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节.docx
- 文档编号:11986260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44.55KB
教育心理学分节.docx
《教育心理学分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分节.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分节
《教育心理学》(中学教师)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以前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前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C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5.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A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6.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C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7.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课书的作者是()D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D
A.卡列杰夫B.廖世承C.乌中斯基D.桑代克
9.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课书是在()年D
A.1903B.1908C.1913D.1924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个体、群体差异)
3.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五要素(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_____、预测和______的作用。
(解释、控制)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_____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______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敬业精神、教学风格)
6.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物质、社会环境)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____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___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预测评价、监视分析)
三、简答
1.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P6.(4点)
四、论述题
1.请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P3(3点)
2.试述学与教过程中的基本因素。
P2(5点)
3.联系实际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4(4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
A.人格B.性格C.气质D.倾向性(A)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D)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D)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A)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思考过程B.意志过程C.决策方式D.认知过程(D)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B.外倾型和内倾型
C.冲动型和沉思型D.辐合型和发散型(B)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参照,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C)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B)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惟一正确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B)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D)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B)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B)
13.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A)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D)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C)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
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B)
二、填空题
1.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_____--和___________(心理特点、主导活动)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___再到________(社会、心理自我)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认知过程)
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_______和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禀赋、后天环境)
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和_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认知方式。
(加工、组织)
8.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性格特征、性格类型)
9.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_________、年龄差异、________的差异。
(性别差异、种族差异)
10.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____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_________。
(稳定态度、行为方式)
12.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
(独立型、顺从型)
三、简答题
1.简述你知道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P14
2.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P17
3.简述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主要表现。
P18
4.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P21
四、论述题
1.学生心理发展一般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P10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P12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A.实践B.反应C.反射D.学习(D)
2.认知—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A.探究法B.班级授课制C.发现法D.讨论法(C)
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A)
4.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A)
5.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为()。
A.布鲁纳B.桑代克C.斯金纳D.奥苏贝尔(A)
6.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B)
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
A.试误说B.认知—发现理论C.联结—认知理论C.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8.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B.剌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D.操作性行为和反应行为(C)
9.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
A.操作技能和动作技能B.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C.理解技能和应用技能D.智慧技能和应用技能(B)
1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C.形成剌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B)
11.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A)
1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B)
13.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影响个体对人、对事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称之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动作技能(C)
14.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C.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D)
15.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
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D)
二、填空题
1.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桑代克)
2.试误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效果律、_________和_______.(练习律、准备律)
3.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________或_________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行为、潜能)
4.教育心理学最典型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联结派、认知派)
5.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________、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_______和态度五种类型。
(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6.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接受、发现学习,机械、意义学习)
7.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知识、技能)
8.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贝尔的________和布鲁纳的___________,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结构的重要性。
(有意义接受,发现学习)
9.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__________和斯金纳的_______。
(试误说,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0.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_________,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及奥苏贝尔的________。
(完形——顿悟,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三、简答题
1.简述加涅学习分类。
P26
2.简述桑代克的试误说。
P28
3.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P28
4.简述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P33
5.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P34
四、论述题
1、阐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P26
2、阐述加涅按学习结果的分类理论。
P27
3、阐述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P35_36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C)
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贝尔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A)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D)
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B.家庭C.学校教育D.父母(C)
5.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A)
6.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A.诱因B.问题情景C.学习期待D.强化(B)
7.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的的主观估计称为()。
A.学习兴趣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目的(B)
8.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称为()。
A.需要B.动机C.强化训练D.诱因(D)
9.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是()。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A)
10.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B)
11.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末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称()。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A)
12.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13.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B.成就动机C.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B)
14.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的需要。
A.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者B.同伴们的赞许或认可
C.相应地位D.理解知识、解决问题(C)
15.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D)
16.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A.自我预期B.成败经验C.自我归因D.期待(B)
17.最早提出效能感的概念是()。
(A)
A.班杜拉B.奥苏贝尔C.桑代克D.布鲁纳
18.一种认识或积极趋近某事物的倾向,是成就动机的重要部分的是()。
A.兴趣B.意志C.信念D.理想(A)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__________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需要)
3.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认知、自我提高内驱)
4.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
(近景直接、远景间接)
5.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___被看做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认知内驱)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和_____。
(内部、外部动机)
7.学习动机理论基础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_________成败归因理论和_________。
(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理论)
8.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_______审美和_______的需要(认知、创造)
9.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的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
10.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________。
(避免失败)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贝尔的指出的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P42
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P46
3.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P49
4.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P47
5.简述维纳归因理论。
P46
6.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P49
第五章学习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机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A)
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A.负迁移B.正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B)
3.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拢、阻碍的迁移称为()。
(C)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
4.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
A.正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A)
5.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C)
6.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C)
7.根据迁移发生的性质,迁移又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B.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D.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A)
8.由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D)
二、填空题
1.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_________现象。
(负迁移)
2.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
一种是强调______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_____对迁移的影响。
(认知结构,外界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
3.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____和____两种。
(积极、消极)
4.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相同元素说、_________和_________。
(形式训练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化说)
5.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称之为____。
(迁移)
6.垂直迁移表现在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7.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______、一体化、_______。
(结构化、网络化)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P60
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方法。
P61
四、论述题
论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P59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过程称为()。
A.定势B.变式C.直观D.表象(C)
2.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推理C.概念D.比较(C)
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符号B.概念学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C)
4.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A)
5.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B)
6.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C)
7.奥苏贝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科学或新材料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A)
8.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是()(C)
A.派生类属学B.相关类属学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9.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B.言语直观C.模象直观D.实物直观(D)
10.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B)
11.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B)
12.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B)
A.上位学习班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13.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C)
14.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A)
15.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率C.活动律D.组合律(C)
16.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D)
17.反映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D.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B)
18.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D.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D)
19.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A)
20.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B)
21.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率C.活动律D.组合律(A)
22.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A)
二、填空题
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