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奋进_精品文档.doc
- 文档编号:1200811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73.50KB
克难奋进_精品文档.doc
《克难奋进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难奋进_精品文档.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克难奋进改革创新
努力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长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等文件精神指导下,长江大学把握时机,克难奋进、改革创新,顺利完成了由“98”方案向“05”方案的过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新的经验。
一、我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概况
(一)组织领导体制与教学工作机构
2005年,我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张忠家、校长张昌民为主任的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出台了《长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按文件精神,学校在政法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管理机构“思政课部”。
在校、院领导的指导下专门负责全校的“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和管理工作。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等文件精神,2011年5月学校成立了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主要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
按照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于2006年秋季就在2006级本科生中开设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门课程,2007年春季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门课程,同时,在假期安排2周时间的思政课社会实践(调查),《形势与政策》课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出,并在部分文科专业开设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较早完成了“05”方案全部课程开设。
我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分别开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文、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自然辩证法》(理)课程。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开设了《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课程。
长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生层次
总
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考核方式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科
48
0
3
统考开卷
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科
96
32
4
统考开卷
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专科
64
16
4
统考开卷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专)科
48
0
3
随堂开卷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科
32
0
2
随堂开卷
5
《形势与政策》
本(专)科
20
0
2
课程论文
6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选修
32
0
2
随堂开卷
7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硕研(文、理)
36
0
1.5
课程论文
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硕研(文)
54
0
2.5
课程论文
9
《自然辩证法》
硕研(理)
54
0
2.5
课程论文
10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博研(理)
40
0
2
课程论文
(三)师资队伍现状
我校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58人,兼职教师11人,共69人。
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讲师23人,助教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0.9%;其中,博士4人,硕士46人,硕士以上教师占72.5%;中共党员48人,民主党派成员4人,中共党员占69.6%;省级“思政课”优秀教师5人。
正是这些教师承担了我校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生34000多人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工作。
教师队伍的数量及其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源结构能够基本满足我校“思政课”的教学需要。
(四)教学基本条件
我校除图书馆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拥有2个图书、报刊资料室,分布在东、西两个校区,订阅了107种专业社科报刊。
办公用房和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基本上能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现有60多个多媒体教室可供“思政课”课堂教学使用。
二、提高教学工作实效性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一)主要措施
1、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教学工作思路。
根据“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2005年以来,我校多次组织全体“思政课”老师开展了“思政课”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
通过讨论,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的目的,并逐步形成了“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概括而言就是:
“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实践丰富理论,以教风引导学风,以学科建设提升思政课质量”。
“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内涵,是由我校“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决定的。
“以实践丰富理论”,延伸理论教学的时空维度,是由“思政课”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思政课”教育教学“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的原则要求以及重点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等因素决定的。
“以教风引导学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言传身教,要求“思政课”老师既教书又育人,突出“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是由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以学科建设提升思政课质量”,是由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学科支撑所决定的。
2、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以改革促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思政课”教学、科研的龙头作用。
为此,我们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6个二级学科方向和4门“思政课”把全体教师进行了分工,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学科团队,筹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2个团队。
组建了4门“思政课”的课程小组,以学科团队和课程小组的形式组织开展“思政课”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学术交流、教研活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
为推动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研究,2008年,我校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所”。
2009年3月,我校承办了“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年会。
2010年5月,我校承办了“湖北省政治学研究会年会暨党内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2011年5月,我校承办了“湖北省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
(2)积极探索“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模式。
在理论课教学中,把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专家课堂结合起来。
在规范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2008年秋季以来,我校开办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专家课堂,每学期选择1个课堂,把课程教学内容分成15个专题,分别选派对相应专题内容具有专门研究的教师组成课程教学专家组进行授课。
在“思政课”课程体系上,把4门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结合起来。
在教学环节上,把理论课和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和校园文化等实践课结合起来。
(3)加强对常规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具体做法是:
一是集体备课、相互借鉴。
为加强研究,拓展深度,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学校在“思政课”教学部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先后完成了四门课程的集体备课教案。
二是学习名家、提高水平。
通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观摩名家讲座,定期组织观摩优质课教师的“精彩一课”,吸取名家长处,不断提高水平。
三是改革方法、形成个性。
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紧扣教材,形成自己的个性。
部分“思政课”教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快乐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9种教学方法,在院内进行交流、推广。
四是社会实践,务求实效。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实践的内容写成报告。
五是考试考核,日臻完善。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加大对实践环节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考核力度和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体系,严格管理,促进“思政课”教学的规范化、长效化。
(1)健全制度,严格管理。
主要包括:
一是领导到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由院长领导、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系部主任和教授参加的院教学委员会,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工作。
二是明确职责。
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审定、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评估等,由教学委员会全权负责。
三是健全机制。
学校党委每学期至少1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坚持每月1次召开会议,研究“思政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学校健全并坚持“三个方面”的听课制度。
即校、院领导听课、专职教学督导员听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制度。
“四个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即学生信息员收集的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专职教学督导员听课的信息反馈、校、院领导在各自听课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对教师教学评价反馈。
这样组成了一个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对每一位教师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四是严格环节。
对教师从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管理与监控。
做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
五是兑现奖惩。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激励和约束制度,奖优罚劣,年终的奖酬金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形成了一套确保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精细管理。
主要是:
一是制定精细化的标准。
制定了备、教、辅、改、考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
二是提出全方位的要求。
包括要求新开课、开新课的教师试讲上登台课、青年教师上比武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各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等等。
三是进行多层次的监控。
有校、院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员听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等三项制度。
有平时召集学生代表座谈对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有每学期末,收集学生信息员在学生中对教师教学的测评和专职教学督导员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三方面信息反馈机制。
还有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对排名相对落后的教师进行戒勉式谈话制度等。
四是开展全过程的检查。
包括教案定期检查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课后辅导制度、作业批改制度、命题审批制度等等。
形成了对教学各环节、全过程、多方位的管理与监控体系。
4、高度重视、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有计划地把4门“思政课”都建成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整体规划。
各门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每门主干课程选任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规范的落实、教学过程的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工作。
(2)重点建设。
经过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将于近期接受校级精品课程验收。
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开展了前期建设。
通过积极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形势与政策》课已经找到了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形式课堂化,教学安排制度化,考核方式实效化。
该课下一步的课程建设要实现更进一步的规范化、教材化。
(3)凸显特色。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校本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校内已建成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难 奋进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