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docx
- 文档编号:12003269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69.49KB
届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docx
《届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
要点1。
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要点2。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
②土壤质地:
③降水特点:
④地质灾害:
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
要求3.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从耕地:
(2)黄河:
(3)生态:
要求4.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1、具体措施:
①工程措施
②农业技术措施
③生物措施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具体措施):
措施
功能
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
储水拦沙,
改善生产条件,
合理利用水土
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
蓄水保土,
提高肥力,
充分利用光热
轮作套种
二、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要点1。
利用区域资源分布图,了解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
1、区域能源资源类型:
2、分布状况:
要点2。
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1、区位优势:
位置:
交通;
能源(鲁尔区煤炭)
工业及与煤相关的工业
2、区位劣势:
①恶化
(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造成的环境问题);
②衰落
要求3.通过资料分析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主要问题:
见“劣势”。
2、对策:
(1)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大力扶持,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理,加强,营造
要求4.东北工业区:
1、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
①
②;
③。
2、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工业区有哪些资源优势?
3、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明显不足的资源条件是什么?
4.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荷兰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5.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你认为振兴东北工业区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点1。
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南水北调:
1、资源地区分布:
我国水资源分布。
2、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大部分城市严重缺水。
3、调水条件:
要点2。
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以东线为例分析:
(1)对供水区(调入区)影响:
①社会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2)对水源区(调出区)影响:
①盐度与水质
②航道淤塞
③水生生物生长
④土壤盐碱化
要点
3.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必要性:
包括资源地区分布、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是实施西气东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地区:
②调整是另一重要原因。
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是又一重要原因。
2、西气东输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3)对环境的影响:
不利影响与对策:
要点4西电东送
1、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上游的水电和将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输送的终点是工业基地。
2、南线送电线路输送的是以等水电站为主的红水河的水电。
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3、中线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水电站及建设中的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
4、简述该工程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一、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要点1:
以某流域为例,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该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思路:
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等方面归纳。
1、自然地理:
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地形:
复杂多样,
气候:
源头部分:
:
西南地区:
、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华中、华东地区:
、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
土壤: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水量:
居我国首位,年人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
流域:
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
自然资源: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2、人文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城市化特点等)。
人口:
人口众多、城市密布
经济发展基础:
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主要工业基地――
主要农业基地――
3、长江流域经济区分布:
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经济区
经济区中心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农作物
上游经济区
重庆
电力、机械制造、钢铁、有色冶金、飞机制造等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茶叶、蚕丝、淡水鱼类等
中游经济区
武汉
钢铁、纺织、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造船、电子电器等
下游经济区
上海
化工、纺织、钢铁、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精密仪器等
要点2分析该流域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1、上游:
有利因素:
开发:
;
制约因素:
等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森林,导致,使上游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
综合治理:
2、中游:
有利因素:
开发:
制约因素:
最大威胁是
综合治理:
3、下游:
有利因素:
;
开发:
制约因素:
。
综合治理:
。
二、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点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以东北地区为例:
自然条件:
①气候:
大部分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
(影响)可满足;农作物生长易受影响。
②地形:
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影响)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地:
土壤:
广布,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
分布有冻土。
耕地:
耕地面积广,占全国1/5左右,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本地区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地区之一。
分布有沼泽。
④植被:
以为主。
利发展产品。
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良好。
②联系: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③人口与耕地:
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面积最高的地区。
④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
相对较好,有利于的发展。
要点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
以东北地区为例:
1、农业生产结构:
。
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占主导地位(作物结构现以玉米、大豆为主;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左右);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2、农业布局特点:
自东向西:
①;②;③。
自南向北:
①;②;③。
要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以东北地区为例:
三大问题及其对策:
黑土开发、林业发展、湿地保护
1、黑土开发。
问题:
方法和途径:
2、林业发展。
问题:
方法和途径:
3、湿地保护。
问题:
。
方法和途径:
三、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要点1.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与第、第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
要点2.理解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其影响可以总结为三点:
1
2
3
要点3.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优势:
(1)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
(2)良好的人文基础——
(3)国内条件:
——
(4)国际背景:
——
要点4.分析该区域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要点5.根据资料说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1)形势严峻
A、大气污染,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的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
E、森森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加剧;
(3)突出,面临困难
2、对策:
(1)
(2)
(3)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
要点1。
黄土高原
要点2。
①内陆腹地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
②黄土疏松土壤质地特殊,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③降水集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④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露天开矿
②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
要求3.耕地土层变薄黄河泥沙含量大增生态恶化
二、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要点1。
煤炭;德国西部鲁尔区。
要点2。
生态环境恶化煤炭重化工业传统产业
要求3.对策:
(1)改造传统产业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提高生产效率。
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新兴工业及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要求4.1、①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适应性差;②技术、设备更新滞后,产品竞争力弱;③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质量下降。
2、 石油、铁矿、森林、土地资源丰富 3、能源、水资源不足
4. 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输成本、减少对鲁尔区环境的污染。
5. ①限制那些耗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业的发展,改变过去结构较为单一的局面(或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
②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③发展科技,加快技术设备更新,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⑥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⑦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处理和安置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点1。
南水北调:
1、明显不平衡,南多北少。
2、北方。
3、长江水资源总量大长江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布较北方均衡;长江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要点2。
要点3.1、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要点4西电东送
4、对东部: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缓解能源不足的压力,拉动相关产业;改善基础设施。
对中西部:
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等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一、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要点1:
1、自然地理: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非季风区、青藏高寒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紫色土;水稻土;红壤
上游地区:
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中游地区:
河网稠密,湖泊密布,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下游地区:
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2、主要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 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
武汉工业基地(武汉);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
主要农业基地――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
要点2:
1、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西电东送(长江三峡工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如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育草;保护性经营开发现有森林。
2、平原、土肥;矿产丰富。
洪水灾害。
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分洪工程,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水利工程拦沙治沙。
3、制约因素:
水体和大气质量。
综合治理:
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二、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点1.自然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一年一熟;低温冻害。
东北平原黑土、黑钙土寒温带针叶林和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特色林业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要点2.耕作业、林业、畜牧业耕作业
2、①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②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③牧业地带。
①海洋渔业地带;②农耕地带;③农林牧交错地带。
要点3.
4、问题:
肥力下降,生产潜力未充分发挥。
方法和途径:
改进耕作制度,提高黑土肥力
2、问题: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方法和途径:
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3、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方法和途径: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三、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要点1相互促进工业化二、三
要点2.三点:
4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5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6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点3.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1)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4)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要点5.
(1)生态环境水质性
(2)人地矛盾(3)重复建设,产业升级
2、对策: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徐州 经济技术 开发区 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 鲁教版 必修 三学案 区域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