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实践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2031763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1KB
毛泽东实践报告.docx
《毛泽东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实践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张馨元、赵超越、李美钰、韩淑影、周彤、苏建新、隋鑫、李鸿强
学号:
A12110046、A12110051、A12110017、A12110009、A12110056、A12110025、A12110027、A12110016
院系:
文法学院社会工作
班级:
1101班、1102班
任课教师:
周利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二零一三年十月
填写说明
1.本调查报告是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2.学生需根据栏目要求认真仔细的填写相关项目。
3.本调查报告书需根据教师安排的时间及时填写相关内容,以备查验。
4.调查报告的填写需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一旦发现作弊等不诚信行为,该调查报告书涉及的考核成绩以零分计。
本调查报告书在相关栏目下设置了教师评价,教师在填写评价时要及时、客观、公正。
5.调查报告书平时由学生个人保存,学期结束时由课代表收齐并按学号排序统一上交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6.本报告书可另加附页。
报告题目
关于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情况调查
调查对象
东北农业大学学生
调查地点
东北农业大学
调查方法
问卷法
时间安排
2013年10月2日----2013年10月16日
调查报告提纲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东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勤工助学活动。
这一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包括:
教学辅助工作、管理辅助工作、科研辅助工作、后勤集团劳务工作、校办产业的生产活动、家庭辅导教师、环境绿化美化及卫生保洁工作、校内治安维护工作、其他公益性有偿服务及社会兼职。
本文在会实践的基础上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了解目前农大勤工助学工作情况。
同时揭示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特点,展现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心得体会和所思所感,指出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应持的态度和几点建议。
调查报告内容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的就业市场已经出现了一批新生的资源叫做“勤工助学大学生”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为规范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教财[2007]7号),东北农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积极响应号召,按照满足学校工作需要和学生需要,实现助学功能和教育砺志功能的工作理念,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了《东北农业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方法》。
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包括:
教学辅助工作、管理辅助工作、科研辅助工作、后勤集团劳务工作、校办产业的生产活动、家庭辅导教师、环境绿化美化及卫生保洁工作、校内治安维护工作、其他公益性有偿服务及社会兼职。
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同意,不得招录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或进行以勤工助学为借口的各种经营性活动。
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
此项方法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学校的职责,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勤工助学基金及管理,勤工助学酬金标准及支付,勤工助学审批程序以及法律责任一共十项。
真正履行“服务师生,立足校园、培养能力”的责任,帮助大学生实现“勤者自助达者自强,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目的。
近几年来,大学生勤工助学日益普及,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大学生更愿意利用勤工助学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以致用,从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了解目前农大勤工助学工作情况。
同时揭示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特点,展现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心得体会和所思所感,指出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应持的态度和几点建议。
1.2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
本次实践范围涉及东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教师,勤工助学处领导
调查方式:
以分散调查和集中调查相结合,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实践进度。
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得信息。
调查内容:
本此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教师以及勤工助学中心领导的访问,通过团队成员的亲身实践,着重探讨了解目前农大勤工助学工作情况。
同时揭示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特点,展现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心得体会和所思所感,指出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应持的态度和几点建议。
2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目的
2.1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目的
大学生勤工助学目的比较明确,31%同学是为了减轻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为锻炼并培养社交能力,加强自己与社会的联系占比例为53%;为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占12%,其他占4%。
表一大学生勤工助学目的统计表
目的
减轻经济负担
锻炼能力
加强与社会联系
实践专业知识
其他
百分比
31%
53%
12%
4%
一、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各高校逐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等内容组成的“贷、勤、奖、助、补、减、免”资助体系。
在这些政策中,勤工助学由于具有持续性、实践性、灵活性等优点,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大学生的普遍青睐。
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勤工确实可以起到助学的作用,他们为了减免家里的负担,在校期间做起了各类兼职,寻找各种工作机会,尽可能多地赚钱养活自己,不给家人添麻烦。
二、锻炼社交能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社交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调节能力。
如今,作为我们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与他人的交往较少,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封闭性。
另一方面,我们主要生活的学校中人际交往相对简单。
这就使得我们大学生在交往方面缺乏足够的锻炼,这与就业时用人单位对人际交往的较高要求是不适应的。
但社交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社交能力是主体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和自身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学校的勤工助学,我们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实践专业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自身学术的领悟大有帮助。
通过勤工助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体验真知。
四、其他。
现阶段的大学生都有着很浓的好奇心,喜欢尝试各种新事物,勤工助学中心设置了若干岗位,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兴趣,引起关注。
2.2从学校角度出发的目的
(一)助困与育人并重
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兴起的最初目的是以“勤工”来“助学”。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勤工助学的内涵与功能发生了新的变化。
新时期。
勤工助学活动是以学生改善学习条件为目的,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
勤工助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使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接轨,教育学生讲诚信,重诺言。
树立勤工助学活动由单纯的解困向助困与育人并重的发展理念,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把它作为正规教育的有益补充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勤工助学的组织者应有的思想。
(二)扶贫与扶志结合
经济困难是暂时的,拥有自信却能使人终身受益。
在勤工助学中,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
扶志是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扶志,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为此,学校要大力开展自强自立的宣传教育和树典型的活动,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贫困生中,有些同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省吃俭用,在交往中谨小慎微,觉得低人一等。
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渐渐失去信心,进而自我封闭,不愿交往。
勤工助学要让他们感到社会的关爱,国家的厚望,从而在心理上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度过生活难关,顺利完成学业。
(三)挣钱与成材并举
学生是勤工助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思想转变了,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在勤工助学中,有些同学对勤工助学的认识不足。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主要动机是“减轻家庭负担”,实质上就是为了赚钱。
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大大降低了勤工助学的意义。
应该看到勤工助学与自身素质的提高,自我发展的实现的密切联系,注意培养劳动观念,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评价优秀学生的标准不仅仅看其学习表现即智力因素,也相当重视非智力因素(思想品质,心理素质。
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勤工助学活动,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对于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有很大帮助。
3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和兼职市场比较
3.1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具有的优势
1、安全。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外兼职很安全比例为2.3%,认为大体情况较好的占54%,认为不太安全的占43.7%。
总体看来大学生在外勤工助学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按照学校的勤工助学管理方法,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接受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申请,安排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校外用人单位聘用学生勤工助学,须向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提出申请,提供法人资格证书副本和相关的证明文件。
经审核同意,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推荐适合用人单位工作要求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所以在安全问题上学校更胜一筹。
2、维护权益。
当今社会,大学生勤工助学法律规范缺失,在外做兼职存在许多问题,如价格不合理,中介高额的费用,学生真正实践过少,自主决定权太小,无法施展才学等。
通过调查可知,许多不法中介,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欺骗学生,卷走学生的中介费。
还有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和商家谈妥工作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保障等问题,就盲目的工作,当发生意外纠纷时,没有权利获得有利的保障。
为规范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制《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其中的第二十四条写到:
“ 校外勤工助学酬金标准不应低于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其劳动报酬由校外用人单位按协议支付,由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并写入聘用协议。
”
3.2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存在的劣势
一、缺乏岗前培训。
学生的专业性差,熟练度不够,长此以往不仅会耽误效率也会削减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勤工助学的发展。
二、工作种类少。
调查表明,大学生接触勤工助学工作种类呈现多样化,同时公司实践受到大多数学生亲睐。
在采访中也有部分同学表示,他们也会去选择其他一些工作,如参加一些企业的文案和企划工作,甚至自主创业,开小型的饭店,餐饮店或中介机构等等,在他们看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选择那些能增加自己在就业中的筹码的工种,更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相比于学校单一的职务,大学生还是倾向于校外自由兼职。
三、校内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信息不充分。
现在大学生寻求兼职的途径不再单一。
通过调查,有28%的人通过校内广告找到兼职,有55%的人通过亲戚朋同学友介绍寻到工作岗位,有9%的人通过网络或是招聘广告寻找工作,还有8%的人通过其他途径找工作。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寻求兼职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校园平台居次,可见校内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信息不充分。
校方需加强相关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更多的把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纳入到日常议程中去,尤其是要关注和重视广大寒门学子的勤工助学,多考虑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信息,帮助大学生勤工助学。
图一工作种类选择
4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及问题
4.1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
学生角度:
1、对于勤工助学的认识:
分析可得大多数的大学生已经接受并赞同勤工俭学,有12%的人有过勤工助学的经历,而有33%的人听过但不曾接触并涉及这方面内容,如图一所示。
一方面表明勤工俭学的观念正逐步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想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观念和一种可贵的责任意识在不断增强。
2、重视勤工助学和学习的关系:
在此次调查中,有89.5%的同学希望在周末或者假期工作,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选择在周一至周五时间进行勤工助学。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
大家对学习都是非常重视的。
此外,这些数据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大家对待学习以及勤工助学的两者利害关系有着很深刻的理解。
根据这个问题,勤工助学管理方法规定了“设置的岗位数量既要满足学生的工时需求,又要保证学生不因参加勤工助学而影响学习。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
”的措施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制定这一方法平衡了勤工和学习的关系。
3、焦点集中在工作待遇上:
在此次调查中,对勤工助学的关注因素,其中工作性质占了23.9%,工作待遇占50%,工作时间占了26%。
此外,对于这个问题,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在所调查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非常现实,也很诚实。
很显然,虽然大学生勤工助学担当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但是大家对它更为关注的仍然是工作待遇问题。
根据规定:
第二十二条
校内固定岗位按月计酬。
以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计酬基准,可适当上下浮动。
第二十三条 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
每小时酬金可参照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合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8元人民币。
第二十四条 校外勤工助学酬金标准不应低于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其劳动报酬由校外用人单位按协议支付,由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并写入聘用协议。
4、希望每周工作时间少于10小时。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每周进行勤工助学的时间,大家普遍希望控制在10小时以内。
其中,希望时间少于10小时的同学占到了81.2%,有14.58%的同学希望少于15小时,只有4.17%的同学希望时间多于15小时。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家虽然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很强,但对于工作时间来讲,都不是很希望时间过长。
根据规定:
第十五条 设岗原则:
以工时定岗位。
(一)按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月平均上岗工时不低于20小时为标准,测算出学期内全校每月需要的勤工助学总工时数(20工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统筹安排、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二)设置的岗位数量既要满足学生的工时需求,又要保证学生不因参加勤工助学而影响学习。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
5、父母多支持或中立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当问及父母对待勤工助学的态度时,有45.83%的同学表示父母支持自己参加勤工助学,有40.625%的同学表示父母持中立的态度,只有11.46%的同学父母表示不支持。
4.2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角度:
勤工助学对大学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在所调查的同学中,有的同学认为勤工助学非常影响学习,12.5%的同学认为勤工助影响到了他们平时与同学、室友、朋友之间的正常的人际交往;有45.83%同学认为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但是程度较轻,同时有的同学认为较轻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平时同学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
从这两组数据当中可以看出:
一定程度上,勤工助学花费一定时间,给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以及人际交往。
二、学校角度:
1、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要参加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勤工助学岗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学校有能力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不到申请学生总数的25%,距离教育部提出的“用3—4年的时间,使60%以上的在校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能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岗位”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2、勤工助学岗位层次较低,多以劳务型为主导
勤工助学岗位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然而,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均较低,多停留于低层的劳务型,如校园安全巡逻、图书馆书籍的整理、实验室打扫卫生等。
这些勤工助学的岗位不需要发挥专业特长或运用相关技能,对学习专业知识促进不大,无法体现大学生的价值。
3、勤工助学渠道基本集中于校内,缺少与校外企业联盟
尽管学校鼓励大学生从事家教、社区服务等工作,积极为学生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创造条件,但体制和认识上的不足,勤工助学岗位的社会化困难重重。
一方面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不够,学校难以获得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高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如学籍管理、学年制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难与社会提供的岗位要求协调,因此制约了勤工助学活动的进一步拓展。
5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意义以及发展建议
5.1勤工助学的意义
一、锤炼贫困生的思想素养,强化自身修养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克服自身挫折感,在逆境中图强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自我教育与提高的过程,对增强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劳动观念非常重要。
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学会了计划开、支勤俭生活、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明白了独立自强的内涵,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增强了自我约束和管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增强贫困生的专业技能,提升竞争实力
勤工助学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扩展。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锻炼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合理地调整知识结构,还能帮助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炼心灵、锻炼能力。
同时,大学生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服务活动,可以检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
对知识结构的完善、知识领域的拓展、知识层次的升华和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自主创新能力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人际交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开展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价值。
勤工助学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劳动观念、团队观念等,使大学生活过得紧张而充实。
有的大学生从事经营型、管理型勤工助学活动,还有的学生在毕业前创办了自己的品牌公司,提前走上了自主创业、自食其力的道路,为广大贫困学生提供走向自主的经济基础,促进大学生生活自立化。
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回报社会”的意识,积极地结合实践来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知识为周围的人和社会服务。
四、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起到“心理解困”的功能
贫困生因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自卑、人际交往困难、心身疾病频繁。
贫困生进行勤工俭学,扩大交往圈,间接的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使他们穷而益坚,在逆境中奋发成才。
另外,提高贫困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并认真对待困难,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
使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克服自卑心理,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自我调适,在竞争中完善和发展自己。
5.2对勤工助学发展的建议
一、勤工助学工作信息化,网络化
促进勤工助学工作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构建和谐,交流信息,网上办公的平台。
如建立勤工助学管理中心网页,以沟通社会,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网页设计以关怀,温暖为主调,起到“家”,“港湾”的作用。
在网站上建立贫困生电子档案库,将每一名勤工助学学生的基本信息录人数据库,根据其专业、特长、爱好,分门别类的加以管理:
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方便用人单位在网上添加兼职信息,查询报名情况。
确定面试和录用人选等一整套服务:
建立勤工助学岗位信息库,设置岗位安排,需求时间。
素质要求等栏目,从而更加规范岗位的管理,也有利于大家进行监督。
还可以设置勤工助学论坛,集思广益,及时了解贫困生动态。
开展网上咨询活动,可以让学生消除顾虑,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相当适合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同学说出心声。
二、建立贫困生心理辅导制度
贫困生问题既是一个物质贫困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贫困问题。
目前有些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问题而导致思想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性格内向。
少言寡语,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我们曾经调查发现有14%的贫困生认为“贫困影响了人际交往”:
有11%的贫困生认为“贫困使我产生了自卑感”:
有8%的贫困生认为“贫困造成了其他的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不失时机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有必要。
学校可以树立勤工助学优秀学生典型,为贫困生的自强自立助威,激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
评选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并让学生代表谈自己的成长感悟。
激励他们“人穷志不短”,面对现实。
正视困难,积极进取:
开展贫困生专场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勤工助学典型实例讲座,使贫困生们改变思想观念,解放自我,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扩展勤工助学领域 .
目前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遇到的发展紧瓶是岗位供不应求,贫困生人数增多,且其他非贫困生也有参加勤工助学的需求,如何扩展勤工助学领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
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劳务型与智力型岗位结合
在一般劳务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多开拓智力型勤工助学岗位,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的客观要求。
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向社会提供与学生专业联系密切的科技服务活动。
如电脑软件开发,家电维修。
外语翻译,公关礼仪等等;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部分研究工作,另外,由于智力型岗位有限。
只有将劳务型与智力型结合起来,才能满足需求。
在安排工作时考虑各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低年级学生以劳务性,服务性,事务性工作为主,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的工作,侧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校将劳务型岗位和智力型岗位结合起来,对拓宽领域。
兼顾学生特点,培养学生不同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2、利用社会资源,向校外扩展勤工助学岗位
校内岗位的开发已经达到相当程度,扩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贫困生人数众多,非贫困生也有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泽东 实践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