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施工缝留设讨论.docx
- 文档编号:12028794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09MB
楼梯施工缝留设讨论.docx
《楼梯施工缝留设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梯施工缝留设讨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楼梯施工缝留设讨论
楼梯施工缝留设讨论
板式楼梯施工缝留在梯板何处?
对现浇板式楼梯的施工缝,目前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有以下3种留置方法:
(1)留置在梯梁两侧,上行楼梯板筋留出;
(2)留置在梯梁1/3处,下行梯板浇完,上行梯板与梯梁相交部分不浇,该部分施工缝留置在板上梁边;(3)留置在梯板长度1/3处。
各有各的道理,下靣摘录XX文库《楼梯施工缝留设讨论》,你仔细看看,哪种施工方法适宜覒场情况,施工能力,设计结构情况,从中得出你的结论,并与施工单位采取要留法取得一致方案,根据GB50204-2002标准7.4.5条款: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
施工缝留置规定(《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条文说明7.4.5),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一般根据受剪力较来说,施工缝应留在以下位置: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附楼梯施工缝留置图:
最好施工缝垂直于梯板,位置应为1/3为宜,一般就是常说的两步半。
板长的1/3且大于3步,不过留成竖直的不利于衔接!
至少应留三步,并超过负弯筋;施工缝应垂直底板,最好设在踏步阴角处,以方便下次踏步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施工。
至少应留三步,并超过负弯筋;施工缝应垂直底板,最好设在踏步阴角处,以方便下次踏步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施工。
我印象中,负弯筋都超过了3步..图片中的看不到负弯筋,就没超过3步..不知道梯段是多长?
?
怎么就没有施工缝拉,难道你20层的楼就把楼梯一下就做到20层,混凝土一下就浇20层吗?
施工缝留在梯板的1/3处规范上有的。
在跨度的中间1/3范围,通常在三步踏步位置,留设垂直于楼梯底板的直槎。
根据楼层的高度一般在3.0到4.5之间,在这个高度设楼梯一般为双跑梯和三跑梯,楼梯的踢面高度随着建筑类型的不同,踢面的高度也不同,一般的使用范围是120--175mm之间,这样每一梯段大约在九步左右,因此施工缝一般在三步的位置,也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但必须留置垂直与楼梯板的直茬施工缝,并且最好留置在踏步的阴角出处,满足与受力,在浇筑砼的时候也便于清理,便于施工,层高4.5米时,一般设为三步跑.
这是规范上的说法。
但实际上楼梯留缝有多种,我见过的有三种,以上的是一种,另一种是留在梯梁上,还有就是留在了平台上,就是跟梯井中心线重合。
三种留法都有做过,也都很好,这么多年也没有出现问题。
比如第二种是规范所禁止的,但还是没有问题,我想根本原因在于施工缝的处理,只要结合的好,还是会成为一个整体的。
留对了,施工缝没有处理好,依然会出现问题。
从图上看这楼梯板比较厚,踏步应设抗裂构造钢筋会好一些。
一般是留在三步的地方,但也一定要超过楼梯负筋,不然你想要负筋干吗?
就是因为在那里的受力最小,而且要垂直于模板。
规范对楼梯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并无强制性条文,但施工缝的留设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尽量留在受力合理、弯矩最小的部位。
楼梯施工缝的留设有两种,需分别对待。
1、对于四周均为剪力墙的楼梯,施工缝最好留在楼梯梁的一半、进休息平台1/3净跨的部位(至少超过250-300mm)。
此时楼梯梁在相应剪力墙位置要留梁窝,至少过墙中,最好穿透。
2、对于四周框架的楼梯,施工缝最好留置在梯段跨中1/3处,因为这个位置是受剪和受弯最小部位,有的施工缝留置在上或下三步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只不过是靠平时的一些经验来做,留置上下各三步是非常不科学的。
因为楼梯在留置施工缝后,楼板的正向受力就变成了反向受力(即简支变成了悬臂),楼梯若支撑不好极容易造成楼梯起步与梯梁形成裂缝。
大家都知道悬臂越长所受到的弯矩越大,此时在楼梯的负弯矩部位受到很大拉应力,容易造成结构破坏,所以,个人认为楼梯施工缝应按规范留设要求,根据结构受力要求施工缝的留设在受力结构较小的部位,留设在净跨的1/3处,且应留设在楼梯起步的下段。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施工缝位置留置一样。
由于旧规范有梯段板1/3处的说法,在许多人(特别是施工经验较多的人)的脑子里形成一种误区:
楼板或平台板向上反三步留施工缝,按照现在的规范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根据GB50204-2002标准7.4.5条款: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因此个人认为,解决争执的最好办法是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缝位置并报监理确认即可。
个人认为施工缝留置在平台或楼板根部更好一些,既有利于模板尺寸、标高控制,也利于混凝土振捣密实、施工缝的处理。
旧规范强调的是受力较小,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我个人认为楼梯施工缝应留置在三分之一处,三分之一处受力最小。
从受力角度讲,不能仅仅是为了便于施工而省去了重要的环节。
如果说是为了便于施工,那岂不是怎么简单怎么整?
不知道还要力学有何用?
对楼梯来说梯段1/3处,往往施工处理难度很大,极易造成模板位置控制不准(对施工人员来说标高尺寸很不好控制)、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缺陷,而对于板混凝土土来说本来承受的剪力也很有限,过分强调理论的东西,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施工时,楼梯施工缝一般留在第三个踏步位置,这个位置弯矩最小。
楼梯板负筋以外都可以!
位置有什么不好确定?
我没有遇到留的不准的.不过最后一步不能留水平碴,要在上一步踢板下面,留直碴,这样施工缝接碴好处理!
楼梯板施工缝留设在梯段三分之一处,留的位置是根据力学知识得的,是受剪最小的位置。
现行施工规范没明确留设位置。
设计规范也只是说一般框架梁留在跨中1/3处。
可是,梯板留在1/3处,实施时有很多弊病!
梯板的施工缝留在梯段跨的1/3处确实有许多问题,根据我的施工经验及我们目前的做法,我们将楼梯的施工缝留在楼梯的休息平台上,即休息平台长边的跨中,短边距梯梁400左右,这样能有效地避免楼上各位所说的问题,而且从受力角度来说,这样做也是比较合理的,一般来说,梯板均为单向板,也就是说把楼梯段的施工缝放在板上,考虑板的施工缝留置。
现行规范规定,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施工缝宜留在受力较小处,根据这一要求,只要我们在施工前在方案中有明确的要求,施工中按此要求去做,无论是从受力角度还是从规范要求来讲,都是没有问题的。
按设计规范,留在第3、4个踏面的缺点:
1、梯段角度不易控制。
2、若拆模后,该梯段变为悬挑构件。
3、砼断面不容易留成垂直于板底。
住宅楼钢筋砼整体板式楼梯浇筑施工缝应该在留在第三步踏步处应该没有疑问了,但是施工缝的方向,究竟应该是垂直于地面还是垂直于模板?
急盼高人指教!
问题补充:
非常感谢这位朋友非常认真的回复和真诚的态度!
我自己的理解和你的也是基本相同,我的理解是:
1.按照梁、板施工缝垂直于地面,柱子的施工缝水平留置,斜梁和与斜梁相似的整体现浇板式楼梯按此类推应该是垂直于模板,这样上部荷载顺楼梯板方向的分力刚好与施工缝垂直,这样施工缝处的受力情况应该最好,挤压的最紧,不易开裂。
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是苦于找不到找不到相关规定,我感到奇怪,难道这么多的施工技术规程中对斜梁、整体楼梯板一类的浇筑施工缝如何留置就没有相关条文吗?
非常感谢几位朋友的热情讨论,深表感谢,但是最最佳答案只能给一位朋友,再次对其他朋友致以深深的歉意,感谢大家!
应该与斜板的斜向面垂直,因为砼构件都是一面受压,另一面受拉<配筋>,施工缝如果不垂直轴线,压力在斜面处将分解成两个方向的力,而产生接缝面滑移的力,这是对构件受力不利的,不用找根据了,资料不可能都有,自已去理解,分析既不能说垂直于模板,也不能说垂直于地面,而是与本梯段模板成45°斜茬。
更正:
实在对不起,前面回答的有些唐突了,险些误导了您。
同时,因见到您的问题补充较晚,回复迟了。
在此,向您和楼下网友致歉。
同时也感谢您及时提醒,使本人加深了该问题的认识。
您所提问题只是根据印象中工地个别作法回答了,没有经过认真思考。
这种作法不是负责的态度,本人今后注意克服。
经查《施工手册》(本人的版本老了些)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有关施工缝留置问题,要求楼板的施工缝与楼面垂直,而不宜留斜茬。
关于楼梯部分没有找到具体说法,我想亦应按楼板的施工缝留置办法执行,与模板垂直才是。
不知当否,请您和大家指正。
朋友,你也不要去追究是垂直于地面和是垂直于模板了,很肯定的是楼梯施工缝留置必须要留斜槎。
补充:
关于你的问题,说实话,这两天我也查过很多相关规范和网上各种相关文章。
很肯定的是现在的规范确实没有明确楼梯施工缝留置问题。
个人认为,如何去证实垂直于模板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只有从力学的合理性去解释了。
唉,我水平有限,就不多说了。
规范规定留设在梯板1/3跨处,那里剪力最小,施工中一般留置在第三跑位置,就是从砼面往上做三个踏步,要垂直留缝,表面凿毛处理,垃圾清理干净的从来就不应该将楼梯的施工缝设在板根部,该处剪力最大,负弯矩也最大。
而且,负弯矩钢筋常常被踩到下面去,失去应有的作用。
1/3处弯矩接近0,剪力也不大。
只是设在1/3处,施工挺不方便。
楼梯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问题现行的GB50204-2002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留置在何处,这个中间1/3处是老规范的规定,现在的规范要求企业标准、施工方案明确,从实际效果看我不主张留置在中间部位,理论上中间部位混凝土受剪力最小,但实际上,对于板构件来说剪力很小,特别是楼梯构件很特殊,我说一下留在中间部位的弊端:
1、一次支模时完全靠工人导的位置、标高,操作难度很大,很容易出现偏差;
2、二次支模时,要拆除部分已完成的模板才能往上支模,此过程时间很短,但楼梯构件一下子变成悬挑构件,极容易导致内部裂缝;
3、往上翻的部分浇灌混凝土时往往不进行严格振捣,接缝处的混凝土往往不密实。
但好多人思路里面总是强调规范要求,其实新规范已经找不到明确要求。
就是过去的规范里(GBJ204-83) 也没有对楼梯施工缝的留设有过明确的规定呀!
对于板式楼梯,应该适用于"可平行于短跨的任何位置"吧。
通常的做法是:
梁、板施工缝留在小跨1/3跨处,柱的施工缝留在楼面梁下50mm处,柱子的施工缝之所以留在此处,最大一个原因是方便施工,楼梯按理留在1/3净跨处,但是,实际操作留在梯梁根部的不是没有,主要因为梯板斜向施工缝不易处理好,我们专门进行过比较,发现留在1/3处大部分梯板都出现缝隙,而留在梁根部,反而没有,这和施工单位水平,施工操作工艺有很大关系,虽然规范说应留在剪力弯矩较小处,但是毕竟是理论上的东西。
我们单位曾经因为这事,和质检站监理,专门用几栋一模一样建筑物做过试验,并且是不同施工单位,还有同一施工单位,进行过比较。
主要是施工工艺达不到要求,而没有办法采取的措施楼梯什么时机施工更好
关于楼梯的施工,比较常用的板式楼梯,施工单位一般是在施工本楼层结构的同时,将从本层起跑的板式楼梯的底模支好,钢筋从板端梁上预留出去(至平台梁),混凝土连同本层结构混凝土一起浇筑,至板跨中1/3位置,留施工缝。
待施工上一层结构时候,在支设余下楼梯的模板至现在施工的结构标高,同时支出上面叙述的超前部分,浇筑混凝土,以此循环下去。
这对普通框架和混合结构,无疑是可行的。
但是这个楼梯如果处于核心筒内,四周全是钢筋混凝土墙,再要这样施工,对四周的混凝土墙板模板的支设和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都十分不利。
我们推崇的这个工艺工法,除了加快总体进度之外,对合理调配各工种特别是混凝土工大有裨益。
安排3几个木工专门支设楼梯模板,楼梯的支设可以一层比一层漂亮,因为熟能生巧。
在大面积模板上的时候,这穿插楼梯模板支设的3几个木工可以休息,也可以做别的工作。
3~5天上一层模板,2~3天上一层钢筋,水电穿插1~2天,在这6~10天的层间施工期间,混凝土工穿插打楼梯,就可以留住混凝土工的骨干,每层大量打混凝土时,到劳务市场临时请一些劳务工,要不然,咱10天半月打一次混凝土,10几20几号混凝土工挣的钱养活自己都不够。
项目管理是综合学问,需要平衡方方面面。
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在核心筒留出楼梯梁板的钢筋,待该层井筒模板上翻上去之后,再支设楼梯的模板,绑扎钢筋后浇捣混凝土。
这样对劳动力的调配也有利,要不然,5~7~10天,甚至半个月才可以打一回混凝土,留不住混凝土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楼梯 施工 缝留设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