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医案精选.docx
- 文档编号:12026014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07
- 大小:98.51KB
赵绍琴医案精选.docx
《赵绍琴医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绍琴医案精选.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绍琴医案精选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上
序
忆五十年前,我参与整理先师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泊庐医案》,完全原案照抄,类编成册,竟无一言按语。
其辨证何以精,立法何以妙,用药何以巧,全靠读者自悟,若非跟师随诊,耳提面命,欲登其室,窥其奥,何其难也!
古云:
医者,意也。
当以意度之,不可言传者也。
然非不可言传,是不得其人而不言其秘也。
彭、杨二君笃实忠厚,虚心好学,于岐黄致力多多,底蕴既深而悟性又高,随诊于我不离左右者越十春秋。
1990年拜师于人民大会堂,甚慰平生之愿。
遂将所学,尽救二君。
二君亦不孚师望,意之所至,心即领悟,所谓心领神会、触类旁通者也。
几年以来,救死扶伤,不避寒暑;偶遇疑难,共参互商;稍得闲暇,问难《灵》《紊》,师徒同心,如影随形,淡古论今,其乐融融。
今二君整理医案已竣其事,阅之甚合我心。
其选案甚精,所加按语又直披不传之秘,此或有益于读者、医者与患者,我愿足矣。
是为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三代御医之后
赵绍琴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赵绍琴学术经验简介——代前言
赵绍琴,男,汉族,1918年12月4日生于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赵师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
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在清太医院供职为御医。
其父文魁公曾任清末太医院院使(正院长),领衔头品花翎顶戴,民国初年出任北京中医学社名誉社长。
赵师自幼熟读医学典籍,得家学传授,于1934年继承父业悬壶北京。
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号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跟随三先生临床学习多年,尽得三家名医之真传。
1950年赵师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
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即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成立,赵师受聘执教,主讲本草学,成为北京中医学院的首批教师之一。
1958年以后,赵师长期在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负责中医内科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
1977年调任北京中医学院基础部温病教研室主任。
1979年以后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先后培养中医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
1990年国家确认其为国家缎名老中医,批准带徒二人。
自此他以年逾古稀的高龄临床带敦,将自已宝贵的学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的弟子。
赵师得家传师授,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创见颇多。
他是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擅长治疗温热病。
对叶天士提出的温病卫气营血辨治大法有独到的体会和认识。
他认为叶氏所说“在卫汗之”并非应用汗法,而是指辛凉清解而达到汗泄透邪的目的,因此温病初起治法不可言辛凉解表,只能是辛凉清解。
这一字之差反映了赵师在学术研究上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在温病治疗上赵师尤其善于运用叶天士“透热转气”法救治高热不退、昏迷等危重病证。
他把透热转气引申为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治疗大法,以透邪外出为指导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大大地发展了叶天士的温病辨治理论。
在内科临床方面,赵师以善治疑难重证而著称。
其特点是辨证准,立法明,用药步,疗效好。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曾盛赞曰“平正轻灵”。
赵师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应用到内科杂病治疗中,对一些疑难病证主张从营血进行辨证,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均从营血辨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尤其是对现代医学中慢性肾脏疾病研究更为深入,对中西医学关于慢性肾病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质疑,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如慢性肾病非虚的观点,慢性肾病应当忌食高蛋白食物的观点,慢性肾病应当运动锻炼的观点,慢性肾病可遗传获得的观点,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逆转的观点等。
这些观点都是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的检验得到的。
这些创新的理论不仅是赵师学术特色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对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赵师得名师传授,又经60年临床,学术上自成一家。
其临床特色十分鲜明。
在诊断上特别重视脉诊,强调脉分浮、中、按、沉四部,即把传统的浮中沉三候扩展为浮中按沉四部,在温病中以应卫气营血,在杂病中反映标象和本质的关系,如浮中部所得仅反映疾病的现象,沉按部所得才反映了疾病的实质。
实践证明这是把握疾病本质,确定治疗大方向的关键。
在用药方面,除了用药步而精外,善用风药是其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
所谓风药是指那些质轻气清具有疏解宣透作用的药物,如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独活、柴胡、升麻、葛根等,其药皆具辛味,性平或温,为传统的解表类药物。
赵师对这类风药的运用,其范围远远超出了解表祛邪,而有许多妙用。
如用于升阳、疏肝、解郁、宣阳、疏卫、透热转气、胜湿消肿、利水通淋、疏利气机、疏通经络、利咽喉、止搔痒、行药力等等,其妙用不可尽言。
非随师侍诊,难以得其一二。
赵师临床特色的另一个方面是重视饮食宜忌和运动锻炼。
应当说,忌口是中医传统特色,可惜忌口的重要意义并没有被人们广泛重视。
很多人以为医生就是开个药方,忌口不忌口无关紧要。
殊不知应当忌口的如果不忌口,那么本来应有的疗效就可能会被某些食物所抵消。
如《内经》强调:
“热病稍愈,当何禁之?
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此其禁也。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赵师在临床上特别强调忌口,例如治疗慢性肾病时有一张专门的饮食调控单,上面开列哪些忌食,哪些直食。
实践证明治疗忌口的意义十分重大,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病人的运动锻炼,也是配合治疗的重要方面。
这里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过去很多病以养为主,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要辨证地看待动与静的关系,适度运动对于治病对于养生都是十分重要的。
赵师在临床上常常给病人开出一张运动处方,以配合药物治疗。
这种见解确实高人一筹。
我等有幸拜师于赵绍琴教授,随师侍诊,聆听敦诲,已十余年。
深感赵师学术经验之可贵。
师恩深厚,无以为报。
今在赵师指导下,精选其临证验案整理加按,公诸于世,以与同道共享。
其闻纰漏在我,是学力未达也。
如欲深求赵师之学术真谛,有其所发表论文近百篇,及著作数部如《温病浅谈》、《温病纵横》、《赵文魁医案选》、《文魁脉学》、《赵绍琴四百法》等可供研究学习。
更有全面系统反映其学术思想的总结性之著《赵绍琴内科学》正在整理之中,不久即可问世。
我们翘首以盼。
赵绍琴教授学术继承人彭建中杨连柱 1995年10月
风温(上呼吸道感染)
周某,女,50岁。
初诊
身热头痛,体温383℃,微恶风寒,无汗咳嗽,咽红且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两脉浮数。
风温之邪,侵袭肺卫,用辛凉疏卫方法,以宣肺退热。
饮食当慎,荤腥宜忌。
薄荷1.5克(后下),前胡6克,浙贝12克,桑9克,连翘15叶9克,银花克,淡豆豉9克,炒牛蒡3克,芦根30克,二付
二诊
药后小汗而头痛身热皆止,体温37℃,咳嗽有痰,咽红,已不痛,口干,舌苔白而尖红,脉象已变弦滑。
风热已解,肺热留恋,再以清解肃化法。
薄荷1.5克(后下),前胡3克,黄芩9克,杏仁9克,芦茅根各30克,焦三仙各9克,二付
药后诸恙皆安。
[按]:
患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表证悉具,与风寒无异。
唯其咽红且痛,即可定为温邪。
若为风寒之邪,咽必不红。
以此为辨,则寒温立判。
况又有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为佐证,其为风温犯肺无疑。
故投以辛凉平剂,疏卫达邪。
药后得汗而热退。
再以清宣,以泄余热。
观此案可知叶氏“在卫汗之可也”之心法,汗之并非发汗,而是轻宣疏卫,卫分开则自然微微汗出而邪自外泄。
赵师用药,轻清灵动,正合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义。
秦伯未誉之“平正轻灵。
”名不虚传。
风温2(化脓性扁桃腺炎)
张某某,男30岁
初诊
二日来身热不甚,但咳,痰吐不多,口微渴而苔薄白,病已两天,本属风热侵犯于卫,肺失宣降,应服桑菊饮治之。
但误服桂枝汤一剂,并饮红糖生姜水取汗。
今晨身热颇壮,体温39.7℃,咽红肿痛,且有自腐,咳嗽,痰中带血,胸宇刺痛,头痛日干,渴饮思凉,两脉弦滑且数,舌绛干裂,心烦,昨夜不能入睡,今晨神志不清,大有神昏谵语之势。
本为风热犯卫,肺失清肃,前医错认为风寒犯表,以辛温之剂,发汗解表,孰不知汗为心液,误汗伤阴。
况本为热邪,而又用辛热之品,势必促其温热内陷,神昏谵语。
急以宣气热兼以疏卫,凉营分以开神明之法。
此风温化热,逆传心包,防其增重。
蝉衣3克,僵蚕6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杏仁9克,片姜黄6克,竹茹9克,菖蒲9克,鲜茅芦根各30克,生石膏24克,一付
二诊
药后身热渐退,体温39.1℃,神志较清,咽红肿痛皆减,干咳,痰中血渍来见,昨夜已得安睡。
昨进疏卫凉营之剂,今日神苏热减,病势好转,再以前方加减为治。
前胡3克,僵蚕6克,蝉衣3克,连翘9克,银花12克,姜黄6克,知母6克,生石膏15克,焦三仙各9克,鲜茅芦根各30克,二付
三诊
身热退净,体温37.2℃,咽红肿痛已止,咳嗽已徽,夜寐较安,大便通而小溲短少,舌白苔厚腻,质略红,两脉弦滑皆细,数象已无。
温邪误汗以后,阴分已伤,前服清热凉营之剂,病势大减。
再以清气热、肃降化痰之法。
生紫菀3克,前胡3克,杏仁6克,川贝6克,黄芩6克,鲜茅芦根各30克,焦三仙各9克,三付
四诊
病已基本痊愈,仍有一二声咳嗽,原方继进三付,再休息一周,忌荤腥甜黏之味即愈。
[按]:
此为风温误治案。
本属风温袭肺,若投辛凉轻剂桑菊饮轻清宣透即愈。
医者误作风寒,用桂枝汤并姜汤发其汗。
汗虽出而阴益伤,热益重,咽肿白腐,神识将昏矣。
温病忌汗,犯其禁必祸不旋踵。
此时病机虽属邪陷心包,而论治法则不可骤用寒凉。
宜仿叶天士透热转气之法,透邪外出,则不致内闭生息。
故用以疏调气机见长的升降散,合银翘透邪于外,杏仁宣肺于上,菖蒲开窍于中,茅芦根分消于下,三焦通畅,内外和调,内陷之温邪外泄有路,故药后即见转机。
此透热转气之法,与单执寒凉以疗热病者迥异。
若一见神昏,便投三宝之类,则恐寒凉闭郁气机,内陷之邪更难外透矣。
赵师常言,叶氏透热转气之法乃温病第一要法,适用于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奥义就在于给邪气以出路。
本案的治疗正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风温3(上呼嗳道感染)
李某某,男,21岁
初诊:
身热不甚,但咳微渴,体温37.8℃,舌苔薄白,咽红微痛,脉象浮数。
本是风温之邪,侵于肺卫,肺失宣降,应予桑菊饮加减为法。
今误用辛温发汗之药治之(麻黄、杏仁、炙草),药后发热剧增,体温39℃,脉象滑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燥。
本是风热,过用辛温,既发汗以伤阴,又助热以化燥,故高烧咽红且肿,势将发热增重,姑以清润宣肺,肃化清解。
防其咳嗽暴作,饮食宜慎。
沙参12克,浙川贝母各6克,杏仁9克,炒栀皮6克,淡竹叶3克,连翘9克,黄芩9克,鲜芦根24克,鲜梨一个(连皮去核切片),二付
二诊
前服甘寒清润之后,身热大减,体温37.5℃,咽红肿略退,脉象从浮数已转为滑数,舌红苔黄,大便略干小便短赤。
昨服甘寒清润,阴复而热减,再以甘寒养阴折热。
辛辣油黏皆忌。
浙川贝母各9克,沙参15克,杏仁9克,麦冬9克,炙杷叶15克,黛蛤散15克(布包),瓜蒌仁24克,鲜梨皮二枚,洗净切片,三付
三诊
身热退净,体温36.7℃,咽红肿痛皆愈,饮食二便正常。
原方续服三付而康复。
[按]:
本案与上案均为风温初起即误服辛温发汗之剂而致病情陡然加剧。
然救误之法却各不相同。
本案患者因素体阴虚,加之服麻黄剂过汗伤阴,故于清解之中,参以甘润养阴。
服后便得热退。
转方甘寒养阴兼以折热,以为善后之计。
观此可知,温病宜刻刻顾护阴液,岂可发汗以重伤其阴耶!
风温4(上呼吸道感染)
龚某某,男,47岁
初诊
形体消瘦,素体阴虚。
复感温操之邪,发热口干,头痛咳嗽,干咳无痰,微恶风寒,心烦口渴,尿少且黄,舌红绛且形瘦,两脉细弦小数。
阴虚之体,又感温邪,滋阴以养其涟,疏卫兼以退热。
白薇3克,玉竹9克,豆豉6克,前胡3克,薄荷1.5克(后下),山栀6克,芦根24克,二付
二诊
身热退而恶寒解,头痛减而咳嗽除,咽干口渴,小便色黄,舌绛形瘦,两脉细弦小精,温邪已解,阴分不足,再以甘寒清热,养阴生津。
玉竹9克,山栀6克,前胡3克,鲜芦根24克,鲜石斛15克,桔梗6克
三诊
诸恙皆减,微咳无痰,咽干口褐,脉象弦细小滑,按之略数,舌干质红形瘦。
外感温邪已解,阴虚内热未除,再以甘寒养阴,润燥折热方法。
细生地15克,石斛15克,桔梗6克,生草9克,麦冬9克,北沙参24克,川贝6克,鲜茅芦根各24克,三付
四诊
药后诸症皆减,脉仍细小且滑,舌红口干,心烦而欲饮,阴虚已久,肝肾两亏,改用丸药,以善其后。
丸方:
细生地60克,肥玉竹60克,川石斛30克,生白芍60克,麦门冬30克,五味子30克,山药45克,丹皮24克,茯苓块60克,元参30克,焦三仙各60克,鸡内金30克,香稻芽60克,砂仁15克,白术30克,炒枳壳30克,木香15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饭后,各服6克,如遇感冒暂停。
[按]:
素体阴虚,暮春患感,正合《内经》“冬不藏精,各必病温”例。
其形瘦干咳,舌瘦且绛,脉象弦细小数,合为阴亏之征。
故首用养阴疏化,终用养阴和胃之丸药。
冀以从根本上改善阴虚体质。
风温5(大叶肺炎)
孔某某,男,20岁
初诊
持续发热4日,体温38.7℃~39.5℃,时时恶寒,头痛,咳嗽砗作,咳则胸痛,汗出胸以上为甚,胸闷气促作喘,痰黄稠粘,时有铁锈样痰吐出,大便二日未行。
舌红苔黄根厚糙老且干,两脉洪猾且数,心烦口干,渴欲冷饮。
经西医检查,确诊为大叶性肺炎。
此属风温蕴热壅塞于肺,痰热内阻,升降失和。
急以清宣肃化方法,饮食当慎,谨防增重。
苏叶子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25克,生甘草6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甜葶苈3克,芦根25克,黛蛤散12克(包),二付。
二诊
前药服二剂后,身热退而咳喘皆减,胸痛未作,痰吐略爽,其色亦浅,舌苔黄厚渐化,大便甚畅,两脉弦滑,数势大减。
热郁已解,滞热较轻,肺气已畅而升降渐调,再以前方加减,饮食荤腥仍忌。
前胡3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2克,苏叶子各3克,莱菔子6克,黛蛤散12克(布包),冬瓜子30克,茅芦根各30克,二付
三诊
前药又服二剂之后,身热咳喘皆愈,夜寐甚安,咳嗽吐痰甚少,两脉仍属弦滑,二便如常,经透视两肺纹理略粗,肺炎基本吸收,比前大有好转,再以清肃疏化。
前胡3克,杏仁6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炙杷叶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芦根25克,焦三仙各10克,二付
又服上方两剂之后,一切均属正常,又休息五天上班工作。
[按]大叶肺炎一症,往往寒战高热,状类伤寒。
切勿以伤寒法治之。
盖此为痰热互阻,壅塞于肺,气机不利。
故咳即胸痛,吐痰如铁锈色。
查之有肺实变征。
当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诊断之。
中医治疗当着眼于肃化其痰热,便邪热无痰以结,则易去矣。
赵师此案前后凡三诊,悉以肃化祛痰为治,三子养亲,葶苈泻肺,千金苇茎诸名方之义俱见于方中。
细研此案,治法自明。
风温6(支气管肺炎)
邢某某,男,7岁
初诊:
发烧咳嗽,面目俱赤,舌苔黄厚,口干渴饮,大便两日未行,夜间咳嗽甚重,小便黄少,两脉弦数有力。
前天曾服某医开中药方:
麻黄6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生姜3克,大枣两枚,一剂。
药后身热加重,体温40℃,咳嗽喘逆,痰中带血,神志有时不清,咽痛且肿,扁桃腺白腐肿大,今查白细胞12000/mm3,尿无异常发现,×线透视:
两肺纹理粗糙,符合支气管肺炎现象。
此风温蕴热在肺,胃肠食滞蕴蓄,本当清肃化痰兼以导滞,误用辛温发汗方法,以热治热,诸症蜂起,有逆传心包之势,姑以凉膈泄热,兼以通腑,仿凉膈散之义。
薄荷2克(后下),前胡6克,黄芩10克,生石膏20克,钩藤6克,莱菔子6克,紫雪丹1.5克(分冲),羚羊角粉0.6克(分冲),一付
二诊
药后身热渐退,咳喘大减,痰血未吐,神志已清,昨夜安寐一宵,今晨大便一次,色深且粘,恶臭难闻,病势已衰。
但舌根苔黄略厚,咽微作痛,温邪滞热减而未净,再以肃降化痰,清解化滞之法,忌食油腻荤腥,甜粘糖果也慎。
前胡3克,杏仁10克,川贝母3克,钩藤10克,黄芩6克,瓜蒌仁15克,莱菔子6克,鲜梨一枚(连皮去核切片),二付
三诊
身热已退净,体温36.7℃,咳嗽喘逆未作,痰血未吐,今日透视正常,查白细胞6700/mm3,尿正常。
两脉细小且滑,舌苔已化净,大小便正常,嘱慎食一周,可上学。
[按]:
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以发热喘咳为主证,重者可有惊厥动风之变。
此例实属误治。
本属风温挟滞,却重用麻黄汤发其表,宜其惊厥在即,危若迭卵矣。
治以凉膈泄热,通腑导滞。
盖肺与大肠为表里,若肠腑壅实,则肺难肃降,故热壅于肺者,往往以通腑为捷法。
此案药后便泄恶臭,是积热下泄之征,故有热退喘平之效。
其初诊用紫雪羚羊角粉,意在清心凉肝,防其惊厥,亦未雨绸缪之义也。
风温7(支气管肺炎)
狄某某,女,5岁
初诊
发烧2~3天,体温38.5℃,咳嗽气促作喘,×线透视:
支气管肺炎,白血球12000/mm3,两脉滑数,指纹深紫,已至命关,舌红苔白腻根厚,夜间因热惊抽两次,汗出口渴,大便略千。
此风温蕴热,因热动风,急用清热凉肝熄风方法。
薄荷1克(后下),生石膏10克(先煎),知母6克,连翘6克,芦根30克,钩藤10克,焦三仙各6克,羚羊角粉0.3克(分冲),一付
二诊
身热渐减,体温38℃,咳喘少轻,脉仍滑数,昨日抽搐未作,口渴夜不安寐,大便仍干小便短赤,温邪蕴热在于气分,再以清热熄风方法。
薄荷1克(后下),生石膏10克,僵蚕4.5克,连翘10克,芦根30克,钩藤10克,羚羊角粉0.3克(分冲),二付
三诊
身热渐退,体温37.5℃,咳喘大减,抽搐未作,昨夜安寐甚佳,两脉弦滑,数象大减,指纹已淡,回至风关,舌红苔略厚,再以原方进退。
前胡1.5克,蝉衣3克,片姜黄3克,钩藤10克,芦根30克,焦麦芽6克,牛黄抱龙丸一丸(分两次药选下),二付
四诊
身热退而咳喘亦止,体温365℃,抽搐未作,夜寐甚安,指纹、脉象皆如常,舌苔已化,二便如常,再以清热化滞方法。
禁荤腥,吃素食,注意寒暖。
前胡1.5克,芦根15克,焦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二付后诸恙皆安,调理一周如常。
[按]:
此为风温气分热盛动风之候,故用清热凉肝息风方法。
生石膏、知母取法于白虎汤,清阳明之热;钩藤、羚羊角寓羚角钩藤意,息厥阴之风;焦三仙消食滞于内;薄荷、连翘、芦根分消风热邪气于外。
观此治法可知透热转气之运用矣。
春温1(上呼吸道感染)
邵某某,女,57岁
初诊
暮春感温,形体削瘦,面色黑浊,素质阴亏,滓液不足,近感温热之邪,身热不重,微有恶寒,干咳无痰,头部微痛,心烦口干,咽部疼痛,舌干瘦而鲜红,脉来弦细小数。
此阴虚感温,津亏液少,当用滋阴清宣方法。
肥玉竹10克,嫩白薇6克,炒栀皮6克,淡豆豉10克,苦桔梗6克,前胡6克,沙参10克,杏仁6克,茅芦根各10克,三付
二诊
药后,寒热已解,仍干咳无痰,再以原方去豆豉、桔梗、加麦冬10克,天冬10克,又三付而逐渐痊愈。
[按]:
辨治外感证亦须注意患者的素体状况,此例患者素体阴伤,津液早亏,再感温邪,虽身热不重而阴必更伤,故舌干瘦鲜红,脉弦细小数,细主脏阴之亏,数乃郁热之象,故用滋阴生津,清宣郁热方法,仿加减葳蕤汤治之而愈。
然但取加减藏蕤汤养阴之意,不用葱白发表之药,加入养阴轻宣之品,药合病机,乃能取效如此。
春温2(重感冒)
宋某某,女,65岁
初诊
初春发病,身热20余日,体温38.5℃上下,形体消瘦,面色暗黑,舌干纬而有裂痕,苔垢厚焦黄,唇焦起皮,胃纳少思,脘腹胀满拒按,口干欲凉饮,咽红干痛,两脉沉细小滑,按之仍有力。
素患肺结核十余年,经常夜间有汗,有时低烧。
近来感受温邪,屡投辛温解表,重亡津液,阴分过亏,津液大伤,蕴热腑实,便秘不通。
阴愈亏而热愈炽,肠愈燥而阴愈耗,必须顾津液以润其燥,通腑实求其热除。
本虚标实之证,急以增液承气汤治之。
元参45克,生地黄30克,麦门冬25克,白芍30克,川石斛25克,芒硝1.5克(冲),大黄粉1.2克(冲),一付
二诊
药后昨夜大便畅通一次,初干如羊屎,后则少缓,肛门破裂,微带血渍。
今日体温37.5℃,舌干绛而有裂痕,胃纳渐开,脘腹胀满已减。
咽仍红,干痛已见缓和。
两脉沉细小滑,力量稍逊。
素体阴分不足,血虚热盛,患温病又复伤阴,大便秘结。
此液枯肠燥,无水舟停,故先用增水行舟润肠通便法,今便已通热已减,再以甘寒润燥,以补药之体,作泄药之用,切不可再用硝黄。
北沙参30克,生地黄25克,白芍25克,清阿胶15克(分两次烊化),黑木耳12克,炙鳖甲15克(先煎),麦门冬15克,二付
三诊
身热已退净,体温37℃,舌苔已化,质绛干裂,胃纳如常,大便又行一次,便下正常,腹不胀满,咽干痛已无,脉见细弦小滑,再以甘寒育阴,从本治疗。
生地黄25克,北沙参25克,生白芍25克,生苡米15克,生白扁豆25克,清阿胶12克(分两次烊化),天麦冬各10克,鸡内金10克,五付
药后诸恙皆安,身热退净。
饮食睡眠皆好,嘱平时忌用辛辣厚睐,食以清淡为佳。
[按]:
素患结核,知其为阴虚之体;初春即患温症,正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倒,温邪又必伤阴,是二伤也,病后误用辛温,屡屡发表,过汗更必伤阴,是三伤也。
阴津伤而燥热内结肠腑,而成无水舟停之证。
故首用增水行舟方法,得便通症减,即变为甘寒濡润,所谓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唯恐久病年高之体,难当硝黄之峻。
其小心谨慎有如此者。
终以甘寒育阴收功。
可见治温病当以存阴为第一要义,此案可资证明。
春温3(重感冒)
庞某某,女,80岁
初诊
素嗜鸦片烟已30余载,经常便秘,大便7~8日一行。
自4月28日感受风温邪气,身热咳嗽,咽红肿痛,经中西医治疗十天未见好转。
目前身热未退,体温38.3℃,两脉细弦小滑,按之细数,头晕心烦,身热腹满,口干唇焦,咽干微痛,舌苔黄厚干燥,焦黑有裂痕,精神萎靡,一身乏力。
老年阴分素亏,久吸鸦片,虚火更甚,津液早亏,病温将及半月,阴液更伤。
老年正气不足,热结阴伤,燥屎内结。
必须急攻其邪以祛其热,扶其气分防止虚脱,仿新加黄龙汤以攻补兼施。
鲜生地60克,生甘草10克,元参25克,麦门冬15克,赤白芍各25克,当归10克,生大黄末1.2克和元明粉1.5克共研细末冲服,人参25克(另煎兑入),一付
服药约两小时,侯腹中有动静,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
在便前另服:
已煎好之人参汤25克,西洋参粉4.5克,调匀分服,再去厕所,以防虚脱。
服汤药后约二小时,腹中痛,意欲大便,即先服人参汤送西洋参4.5克,再去排便,数分钟后,大便畅解甚多,病人微觉气短,又服人参汤少许,即复入睡。
二诊
昨日服新加黄龙汤,大便已通,未出现虚脱症状,这是在气阴两虚之人身上用攻补兼施方法的成功例证。
药后患者静睡通宵,今诊两脉细弱无力,身热已退净,体温36.7℃,腹满头晕心烦皆减,舌苔焦黑干裂已除,仍属黄厚近焦,自觉一身疲惫异常。
老年病温已久,重伤津液,一时难以恢复,再以甘寒育阴以折虚热,甘微温益气兼扶中阴,饮食寒暖,皆宜小心。
海参片15克(先煎),沙参30克,元参30克,麦门冬25克,黄精25克,鲜石斛30克,生白芍30克,生熟地各25克,西洋参粉10克(分三次药汁送下),二付
三诊
连服甘寒育阴兼以益气之后,气阴皆复,患者烧势未作,已能进食少许,舌苔渐化而根部略厚,夜寐较安,且小溲渐多,再以养血育阴兼扶脾胃。
西洋参粉10克(分三次服),南北沙参30克,生白芍30克,元参30克,麦门冬25克,莲子肉25克,生地黄30克,南百合25克,怀山药30克,炒薏米30克,甜杏仁10克,三付
四诊
服甘寒育阴兼扶脾胃之后,近几天来,精神渐复,饮食渐增,昨日(19日)大便又解一次,初硬而后调,舌苔已化,根部略厚,两脉细弱小措。
年已八旬,气阴早亏,又嗜鸦片,阴液消耗过甚,病温半月,正气虚损过度,再以育阴养荣,调理脾胃。
前方继进三付。
五诊
一周来,精神恢复接近正常,已能下地活动,胃纳渐开,夜寐亦安,面色已润泽,舌苔基本正常。
嘱其每日进薏苡百合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赵绍琴 医案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