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人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026152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25.40KB
新野县人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新野县人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野县人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野县人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的是()。
A、单核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答案】B
【解析】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执行者。
2、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
A、肺总容量
B、每分通气量
C、肺泡通气量
D、用力肺活量
【答案】C
【解析】肺有效的通气量是指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3、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下哪项是错误的()。
A、在肠系膜下静脉中寄生产卵
B、受染的家畜是终宿主
C、人是终宿主
D、有二个中间宿主
【答案】D
【解析】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最终宿主是人或受染的家畜。
成虫在肠系膜下静脉中产卵。
4、下列药物中,可产生NO而松弛血管平滑肌的有()。
A、硝酸甘油
B、甲基多巴
C、硝普钠
D、氨氯地平
【答案】AC
【解析】硝酸甘油作用机制:
硝酸酯类舒张血管平滑肌,认为与它生成一氧化氮(NO)有关。
N0激活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升高进而激活依赖cGMP的蛋白激酶,降低胞浆Ca离子浓度,产生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硝基类药物硝普钠具有强大的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可直接松弛小动脉和静脉平滑肌,从而产生血管扩张作用。
故选AC。
5、下列属于发病学基本规律的是()。
A、疾病都会有发生、发展和转归
B、疾病的发生与原因、条件都有关系
C、疾病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可交替和转化
D、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心理状态等因素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疾病发病学的基本规律是指不同基本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基本规律。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疾病过程中的局部与整体关系。
故选C。
6、哪项关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叙述是错误的()。
A、癌症是一种基因病
B、多种因素起作用
C、单个基因改变即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
D、既有癌基因改变,又有肿瘤抑制基因改变
【答案】C
【解析】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多种致癌因素均可导致癌症的发生,这些致癌因素作用于细胞的DNA,引起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的基因包括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多个基因的改变才会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7、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
A、盐酸
B、前列腺素E2
C、丙谷胺
D、内因子
【答案】A
【解析】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进食,迷走神经兴奋及促胃液素等刺激可促进其释放。
胃蛋白酶原进入围墙后,在
H
C.L作用下,从酶原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肽段后,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分子量由43500减少到35000。
故选A。
8、预防肺结核流行的根本措施是()。
A、异烟肼化学预防
B、卡介苗接种
C、对患者咳出的痰消毒焚烧
D、合理化疗治愈排菌患者
【答案】D
【解析】合理化疗治愈排菌患者是预防肺结核流行的最根本措施。
9、病理性血沉增快的原因有()。
A、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热、结核病
B、组织损伤及坏死
C、恶性肿瘤
D、慢性肾炎
【答案】ABCD
【解析】病理性血沉增快的原因包括:
①各种炎症性疾病:
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
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
③恶性肿瘤:
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
④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가蘠නⒹ
Ⓓเሳ诠ሧเሳ쥐가
10、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是()。
A、氯霉素
B、利福平
C、多a菌素
D、青霉素
【答案】A
【解析】细菌的核糖体与真核生物不同,沉降系数由30S,50S两个亚基组成。
氯霉素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11、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肌腱
B、脂肪
C、血液
D、间皮
【答案】D
【解析】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
固有结缔组织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狭义的结缔组织是指固有结缔组织。
题干中的“结缔组织”指的是广义的结缔组织。
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因此间皮属于上皮组织。
故选D。
12、对新发现的肺结核伴有空洞形成的患者,首选用药方案是()。
A、异烟肼+链霉素
B、异烟肼+利福平+环丙沙星
C、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D、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答案】C
【解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联合用药为新发现的肺结核伴有空洞形成的首选方案。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B、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
C、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D、对易感人群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答案】ABCD
【解析】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故选ABCD。
14、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共同化学本质是()。
A、氨基酸衍生物
B、多肽及蛋白质
C、类固醇
D、脂肪酸衍生物
【答案】A
【解析】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同属动物激素中的氨基酸衍生物;生长素、催产素和胰岛素都属多肽及蛋白质激素;类固醇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脂肪族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等。
故选A。
15、髋关节()。
A、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
B、只能完成屈伸运动
C、节囊内有股骨头圆韧带
D、由股骨下端和胫、腓骨上端构成
【答案】C
【解析】髋关节组成:
股骨头和髋臼组成。
关节囊外有韧带加强,前方为髂股韧带,前下方的耻骨韧带,后上位的坐骨韧带,囊内有股骨头圆韧带。
髋关节的运动:
能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绕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绕垂直轴作选内旋外运动,还可作环转运动。
16、急性肺脓肿最具特征的症状是()。
A、畏寒高热
B、呼吸困难
C、咳嗽伴咯血
D、咳大量脓臭痰
【答案】D
【解析】急性肺脓肿患者,常咳大量脓臭痰及坏死组织,每日可达300~500ml。
臭痰多系厌氧菌感染所致。
17、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A、喉口
B、声门下腔
C、声门裂
D、前庭裂
【答案】C
【解析】喉腔侧壁的结构:
有上、下两对粘膜皱襞,上方的一对称为前庭襞,两侧前庭襞间的裂隙称为前庭裂;下方的一对称为声襞,其内含有韧带和肌纤维,共同构成声带,声带具有发音功能,两侧声襞及两侧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18、X线胸片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可有明显肺气肿或慢性肺部感染征象
B、右下肺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大于等于
1.07
C、肺动脉段突出,其高度大于等于3mm
D、右心房增大
【答案】D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诊断标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检查可见,肺动脉高压征:
右下肺动脉扩张,其横径大于等于15mm,其横径与气管之比大于
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高度大于3mm,右心室肥大。
19、X线胸片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可有明显肺气肿或慢性肺部感染征象
B、右下肺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大于等于
1.07
C、肺动脉段突出,其高度大于等于3mm
D、右心房增大
【答案】D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诊断标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检查可见,肺动脉高压征:
右下肺动脉扩张,其横径大于等于15mm,其横径与气管之比大于
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高度大于3mm,右心室肥大。
20、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
B、回心血量受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的影响
C、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
D、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
【答案】C
【解析】静脉回心血量受体位改变的影响,当从卧位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跨壁压升高引起静脉扩张,潴留较多的血液(可多容纳500ml),所以回心血量减少。
静脉容量大,容易被扩张,又能收缩,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可有效地调节同心血量和心搏出量,对血液循环适应机体各种生理状态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静脉가蘠නⒹⒹเሳ诠ሧเሳ쥐가
21、血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多见于()。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急性阿米巴痢疾
C、肠结核
D、急性菌痢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选答“急性阿米巴痢疾”,但“急性阿米巴痢疾”多无发热,白细胞计数常无明显增多,多为右下腹压痛,应复习急性阿米巴痢疾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2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
A、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B、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
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
D、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
【答案】A
【解析】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包括:
病毒基因易变异,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病毒感染免疫细胞,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
23、形成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A、要有适当的无关刺激
B、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
C、大脑皮质必须健全
D、要有非条件刺激强化
【答案】B
【解析】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一旦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建立宣告完成。
故选B。
24、一患者误食农药、瞳孔缩小、呕吐腹泻、呼吸困难、血压升高、肌肉麻痹,下列药物中可解救该患者的是()。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阿托品
D、卡巴胆碱
【答案】C
【解析】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毒药物有阿托品、AChE复活药。
阿托品为对症处理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特异性和高效能药物。
阿托品能迅速对抗体内乙酰胆碱(ACh)的M样(毒蕈碱样)作用,表现为松弛多种平滑肌、抑制多种腺体分泌、加快心率和扩大瞳孔等,减轻或消除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大小便失禁、流涎、支气管分泌增多、呼吸가蘠නⒹⒹเሳ诠ሧเሳ쥐가
25、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严重程度分级正确的是()。
A、Ⅰ级FEV1/FVC<70%,FEV1>80%预计值
B、Ⅳ级FEV1/FVC<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C、Ⅱ级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
D、Ⅰ级FEV1/F
【答案】B
【解析】COPD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FEV1/FVC<70%,FEV1≥80%预计值,Ⅱ级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Ⅲ级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Ⅳ级FEV1/FVC<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26、急性炎症组织中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
()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答案】B
【解析】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有所不同。
在急性炎症的早期(24小时内)中性粒细胞首先游出。
中性粒细胞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它们迅速对细胞因子发生反应,并与黏附分子结合,所以最先游出。
故选B。
27、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演变至肺气肿时,最早的症状是()。
A、咯血
B、咳嗽、咳痰加重
C、心悸
D、气短
【答案】D
【解析】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会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并发肺气肿时,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最初仅在活动时气急,随病情加重静息时也有气急。
28、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
A、使用脱水药减轻脑水肿
B、纠正电解质紊乱
C、以上都不是
D、改善通气
【答案】D
【解析】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
(1)积极防治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发病。
(2)改善肺泡通气,排出过多的CO2。
(3)一般不给碱性药物。
29、判定肺结核临床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结核菌素试验
B、全身中毒症状
C、肺部体征
D、胸部X线征象
【答案】D
【解析】国内将肺结核分为五个类型:
原发型结核(Ⅰ型)、血行播散型结核(Ⅱ型)、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结核性胸膜炎(Ⅴ型)。
分型的主要依据是胸部X线征象。
30、正常机体水、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作用来调节。
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神经-内分泌系统
D、肾、肺
【答案】C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即主要通过下丘脑口渴中枢以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调节。
例如机体失水过多活进食过多食盐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视前区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引起口渴中枢兴奋,通过饮水补充水分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在肾脏,抗利尿激素是一种最有效的调节水分重吸收的物质,而醛固酮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增加氯和水的重吸收。
故选C。
31、体重60kg的正常人,其血量约为()。
A、3.8L
B、5.2L
C、4.8L
D、3L
【答案】C
【解析】每公斤体重有70~80ml的血液。
因此体重60kg的人,血量为
4.2~
4.8L。
32、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A、细胞膜
B、中介体
C、胞质颗粒
D、核糖体
【答案】D
【解析】核糖体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3、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
A、瑞夷(Reye)综合征
B、胃肠道反应
C、凝血障碍
D、甲状腺肿大
【答案】ABC
【解析】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
①胃肠道反应,与抑制胃粘膜C0X-1(环氧酶-1)生产有关。
②凝血障碍(可用维生素K防治)。
③过敏反应。
④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可致眩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和听力下降等毒性反应。
⑤瑞夷(Reye)综合征:
患病毒性感染伴发热的青少年,可发生严重肝损害,急性脑水肿危险。
故选ABC。
34、补体活化旁路途径开始于()。
A、C1的活化
B、C4的活化
C、C2的活化
D、C3的活化
【答案】D
【解析】补体活化旁路途径从C3开始。
35、哪种肿瘤是良性肿瘤()。
A、淋巴瘤
B、间皮瘤
C、黑色素瘤
D、骨髓瘤
【答案】B
【解析】间皮(腹膜、胸膜内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叫间皮瘤,其恶性肿瘤叫恶性间皮瘤。
36、共同参与型适用于哪种病人()。
A、医生和病人具有近似同等的权利
B、医患双方不是双向作用,而是医生对病人单向发生作用
C、长期慢性病人已具有一定医学科学知识水平
D、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都是主动的,医生有权威性,充当指导者
【答案】C
【解析】共同参与型是一种以平等关系为基础的医患关系模式,双方有近似的同等权利,从事于双方都满意的活动,在临床实践中强调医生和患者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所以适用于长期慢性病人已具有一定医学科学知识水平。
37、下列哪种细菌在溶菌酶作用下发生溶菌现象()。
A、葡萄球菌
B、变形杆菌
C、沙门菌
D、大肠埃希菌
【答案】A
【解析】葡萄球菌可在溶菌酶作用下发生溶菌现象。
38、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激素
C、促卵泡激素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答案】D
【解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
①具有FSH和LH的功能,维持月经黄体的寿命,使月经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②促进雄激素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同时刺激孕酮形成;③抑制植物凝集素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吸附于滋养细胞表面,以免胚胎滋养层细胞被母体淋巴细胞攻击;④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酮,促进男性性分化;⑤能与母体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活性。
故选D。
39、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可用()。
A、溶血空斑试验
B、E花环试验
C、细胞毒试验
D、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答案】A
【解析】溶血空斑试验是体外检测B淋巴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一种方法,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M,每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生成细胞,空斑数即为抗体生成细胞数。
40、鞭毛与()有关。
A、细菌的耐热特性
B、细菌的黏附
C、细菌的基因重组
D、细菌的运动
【答案】D
【解析】弧菌、螺菌、占半数的杆菌及少数球菌由其细胞膜伸出菌体外细长的蛋白性丝状体,称为鞭毛。
鞭毛是运动器,它使鞭毛菌趋向营养物质而逃避有害物质,并且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41、血平板上菌落呈现粗大、扁平、湿润的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有生姜味及透明溶血环,氧化酶阳性,可能为下列哪种细菌()。
A、大肠埃希菌
B、百日咳鲍特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答案】D
【解析】铜绿假单胞菌在血平板上菌落呈现粗大、扁平、湿润的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有生姜味及透明溶血环,氧化酶阳性。
42、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化学刺激物作定向运动的现象称为()。
A、炎性渗出
B、趋化作用
C、炎性漏出
D、阿米巴运动
【答案】B
【解析】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炎症时,血流变得缓慢甚至停滞,白细胞得以进入边流,黏附于内皮细胞,以阿米巴样方式穿过内皮细胞间隙和基底膜到达血管外,中性粒细胞游出最快,淋巴细胞最慢。
游出血管的白细胞,受趋化因子(能使白细胞定向游走的化学物质)的吸引,沿组织间隙向着炎症灶定向游走,此为趋化作用。
故选B。
43、伤寒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A、肝
B、牌
C、回肠和空肠
D、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选答“回肠和空肠”都可受伤寒病变累及,但回肠末段病变才最为显著。
应复习伤寒的病理改变及病变部位。
要点伤寒病变可影响上述各器官组织,但最显著的病变部位则见于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44、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髓袢升支
B、近球小管
C、髓袢降支
D、远球小管
【答案】B
【解析】原尿中的葡萄糖可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
45、成人潮气量正常值是()。
A、1500ml-2000ml
B、900ml-1200ml
C、1000ml-1500ml
D、500ml
【答案】D
【解析】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因呼吸交替似潮水涨落而得其名。
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的潮气量为400~600ml。
故选D。
46、慢性炎症病灶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B、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和淋巴细胞
D、淋巴和嗜碱性粒细胞
【答案】C
【解析】慢性炎症病灶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47、氨的运输所涉及的机制是()。
A、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B、三羧酸循环
C、核蛋白体循环
D、甲硫氨酸循环
【答案】A
【解析】氨在人体内是有毒物质,各组织中产生的氨必须以无毒的方式经血液运输到肝合成尿素,或运输到肾以铵盐的形式排出体外。
现已知,氨在血液中主要是以丙氨酸及谷氨酰胺两种形式运转。
骨骼肌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丙氨酸经血液运往肝。
在肝中,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生成丙酮酸,并释放氨。
氨用于合成尿素,丙酮酸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由血液运往肌肉,沿糖酵解途径转变成丙酮酸,后者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
丙氨酸和葡萄糖周而复始的转变,完成骨骼肌和肝之间氨的转运,这一途径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故选A。
48、5岁男孩畏寒、发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2天。
体查:
间有躁动不安,全身有散在性出血点。
血压正常,对光反应好,瞳孔等大,颈硬,克布氏征(+),病理征(-);诊断为流脑,应属于哪一型()。
A、暴发型休克
B、暴发型混合型
C、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D、轻型
【答案】C
【解析】暴发型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伤,常于1~2天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迅速出现昏迷。
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惊厥,锥体束征阳性,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49、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是()。
A、血管收缩冠脉流量减少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心肌抑制,耗氧量降低
D、抑制肾素释放
【答案】ABCD
【解析】β受体阻断药由于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
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阻断肾小球旁细胞的β1受体,而抑制肾素的释放。
故选ABCD。
50、气胸的典型X线表现为()。
A、肺尖部类圆形透光区,内有细小的纹理
B、多发性液气囊腔
C、肺野内外带透亮度明显差异,外带无纹理,可见到受压的脏层胸膜
D、肺野透亮度增高,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
【答案】C
【解析】气胸胸片上大多有明确的气胸线,为萎缩肺组织与胸膜腔内气体交界线,呈外凸线条影,气胸线外为无肺纹理的透光区,线内为压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基础知识 新野县 人民医院 医学 基础知识 招聘 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