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2018731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31KB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
高伟清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观看了四位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课教学,又聆听了几位领导的经验介绍,可以说让我爱益匪浅。
今天我们开展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有三:
一是解决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二是有些学校教师更换频繁,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新上岗的教师引引路;三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把好的有效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待我们今后着力解决。
接下来我就结合这四节课来谈谈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一点看法。
我一直觉得有着实践经验的你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来源及类型
(一)主题来源
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要有一个主题作以引领的。
主题哪里来,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
我觉得以下主题可以作为学校长期实施的主题:
1、根据特别月份确定的主题,如五月开展《劳动最光荣》、八月份开展《大话中秋》活动等。
2、根据学校特定环境确定主题,如上午我们看到的《山野菜到我家》,还有《关于新开河参的研究》、像我们有大量朝鲜族居民生活的乡镇可开展《朝鲜族民俗风情的研究》等活动。
3、根据学校传统文化活动确定主题。
如:
据我了解像清河、开发区小学每年秋季都会组织一次菊花展,那我们就可以把《菊花的研究》作为我们学校秋季的一个固定主题来实施。
还有的中学搞过《小商品交易会》活动等。
我们把这些主题有计划地按年级分配,到三年级时我就上一个《劳动最光荣》、到七年级时我就上《我的校服我计划》、到九年级时我就上《我的毕业典礼》。
这些主题我们会越做越精,最后成为我们学校固定的经典主题。
然后再配以其它主题,就形成了我们学校的主题框架。
那么其它主题哪来呢?
1、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确定主题,如看到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开发《节约用水》主题活动家,看到踩踏草坪现象我们开发《爱护草坪从我做起》的活动。
2、根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定主题,如我看到过一个主题是学生在值日时发现小学生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拖把值日很吃力,想到能不能发明制造适合儿童用的拖把,于是确定了《少儿拖把的研究与制作》这一主题。
3、根据突发事件确定主题,如由地震引发的《为灾区献爱心》、《常见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等。
4、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主题,如现在冬天到了,学生对雪充满了兴趣,可确立《玩雪》这一主题,再如《我喜欢的体育游戏》等。
关于主题的确立,在刚开设这门课程的中年级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对课程还不了解,还没有掌握确立主题的方法,一般还是以教师给予性主题为主,就是教师在通过大量调查、与学生座谈等方式的基础上预设一些主题内容,然后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走进活动中来。
(二)活动类型
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
其主题的类型也很多。
按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条线索分可以分成: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活动、如“保护水资源的系列化活”等;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主题活动,如“交通安全我关注”;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为主题的活动,如“我的课间十分钟”。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四大指定领域,即:
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大多数时候是按主要的活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
1、课题探究活动:
从研究性学习领域切入的主题,指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自主探究,开展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
这类主题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如:
《古城墙的研究》。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项目与应用设计):
这是从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的主题,它不同于课题探究学习的观察、调查、实验与文献组织,它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
即:
设计某一产品、物品、工具等,并适当进行制作。
同时包括公益劳动、家政服务、手工劳动等。
如《我的毕业典礼》(设计的是一次活动)、《我的校服我设计》(设计的是一件产品)、《风铃的制作》(手工劳动)。
3、以社会考查、参与为主的体验性、实践性学习活动:
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领域切入的主题,其活动方式基本为社会体验、参观及考察活动为主,如:
《参观自来水厂》、《走进人参加工厂》属于体验性活动,清扫学校周围垃圾的活动是属于实践性学习活动。
不管一个活动是从哪个领域切入的,属于哪个类型,其主要活动方式都是主题活动。
那么一个主题活动从头至尾要经历哪些阶段呢?
这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二、主题活动的基本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专家一般把主题活动家的基本流程定名为“三段论”即: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我觉得更细一点的划分能更清楚地了解一个活动的基本流程。
即:
确立主题、制定方案、活动实施、阶段交流、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这六个主要阶段。
由于时空的限制我们今天只看到了其中的四个环节。
每个阶段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重点也不同。
其指导的细节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点在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否开展得好,重在教师的指导。
这个指导可能有在课堂40分钟以外进行的,但大多数还是要在课内进行。
根据活动的基本流程总结出一次主题活动课内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主题确立课
主题确立课的目标:
形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转化成活动主题、分解主题的能力,发展问题意识。
主题确立课的教学结构:
我认为主题确立课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他们是:
创设情境生成主题和积极引导分解主题:
(1)创设情境,明确主题:
创高情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这里介绍几种仅供参考:
情境导入:
比如上午戴老师的这节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式,这种方是通过录像、投影、图片、游戏等手段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
戴立萍老师的导入就是以投影为手段、图片为载体,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题研究的最佳状态。
花甸小学万延华老师组织过一个《感恩母亲》的活动是以录音导入的。
激趣导入:
是通过故事、儿歌、谜语等语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
这是我们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也常用的导入方法,这里不多说了。
实验导入:
通过小实验来导入主题,可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大脑持续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实现由“老师让我研究”变成“我要研究”,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座的各位老师如果有尝试过,你一定会发现,一些小实验是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大脑积极思维的方法。
以前做班主任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曾做过污水变清水,沙子灭火等一些小实验,效果相当好。
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深圳市留仙小学一位老师指导了一个主题叫“小叶不小”的与环境污染有关的一个实践课题就用了这样的导入:
在大小烧杯中各倒入少量清水,将两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加热一会儿后,绿叶没有什么变化,取出绿叶倒掉小烧杯里的水,换为酒精,再加热。
加热一会儿后,碧绿的叶片变成了白色,而酒精却成了绿色,学生都被这个小实验吸引了,对小小的叶子充满了好奇,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入课题:
这小小的叶子还真不小,你们想知道有关小叶的什么问题?
我们看到那些物理反应、化学反应就像魔术一样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住了学生稚嫩但却充满探究欲望的心。
像刘谦的魔术之于我们成年人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何况是孩子呢!
现场生成导入:
就是教师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参观、调查的实际环境中,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相关问题,产生主题。
比如要开展《鸭绿江水质污染的调查与分析》的主题活动,第一课时的导入课就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鸭绿江边,让学生亲身体验江水被污染的情况,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提出有关问题,提炼主题。
问题是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提出来的,在今后的活动中他才会为寻找答案而努力。
当然主题确立的导入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取决于你想要引导学生生成的主题内容而定。
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口要小,活动才能开展得好。
创设的情境必须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而且这个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对整个活动的长效性。
我们看到戴老师的图片的选择不仅仅为确立主题服务,同时也为分解主题奠定基础。
等学生经历了一些主题活动,掌握了方法以后,到了高年级,初中学生掌握了选择主题的原则以后,他就可以自己选择活动的主题了。
(2)积极引导,分解主题:
活动主题通常包含较大的研究范围和活动内容,鉴于小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式,通常都不能有效地完成一个大主题,因此合理细化活动主题,根据需要产生合适的子课题就成了关键。
分解主题是指:
引导学生把班级共同生成的主题通过归纳、分类、整理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探究问题,也就是小组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像一位老师所说的“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我觉得一个主题也像“一个大馒头”,如何让学生能够“一口一口地吃下去”对于这一问题“主题分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怎么分,分多大?
应完全依照学生自身的发展,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教师引导的作用绝不能放松,引导的方法也很有学问。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分解,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课题。
如提出馒头分解理论的吴慧老师在执教《对岸头实验学校的研究》活动时,在确立了大主题之后,抛出一个大问题:
咱们学校的哪些方面的优势使学校这么有名气?
围绕这个问题学生进行分级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总结出七个方面“办学体制”、“文体活动”(课前五分钟,活动课)、“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学校景色很美)、“教师队伍”(教学质量高,归功于教师)、“学生队伍”、“学校食堂”、“宿舍管理”这七个小课题。
因此,在确定主题以后,教师应该紧抓住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言语或道具不断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跟随老师思维的过程中加强对主题内容的了解,进一步细化主题的各方面内容,产生合适的子课题。
在这环节如果学生有漏掉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可以直接指导出来,也可以以自己感兴趣为由提出来。
教师一经提出就会有学生跟随研究。
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融为一体,体现教师参与者的定位。
2、方案制定课
《礼记·中庸》中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
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它强调了做事之前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良好的计划是活动成功的保证。
由于主题活动时间、地点较为分散,加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活动计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活动根本。
方案制定课的目标:
是学会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提高规划设计、分工合作能力,形成有目标、有次序地做事的科学态度。
方案制定课的教学结构是:
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
这是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吴筱泉老师 总结的,我觉得特别准确,所以推荐给大家:
1、学生自主策划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在小组内围绕活动主题,通过讨论,自主地进行活动策划。
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导入”:
教师可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事例或小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冯老师方案制定课由学生学过的小短文导入。
“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可行,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如用提供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案例作参考的做法,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
“策划”: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策划,初步制定活动计划。
2、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一次性制定出完善、周密的计划。
因而开展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此过程的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中与人交往的健康人格。
在此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的计划在班上进行汇报,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
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汇报”:
在此环节中,每组同学要将本组策划的活动计划在全班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交流。
“论证”:
在学生小组汇报后,全班师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
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指出方案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去完善自己小组的计划。
“完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全班讨论、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全班师生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借鉴其他小组好的做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修订、完善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仅提供一种做法和参考,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活动主题的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一般有班级活动计划、小组活动计划、个人活动计划三种计划形式。
其中中小学中最常见的是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活动方案内容:
一般包括:
活动主题、研究的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活动过程、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或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的策略等。
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
要力求具体细致:
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最好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要切实可行:
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个方面对活动方案进行审视,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的、网络式的,它要求指导教师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学生有可能会设计邀请一些与活动有关的其他学科教师、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参与活动。
那么,这些人士在时间上、精力上能否保证,对活动的指导能否落到实处,都需要考虑。
如《山野菜到我家》学生的指导教师可以是父母等,不一定就是冯老师。
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合理分工。
在活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随着年级的逐渐增高,对活动计划的详细性和科学性要求就越高。
教师在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计划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其中,中年级要逐项指导,重点在任务分工方面,要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能做,难点在活动过程设计的指导,要让学生知道活动一步一步都要做什么;而高年级则要侧重于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原始的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生成问题的处理。
在实践活动中切记方案制定了,一定要监督学生按方案有条不稳的实施方案,否则一次两次之后学生会觉得制定的计划也没有什么用呀,看不到做计划的好处,就不会积极、仔细地做计划了。
确定研究方案,下一步就不能“纸上谈兵”,而要“真枪实弹”地去实施课题方案了。
3、方法指导课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要用到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如调查、访问、实验、书写各种过程材料如计划、记录、调查报告等。
那么这些方法都需要我们教师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们才能让学生自主去活动,去实践。
方法指导课的目标:
掌握常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进一步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单纯的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结构为:
情景导入→学习方法→课内尝试→交流提升。
情景导入即通过各种生动的形式,激发学习某种活动方法的欲望,形成动力,引入方法学习。
如:
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导入可播放名主持人的言谈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方法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一般通过知识传授、范本学习、总结研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所学方法的内涵、功能、操作步骤等到。
课内尝试即创设模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度运用所学方法开展活动,教师适时指导。
交流提升即课内交流模拟实践情况,展示初步成果,交流评价,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加深对方法的认识,提高能力。
方法指导课是应用较多的主要课型,根据主题的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差异,在各个活动阶段都可以设计方法指导课。
如在准备阶段可以设计“如何选题、如何设计、如何拟定方案等方法指导课;实践活动阶段可以设计“如何开展访问和调查”、“实验探究”、“制作方法学习”等方法指导课;交流评价阶段可以设计“如何评价”、“评价表格的设计”等方法指导课;成果展示阶段可以设计“如何设计、制作、展示成果”等方法指导课。
方法指导课忌为学习方法而指导,它应该是根据学生活动的需要,结合一定的活动进行指导。
有这么一个故事:
狮王有一子,年幼好学,王召百兽智者老猿,对其曰:
即日起,子从汝学,勿懈怠,早成才。
猿领命,先教涉水。
猿命百兽做一木池,以水灌其中。
猿教子涉水法,于池中练习,连日不辍,至精熟。
再教奔跑。
猿亲率小猴百余只,砍树、除草、捡石、平整,不一日,百余米跑道即成。
猿教子奔跑之术,在跑道上往来驰骋。
后教捕猎。
猿命狼捉一兔,以绳缚其脚,又让鹰抓一鸡,拔其羽,将兔与鸡放于山下,猿教子捕猎之技,子捕之。
数年后,子长成。
老狮王退位,百兽齐观狮王争霸。
因子涉水惧风、奔跑嫌路艰,捕猎无所获,王位终归他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课堂虽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但不能仅限于此,教给学生方法,要引导学生生活实践中亲历方法的应用,在风雨中磨练自己。
否则就会像小狮子一样在残酷的竞争中落败。
那我们的方法指导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活动进行。
例如:
二中周慧莉老师的《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中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指导,就是结合活动内容来进行的。
否则我们上的一系列化方法都将像老猿教狮王子一般最后豪无用处。
4、汇报交流课
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活动会有一定的收获,也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和大家分享和探讨。
这就要把学生组织起来上一节汇报交流课。
汇报交流课的目标是:
引导学生回顾前期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活动共享活动过程的收获、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产生认知结构。
汇报交流课教学结构是:
回顾导入→交流共享→建构成果。
回顾导入就是师生共同回顾开题活动、实践活动的活动过程;交流共享是学生以多种方式交流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收获”;建构成果即强化收获明确成果表现形式。
汇报交流课在一个主题活动过程中可能不只一次,可以是收集资料过程的交流、问题的探讨、阶段成果的共享、初期感受的交流等等。
有的老师认为汇报交流课是最好上的,只要让学生一组一组去汇报,教师最后来个总结就行。
其实有了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才会有小组汇报的互动精彩。
教师也要以一个活动的参与者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去。
5、成果展示课
学生的实践活动最终会有一定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研究、体验和成长的过程。
因此,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的成果应该是自己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通过体验而得到的“体验成果”。
因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应该具有“研究”的味道、“体验”的味道。
所谓“研究成果”是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加工、分析,形成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体验成果”是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成果展示课的目标:
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展示活动成果,展示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成果展示课的课型结构是:
回顾导入→分组展示→发展提升。
整体回顾是师生对整个主题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分组展示即以小组一为单位展示学生的研究的成果;发展提升就是通过对成果的交流,提升认识,对活动的成果进行二次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一般都以课题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
我们要鼓励学生,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成果展现形式,让学生的课堂表现异彩纷层,对活动成果有一定提升的作用。
如上午张老师的《家乡特色产品的调查与研究》的成果展示的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
调查小报告、昌仪书、小品、儿歌、现场制作等。
在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提醒大家要避免以下两种做法:
1、避免把成果展示异化为原始材料的堆积或“综艺节目表演”。
很多老师为了成果的“丰富”,学生大量展示知识性材料,就会让人感受不到“研究”的味道。
比如说很多材料学生从网上直接下载的,也有从书上摘抄来的。
学生缺乏对这些资料的加工和消化,只是在展示时把这些资料读给同学们听。
从这样的成果中,我们无法感觉到“研究”的味道。
学生所做的工作只是相当于资料员的工作,缺乏深层的思维和研究的含量。
我们要多种多样的展示形式,但也一定要注重活动体验的原汁原味,也不能为了追求展示形式的多样化而追求花哨的活动装饰,进行华而不实的表演。
2、避免只关注自我展示而忽视他人。
在这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成果如何展示,在其它课题小组成果汇报陈述时,而无心倾听、关注、思考他人的活动成果。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更要想法设法引导学生倾听、关注、思考他人的活动成果,参与到交流环节中来。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成果展示过程是“展示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是成果的分享过程、是“情感交流、思维交锋”产生新的问题、新想法的过程。
在其它课题小组成果汇报陈述后,要进行互动交流:
肯定他们小组好的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经验;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参考建议和意见;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新问题。
有些教师在成果展示活动中通过采用评选“最佳倾听奖”、“最佳建议奖”等方法来引导、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关注、思考他人的活动成果,激起学生参与交流活动的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张艳波老师设计的评比过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因为要评比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关注别组的展示情况,以便与自己组进行一个对比。
6、总结评价课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
总结评价课的教学目标是:
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总结评价课的课型结构是;过程总结→全面反思→交流分享→评价→拓展深化。
过程总结是引导学生对课题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把收获与体会写下来,可以在成果展示课结束后布置学生完成,也可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写。
全面反思即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现的困惑、挫折等进行全面反思。
交流分享是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认真倾听、大胆质疑,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对自己的、对他人的、对小组的或对全班的,重在成功的体验或经验的积累。
评价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是对学生个人的,对小组的评价,可以包括师评、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拓展深化。
是在总结本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活动课题或导向学生思考发现新的问题。
如学生在《家乡特色产品调查与研究》中,学生提出了环境污染对一些特产的影响,发出的倡议,可以拓展生成关于环保方面的一系列主题。
在这一阶段要强调这样两点;
第一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收获与问题进行全面反思、评价,书写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内容可以是:
说过程、说事情、谈经验、说体会、谈不足、说问题等,把活动中的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大的收获,最成功的事,遇到的最大困难,还存在哪些疑惑和新问题等,用心得体会的形式写出来。
通过反思写体会让学生写经历,谈感受,总结成败得失,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存在的问题,促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
第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结果,对活动结果的认识态度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效益和情感体验形成的高低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成果不一定都是成功的研究经验或结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失败的体验、受挫的经历也是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宝贵财富。
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这些经历,并鼓励学生从自己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不一定活动结果成功了,综合实践活动才是成功的;反之,活动结果失败了,并不等于综合实践活动也就失败了。
评判综合实践活动的成败,关键是看实践活动过程。
”“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在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堂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