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分类题型总结.docx
- 文档编号:11987559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9.78KB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分类题型总结.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分类题型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分类题型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分类题型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
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即: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
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
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3.《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
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
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
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
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
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
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
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
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
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
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
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
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
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5.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诸子百家,由于战国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
其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6.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
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
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5.逍遥游——《庄子》里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指不借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束缚的遨游。
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庄子认为人在世间生活,受到社会的各种束缚,自身的限制等诸多因素,为了实现人生自由,就必须使自己从世俗的价值标准、外在功利和一己小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精神上和宇宙和谐交融,达到天地共生,万物和一的境界。
逍遥游是心灵的遨游,但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是独具特色的体道方式。
后世也把它作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6.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
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
7.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据《山海经》记载,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
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
包括《东太皇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
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
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
8.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
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
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
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
其代表作品有:
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9.互见法——《史记》中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为了不伤害人物的统一性,而同时又能忠实于史实,司马迁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使得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这就是所谓的“互见法”。
(05年已考)
10.《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编这部书时,将东汉末年一些无名氏作家的作品十九首选编在一起,称为《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彷徨失意、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斥着一股忧郁感伤的情调。
《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叙事、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
(01年已考)
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
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04年已考)
12.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
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
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
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
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
(05年已考)
13.宫体诗(徐庾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
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
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附和,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
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
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
宫体诗虽为诗歌史上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由自由表现的古体诗向法度森严的格律诗转变。
14.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
1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沉郁顿挫都是指感情而言。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
“顿挫”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05年已考论述。
04已考)
16.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
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计:
李端、卢纶、钱起等十人。
但后来一些文献记载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历十才子又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大历诗人的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
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卢纶、钱起。
(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6.气盛言宜——韩愈主张的散文创作理论。
在孟子“养气说”和梁肃“文气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条为文的原则。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认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及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气”是修养的结果,其中不仅有道德因素,还源于个性禀赋和社会实践的精神气质,情感力量。
当“气”极度喷盈而出时,文章就会写得好有动人力量。
17.行卷、温卷——唐代科举考试时士子“行卷”“温卷”之风盛行。
士子在应试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荣誉,称为“行卷”。
见《云麓漫钞》“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故常用作'行卷'.”唐代士人行卷,逾日又投,谓之'温卷'“。
”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对唐传奇的繁荣产生了一定影响。
18.变文——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
主要指唐代敦煌变文。
内容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
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19.花间词派——得名于词集《花间集》。
五代时期,赵崇祚把晚唐五代词风相近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因为这些文人都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创作,词风大体相近,“花间词派”由此而得。
花间词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
内容大多是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也都难逃辞艳情柔得窠臼。
(03年已考)
20.词——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
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
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
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
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
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
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
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
各史书特色及大家的艺术成就
1.《诗经》的语言特色?
——答:
《诗经》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
句型富有参差变化,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落有致的形式美。
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
二、在章法上,保存着浓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咏叹方法,强化抒情。
如: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
”反复咏叹抒发感情,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
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绘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
如“凄凄,苍苍,参差、辗转”。
四、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对后世诗歌影响很深。
如句句押韵,隔句换韵
《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什么是赋、比、兴?
《诗经》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
——答: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比、兴就是: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
《静女》、《七月》。
比,即比喻。
使被说明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
例如:
《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
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诗经》中大多借句起兴,借“外物”起兴,所“借”之物和内容没很大联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例如:
《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左传》的艺术特色(05年已考其辞令特点)
——答:
《左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叙事特点精彩细密。
①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具体细微地展现其发展过程。
通过铺垫、插叙等写作手法,把相关的事实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严谨的篇章。
例如:
晋楚城濮之站②在战争描写时,不仅描写出生动逼真的战争场面,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还具体揭示了战争的背景和胜负原因的交代,注重描写与战争相关的政治、外交活动。
例如:
城濮之战。
二、▲人物个性鲜明。
①《左传》特别注重人物的描写,采取随事写人的方法,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随着叙事的展开,通过细节、场面、对话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例如:
对晋文公重耳的描写②《左传》笔墨简省,故事性强。
对于次要人物,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细节,展现出人物的鲜明性格。
三、辞令的委婉巧妙,典雅从容。
4.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主张有:
a有教无类b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卷c提出很多对教育的精辟见解“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多问阙疑”“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重视诗、乐对人的熏陶作用。
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e强调美与善、文与质的统一,提倡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孟子的论辨艺术
——答:
孟子的文章表现出高超的论辨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
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以巧妙的方式把话题引到王道仁政上。
②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入,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
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
③通过设问,使对方暴力其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发动反击。
④其正面议论,都能围绕中心,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
例如:
《天时不如地利》一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层次分析。
6.《庄子》的艺术成就(《庄子》寓言的特点<04年已考>)
——答:
《庄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表现于①《庄子》的理想本身就带有诗意,这些理想境界构成了诗意昂然的艺术境界。
如:
《逍遥游》中描写了翱翔于天地间得大鹏与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遥游”。
造出一个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
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
例如:
《齐物论》中庄生梦蝶。
庄子产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的奇想。
③《庄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间跳荡着强烈的激情。
流露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
后人称其为“蒙叟之哭泣”。
例如《大宗师》。
《庄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
▲二。
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
①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
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②《庄子》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
如:
涸辙之鲋能够“忿然作色”。
③《庄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
庄子主张“得意忘言”④《庄子》寓言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
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
▲三。
意出尘外的想象。
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
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
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
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
四、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
7.屈原作品中进步的政治思想
——答:
屈原的理想是使楚国走向富强。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
首先,政治上,主张“美政”,重德政又重法制。
在《离骚》中,他以尧、舜和桀、纣的例子,希望楚王接受桀、纣覆亡的教训,象耿介的尧、舜一样寻找治国的正确道路。
其次,屈原提出了“举贤授能”的政治改革主张。
希望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如:
《离骚》中“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再次,屈原提出要修明法度,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
在《离骚》中,描述了楚国贵族集团当权,使得贤人疏斥,小人得志。
及各种黑暗的政治现象。
8.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
——答:
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有:
一、结构宏伟,富丽堂皇。
表现在①讲究场面的开阔,讲究层次分明②多层次的描写,由外及里,由上及下,由近及远③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流动④司马相如主张“赋家之心要包括宇宙,总揽人物。
”故此,他的赋形成了多种生活,多种场面,多种气氛构成的广阔复杂而又及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
二、讲究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大,穷尽极相,惊心动魄。
但总体气氛富丽、欢愉、热烈、庄严。
三、极大程度的利用了汉字字形构造的特点,在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强烈视觉刺激。
几十个山字头、鱼字旁,草字头等等的连用,增强文章视觉上的气势。
9.董仲书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
董仲书散文方面的特点是:
首先,一变贾谊、司马相如豪迈雄放、气势磅礴的特点,转为温文尔雅、侃侃论道。
其次,引经据典、深奥宏博、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给人以醇厚典雅之感。
唐代裴度“董仲书、刘向之文。
通儒之文也。
”
10.《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答:
《汉书》和《史记》都是正史上著名的纪传体史书。
《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
此是《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
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
《汉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史记》。
它与《史记》相比的特点有:
一、《汉书》写人叙事不以夸张见长,在娓娓而谈中以简练的笔调勾画人物,把人物的神情心理展现出来。
而《史记》则是注重于绘声绘色渲染气氛,描写情节。
例如《苏武传》。
二、《汉书》语言简洁规范,韵味悠远。
《史记》则是感情浓烈,气势雄放。
例如《汉书》里的《公孙贺传》。
三、《汉书》中部分篇目直接来源于《史记》,进行加工。
其生动性较《史记》弱,但语言的简明规范却多有提高。
例如《魏其武安侯列传》。
四、《汉书》材料周全,扎实稳妥,看法全面。
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见,对历史人物评价更加公允。
例如:
贾谊。
《史记》则是思想解放,见解卓绝,批判性较强,其相比之下,各有千秋。
11.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05已考)
——答: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
(1)生动的故事性。
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
(2)鲜明的人物形象。
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
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
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
(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
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
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
如《江南》。
1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答:
《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钟嵘评价说: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其表现在:
一、抒情、议论和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
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二、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
三、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
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
大批判家刘勰说:
“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3.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变化
——答: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
《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
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
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
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
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
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4.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
——答:
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
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
主要内容有:
(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
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
(2)《咏怀诗》中,也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
(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
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
(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
都是诗人为解脱苦恼,追求遗世高蹈情怀的流露,对黑暗现实对立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钟嵘《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颇多感慨之辞,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1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04年已考)
——答:
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
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
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
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
(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
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4)风格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除冲淡自然外,也有《咏荆柯》那种豪放之作。
16.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特点
——答:
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特点:
一、对山水景物精细刻画,善于营造画境。
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青涟。
”
二、工于字句锤炼,不重视情感的抒发。
三、他的山水诗真正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审美对象。
谢灵运诗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 文学史 基础 分类 题型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