间。
MS的summer和fulltime的招聘程序惊人的相似,都是通过一轮(或者两轮)的phoneinterview来进行初步筛选,然后是最后一轮面试,一般会安排你见4个面试官,这四个人来自MS的不同level,分别侧重考察candidates的不同方面。
记得是1月底递交的简历,大概3月初接到香港office的人打电话过来要面试,当时我还在光华楼自习,已然昏昏欲睡了,忽然来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我急忙告诉他半个小时之后打到宿舍。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做电话面试,面对面试管的狂轰乱炸,我表现还算沉着冷静,他除了很general的简历问题之外,还问了不少accounting的问题,比如关于EPS,低于面值发行股票对EPS有何影响,云云。
最逗的是,我因为没什么经验,轮到他叫我问他问题的时候,我没什么问题可问,只是问了一句,mayIhaveyouremailaddress?
弄得他哭笑不得。
面完他之后,半个小时,就收到了一封email,约我第二天晚上做第二轮的phoneinterview,还算幸运,第二个人打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上11点了,聊了10多分钟,都是非常general的问题。
经过两轮的phoneinterview,很快我就收到了香港的hr的电话通知3月xx日参加友谊宾馆的最后一轮面试,在此期间我其实参加了JPMorgan的面试,我会在第二节中具体讲述。
MS的最后一轮见了四个人,一个MD(managingdirector),一个VP(vicepresident),一个associate,一个analyst,刚刚好是投行比较关键的几个level上的人都见到了。
个人感觉面试结果不会太好,(除了vp,因为伊是女的)。
第一,MS安排了满满的schedule,北大清华所有的candidates都在一二天内见完,本身这种招聘的程序个人觉得并不太科学,因为太仓促了,而且不可能对candidates有全面的把握。
第二,我第一个面那个MD,它在进门之前打了一个大概15分钟的电话,所以我的面试时间就被无情的剥夺走了15分钟,它面我的时候也显得很着急。
第三,我自己金融知识也不够强,这也是主要原因,那个analyst问我关于国有股减持的时候,我显得对这个问题知之甚少。
所以,申请MS以失败告终,不过给我很大的启示,也最终帮助我拿到GoldmanSachs的暑期实习offer,我还是很感激MS的这次失败的。
b)JPMorganChase
可能我的运气比较好,我申请实习的时候,主要的美国投行都来招人了,JP是我申请的第二家投资银行,凭着比较好的成绩和社会工作,我很容易进入了面试阶段。
JP由于是第一年来大陆招summer,所以程序很简单,就是让candidates跟两个面试官分别谈半个钟头,然后就定offer,offer第二天就发了。
我面JP遇到的是一个马来西亚的VP和一个香港的associate,自我感觉跟那个vp谈得不错,他不断地说terrific,但是那个香港associate我面的就不怎么样了,因为她问了我很多特别detail的东西,当时对自己的经历准备的不充分,所以回答的不好,更郁闷的是,她问得我专业问题我也没有答好。
她问我你如果要收购一个grocerystore该如何考虑这个问题,我答的一塌糊涂。
结果可想而知了,跟MS的结局一样。
不过有幸认识拿到JP的经院jj,并且到现在一直联系着,向她请教了不少东西。
c)GoldmanSachs
经历了MS和JP的打击之后,我对大三暑假在著名投行实习的梦想已经不抱有太大希望了。
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当时记得很清楚,GS的招聘广告上明确说只要Master的,我又一次被郁闷了,于是打电话到北京office,接电话的女士态度十分好,而且鼓励我虽然是本科生也去试一下,因此我就申请了。
细心的人应该发现,我去GS面完之后基本上都写了面试感想发在了bbs上面,下面我再简单的回顾一下。
很坦率的说,无论是当时找实习还是后来的找fulltime,GS是我见过的最谨慎的一家公司,表现在招summer来看,同样是招summer,GS比MS多了很多轮,要求candidates见的banker更加多,我直到最后拿到offer一共经历了4轮面试,包括一轮phoneinterview,3轮facetofaceinterview,一共见了10个banker,由于我的特殊性,我的最后一轮面试在香港进行。
Phoneinterview一般会由IBD的analyst来做,后面的face-to-faceinterview由associate以上level的人做,通常逐渐会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求职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