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申请.docx
- 文档编号:12031380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58.02KB
农业项目申请.docx
《农业项目申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项目申请.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项目申请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极早熟杂交甘蓝制种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承担单位: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市高新区辛店镇大营村
二〇一三年三月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极早熟杂交甘蓝制种基地建设项目
2、产品名称:
绿甘6号
3、建设性质:
改建
4、建设地点:
**市高新区大营村
5、建设单位: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6、法人代表:
孙向伟
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极早熟杂交甘蓝繁育基地500亩
三、建设内容
(1)生产性基础设施:
新建温室10000平方米、大棚24000平方米。
(2)田间工程:
土地平整500亩、土壤改良500亩、新建排灌渠系2.8公里、机井(含配套设施)2眼、田间道路1公里。
(3)生产辅助性设施:
架设输变电线路1公里。
(4)仪器设备:
购置灌溉设备63台(套)、育苗(种)设备5套(批)、温控设备2台、检测设备5台、其他设备32套(辆)及农机具43套(辆)。
四、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175万元。
其中建筑设施费用37.5万元,农田水利费用27万元。
检测设备及包装仓储设备购置费用88.94万元;培训服务体系费用22万元。
五、资金筹措
本项目资金来源按自筹和财政补贴筹集,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不得低于财政补助资金,拟申请国家创新基金资金50万元,地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125万元。
六、投资使用计划
本项目计划2012年完成工程设计、主要生产性基础设施及田间建设,2013年完成部分生产性基础设施、田间工程建设及全部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设备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及引种等,2013年底竣工验收。
2014年投入流动资金并达到设计能力的100%。
七、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即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2011年8月始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八、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该项目建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后,500亩极早熟杂交甘蓝基地每年可生产“绿甘6号”甘蓝种子15万公斤,销售收入约150万元。
投资回收期4.3年(含建设期),平均投资利润率为31.51%,盈亏平衡点60.00%。
2、社会和生态效益
项目完成后,所产种子,按每户种植10亩计算,可供应36000户以上农户种植“绿甘6号”甘蓝,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维护社会稳定。
产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完善,产品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项目单位今后的发展和农户种植产业化、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基地的建设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有利于各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民收入。
项目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组织生产,整个生产过程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较少使用农药和化学物品,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生产资源不足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国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加入WTO是新世纪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从长远来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紧缺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优良品种发展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附加值,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
甘蓝原产地中海至北海沿岸,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择、演化成不同的变种,现在为世界性载培的蔬菜,欧、美洲国家为主要蔬菜。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较冷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华南等地冬、春也大面积栽培,年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多数地区选用适宜的品种实行排开播种,分期收获,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甘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蔬菜品种,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来源之一。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蔬菜消费将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日常生活必需品——蔬菜的质和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种趋于多样化,要求能做到四季供应,淡季不淡。
甘蓝品种就需要改良和创新。
本项目极早熟杂交甘蓝制种基地建设项目,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优质杂交甘蓝品种的育种、制种及供种水平,稳定和提高优质杂交甘蓝种子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国甘蓝种植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杂交良种,促进我国优质杂交甘蓝走向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极早熟杂交甘蓝制种基地,实现种子良种供应的产业化,有利于保证种子的质量,使全国优质杂交甘蓝持续发展。
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有利于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步伐,扩大推广区域和面积,使“绿甘6号”杂交甘蓝这一高新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是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夯实甘蓝种植产业基础的需要
甘蓝种子是甘蓝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甘蓝良种繁育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迅速繁殖良种种子,以满足生产需要;二是保持和提高良种的种性和种子品质。
与甘蓝高产的省份相比,河南甘蓝良种生产相对滞后:
一是生产分散,未能形成规模;二是种子经多年自繁自用,纯度和种性不断下降,影响到商品甘蓝产量和品质;三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农民生产种子仅着眼于种子价格,往往是蜂拥而起,自发生产,盲目性大,且质量不易保障,不利甘蓝生产的顺利进行。
搞好甘蓝种子基地建设,进行甘蓝种子提纯复壮和种源本地繁殖,能为甘蓝生产提供质量可靠的种子,降低甘蓝种子价格,促进名优特色甘蓝品种的引进开发,丰富城乡人民的生活,促进和扩大对外贸易。
围绕基地建设,配套完善种子加工体系,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确保种子质量,为菜农提供可靠的生产保障,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且丰年有余,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步入小康的需求,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多样化和质量优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只有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才能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见到成效。
因此,通过极早熟甘蓝杂交制种基地项目的建设,突出优良品种的制种生产。
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标准化优质杂交甘蓝的良种生产基地,以基地带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高种植效益。
2、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通过极早熟杂交甘蓝杂交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区域优势,建设稳定规范、规模大、效益高的极早熟甘蓝杂交制种基地,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建立健全种子质量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用科学技术引导广大农民提高甘蓝种植的科技含量水平,增加收入,加快优质农产品发展,提高优质杂交甘蓝品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早春甘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项目建设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需要
目前,农业布局不合理、结构雷同,优质农产品分散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制约了优质农产品的发展,我国甘蓝种植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量的扩张,就是主要靠扩大面积增加总产,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但是,重视发展忽视提高、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重视发展生产忽视开拓市场的倾向普遍存在,致使甘蓝种植产业的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以至总量偏多,大众化甘蓝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下降;而稀有品种以及设施栽培的特色甘蓝品种和数量,尚不能满足供应,价位较高,效益较好。
已经形成优势和特色的蔬菜产区,市场竞争力强,效益相对稳定。
建立极早熟甘蓝杂交制种基地,有利于集中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培育优势农产品,发展壮大制种规模,形成育、繁、推、加、销五位一体,推广销售服务网络,实现产业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项目建设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一般在8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只有40%左右。
国际上用于科研,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三个环节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
10:
100,而我国这一比例即使在上海等大城市也仅为1:
1.5:
26,较低的科技投入大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绿甘6号”极早熟甘蓝杂交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因为“绿甘6号”的示范推广是甘蓝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使甘蓝的产品优势成为商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需要,所以充分利用项目资源优势,加快“绿甘6号”杂交甘蓝这一新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
5、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如果农民收入不能增长,农民生活就无法改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建设杂交甘蓝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试种、繁育、推广,可为农民开辟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目前**市蔬菜需求量80%靠从外地进口,建立甘蓝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有利于提高本地甘蓝供种能力,并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种植,可提高**市甘蓝生产能力,提高**市蔬菜自给能力,有利于稳定物价。
开源节流,本项目建设不仅为农户增收开源,也可稳定其他蔬菜价格,为商品蔬菜主要消费群体城镇居民节流。
综上所述,根据**市现实条件,建设一个“绿甘6号”极早熟杂交甘蓝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对于促进**市乃至河南省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项目以高产、优质、早熟为目标,采用高标准、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甘蓝良种,既为甘蓝种植产业提供优质的种源,又有利于提高甘蓝的品质,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符合国家相关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特别提到发展蔬菜产业。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就菜篮子工程发文《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文件)要求在大中城市郊区和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优势产区,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化、集约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加强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
2、符合当地产业政策
河南省各级政府对蔬菜产业也非常重视,将蔬菜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摆到了农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能形成合力支持全省蔬菜良种产业化经营推广。
从中筛选适合河南省的优良品种,以加快蔬菜新品种推广步伐,把河南建设成国家优质蔬菜供应的“大菜园”。
**市目前也出台了多项扶持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以鼓励当地发展蔬菜产业。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相关政策、符合当地发展政策。
3、市场潜力巨大
我省许多县(市),瞄准市场,把蔬菜作为发展县(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
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而“绿甘6号”甘蓝上市时间早、口感好、高产的特性,使得其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绿甘6号”极早熟甘蓝种子市场潜力巨大。
4、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本项目位于**市市区西南,高新区辛店镇内,地处北纬34°39′、东经112°24′,距市区仅7公里。
项目所在地土壤为潮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黄土的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水源丰富,是高新区稳定高产土壤之一,土壤由**市农业局检测中心检测,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未受污染,土壤有机质1.2—3.02%,全氮0.09—0.178%,全钾1.5-2.26%,碱解氮130-192ppm,速效钾80-114ppm,速效磷4.1-6.5ppm。
地势比较平坦,土层厚度一般在50-100厘米。
项目所在地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
热量适中,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四季分明。
气温:
境内年平均气温12℃-14℃。
最热的8月份,月平均气温24-27.5℃,最冷月1月份,月平均气温零下2℃-零下3℃;降水:
全区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
上述这些条件为建设蔬菜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基地建成后的优势
(1)基地建设标准高、设备齐、技术先进,可保证从选地、繁育到采后处理都按标准操作,产量稳定,质量有保障。
而且种子本身质量好,发芽率、发芽势、含水量、纯度、净度、整齐度等重要指标准达到国家标准。
(2)基地生产的优质蔬菜种子价格适宜,产量充足,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蔬菜生产计划落实。
(3)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高标准的种子,这是蔬菜实现标准化生产的一个前提条件。
(4)基地生产的种子整齐度高,减少大田占地时间,提高复种指数,减少采收用工和喷药次数,又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减轻农药残留。
(5)基地管理机制灵活,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品种的结构,并根据不同的市场要求选育和扩繁适应的品种。
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
1.建设单位名称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建设单位性质
农业专业公司
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情况
法人代表孙向伟,男,现年35岁,曾在寿光地区学习及从事蔬菜种植5年。
2007年回乡创业,领头组建了本社。
孙向伟通过多年学习与实践,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位处**市辛店镇大营村。
主要经营蔬菜苗、新鲜蔬菜等。
公司制定了公司章程,财务管理健全,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
经过五年的发展,公司开始走上了规范管理、平等互利的良性发展之路。
蔬菜品种主要有水果黄瓜、水果西红柿、辣椒、茄子、西瓜、豆角、大白菜、甘兰包等20多个品种。
三、单位人员构成
经过员工们的共同努力,公司现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生产、销售、技术力量雄厚,公司现有职工78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园艺工12名,均具有丰富的蔬菜生产和加工经验。
通过与农户多年合作,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
四、现有基地设施和技术条件
蔬菜基地占地103亩,其中:
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面积55亩,蔬菜种植基地48亩,钢管大棚18个,微耕机4台,机动喷雾器20台,机井5眼。
蔬菜种植、加工和销售经验丰富、网络健全、设施齐全、人员齐备、技术较好。
五、资产与财务状况
经过三年来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壮大,产品销售日趋提升。
2010年资产总额158.2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6.27万元,流动资产61.96万元,负债总额40万元,所有者权益118.23万元,年销售(营业)收入110.50元,净利润10.2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8.65%,资产负债率25.28%。
财务状况良好。
六、协作与技术依托单位状况
公司在技术上的追求始终孜孜不倦,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研发、培训与推广。
本项目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组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专业研究所之一,也是全国蔬菜花卉学科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
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蔬菜研究室,1987年更名为蔬菜花卉研究所。
五十年来,研究所主持和参加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北京市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攻关、“863”高科技计划、“973”基础研究项目、“948”引进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在蔬菜花卉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蔬菜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蔬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
项目技术依托的具体执行组是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遗传育种组,主要工作为甘蓝、青花菜新品种选育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在甘蓝、青花菜新品种选育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科研成果产业化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继育成"庆丰、晚丰、秋丰、中甘8号、中甘9号、中甘10号、中甘11号、8398、中甘12号、中甘15号、中甘19号、中甘20号"和"中甘21号"等甘蓝系列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占全国甘蓝总栽培面积的60~70%。
甘蓝育种课题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甘蓝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技术和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技术研究方面都获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上取得了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性的领先成果;利用育成的显性雄性不育系已配制出中甘15、中甘17、中甘18、中甘19、中甘20、中甘21等6个优良的甘蓝杂交种,这些新品种品质优、抗性强、产量高,杂交率均达100%,比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杂交种杂交率高5~15%,产量增加10%以上,亩增产值约200元。
特别是中甘17、中甘21等早熟春甘蓝在早熟性、品质、产量以及抗逆性(耐先期抽薹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引进的国外品种,目前已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部分地区20余个省市推广20余万亩,种植面积占我国甘蓝总栽培面积50%以上。
第四章市场需求预测和风险分析
一、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甘蓝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在蔬菜周年供应和出口贸易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甘蓝生产面积也迅速增加,市场需求、生产基地及栽培茬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农民种植甘蓝基本上是就近供应消费,因此对品种没有严格的要求。
之后,随着蔬菜贮藏加工业的发展,尤其是蔬菜出口、长途调运的兴起,对甘蓝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甘蓝由集贸市场向超市销售的变革趋势,对品种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一些国外昂贵的进口品种逐渐进入我国市场,种子价格已经不再是制约种植户选购良种的首要因素。
与此同时,国内一大批高档次新品种也应运而生,如目前精选8398基本上完成了对普通8398的替代,类似的中甘15号、中甘17、中甘21等新品种也进入了市场。
有力的满足了市场的部分需求,而项目所培育的品种在市场的优势表现为:
1、上市时间早,优势大:
“绿甘6号”杂交甘蓝上市时间早,可在冬季或早春蔬菜淡季供应市场或出口。
2、商品性好,满足消费习惯的改变:
由于我国家庭人口向小型化的方面发展,中小球型甘蓝倍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而“绿甘6号”甘蓝为中小球型品种。
3、营养丰富,口感好:
“绿甘6号”每100克含水分93.7克,蛋白质2.6克,碳水化合物3.7克,粗纤维1.8克,钙45毫克,磷40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02毫克,尼克酸0.4毫克,抗坏血酸76毫克,高于其他甘蓝品种,因为芥子油含量较低,所以口感优于其他甘蓝品种。
4、抗逆性强,易于栽培,易高产:
“绿甘6号”是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抽薹迟的品种。
二、甘蓝种子现有生产能力调查与分析
国内甘蓝种子(苗)市场较为混乱,一些科研单位自繁或与农户联营,数量和质量也不稳定。
目前,甘蓝种植户所需种子(苗)的来源有三种:
一是国内市场采购种子,由于没有一定的标准,这部分种子发芽率低,发芽时间不统一,整齐度不高,种子的纯度不高,造成蔬菜商品率低下,商品蔬菜达不到市场要求,不适合标准。
二是甘蓝种植户自繁种子,种植户自繁种子,使一些有条件和技术的种植户自行繁殖解决所需蔬菜种子问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蔬菜种子的需求,但国内目前甘蓝种植户和基地规模多不是太大,有能力的种植户不是太多。
三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种子。
目前国际蔬菜种子市场的甘蓝品种较齐全,数量充足,但国外直接进口种子,价格较贵,相当一部分是国外一些供种公司订单收购,国内种植户失去经营权。
三、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甘蓝面积六百万亩以上。
位居全国主要蔬菜品种栽培面积的第3位,随着全国蔬菜良种化的普及,一些蔬菜种植基地也需要大量优质规格的甘蓝种子,发展甘蓝种子产业潜力巨大。
四、风险分析及对策:
该项目对销售收入的增减和经营成本的升级较为敏感,要有稳定的市场销售价格和不断增长的销售收入,关键在于:
1、切实保证杂交甘蓝的制种质量,严格质量管理,特别是重视隔离带的建设和去杂工作,并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杂交甘蓝制种和加工、贮藏的全过程,认真落实各项质量管理的措施,以质量求生存、拓市场、谋发展;
2、采用先进、实用的制种技术,不断提高杂交甘蓝制种和亲本繁育的产量,从目前制种的实践来看,提高制种产量还有很大潜力。
3、要千方百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这是关系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使生产过程最大限度的实现机械化和大力普及杂交甘蓝的科技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是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核算的关键环节,一定要牢牢抓住,不断提高基地的机械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使各项降本措施真正得到落实,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总体建设规模
项目区建设杂交甘蓝制种基地500亩及配套设施,形成育种、制种、加工、为一体的杂交甘蓝制种基地。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基础设施:
新建温室10000平方米、大棚24000平方米。
(2)田间工程:
土地平整500亩、土壤改良500亩、新建排灌渠系2.8公里、机井(含配套设施)2眼、田间道路2公里。
(3)生产辅助性设施:
架设输变电线路1公里。
(4)仪器设备:
购置灌溉设备63台(套)、育苗(种)设备5套(批)、温控设备2台、检测设备5台、其他设备32套(辆)及农机具43套(辆)。
二、产品方案
本项目生产的“绿甘6号”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课题组的技术力量,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耐抽薹、商品性好、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年产优质种子15万斤,可供360000亩以上的土地用种需要。
项目区的条件有利于甘蓝型甘蓝生长发育,是形成高产的有利条件。
另外,花期的高温有利于提高低温敏感性(如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不育系的不育度。
因此,建设甘蓝杂交制种基地,可解决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制种产量低、成本高、纯度低的问题,生产质量优、规模大、成本低、效益高的优质甘蓝良种,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大田生产用种需求,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六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一、选址原则与要求
本项目系优势特色种养示范专项中“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要生产甘蓝种子(苗),因此选址要求:
1、需远离有污染的地区,需周边环境无污染,气候环境适合蔬菜育苗和种植。
2、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集中连片,有利于节约建设资金。
3、自然环境条件适宜,水源好,土壤肥沃无污染,排灌通畅,基本达到旱涝保收。
4、种苗繁育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沙质壤土。
天然隔离条件较好,未发现植物检疫对象。
二、项目地点选择
从全国制种情况来看,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是甘蓝制种的主产区,每年秋季播种,到第二年的5月下旬收获,甘蓝的花期和角果期在4-5月份,雨水过多,往往遭成分段结实和千粒重不高,种子不饱满,质量较差;而项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项目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