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卷.docx
- 文档编号:11980693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575.78KB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卷.docx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卷.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卷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训练卷
一、实验探究题(共31题;共180分)
1.(4分)小雨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
(1)如图甲,小雨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________ (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2)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沿F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反射光线会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_的,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成70°,则EO与平面镜成 ________ 角.
2.(4分)在“探究平面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
(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
3.(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王刚同学利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根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铅笔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_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
4.(3分)(2017•呼和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蜡烛、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cm处时,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
(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5cm,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可成清晰的像;
(3)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然后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中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5.(4分)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__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_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6.(6分)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示数为________mL;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________;
b.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________g.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7.(5分)(2017•兰州)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_,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________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_______,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海波融化的特点是________.
8.(4分)(2017•郴州)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6.8
98
98
98
(1)分折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低于l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图________(填“乙”或“丙”)内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
9.(7分)(2017•东营)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
10.(7分)(2017•黄石)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1)实验
(一):
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________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②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
③点燃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l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________.
(2)实验
(二):
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此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刻度,小欢同学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动,才可以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②他们进一步实施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烧杯质量m1,
B.将该品牌牛奶倒一部分在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体积为V
他们测得牛奶的质量m=________(用m1、m2表示);
据此求得该品牌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③经过分析,两位同学很快发现上述实验操作步骤有不足之处,所测得该品牌牛奶密度数据比包装盒上公布的密度数据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1.(5分)(2017•聊城)为了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食用油进行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3)把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丙所示.
(4)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为26g.
(5)请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食
油的总质量m2/g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
m/g
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
V/cm3
食用油的密度
ρ/(g/cm3)
________
26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7分)(2017•怀化)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___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
(3)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________盘,用镊子向天平的________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
(5)他用密度公式ρ=
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13.(4分)(2017•衡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__拉动木块,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接触面
压力/N
滑动摩擦力/N
1
木块与木板
4.0
0.8
2
木块与木扳
5.0
1.0
3
木块与砂纸
4.0
1.2
分析________(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压力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为:
________;
(2)一个实验小组对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案进行了改进:
将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如图乙所示,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这种改进的好处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4.(4分)(2017•德阳)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____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________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________.
15.(7分)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 ,并通过调整________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________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 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小卡片容易扭转
16.(3分)如下图甲所示,此装置叫压强计,其用途是可以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它的构造主要包括U型玻璃管、金属盒、橡胶管和支架等部分.甲图中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如图乙所示,若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U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小明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
朝上
186
214
28
2
3
朝下
186
214
28
3
3
朝侧面
186
214
28
4
6
朝侧面
171
229
58
5
9
朝侧面
158
242
84
6
盐水
9
朝侧面
154
246
92
(1)、小明根据上述数据记录,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比较序号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17.(4分)(2017•岳阳)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及数据.
(1)如图甲,物体重________ N;
(2)如图乙,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N,物体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
(3)分析甲、乙、丙三图所示实验数据可得:
物体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4)若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择图中________(填字母)两个物体,并将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测出其所受浮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18.(6分)(2017•西宁)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的关系(物体A、B质量不变)
(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___(选填“A”或“B”)的动能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____(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5)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________
(6)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________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
19.(5分)(2017•成都)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________位置.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
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___m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A. 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 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C. 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D. 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构会怎样?
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F1L1=________.(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
20.(4分)(2017•宜昌)小明同学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的
重力G/N
钩码提升高度
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效率
η
1
2
0.1
0.9
0.3
74%
2
4
0.1
1.6
0.3
83%
3
6
0.1
①
0.3
②
(1)观察如图中测力计的示数,表格中编号①的数值是________,②的数值是________.
(2)小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了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方法________是与本实验同理的.
方法一:
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
方法二:
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
方法三:
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
(3)小明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与钩码提升高度有固定的倍数关系,于是他认为钩码数量一定时,无论将钩码提升多高.都不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芳则认为:
钩码提升的高度不同,有用功就不同,机械效率就变化了,你认为________ 的看法是正确的.
21.(5分)(2017•淮安)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体重
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
F/N
物体移动距离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0
0.10
1.6
0.50
0.50
0.80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0
68%
3
最陡
5.0
0.25
3.1
0.50
1.55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______运动.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③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 J,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
斜面越缓,越________.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
22.(3分)某物理学习小组想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并从实验室取来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电池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
(1)画好电路图后,小燕同学开始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________的.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她开始实验,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小燕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Ib/A
Ic/A
Ia/A
0.18
0.18
0.36
(2)小美同学认为小燕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可能错误,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3)小浩说,我们应该换另外两个规格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再次实验.
23.(4分)(2017•呼和浩特)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明想起课堂上老师把电压比作水压,把电流比作水流,于是他想:
电阻也可以比作是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他还想到水管内部粗糙程度、有无杂物和它的长短粗细都可能导致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不同,因此经过分析,他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
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2:
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3:
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室有如下表格中的7种电阻丝,则: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1)若要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依次把如图中M、N跟电阻丝________、________(选填导线代号)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这两个金属丝电阻大小.
(2)若依次把M、N跟电阻丝C、F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这两个金属丝的电阻大小,这时探究的是电阻跟导体的________的关系.
(3)在上面的实验中,电阻的大小并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的,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说明电阻丝的电阻越________.
24.(11分)(2017•滨州)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1)请根据实物图在右侧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__.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该位于________端(选填“A”或“B”).
(4)闭合开关,同学们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第4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2
1.4
1.6
1.8
2.0
电流I/A
0.24
0.28
0.32
0.4
(6)该小组的同学们利用电源、开关、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导线按如图丙所示电路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他们进行如下操作:
A:
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a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
B: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b端,读出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物理 实验 专项 训练