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九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附答案 2.docx
- 文档编号:11984002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0.23KB
高考总复习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九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附答案 2.docx
《高考总复习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九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附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九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附答案 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附答案2
单元质检九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湖南长郡中学实验班选拔考试,30)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
“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
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需解释。
此现象( )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
B.揭示出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
C.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
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
2.(2017山西名校期末,20)胡佛在10月24日前股票凶兆暴露时曾说,他“满意地注意到了股票的变化与下跌”,在他看来,股票崩溃是咎由自取的孤立现象,不仅不会危及一般企业活动,还会使资金转向真正的投资。
材料说明胡佛( )
A.面对危机爆发束手无策
B.反对有限制地干预经济
C.反危机主张有借鉴意义
D.对危机潜在的影响认识不足〚导学号25390080〛
3.(2018浙江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22)有学者认为此法主旨在于:
国家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极度贫困的劳工以及矛盾异常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该法是( )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D.《社会保险法》
4.(2018河南安阳一模,22)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
“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
”这一评论( )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
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
5.(2018湖北黄冈质检,20)1920年苏俄工业总产值降为战前(1913年)的13.18%,铁产量为战前的8%,钢产量为战前的5%;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少33%,谷物总产量下降19.1%。
这引起的后果之一是( )
A.俄国被迫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农民暴动
C.工农业的发展比例已严重失调
D.政府采取余粮收集制应对危机
6.(2017河北衡水中学猜题卷,34)史学家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 )
A.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
D.优先发展重工业
7.(2018湖南长郡中学检测,34)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认为:
直至1970年以前,绝大部分的工业生产,始终不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之门。
“若打开世界工业化地图来看,30年代后期的唯一改变,是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
上述“改变”是指苏联( )
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
B.通过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现代化
C.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工业化
D.推动凯恩斯主义在国际社会传播
8.(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23)据统计,截止1946年12月,法国政府持股达到50%以上的企业从战前的11家增加到103家。
这可说明当时( )
A.科技革命推动作用显著
B.社会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
C.美国经济援助已见成效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度增强
9.(2018广西梧州摸底,34)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业状况增长表。
这一状况表明( )
A.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B.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
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
D.高新技术产业已占主导
10.(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22)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
这一决议( )
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作用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
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导学号25390081〛
11.(2017安徽宣城期末,22)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
“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
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 )
A.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仍坚持传统的体制
12.(2017全国Ⅱ卷考前模拟预测三,35)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很强的设计和规划。
但不幸的是,从习惯于以华丽空洞政治概念和口号标榜政绩、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
此材料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方案不够成熟,推行改革过于轻率
B.进程缺乏规制,导致改革混乱失控
C.立场摇摆不定,丧失改革的主导权
D.指导思想错误,导致改革失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江苏南京学情调研,23)货币政策应适当调整,以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政府)答应把巨额款项分配给数以百万计的生产主要农产品的农户;承担为千百万失业者谋福利的责任;同意进行影响深远的地区性计划实验;保证拨款数十亿美元以使住宅和农场不被取消赎取权;承担巨大的公共工程开支;为全国的小额银行存款进行保险;并且第一次规定了联邦对华尔街的管制。
——[美]威廉·爱·洛克滕堡
《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
材料二 里根在其就职演说中宣称,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美国政府的经济决策难以顺利进行,使千百万美国人民的生活无法维持。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美国战后长期采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结果。
并指责过去为追求“充分就业”,滥用财政、货币手段去人为地扩张总需求,既削弱了储蓄与资本形成,导致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又过度刺激需求,加剧了通货膨胀。
因此要实现制止通货膨胀的目标,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必须废除。
里根政府把货币政策作为征服通货膨胀的政策手段而提高了它的地位,并且把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放到了首位。
——摘编自张士新《论里根政府的货币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经济举措的主要目的和实质。
(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美国政府的这一货币政策,颠覆了战后资本主义哪一重要经济思想?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以“美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260字左右)(15分)
14.[2017安徽宣城期末,28(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
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曲。
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
不久,两者就要碰头?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
《世界文明史》
运用中外现代经济史史实,探讨学者杜兰特的理论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答案:
1.C 材料强调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但没有论述这一心理与经济危机爆发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揭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需解释”,反映出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了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没有论证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2.D 从材料提供的时间看,当时美国的经济危机还没有爆发,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胡佛解决危机的措施,故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满意地注意到了股票的变化与下跌”“股票崩溃是咎由自取的孤立现象,不仅不会危及一般企业活动,还会使资金转向真正的投资”,可知胡佛对危机潜在的影响认识不足,故D项正确。
3.B 根据材料“国家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极度贫困的劳工以及矛盾异常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可知该法要调节劳资关系,以此来恢复“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的生产,故B项正确;《紧急银行法》涉及金融秩序的调整,故A项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工的利益,故C项错误;《社会保险法》主要是对社会财富分配进行干预,故D项错误。
4.B 题干中的评论并没有否认新政能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可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罗斯福新政伊始就已经预见到了其可能产生的世界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提到了新政可能产生的世界性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美国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5.B 俄国于1918年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少33%,谷物总产量下降19.1%”,可知农民生活急剧恶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数据无法反映经济结构的情况,故C项错误;余粮收集制主要是十月革命后,面对内外对新生政权威胁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材料中的现象是这个政策的结果之一,故D项错误。
6.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指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项错误,B项正确;国家垄断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的主要思想,故D项错误。
7.C 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与材料时间“30年代后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农业集体化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现代化,故B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与材料中“30年代后期的唯一改变”“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相符,故C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与材料中“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不符,故D项错误。
8.D 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程度提高,不是科技革命推动作用显著,故A项错误;194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年,各国刚刚开始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法国国家控股企业增加体现不出是美国援助带来的成效,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控股企业增加,这是国家干预经济加强的表现,故D项正确。
9.A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从图中可以看出,1994—1998年信息产业的就业增长率是其他所有产业的两倍多,这说明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故A项正确;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并不代表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比例,而不是指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比例,故C项错误;就业增长率的比重,说明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关系,故D项错误。
10.B 材料中由上级机关规定计划到农庄自己制定计划,说明农庄、农场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不能反映出政府在经济中作用的强化,故A项错误;农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制定经济计划,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改革的重心在农业领域,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解体是在1991年,故D项错误。
11.D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70年”,可知此时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得到发展,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故A项错误;斯大林之后的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速器”是指致力于经济大发展,比如发展核武器,故C项错误;“踩刹车”是指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
12.A 材料“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前瞻性,方案不够成熟,过于轻率,故A项正确;改革进程缺乏规制、改革立场摇摆不定、改革指导思想错误,与材料的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前瞻性,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不符,故B、C、D三项均错误。
13.参考答案
(1)主要目的:
克服经济危机,复兴美国经济。
实质:
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变化:
从货币宽松到货币紧缩。
思想:
凯恩斯主义。
(3)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有双重作用
促进:
①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整顿银行、美元贬值、货币宽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
②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美国经济秩序
(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阻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通货膨胀严重,出现“滞胀”现象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主要目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渡过经济大危机,恢复美国经济,第二小问“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国家干预经济。
第
(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因此要实现制止通货膨胀的目标,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必须废除。
里根政府把货币政策作为征服通货膨胀的政策手段而提高了它的地位,并且把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放到了首位”得出从货币宽松政策到货币紧缩政策;第二小问“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货币紧缩政策颠覆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3)问,首先明确主题“美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然后进行论证,结合史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方面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结合罗斯福新政,采取货币宽松政策,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如20世纪70年代,由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发展出现“滞胀”现象。
14.参考答案示例
理论观点:
东(社会主义)西(资本主义)方社会相互借鉴,相向而行。
探讨:
历史上东方借鉴西方的文明,例如:
苏联借鉴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新经济政策;新中国借鉴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上,西方也曾借鉴东方的成功经验,例如: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借鉴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经验,实施罗斯福新政,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开创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普遍推行。
由此可见,东西方社会相互借鉴,使人类经济模式呈现了市场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基本历史趋势。
解析首先,概括杜兰特的理论观点,根据“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等信息得出东西方社会相互借鉴,相向而行。
其次,运用中外现代经济史的史实进行探讨,注意知识范围是“中外现代经济史”,结合所学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现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借鉴的一面,最终也都朝着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向前行,因此这里的探讨主要是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列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相互学习的例子即可,例如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借鉴西方的市场经济、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的计划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西方的市场经济等。
最后,得出结论,对探讨进行升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总复习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九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附答案 高考 复习 历史 单元 质检 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 调整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198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