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主观题.docx
- 文档编号:12013547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1.20KB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主观题.docx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主观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主观题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主观题
第一部分:
主观题:
——关于物价(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1.价值决定价格,生产成本变化
2.供求影响价格,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3.纸币数量影响价格
5.市场(哄抬物价)影响价格
6.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影响价格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与生活水平成反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变动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变动影响较大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变动的影响:
本商品价格变动与互补品的需求变动成反向变化;本商品价格变动与替代品的需求变动成同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一般情况下,价格高,供给增加;价格低,供给减少)]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政府为什么要调控物价?
1.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会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利于社会稳定。
2.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4.可以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
四稳定物价的措施有哪些?
1政府: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3)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4)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5)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2企业
(1)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2)遵守市场规则,不能哄抬物价。
消费者
A、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B、与违规涨价的行为作斗争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关于消费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
3、物价水平
4、消费环境
5、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6、社会保障体系体系的完善程度
二、消费的影响有哪些?
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适当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2、消费会影响经济结构的协调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四种消费观念)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的结构是否合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5、消费的水平和质量会影响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
三、扩大居民消费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有哪些?
政府:
(1)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3)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
(6)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消费环境。
(7)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
企业: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
要努力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三部分:
主观题——关于发展经济的措施:
一、企业如何经营: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形象。
4、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6、遵守法律,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市场规则。
7、通过兼并、联合,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8、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9、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1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1、善于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
二、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注意掌握学案这部分内容)
1.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际竞争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投资和消费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①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②才能扩大内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③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才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怎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性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5)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8)扩大内需
(9)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1)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如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四部分:
主观题——关于就业
1、党和政府重视解决就业的原因:
(1)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解决就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4)就业是劳动者的权利,解决就业是保护劳动者权利的体现。
(5)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6)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就业能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实现资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出物质和精神财富,促进谁会的发展。
2、怎样解决就业:
(1)从国家(党和政府)角度:
A、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就业法律法规,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D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E、加强就业市场监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F、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G、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企业:
A、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劳动力就业。
B、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C、建立劳动者培训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3)劳动者:
A、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B、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C、努力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第五部分:
主观题——关于社会公平
一、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因:
1、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这是宏观调控的需要。
4、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公平有利于提高效率。
5、公平有利于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
二、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法展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证。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规范收入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部分:
主观题——国际贸易摩擦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措施: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
(3)企业要积极应诉,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5)调整经济结构(或产品结构、或进出口结构)
第七部分:
主观题——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混乱(不讲诚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的原因: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市场经济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
从政府角度看,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3)从企业角度看,有的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不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缺失。
2、面对市场秩序混乱、诚信缺失应采取的措施:
(1)从政府(国家)角度:
①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具体表现:
A、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规经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B、制定并完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信息引导,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褒扬诚信,惩治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企业:
①企业必须面向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生产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遵守市场规则,诚实守信,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
(3)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为什么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有利于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有利于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⑥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如何提高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
A国家: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这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B企业: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应对缺乏创新);
②企业要树立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贸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遵守、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对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
③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绿色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坚持以质取胜(应对绿色壁垒);④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走出去”,建立跨国公司(应对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
⑤坚持市场多元化的道路,开拓新兴市场
《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主观题模板
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怎样做某一件事?
意义?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的公民的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具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利益和安全的义务。
③有利于增强公民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④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文明的发展。
⑤公民具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要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等。
③依法有序的参与;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
⑤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和、途径(渠道)和要求。
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1】民主决策
(1) 为什么(意义):
①对于国家: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②对于公民:
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 怎么样: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②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社会听证参与决策。
【2】民主监督
(1)为什么:
第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
第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三,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怎么办:
第一,通过合法途径,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网上评议、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等。
第二,公民要勇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怎样做某一件事?
意义?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
2是由政府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对人民负责原则决定。
3职能的内在要求
4审慎用权、树立威信
5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族决策,依法决策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积极履行政府职能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e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③政府依法行政,要坚持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④自觉接受监督
⑤政府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⑥要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性政府。
3.人大代表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①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
②是行使权利的表现(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a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b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和监督)
4.中国共产党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②中共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是由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的建设的需要;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 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2坚持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4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坚持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5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与时俱进执政能力
6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政党制度(基本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
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根本保证: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民族问题
.怎么办: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政府要切实履行各项职能,加强中西部的开发
6发达地区要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6.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和怎么做?
(1)涉及我国参与有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活动的原因、理论依据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则是对立的根源。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我国实行对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C、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D、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⑤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负责人的大国,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力量,遵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
(2)涉及主权国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的原因:
A、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
B、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C、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
②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增强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
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抵制外国干涉我国内政;
④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⑤建立国际新秩序、建设和谐社会,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⑥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掌握报效祖国本领,
《文化生活》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
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保护民族传统节日
①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
③有利于人民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增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⑤有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破坏,而且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
④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价值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④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政治 专题 复习 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