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自考重点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1987859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4.25KB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自考重点整理.docx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自考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自考重点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自考重点整理
马斯洛把需要划分为五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金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
努力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
资源分类:
自由取用资源、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
是用来生产产品的必要元素,它们的作用就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用于满足人民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分类:
(1)土地;
(2)资本;(3)劳动力(劳动);(4)企业家才能。
土地获得地租;资本获得利息;劳动获得工资;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
资本:
指所有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送达消费者所需的制造品。
这里的资本不是货币资本,是指实物资本。
资本要素的作用是提供生产工具。
企业家才能(经营才能):
承担的风险包括时间、精力、商业信誉、他自己合作伙伴、股东的投资基金。
企业家才能的四项功能:
(1)组织生产要素;
(2)制定商业决策;(3)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4)承担风险。
稀缺规律:
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两重意义:
1)稀缺是相对的,即它不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绝对数量,而是相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是稀缺的;2)稀缺是绝对的,即它存在于任何时代和社会。
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一个官僚体系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市场经济体制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自由交换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决定生产什么的是价格体系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命令决定生产什么由。
机会成本:
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
(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该要素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示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地说明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的每一点,社会都在进行着最有效的生产。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一个问题:
如果社会多生产私人产品,就必须以减少社会服务生产为代价,这就是增加私人商品的机会成本。
而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化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即边际收益率是递减的。
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区别:
(1)劳动密集型企业:
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
资本占企业成本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
2)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人们趋向于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在国际竞争中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在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组织资本密集型企业。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
(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的条件:
(1)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
(2)有能力的购买。
决定和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
(1)价格;
(2)消费者收入;(3)相关商品价格;(4)消费者偏好;(5)价格和供求的未来预期;(6)消费者的数量;(7)民族、制度、风俗习惯、地理区域的影响;(8)政府政策;(9)时间。
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解释1: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个人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而消费者愿为满足效用而对某商品付出的货币,即需求价格,由其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决定,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解释2:
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
当商品价格下降后,这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便宜,因此,消费者会用这种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即“替代效应”。
在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为达到和商品价格下降前相同的满足程度所需花费的支出减少了,商品价格将会使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用这些“增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购买商品,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即“收入效应”。
对于正常商品,这两种效益都是正的,其共同作用决定了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商品需求量增加。
即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需求变化的后果:
(1)若商品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和消费者偏好保持不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力就会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2)当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时,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曲线向右或作平移;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在商品原有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就会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当替代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就会减少,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当互补品价格上升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会减少,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反之,当互补品价格下降时,需求曲线就会向右平移。
3)若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当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就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
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条件:
(1)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
(2)有供应的能力。
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
①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生产成本;④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⑤生产者的数量。
⑥技术水平。
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及其后果:
供给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数学图形中,表现为同一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当替代品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上升、预期商品价格上涨,技术水平进步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否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市场均衡的变化:
(1)需求变动的影响:
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使需求增加的变动时,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会时的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增加;若使需求减少时,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减少。
(2)供给变动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市场供求作用下,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但市场供求并不一定均衡和稳定。
各厂商为争夺各自利益,会在生产与需求等方面展开竞争。
由于社会技术进步等原因,只要有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他们就会进行生产扩张,结果打破原有的均衡,促使所有厂商都进行这种性质的扩张,即使知道会导致大家的利益都受损,也不可避免。
否则在其他厂商都扩张时,自己竞争力减弱,会被淘汰。
因此在自由竞争市场上,各厂商都“理性”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可能相互妥协、协调行动,使实际的市场不能达到均衡位置,只能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
因此市场的非均衡是经常的。
后果:
完全均衡会阻碍经济增长。
在整个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增加投资、打破均衡,会使效益严重下降,都会极力避免投资。
没有投资,社会经济就不会增长。
在不断的波动、竞争中,使经济充满活力,否则就会僵化、停滞。
但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使社会福利不能达到最大。
这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
市场严重失衡时的另一个后果是靠政府出面加以平衡,如价格管制。
政府干预价格的负面影响(后果):
(1)导致资源闲置浪费或未达到合理配置;
(2)可能出现黑市和官员腐化;(3)被管制企业缺少改进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成本:
指生产费用,即为获得一定产出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价值。
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利息、地租、正常利润、失去的机会成本。
分类:
(1)显成本与隐成本;
(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3)边际成本与增量成本;(4)总成本;(5)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6)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借入资本的利息支出、租用厂房和设备的租金、财产税、单纯与时间有关的设备折旧费、高层主管人员的工资、根据劳资合同在减产期间不能解聘的职工的工资。
可变成本:
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销售佣金、与设备使用直接相关的折旧费。
从长期看,不存在任何固定成本,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总成本:
在短期内,企业生产的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FC和可变成本VC的总和,即TC=FC+VC.
边际成本:
MC=ΔTC/ΔQ=ΔFC/ΔQ+ΔVC/ΔQ=ΔVC/ΔQ,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成本,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所以ΔFC为零。
显成本:
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
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值。
增量成本:
当产量不是增加一个单位,而是增加许多单位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增量成本包括边际成本。
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内,总固定成本不变,平均固定成本在一定限度内随产量增加而下降,最初减少的幅度很大,以后减少的幅度会减小。
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开始时很小,在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增加的幅度变大,这时由于边际递减规律。
平均变动成本先随产量增加而递减,即生产规模增大,单位产量的成本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又会递增。
总成本与总变动成本的变动规律基本相同,它们的差额是固定成本。
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只是平均总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要高,因为平均固定成本是逐渐减少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线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
因此,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会增加生产效率,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但当投入量增至最佳比例后,再增加就会降低生产效率,边际成本开始递减。
既适用于短期也适用于长期。
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
(1)买卖双方数量都多到谁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2)进入或退出市场无任何障碍;(3)产品是同质的;(4)市场存于者具有完全信息;(5)不存在公共产品;(6)不存在“外部性”。
外部性:
指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能控制的变量,而且依赖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公共产品:
指那种能同时共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完全竞争厂商收益曲线的特征:
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重合的;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MR=MC(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MR=ΔTR/ΔQ.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长期中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MR=LMC,即要么增减行业内企业数量,要么厂商调整生产规模。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
总需求=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出口-进口),即GNP=C+I+G+(X-M)。
收入法:
总需求=生产要素收入+非生产要素收入
流量循环:
指各市场主体间的支出和收入的各种流量循环流动的关系。
经济主体主要有公众(消费者)、厂商(生产者)、政府、国外部门的国民经济。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MPC=ΔC/ΔY
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即:
k=1/(1-MPC)=1/MPS
均衡国民收入的公式(IS曲线方程):
Y=(α+e-di)/(1-β)
财政政策乘数的分类:
(1)政府购买乘数:
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政府购买变动两间的比率。
KG=ΔY/ΔG=1/(1-b+bt)在不考虑税率变动的情况下:
KG=1/(1-b)
(2)税收乘数:
是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KT=ΔY/ΔT=b/(1-b+bt)(3)转移支付乘数:
是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的比率。
KTR=ΔY/ΔTr=b/(1-b+bt)(4)平衡预算乘数:
是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Kb=(1-b)/(1-b+bt)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边际税率。
IS曲线的移动:
投资函数或储蓄函数变动,IS曲线就会变动。
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下,投资需求增加,根据投资乘数作用,收入倍数增加,则IS曲线右移,移动量等于投资增加量乘以乘数;反之,投资需求下降,IS曲线左移。
当储蓄意愿增加,即收入相同、消费减少,若投资需求不变,则同样投资水平要求的均衡收入下降,因此IS曲线左移。
投资、储蓄、政府支出、税收变动会使IS曲线移动,若考虑开放经济,则进出口变动也会使其移动。
若增加政府支出,相当于增加投资,会使IS曲线右移。
若增加税收,会使企业负担增加,投资减少,IS曲线左移。
LM曲线的移动:
货币投机需求、交易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使LM曲线移动。
若投机需求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同样利率水平上投机需求增加,交易需求量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LM曲线左移。
若交易需求减少而其他情况不变,交易量所需货币量减少,LM曲线右移。
若货币供给增加,在货币需求不变时,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国民收入增加,LM曲线右移。
货币供给量可由国家货币当局根据需要调整。
市场失灵的表现或影响市场机制的作用:
(1)经济不稳定;
(2)竞争的缺乏;(3)市场行为负的外部性;(4)公共物品的提供存在困难;(5)市场可能导致非常不平衡的收入分配;(6)信息与知识很难依靠市场解决。
3、政府解决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的指导原则:
公平、增长、稳定。
完成政府解决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目标的措施:
(1)政府直接采取行动;
(2)提供激励让私人部门做;(3)强令私人部门做;(4)前三种方法结合。
政府失灵的原因:
1)不完全信息;
(2)激励;(3)政府的浪费;(4)社会对公共项目实际反应与公共决策前的预测相反。
古典经济理论认为:
市场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应对经济实行完全的放任自由,政府只需承担“守夜人”的作用,不对经济进行任何干预。
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自由放任的主张,承认了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局限性,积极主张由一个外部力量——政府,对经济实施目标干预以解决失业和危机。
计划经济的特征:
纯计划经济社会几乎所有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政府机构代表全民集中行使配置资源的权力;没有市场供求和价格机制,无法体现个体的意志和选择权;个人和企业不存在独立性,只是政府的附属品;由于按需分配的不可能性,采取平均分配;政府拥有生产要素的控制权、生产决策权、分配权,政府通过计划指导整个经济的运行。
局限性:
计划当局无法确定个人从消费商品中获得满足;计划当局很难精确估计需要、分配生产要素、制定计划;生产要素按计划分配、产品平均分配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庞大的官僚机构间、繁杂的计划间的协调损失了效率;政府官员会发生腐败。
市场经济:
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
局限性:
供求不稳定,市场非均衡经常出现,生产波动很大,易发生经济危机;市场机制不适用于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即外部性的消除;不能解决收入及财务的公平分配;竞争有时会导致低效率,资源配置难以达到最优;个体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存在矛盾;无法防止垄断。
市场的作用机制:
需求曲线表示效用最大化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表示利润最大化的供给量。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价格大于均衡价格,由于消费者和生产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需求会减少,供给增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均衡,所有的市场会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在这样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提供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相应的报酬。
市场经济的特征:
以私有财产为基础;以经济自由为原则;以利己为动机;基本特性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基本沟通、协调机制是市场或者是价格系统。
政府的有限作用。
在经济运行中政府主要承担的角色(政府的作用):
(1)加强和协助价格体系运行,维护市场秩序:
①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证市场交易和竞争的公平、公正、公开;②运用权威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违反者处罚;③运用政策力量培育和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④创造和维持竞争的市场结构。
(2)补充和修正价格体系的运行:
①参与资源配置;②调控宏观经济;③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
四种经济体系:
(1)市场资本主义:
美国;
(2)计划资本主义:
日本、法国;(3)市场社会主义:
匈牙利、南斯拉夫;(4)计划社会主义:
苏联。
影响交易费用高低的因素:
①交易技术的提高;②人口增长;③交易方式的变革——货币的出现。
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1)产业结构矛盾;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3)城乡结构不合理;(4)所有制结构不合理;(5)需求和消费结构矛盾。
规模经济:
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技术因素。
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
即风哦脑干和专业化给人们带来的利益。
个人间分工的经济性大致分为直接的经济性和间接的经济性。
分工和专业化的间接经济性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为生活方式的其他创新提供了条件,而对这些创新采用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
分工与专业化的不经济性,即过度专业化和分工所带来的坏处:
(1)劳动的差异;
(2)专业化与分工使相互引来程度和范围越来越深广。
规模不经济:
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因不适当地扩大企业规模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
交易费用的内容:
(1)企业在产品市场的交易费用;
(2)在要素市场的交易费用;(3)企业内部的管理交易费用。
企业的适度规模如何确定:
经济组织采取市场交易方式还是企业内交易方式,取决于两种交易方式的单位交易费用孰高孰低。
在一定范围内,管理的交易费用大大低于市场交易的费用,但根据报酬递减法则,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内交易的单位费用会非线性地增长,当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企业内管理交易的边际费用时,一个企业的规模边界被确定在这一点上。
企业作为层级组织的弱点:
上下级间沟通信息的交易费用不对称;前道工序由于知道后道工序必然接受其产品,因而放松对产品质量等的要求而产生风险费用;企业内部门化意味着分散了资源的集中所带来的好处;同级关系的不明朗。
现代企业的三种法定基本形态:
(简答)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指由一个自然人出资兴办,完全归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合伙企业:
指由两个或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
指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式组织。
独资企业的典型特征:
个人出资、个人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
为自然人企业,其财产及收益归个人所有,经营利润可独享;须承担无限责任,一旦破产,企业所有者要用自己所有财产包括家产承担连带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
合伙企业的法律特征:
以合伙协议为成立的法律基础;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出资方式灵活;合伙人必须共同从事经营活动;合伙人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不具备法人地位,为自然人企业,企业本社不是民事主体,出资人才是民事主体。
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特征:
(1)为法人;
(2)以营利为目的;(3)依法设立。
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
(1)非国有化;
(2)自由化;(3)压缩式管理;(4)公共服务社会化。
我国企业和政府角色如何转换:
(简答)在市场经济中,用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改造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布局上,集中精力搞好某些大型国有企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缩短国有经济战线。
商会:
指由独立的经营单位、事业单位或自由商人、企业职员自愿组成,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既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
在我国,最早的商会是行会,是封建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组成的社会团体。
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行会到清代发展到最完善阶段。
西方工会的负面影响:
(1)降低就业水平
(2)损失长期就业机会;(3)可能损害其他非工会工人的利益;(4)组织技术创新、降低经济效率。
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3)国家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体现在:
①集中银行存款准备金;②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③是金融业票据结算中心。
④是银行的监督与管理者。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体现在:
(1)是政府的财政顾问;
(2)代理国库;(3)代理国家证券的发行;(4)给国家以信贷支持;(5)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代理国家进行外汇、黄金买卖和管理;(6)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进行金融行政管理;(7)代表政府参加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及签订国际金融协定。
商业银行的业务:
(简答)负债业务:
存款业务、借入款;资产业务:
贷款、贴现、投资、现金资产;中间业务:
外汇买卖、汇兑、信用证、托收、承兑、信托、代理融通、银行卡。
商业银行的作用:
(简答)信用中介作用;支付中介作用;变社会各阶层储蓄为资本的作用;创造信用的作用。
商人银行(证券公司)是兼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身份的银行,其业务活动:
①存放款;②票据承兑;③代客户发行证券筹资;④咨询;⑤合并;⑥外汇交易;⑦信托;⑧保险。
证券公司的作用:
(1)作为代理发行机构;
(2)作为证券经纪商;(3)作为证券自营商。
保险公司的作用:
(1)分散风险;
(2)化储蓄为投资。
保险公司的三性:
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证券交易所:
是借贷资本借以实现投资的机构,也是证券买卖的中心。
交易所本身不从事交易,而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公开交易的稳定的、高效率的市场,同时也兼有管理证券交易的职能。
证券交易所的作用:
(简答)保证证券市场运行的连续性;能较正确地反应出股票的供求关系;管理和控制整个证券市场的有效机构,有助于减少投资风险;调节资金市场的,是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承担的主要责任:
(简答)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2)宏观经济调控者;(3)外在效应的消除者;(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5)市场秩序的维持者。
设置地方政府的原因(必要性):
(简答)
(1)为管理方便;
(2)提供有效服务;(3)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体制的突出特征;(4)增进人们对自由政治制度的理解。
中央与地方划分的财政职能:
公平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经济职能(实行财政宏观调控职能)进行资源配置的职能。
财政体制的类型:
(1)统收统支型;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3)分税分级型。
分税制改革的指导原则:
统一领导、预算分立、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法制化管理。
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的划分依据是分税制。
公共决策:
是国际或政府部门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的运行做出的决策。
行政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
(1)可制定某些法规或政策;
(2)使别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或政策不起作用;(3)是立法或政策建议的重要来源。
公共决策体制:
是决策权力分配的制度和决策程序、规则、方式的总称。
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按最高决策者的人数分:
首长制和委员制;按决策权力使用的特点分:
集权制和分权制。
公共决策过程:
(1)利益表达;
(2)利益聚合;(3)决策与其合法化。
政党在决策系统中的作用:
(1)目标制定;
(2)利益表达与聚合;(3)动员和社会化功能;(4)精英的形成与遴选。
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5种途径:
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直接行使主权;用间接或代议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者参与公共决策;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反对某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通过参加利益集团,或通过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对政府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决策中去。
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区别:
集权制是指决策权集中于上级政策机关,下级机关只能依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机关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机关无权干预下级机关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利益聚合:
各个社会集团、社会成员的利益表达导致的成千上万的利益需求,是不可能相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激烈对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自考重点整理 政府 政策 经济学 自考 重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